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施治失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在古代文献中又称为“不得眠”或不寐,属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严重者属于神经官能症的范畴,一般常见于脑力劳动者,或突然受到刺激者居多。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治愈20例患者,而且治愈后不复发,疗效好。见效快。  相似文献   

2.
春季天气变化较大,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如失眠.中医认为.这与患者气血阴阳失调有关。在临床的治疗中.根据失眠患者的不同表现。辨证施治,用药更有针对性.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应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精神病人的常见失眠症状,或长期应用镇静安眠药而已经产生药物依赖出现戒断性失眠者,取得显著疗效,显效率82.48%。主要失眠辨有心脾两虚,中气虚弱,阴血不足,肝火上炎,胆虚不眠,痰湿阻滞等。在精神科辨证施治失眠症,可避免使用镇静安眠药而产生的药物依赖,已经产生药物安眠药依赖,则出现戒断性失眠症状者,也可辨证施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探讨。  相似文献   

4.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肾、肝、胃等脏腑有关。本文将结合临床所得把失眠分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火扰心、痰食阻胃型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5.
失眠古称"不寐"、"不得眠"、"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其轻者入睡困难,眠而易醒,醒而难以入睡,亦有时睡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睡。早在《黄帝内经》中《素问·逆调论篇》即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亦有"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类证治裁·不寐》亦有"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或深度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醒后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并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  相似文献   

7.
失眠的辨证施治及其遣方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乃临床常见病症 ,不但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而且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近年其发病率更呈上升趋势。笔者在十几年临床实践中 ,运用中医药治疗失眠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几点体会如下 :1 临证取效 ,重在辨证论治失眠一证 ,总由阳不入阴、阴不敛阳、心神受扰、心神不安所致 ,但究其成因 ,则有脏腑气血、阴阳虚实之异 ,故临证之时 ,不可一味重镇安神、养心安神 ,辨证而施治才是取效的关键。肝胆火盛 症见急躁易怒 ,失眠多梦 ,甚则彻夜不眠 ,常有头晕胀痛 ,目赤痛 ,口干苦 ,大便秘结 ,小便黄 ,舌红苔黄 ,脉弦数。有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失眠症是指在具备良好的睡眠条件,且无躯体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轻者出现难以入睡,或睡中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者彻夜不眠,常伴有头痛头晕、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心神不安、多梦等症状。笔者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运用中医辨证法理论,对23例失眠症患者进行多脏腑辨证施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概述体内病状之发现于外,如事物之有对证者,是谓“证”。凡是由脏腑或经络发生病变,在五官或体表的一定部位,就可能出现异常状态。例如肺有病表现为咳喘,脾胃有病表现为吐泻不食,肝病之见于目,肾病之见于耳,太阳经病之头痛、项强,少阳经病之胁痛耳聋等,给医者诊断和治疗时,提供了确实的证据者皆属之。因此“证”的含义,不只是指某一证状,而是若干证状的综合——症候群,如伤寒太阳病中桂枝汤证,麻黄汤证等,都由若干症状综合而成。根据症候群结合病者的性别、年龄、体质,以及生活、习惯、时令、气候——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0.
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是祖国医学的瑰宝,可是,辨证施治曾经受到过种种冲击。特别是在辨证与辨病的关系、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辨证施治的可重复性等方面,还有些需要澄清的问题。事实上,作为一种科学技术,辨证施治和辨病施治这些医学模式也是在发展变化之中的,决不是静止不变的。中医辨病施治  相似文献   

11.
辨证施治是祖国医学的精髓,辨证是施治的基础,无论针灸、按摩、用药都必须首先辨证,不辨证就无法治疗。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病一方、一定一药的做法,是收不到好的治疗效果的。用药治病是医疗的主要手段,或者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那么,如何用药,用那些药,各用多少,怎样用法,以及药后如何调  相似文献   

12.
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探讨,论述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1.肾主骨,藏精生髓,治当从肾,补肾填精。2.肾为先天,脾胃为后天,先天之气要后天培补,需健脾益胃。3.肝肾同源,肝藏血,精血同源,治当益肾不忘调肝。4.气滞则血瘀,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法当活血化瘀。务求其本,宜急宜缓,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3.
梅核气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核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咽喉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以咽喉有梅核似的异物堵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反复无常,神志不宁为主要症状。相当于西医学的咽部神经官能症。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加以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诊治疾病的方法是辨证施治.辨证,就是如何分析疾病;施治,就是如何进行治疗.证,不等于症状的症,或某一病症,也不等于罗列若干症状的症候群.证,是概括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以及它的发展、转归等等.所以,辨证施治,既不是孤立地去认识一个一个的症状、而对某一症状作个别的处理,也不是针对所有症状、面面俱到地同时施治;而是将四诊所得资料,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探求病机,从而提出治疗的理论依据,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举隅,对三位患者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治疗。由于准确抓住证候,恰当调理诊治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指出家数易理思维在辨证施治临床实践中起着指导作用,即:水天需、水地比之思维在肾炎并征施治中的指导作用;地雷复、地天泰之思维在糖尿病辨证施治中的指导作用;水火既济、火水未济之思维在高血压辨征施治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正> 辨证施治是祖国医学诊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准则,也是中医治病的基本规律。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也应重视辨证施治。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而论治则是治疗病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一种检验。辨证施治体现了从整体观念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精神,因而辨证的准确与否,可作为衡量辨证水平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多汗症成因复杂,治法不一。"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自汗乃素体气虚,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当选玉屏风散。"盗汗"所谓似盗者,乘寝而出,醒而自止也。"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多属阴虚内热,迫津液外泄,滋阴清热,固表敛汗首选当归六黄汤;温阳益气,补肾健脾,真武汤主之;盗汗非皆为阴虚,不得概从阴虚论治。"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19.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怎样才能掌握好辨证施治呢?临床上具体的病例都有其特殊性,有的还比较复杂,怎样才能进行正确的辨证和恰当的处理呢?可重点从几方面考虑。一、要对疾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一个复杂的病证,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这就要求我们从各方面去观察病情,全面地进行了解,找出疾病的主要矛盾,辨别出那些是疾病的本质方面和主流方面,那些是非本质方面和非主流方面。在立法处方时,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治疗,但同时不忽略对其他矛盾的处理,这样才能恰到好处,丝丝入扣,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方剂学就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研究组方原则、配伍意义、用药剂量、服药方法、药后调理的一门科学。辨证是组方的基础 ,方剂是辨证的体现。任何方剂都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组成的。从诊断、辨证到用药、组方始终贯穿着辨证施治。1 辨证施治与方剂的运用中医方剂学历史悠久 ,经过历代医家的临证实践 ,创造积累了数以万计的方剂 ,其屡用不衰 ,早已列为学医必读之科目。如医圣张仲景也曾“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而后才能“于医道无所滞碍”。又如普济消毒饮治大头瘟 ,养阴清肺汤治白喉等 ,都是在前医“终莫能治”的情况下研制而成的。所有行之有效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