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肺脑复苏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心肺脑复苏术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 ,本文拟对其进展做一概要性介绍。1 基础理论的进展( 1)胸外心脏按压产生人工循环的机制的学说随着胸外心脏按压术的产生 ,有关其如何产生人工循环的理论就相应地开始了研究。过去认为 ,当胸外按压时 ,心脏在胸骨和胸椎之间受到压迫 ,驱动心脏内血液流向动脉 ,按压解除后 ,心室压力下降 ,静脉血回流充盈心室 ,即所谓的“心泵机制”,在复苏领域已指导临床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的最佳方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现场抢救心脏骤停(CA)患者52例,随机采取标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法三种复苏方法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气囊-面罩通气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高于口对口人工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结论在抢救心脏骤停时,气囊-面罩通气法可提供良好的肺通气换气作用,因气管插管而中止胸外心脏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弊大利小,口对口人工通气法由于潮气量不同和需要暂停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如气囊-面罩通气法。  相似文献   

3.
<正>心肺复苏(CPR)是心肺复苏技术的简称,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复苏成功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胸心脏按压用于急诊抢救的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记录6例经过胸外心脏按压无效或者效果不佳的病例在进行开胸心脏按压后心肺脑复苏的情况。结果开胸心脏按压成功率(5/6)高于胸外心脏按压,转入监护室率(5/6)明显提高,1例至今存活。结论较于胸外心脏按压,开胸心脏按压能使心脏有效复跳。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患者转监护室率。准确判断开胸指征,争取尽早进行开胸心脏按压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转监护室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 脑复苏研究的目的是帮助处于终末状态或临床死亡病人给予有健康头脑的生存质量。当前,在院前或院内ICU以外的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而无脑损害者不足10%。若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采取最佳的CPR措施,脑复苏随胸外CPR的基本生命支持(BLS)一起开始将会改善这种局面。Safar自1961年提出心肺脑复苏(CPCR)步骤。新的疗法早已在动物实验中获得脑功能改善,但在临床上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因为脑缺血—缺氧后的病理生理是复杂的、多种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尖区按压法及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采用左心尖区按压法及去甲肾上腺素组(12例)与常规胸外心脏按压及肾上腺素组(16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NE组左心尖区按压法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12例CPR患者,复苏成功10例(其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脑复苏无效自动出院)8例成活(66.67%; E组常规胸外心脏按压及肾上腺素(Epinephrine)16例CPR患者,复苏成功6例(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成活(25%).结论采用左心尖区按压法及去甲肾上腺素组(12例)CPR的成活率高于常规胸外心脏按压及肾上腺素组.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机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时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患者行复苏前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分为两组,机控组运用心肺复苏机对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行机械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和呼吸支持均使用心肺复苏机;对照组简称人工组,采用标准心肺复苏术,人工胸外按压加呼吸机容量控制通气实施标准心肺复苏。且胸外按压实行两人交替进行。两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病例心肺复苏术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收缩压情况以及按压有效率等五项指标。结果机控组的收缩压及按压有效率两项指标明显优于人工组;两组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心肺复苏机可有效提高循环支持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骤停的一系列救援措施用以挽救患者生命。及早有效的院前CPR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际CPR的指南有较大改变,更重视通过胸外按压环节以维持循环,弱化了人工通气环节。单纯胸外按压而不需要人工通气的基础CPR广为流传。本文综述近现代CPR的发展及相关研究结果。考虑无氧6 min可导致脑损伤、在中国救护车到达现场和转运时间较长、单纯胸外按压容易疲劳等情况,我们认为在中国实施单纯胸外按压的CPR并不合适。一些非专业人员虽然感到口对口人工通气比较难实施,但是大部分还是愿意施行人工通气操作的。广泛开展公众CPR培训,提高对包括人工通气和胸外按压环节的CPR认知度和掌握度,以维持有效通气和循环是目前中国CPR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心肺复苏(CPR)时,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通气是成功复苏的关键。我们在严格遵循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CPR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前提下,尝试性地将指脉氧监测应用于院前急救CPR中,对其三项指标与CPR操作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以评价其在院前急救CPR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奇 《医学文选》1995,16(2):159-16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心肺脑复苏理论的深入探讨和复苏技术的改进,提出了许多新概念和新观点,本文就心肺脑复苏的若干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 胸外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与放松时间的比例,过去认为每一按压,放松周期分别占1/3和2/3,能获最大血流动力学效应。近年实践证明,当心脏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时,心脏射血最多。按压次数过去为60~80次/分,但近来美国Dallos会议作了改进。认为增到80~100次/分时,可使血压短期上升8~9.3kPa,且可能使心脏复  相似文献   

11.
心肺脑的复苏一直以来是急诊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现代心肺脑复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涉及1生存链由4环增加到5环:快速辨认心脏骤停,启动急诊救治系统;早期的心肺复苏(CPR);迅速的除颤;进行有效高级心血管的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2 CPR程序更改为"C-A-B",推荐有效且高质量的胸外按压;3电除颤的应用;4心肺复苏药物的使用;5脑复苏、亚低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赵昆  陈继龙  葛兴利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3):2318-2319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及早有效地进行呼吸干预(气管插管或面罩人工吹气)对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生在本医院内外2002年至2004年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85例,根据CPR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呼吸干预措施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及早采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或面罩人工吹气加胸外心脏按压,称呼吸干预组;另一组单纯胸外心脏按压,称非呼吸干预组。结果:85例患者中呼吸干预组CPR有效者占55.3%,成功者占36.2%;非呼吸干预组CPR有效者占15.8%,成功者占10.5%。结论:及早有效的呼吸干预能很好提高CPR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心跳停止后,必然存在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心跳恢复后,自主呼吸不可能立即恢复,复苏后呼吸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良好的通气基础上尽可能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并防治复苏后呼吸并发症。心肺复苏(CPR)指当任何原因引起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包括人工通气、胸外按压、体外电除颤等,是对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重要手段。在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欧洲复苏委员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均强调了在其实施高质量的胸外按压能有效提高CPR的成功几率。呼气末二氧化碳(pressure of end 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_2)与CPR期间心肌血流量和心排血量有密切的关系,能预测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胸阻抗(transthoracic impedance,TTI)信号及PETCO_2监测在心肺复苏质量监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综述,以期为临床实施高质量CPR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心肺脑复苏一直是急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心肺脑复苏经过历时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取得厂很大进展。本文简要回顾了心肺脑复苏的发展史,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①生存链增至5环。即迅速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早期CPR;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②心肺复苏程序由“A—B—C”更改为“C—A—B”,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③心脏电除颤技术的应用。④心肺复苏的药物应用。⑤脑复苏。亚低温能改善神经系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纳洛酮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所有患者予胸外心脏按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肾上腺素静推.对照组按上述方案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纳洛酮治疗.抢救终止后评价复苏成功情况及效果.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0%.结论 心肺脑复苏中同时应用纳洛酮可明显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新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重新修订新的CPR流程,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根据2005年新版CPR指南中“持续有效不间断地胸外按压”核心要求,在新的CPR流程中制定减少中断按压具体措施,总结50例CPR病人的每一步骤中减少中断胸外按压时间对早期恢复自主循环成功率、24小时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等临床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新版CPR流程对初期恢复自主循环、初期复苏成功率和24小时成活率都有明显提高。结论制定减少中断按压时间的抢救措施,对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该将制定减少中断按压时间的措施贯穿临床CPR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68例中 ,男 39例 ,女 2 9例 ,年龄 15~ 74岁 ,平均 54.2岁。病因 :冠心病 2 5例 ,中毒 10例 ,电击伤 4例 ,脑外伤 13例 ,胸腹伤 5例 ,溺水 6例 ,自缢 5例。心电图 :室颤 17例 ,心室停搏 38例 ,电机械分离 13例。治疗 :立即进行 CPR(心肺复苏术 ) ,同时给予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及建立肘静脉通道补液。常规应用肾上腺素 1mg静注 ,如无效 ,3~ 5分钟后以 2~ 5mg递增剂量重复给药。静脉穿刺困难时 ,改用气管内给药 ,室颤者首选电除颤。心脏复跳后 ,即行脑复苏处理 ,包括冰帽降温、防治脑水肿、纠正酸中毒、防治惊厥等…  相似文献   

19.
心跳骤停(CA)后,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CPCR)的成功率,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心肺复苏(CPR)开始的时间是 CPCR 成功的关键。为此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人群中的 CPR 初级技术的普及和急救中心网络的建立。文献报道标准化 CPR 术总的成功率仅达10%左右,综合性医院抢救成功率约为14%~25%。又有报道,CA 后4min 内施行 CPR 术,8~10min 内得到全面抢救者,CPR 成功率可达40%以上,12min 尚未采取有效措施者 CPR 成功率几乎为零。本组8例,为院内目击心跳骤停者,CPR 成功率已高达75%,但CPCR 成功率仅为12.5%,痊愈出院者仅为1例。其中改进的措施是:①增加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以100次/min 为好,深度为3~5cm 为宜。早期可撞击式地按压;②早期电击除颤,即使在心脏按压无效的情况下也可电击起搏;③超标准肾上腺素1~2mg/次,3~5min 可重复给药,直至循环功能恢复。紧急时可气管内给药;④早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有助于提高 CPR 中的药物应用效应;⑤循环恢复后及时脑部降温、控制高血压、给予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保护脑肾功能;⑥根据血气分析,给予适量5%NaHCO_3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原则上“宁酸、勿碱”。根据我们的经验,在 CPCR 过程中,应废除心内“三联针”,放弃“正肾”,慎用“异丙肾”。呼吸兴奋剂应在自主呼吸恢复后1h 再用。  相似文献   

20.
CPR技术19922000救助者需要检查脉搏,然后决定是否行胸外按压。决定行胸外按压前,只检查循环体征,如呼吸、咳嗽(反射)或对刺激的反应,无需检查是否有脉搏。成人CPR单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15∶2,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5∶1。无论单人或双人复苏,成人CPR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均为15∶2。对意识丧失的窒息者,救助者应尝试人工通气,如开放气道,寻找及清除异物,行腹式冲击(Heimlich手法,海姆利希手法),继续CPR。处理意识丧失的成人窒息者,救助者开始即行标准CPR,如胸外按压,无需腹式冲击或盲目用手清除口中异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