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为探讨沙眼发病机理,以E型沙眼衣原体BOUR株(自非流行地区沙眼分离者)接种恒河猴4只及Cynomolgus猴4只。接种前所有猴眼皆属正常。第一次都接种双眼,每眼滴人20μl50%ELD_(50)衣原体悬液。此后每隔1周右眼再滴人同量同样衣原体悬液一次。实验结果:Cynomolgus猴组:第一次接种1周后,所有猴眼皆发生急性滤泡性结膜炎;3-5周后有的于角膜缘及球结膜发生滤泡。重复接种虽只限于右眼,但双眼发生症状均相似,病程亦无何差异。初次感染3-6周后3只猴睑结膜发生线状瘢痕,7周时1猴发生交织网状瘢痕,待21周时4猴的双眼皆发生典型的沙眼瘢痕。54周时瘢痕仍在发展,但未发生睑内翻及倒睫。  相似文献   

2.
1961年本所自门诊沙眼患者眼结合膜标本分离到一株病原体—豫61—2株,简称为豫—2株。经初步生物学特性鉴定及人、猴结合膜实验接种,认为该株属“沙眼病毒”,但因资料不够完整,未能最后鉴定归类。廿年来沙眼病原体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  相似文献   

3.
作者等用自副沙眼分离的E型7RIC衣原体做为研究材料,在McCoy细胞内培养繁殖,对其发育周期进行了电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方法是:McCoy细胞长成单层时加入适量的CytochalasiaB,然后接种TRIC衣原体,在33℃3,000g离心1小时,置35℃暖箱培养,定期取样检查。作者等认为TRIC衣原体在细胞培养中只完成一个发育周期,而无第二周期。电镜观察是将接种感染的细胞做成切片,用醋酸铀酰及枸隙酸铅双染,以Philips EM201电镜观察。光学显微镜检查时则用姬氏、碘、荧光抗体及吖啶橙等染色方法。为观察一步生长曲线,将接种的细胞培养自0~96小时内不同时期的样品收获冻存,分别滴定其细胞、培养液以及二者合并的感染滴度。测定感染滴度是将样品再接种于经Cytochalasitt B  相似文献   

4.
活动期沙眼的特征是明显的滤泡性结膜炎,随后可有疤痕形成、倒睫以至失明,重复感染是沙眼致盲的主要因素。普遍认为沙眼的大部分组织损伤是由于对持续存在的沙眼衣原体抗原的超敏反应引起的。该项研究旨在探讨何种抗原与沙眼炎症的发生有关。实验用抗原是B型沙眼衣原体原体颗粒或被膜组份。实验动物为成年猴。实验前4个月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分为二组。第一组是鸡角膜给兔移植,供片及植床的钻径均为5.5mm,共作家兔14只,观察时间2-9月,结果6只透明,3只半透明,5只全混。第二组用人角膜给猕猴(学名 Macaca mulatta;英名Rhesus monkey)移植,共作4只,第1只和第4只猴的供片直径是7.5mm,植床直径为7.0mm,第2和第3只猴的供片直径为6.2mm,植床直径为6.0mm。结果:第1只猴17天死亡,死前植片透明。第2、3只猴植片透明达一年以上,第4只猴植片透明4.5月。实验兔No.3术后3个月内皮细胞密度为2400个/mm~2。术后8个月,下降到1933个/mm~2;实验猴 No.2术后8个月内皮细胞的密度为2570个/mm~2,术后13个月时为1800个/mm~2。植片内皮的丢失率超过生理下降速度。扫描电镜检查证实:鸡角膜内皮可在兔生存9个月以上,人角膜内皮可在猴眼生存14个月以上。免疫排斥反应,早期和轻型者可用激素控制,后期和新生血管明显者,激素难以奏效。这两种动物实验模型的初步成功,为今后研究异种角膜移植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广西壮、汉、瑶三个民族,7~22周岁,43379名大、中、小学生沙眼,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手册之沙眼检查细则规定,以我国1979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眼科学会上提出的简易沙眼临床分期分级标准进行检查诊断。检查工作前,先集中培训检查队员,统一检查诊断标准。检查中坚持上睑双翻法,注意观察角膜血管翳及沙眼滤泡之特性。严格随机抽样复查,每日的检查误差率均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门诊重症沙眼患者的有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眼多见于我国解放前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眼科工作者的努力 ,沙眼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目前眼科门诊仍可见重症沙眼患者 ,为了解其患病的有关因素 ,我们于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在本院门诊就诊可疑沙眼患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3月门诊可疑沙眼患者 184 0例 (36 80只眼 ) ,按 1979年全国第二届眼科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 ,经结膜刮片检查发现衣原体或符合沙眼特点细胞学变化[2 ] 的重症沙眼患者 12 5 0例 (2 5 0 0只眼 ,阳性率为 6 7 9% ) ,其中男性 6 70…  相似文献   

8.
WHO推荐的沙眼简明分级法国内已有作者采用,并引起了较大争议。笔者于92年1月对某校941名中小学生,用WHO 沙眼简明分级法与我国1979年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沙眼诊断及分期标准,进行了沙眼对比调查。报告于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为驻地某校在校中小学生941人。男476人,女465人;农业户口337人,非农业户口604人。年龄6—15岁。2.检查方法:用聚光光源检查受检者外眼,重点了解眼睑、结膜和角膜等情况,检查由一人完成。3.诊断及分期标准:用WHO 简明沙眼分级法及79年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沙眼诊断及分期标准(以下简称国内标准)。  相似文献   

9.
吴君舒  聂昊辉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1896-1898
目的: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形觉剥夺近视猴视皮质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将8只20~40天龄的健康幼恒河猴分为形觉剥夺组和对照组。形觉剥夺组4只猴右眼配戴散射镜片,另1眼配戴0D镜片;对照组4只猴双眼均配戴0D镜片。戴镜12wk后,形觉剥夺组和对照组猴取视皮质,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形觉剥夺猴视皮质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形觉剥夺组中表达下调的基因明显多于表达上调的基因,其中包括Egr-1,NMDA和GABA等基因。结论:形觉剥夺性近视猴视皮质中存在基因表达被抑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周玉梅  罗时运  王智群  李然  孙旭光 《眼科》2007,16(3):187-190
目的探讨沙眼临床特征,选择适用于临床病因学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临床诊断为沙眼的患者61例。方法沙眼诊断标准参照国内1979年制定的沙眼分期标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实验室检查包括结膜刮片查找包涵体、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查和PCR检查。主要指标角结膜临床体征,结膜刮片、沙眼衣原体抗原及PCR检查结果。结果临床诊断沙眼患者61例中,男性28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29.05+19.99)岁;Ⅰ、Ⅱ和Ⅲ期患者分别占88.5%、8.2%和3.3%。刮片检查包涵体阳性检出率11.5%;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查阳性检出率为68.9%;PCR检查阳性检出率为78.7%,抗原及PCR检查的检出率高于刮片检出率(P=0.00)。结论门诊沙眼患者主要为Ⅰ期表现,病变较轻,临床需选择敏感的抗原或PCR检查辅助沙眼病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2~5岁恒河猴和食蟹猴的屈光参数进行测量,获得实验用低龄恒河猴及食蟹猴眼部屈光状态相关数值。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自然生长状态下全身发育正常的2~5岁恒河猴24只及食蟹猴12只。方法超声眼科专用诊断仪进行眼轴长度(AX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及玻璃体腔深度(VCD)等生物学参数的测量,睫状肌麻痹(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后采用电脑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度等效球镜(SE)的测量,采用眼底照相及OCT检查除外眼部其他疾病。对所有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对双眼相关参数与AXL的关联性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主要指标SE、AXL、ACD、LT、VCD及相关参数与AXL的关联性分析。结果24只(48眼)恒河猴的SE为(0.14±1.15)D、AXL为19.80(19.18,20.08)mm、ACD为3.65(2.65,3.84)mm,LT为3.93(3.74,4.19)mm,VCD为(12.10±0.69)mm。对于12只(24眼)食蟹猴,SE为(-0.46±0.96)D,AXL为(18.11±0.54)mm,ACD为(3.57...  相似文献   

12.
沙眼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解大学生的沙眼患病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以某校的1003名在校大学生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2.调查方法:木次调查由眼科医生按眼科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及记录。3.诊断标准:本次调查以1979年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提出的沙眼诊断标准和分期,所规定的诊断依据为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GF2 α类抗青光眼药Unoprostone对猴的降眼压作用是否与睫状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MMP)的表达有关。方法 :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猴睫状肌、小梁网、睫状突及虹膜组织中胶原Ⅰ、Ⅲ、Ⅳ及MMP 1的分布。 2 比较Unoprostone对 7只猴点眼两周前后睫状肌前部纵行肌部分胶原Ⅲ、Ⅳ及MMP 1免疫染色变化。结果 :1 正常猴睫状肌、小梁网、睫状突及虹膜组织中胶原Ⅰ、Ⅲ、Ⅳ及MMP 1的分布各自具有不同特点。 2 Unoprostone点眼两周后实验眼眼压均下降 5mmHg以上 ,同时睫状肌前部纵行肌部分胶原Ⅲ染色减弱 (7只动物中 5只减弱 )、胶原Ⅳ染色减弱(7只动物中 6只减弱 ) ,MMP 1染色增强 (7只动物中 7只增强 )。胶原Ⅰ未见明显染色。结论 :Unoprostone对猴的降眼压作用与睫状肌组织MMP表达增强 ,引起ECM降解加强 ,从而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沙眼防治工作的不断开展,沙眼的发病逐年减少。为了解我市城乡中小学在校生沙眼的发病情况,笔者对镇江市三、四中及八叉巷小学,丹阳吕城乡二所中学和小学的部分班级在校学生进行了沙眼调查,报导于下: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采用1979年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沙眼分期法及诊断标准,疑沙不作统计。用手持裂隙灯进行检查,全部调查由笔者一人担任。受检学生2779人,其中男性1375人;女性1404人。最大19岁,最小7岁。结果1.沙眼患病率:2779名学生中沙眼患者为280人,沙眼发病率为10.07%。其中男性1375人,发病人为143人,发病率10.4%,女性1404人,发病人为136人,发病率9.68%,经统计学处理,男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作者等于1965年在印度北方农村儿童中试用沙眼疫苗。当时该地区5岁以下儿童的沙眼发病率为85%。此次报告为12年后观察的结果。人选和方法:选择无沙眼的正常结膜的儿童451人,年龄自5个月至6岁,分为三组。于1965年2~3月接种沙眼疫苗。  相似文献   

16.
作者自伊朗南方Bandan Abbas地区选择了211例各级活动性沙眼病人,用以下两种实验方法诊断并进行了比较。 1.照射的McCoy细胞培养法:用棉拭子自全结膜囊采集(即上睑板、上穹窿和下睑)双眼标本放在装有2SP及3%小牛血清的塑料密闭胶囊内,旋紧置于液氮罐内运至实验室,如不立即接种细胞,可贮存于-70℃冰箱。接种细胞后培养60-72小时后用甲醇固定细胞,姬姆萨氏染色,暗视野照明显微镜检查沙眼包涵体。 2.全结膜囊刮片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FA)。用铝制刮刀自上睑板、上穹窿和下睑作结膜囊刮片,然后空气干燥、甲醇固定,在环境温度下运至实验室,贮存在-20℃直至作间接荧光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GF2α类抗青光眼药Latanoprost和Unoprostone对兔及猴的降眼压途径有否不同。方法:1.用0.005Latanoprost、0.12%Unoprostone分别对12只兔、8只猴发10天,测量点眼前后兔及猴眼压,兔眼前房水蛋白浓度。2.采用Zymography技术对兔、猴点眼后葡萄膜中MMP-2活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Latanoprost及Unoprostone都可有效降低兔及猴眼压,并且对兔眼前房水蛋白浓度无明显影响。②两种药物点眼后,猴葡萄膜中MMP-2活性增强,却对兔葡萄膜中MMP-2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Latanoprost及Unoprostone对猴的降眼压作用机制在于影响了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而对兔眼的降压效果可能存在其他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不同部位眼相关免疫偏离的诱导和维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不同种系动物眼内腔针对可溶性抗原刺激是否具有支持诱导免疫偏离的能力及其维持时间。 方法 使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作为可溶性抗原,将其分别接种于不同动物(大鼠、兔和猴)的前房、玻璃体腔和视网膜下腔。皮下注射BSA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动物。皮内注射抗原观察眼内腔接种BSA动物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定时评估免疫偏离的维持时间。 结果 所有眼内腔接种抗原的动物均显示DTH阴性反应。不同部位抗原接种后免疫偏离的平均维持时间分别为:前房组:大鼠70天,兔90天,猴320天;玻璃体腔组:大鼠100天,兔150天,猴360天;视网膜下腔组:大鼠50天,兔70天,猴300天。 结论 不同种系动物和不同眼内腔免疫偏离的维持时间不同。生物进化与免疫系统的进化具有同步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 170-173)  相似文献   

19.
大同市小学生沙眼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调查大同市小学生流行性沙眼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大同市小学生共计1236人,其中男生624人,女生612人,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2)岁.所有被调查对象均进行临床检查,沙眼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简易沙眼分期标准;对临床诊断为沙眼的患者取结膜标本,进行免疫学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沙眼衣原体.采用χ2检验分析沙眼患病率与学校、性别、年龄的关系,并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沙眼患病的危险因素,先用Logistic单因素分析相父因素与沙眼患病率之间的关系,以P<0.05作为入选条件,选取相关自变量,然后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取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的:1236名小学生中,135例临床诊断为沙眼,沙眼患病率为10.9%[95%置信区间(CI):9.2%~12.6%],其中滤泡性沙眼(TF)117例,浸润性沙眼(TI)18例.男生沙眼患病率为8.8%,女生沙眼患病率为13.1%,女生沙眼患病率明显高于男生(P=0.016).各年龄组沙眼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临床诊断沙眼的135例小学生中,沙眼农原体免疫学检测阳性13例(9.6%),PcR检测阳性86例(63.7%).危险因素分析表明沙眼的发生与家人是否共用毛巾脸盆及是否经常揉眼睛等因素相关.结论 大同市小学生中仍有沙眼流行,需要针对危险因素开展沙眼防治.  相似文献   

20.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抗角膜内皮抗原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唐娜  李辰 《中华眼科杂志》1996,32(4):252-254
目的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keratoplasty,PKP)后宿主体内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反应体液免疫的效应物质。方法对两组猴行5.0→5.5mm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异种组(人→猴)4只,同种组(猴→猴)4只。对Nelken方法进行改良,首次制备出角膜内皮和基质两种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从宿主猴血清及房水中检测出抗角膜内皮抗原抗体。结果PKP后宿主猴血清中抗角膜基质抗原抗体升高不显著,抗角膜内皮抗原抗体升高显著。结论PKP后宿主体内可以发生体液免疫应答,抗角膜内皮抗原抗体是其效应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