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疏血通是以水蛭、地龙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我院于1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12月应用疏血通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5 8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5 8例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绞痛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 (WHO)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命名的诊断标准。经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 7天 ,仍有心绞痛症状发作 ,发作时常规心电图有缺血性ST段和 (或 )T波改变 ,或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存在心肌缺血 (J点后 0 .0 8s,ST段呈水平或下垂压低≥ 1.0mV) ,持续时间≥ 1.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抑郁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UA患者158例,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其中100例伴发抑郁状态,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抑郁状态严重者予服适量抗抑郁药物,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应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评估,并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测定。结果:本组UA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63.3%(100/158),治疗1个月后SDS评分:干预组20.8±4.6,对照组36.0±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HRSD评分:干预组8.9±3.3,对照组17.0±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VEF:干预组55.8±6.3,对照组47.5±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UA患者进行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消除UA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口服阿奇霉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宣德 《临床荟萃》2004,19(15):879-880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身和局部的炎症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3].冠状动脉壁炎性细胞的浸润,决定了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也决定了心绞痛的类型和预后.临床上可经过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白介素-6(IL-6)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而证实炎症反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关.他汀类调脂药(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及阿司匹林等因降低炎症反应而使CHD患者受益[1,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能明显降低炎性标志物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5].可见降低冠状动脉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有效.在此基础上我们观察了阿奇霉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0 3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5 1例 ,接受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 5 2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两组治疗时间均为 (2 8± 2 )天。观察两组症状、心率、血压、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曲美他嗪组的疗效更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曲美他嗪对心率、血压和率压乘积无影响 ;曲美他嗪组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总缺血时间的减少更为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更有效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 ,明显减少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和总缺血时间。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不良反应轻。是安全、有效、更完善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苑振云  靳萍奎 《临床荟萃》2003,18(11):640-641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提取的单体异黄酮化合物。临床及基础研究证明该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及脑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1,2 ] ,临床上已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3] 。自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7月 ,我们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0例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 1979年WHO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分类标准诊断[4 ]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葛根素组 2 0例 ,其中男 16例 ,女 …  相似文献   

6.
任慧敏  谢瑞芹  刘凡  崔炜  鲁静朝  杨秀春 《临床荟萃》2009,24(23):2056-2056
患者,男,58岁,主因间断胸骨后疼痛伴心悸、头晕、黑噱7年,加重3天,于2009年7月11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血压最高达160/100mmHg(1mmHg=0.133kPa),嗜烟酒。患者缘于7年前劳作时出现胸骨后闷痛伴心悸,随后出现黑朦、晕厥,无大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持续约数秒钟后恢复意识,无肢体及言语障碍。在当地查心电图示心肌缺血、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脑CT未见异常,经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好转。此后胸痛症状仍间断发作,多于活动及清晨时发作,较前为轻,含服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后几分钟至20分钟可缓解。3天前,患者于活动后再次出现胸骨后疼痛(性质同前),伴心悸、头晕、黑喙及汗出,症状持续约5~6小时,含服消心痛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就诊于当地县医院,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评价心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情绪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1mo,随访1a。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mo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状况,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期间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mo末,干预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6.0%,对照组为76.0%(χ^2=3.99,P〈0.05);心电图ST段变化干预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为68.0%(χ^2=3.99,P〈0.05)。治疗1mo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均〈0.01),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t=13.243,P〈0.01);干预组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11.625,P〈0.0.1);治疗后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或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焦虑等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宝忠 《临床荟萃》2004,19(9):518-519
抑郁症是一种与情绪障碍有关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目前大量继发或伴发于心血管疾病,但未受到临床重视,致使二者互相影响,恶性循环。本研究旨在探讨新一代抗抑郁药万法拉新(别名:文拉法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发或继发抑郁症的疗效.且观察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状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2-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状的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及疗效。结果经过2周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状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盐酸地尔硫为苯噻氮唑类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能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和心率,防止心肌细胞钙超负荷,并有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及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在临床上有部分患者有严重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不能耐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或血管成型术,虽已接受  相似文献   

11.
QT离散度(QTd)是近几年来临床电生理领域提出的薪概念并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笔者通过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QTd的测定,观察55例UAP患者的QTd变化及G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临床心理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A型行为问卷,对63例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S标准分>38分46例,焦虑发生率37%;SDS标准分≥43分28例,抑郁发生率43%;A型行为评分...  相似文献   

13.
蒙涛  曹化  马树人 《临床荟萃》2009,24(2):138-139
心血管疾病和精神抑郁有密切关联,冠心病患者中达到重度抑郁症诊断标准者高达18%。抑郁症不仅可以与心绞痛并存,而且对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预后有负面作用。抑郁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很深的影响,所以对这类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物对伴有抑郁症的心绞痛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以期明确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治疗对患者症状及预后改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用刺五加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天;对照组30例,用极化液(6IK),每天一次,连用10天。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分别为56.7%和43.3%,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S)ST段压低数值总和(2ST)均有明显改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郑淑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739-8739
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危及生命的一个常见疾病。老年患者占有相当比例:35%年龄〉75岁,11%年龄〉85岁,此类患者临床表现特殊而复杂,较低年龄组相比常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和多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文献提示炎症和冠心病(CHD)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炎症反应在CHD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均为公认的炎症急性期反应物。有实验结果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无心绞痛患者比较,hsCPR、FIB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首诊时心电图正常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首诊心电图正常时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水平。方法:对1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就诊时检测的心电图结果分为心电图(ECG)正常组(n=40)和ECG缺血组(n=92),将两组诊断、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CG正常组首诊误诊15例(占38%),其中5例发生心肌梗死;治疗失当13例(占52%),其中4例发生心肌梗死。ECG缺血组首诊即得到正确诊断及治疗,有2例发生心肌梗死。两组分项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电图正常时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延误诊治,首诊诊治不当易导致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QT离散度(QTd)与UAP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住院诊断UAP患者196例和健康对照组82例的QTd和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UAP患者Braunwld各分级间年龄、性别以及并发的高血压、糖尿病、血酯异常等方面无显著差异;UAP患者QTd、QTcd值随危险分级增高而加大,同时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UAP患者Braunwald各分级的QTd、QTc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结论:UAP患者QTd的变化与其病情危险度相关,心电图QTd的变化可以作为UAP患者判断危险程度的参考指标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临床上将UAP危险度分级与QTd结合起来考虑,有助于选择治疗手段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综合心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焦虑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脉内有不稳定的粥样斑块而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应区别于劳力型心绞痛.它具有不稳定性,因而最易在病程1 a后发生如心肌梗死类的各种更为严重的心脏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还常出现以焦虑为常见症状的心理应激反应[1,2],随着对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合心理干预显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005/2008年我院收治19例心电图正常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7例,年龄41~65(平均52.6)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胸闷、心前区及肩背疼痛,持续时间达0.5h左右,发病时行ECG检查无ST—T改变(由我院心电图室专业人员判定)。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3例、有长期吸烟史8例。CK、CK—MB值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