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我区医疗机构参加汶川大地震卫勤保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执行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实践中,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先后派出15支医疗队、2支防疫队投入抗震救灾卫勤保障,指定7所后方医院承担地震伤员收治任务,出色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伤员救治任务。本文介绍了我部的具体做法,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非战争重大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徐克钧  王东川 《武警医学》2013,(11):991-993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芦山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拯救生命和保证救灾部队顺利完成抗震救灾任务,我院在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随总队前指奔赴灾区,迅速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和卫生防疫,同时切实做好救灾部队卫勤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任务。共抢救伤员23名,转运伤员17名,巡诊诊治病员2235名,对89名灾民进行了心理疏导,消毒处理了25个灾民集中安置点和50余个垃圾堆放点及厕所,消杀面积达31万平方米。同时派出医疗小分队对我总队救灾部队进行伴随卫勤保障,确保了部队的战斗力。中央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昆明电视台以及四川在线等多家媒体网站报道了我院医疗队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3.
医院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后,我院迅速接受救援任务,在第一时间派出多批医疗队赶赴灾区,圆满完成了阶段性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任务。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车杰  郭生海  王懿 《武警医学》2010,21(9):817-818
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导致当地电力、通讯基本中断,90%居民房屋倒塌,22.3万群众受灾。地震发生后,我部按照上级指令,第一时间派出医疗救援人员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工作。在各级指挥部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救援人员牢记职责使命,心系灾区人民,高效有序地进行震区伤病员紧急搜救、现场救治、医疗后送、卫生防疫和心理干预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5.
浅谈地震救援卫勤保障中应把握的几个重点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我部驻地云南,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省份。震区分布广,地震裂度大,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部队经常奉命赴灾区进行紧急救援,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人民军医》2010,(9):F0002-F0002
经总后首长批准,2010年7月21—22日,总后卫生部在青海省西宁市组织召开玉树地震军队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研讨会,全军和武警部队参加抗震救灾的卫勤分队,以及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防疫救援队的14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高原高寒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抗震救灾医学救援实践,  相似文献   

7.
周俊奇  孙胜  王谦  王云兵  王林 《西南军医》2010,12(5):955-956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破坏性地震,医院迅速组织抗震救灾医疗队紧急驰援灾区,共计接诊伤病员2729人,收治209人,开展手术30台次,抢救危重伤员27人,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总部工作组视察野战医疗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22医院医疗队是灾区携带装备最齐全、自我保障能力最强、工作环境最整洁的医疗分队之一,是一支成建制最先进人灾区的总后医疗队。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医疗队参加抗震救灾医学救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既是对我军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一次考验,又是对卫勤保障能力的一次检验.危机时刻,军队数千名医护人员奔赴抗震救灾前线,截止2008年6月19日,全军累计救治伤病员16 829例次,其中收治3895例次,手术1506例,创造了成功抢救被埋196 h危重伤员的奇迹,交出了一份让全国人民满意的答卷,展示了人民军医这支队伍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高度使命感、责任感及强大的卫勤保障能力.笔者在总结我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工作的基础上,对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本次地震的突出特点是发生在平均海拔4000m的高原。我们根据高原卫勤保障实践和高原医学研究成果,结合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经验,对高原地区地震灾害救援行动各阶段卫勤保障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难点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会同  蒿涛 《武警医学》2005,16(12):942-943
近两年来,新疆喀什和阿克苏地区先后发生了里氏6.8和6.2级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部卫勤机关和各级医疗救治机构在这两次突发事件的伤病员救治中,经受了严峻考验,并为今后做好处突卫勤保障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和借鉴。1卫勤保障的难点1.1卫勤准备时间短一是灾害发生后,部队往往在接到预先号令几小时内出发,卫勤准备时间短。二是由于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预知性和可控性差等特点,救灾部队短时间对受灾程度、受伤人数等情况难以做出准确判断,针对性卫勤保障难度大。如:喀什巴楚—伽师县抗震救灾中,我部驻地官兵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满足临床需要,研制复方特美舒乳膏,观察其在汶川地震灾区的应用情况。方法建立酸碱度、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刺激性和稳定性试验,并在灾区用于当地皮肤病患者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pH值为6.5~7.5时,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高,RSD=0.9%。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在汶川当地用于皮炎、湿疹等的治疗,在回访的病人中,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2.4%和100%。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5.12”大地震救治,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机制的组织保障,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平时储备急救物资,培养忧患意识,加强急救培训,保证应急工作有序有效进行。方法通过对本院“5.12”大地震伤员统计,分析伤员分区救治流程和救治方法。结果震后2天伤员最多,占68.80%,伤后12小时以后才得到救治伤员最多,占47.64。结论早期多部门联动专业救治是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震灾害中废墟内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医疗队在2008年5月15日晨至16日晨在北川废墟内救援成功的11例伤员。结果重伤3例,轻伤8例;其中废墟内截肢2例,后送医院内截肢1例;安置假肢3例,痊愈8例。结论地震灾害救援中废墟内现场救援至关重要,只要采取果断科学的决策,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震发生后累计伤亡人数与时间的关系,寻求医疗救援反应评价指标。方法统计震后第1~17天累计地震伤亡人数,将地震总累计死亡人数与震后第3天累计死亡人数之比作为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total medical rescue index,TRI)。将地震发生后每天累计死亡人数与2天前累计死亡人数之比作为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prewarning medical rescue index,PRI),再将每天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进行自身比较。结果地震发生后头5天死亡28 881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2.40%,受伤193 347人,占总受伤的54.41%。震后5~13天,伤亡人数增加速度有所减缓,13天后,伤亡人数增加不明显。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为4.470。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最大2.1,且出现在地震后72小时,前7天均1.4,7天以后医疗救援预警指数逐渐下降。结论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和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是评价医疗救援反应速度和效率的客观指标,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越大,地震医疗救援反应速度和效率越低。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对地震救援期间决定医疗救援力量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救援人员灾后半年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参加汶川地震一线救援的1024名军校学员于震后半年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筛查量表(PCL-C)、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救援经历调查问卷进行心理状况评估,以169名在校留守军校学员作为对照。结果救灾学员初筛PCL-C总分≥38分者21例(2.05%),最显著的3种症状为想起此事内心非常痛苦(50.30%)、脑子里无法摆脱灾害发生时的情景(36.00%)、注意力难集中(30.70%)。抑郁指数≥0.5者140例(13.67%),SAS总分≥50者26例(2.54%);救援组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留守组(P〈0.05)。经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救灾中处理过遗体、灾区生活适应不良、救灾前身体状况差、对自己在救援中的表现不满意、既往创伤经历、性格内向、救灾中经历过危险事件等7个变量。结论参加过抗震救灾的军校学员半年后仍然存在抑郁,焦虑和PTSD症状,提示:对救援人员经历应激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仍需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经验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汶川地震是建国以来震级和烈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受灾面积累及10万km2,11个县(区)严重受损,伤亡人数高达44万多人.在这场举世震惊的地震灾害救援中,全国共有15 000多名医疗救援、疫病防控专业人员、千余支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奔赴救灾第一线,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奉献精神,践行着白衣天使神圣的使命与职责,以自己的大爱为红十字增添了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累计伤亡数量的变化速率,寻求医疗救援效率评价指标和方法.方法 收集地震发生后每日、72小时及最终累计伤亡数量.观察变化速率,应用总医疗救援需求指数(TRI)、医疗救援死亡预警指数(DWI)和受伤预警指数(WWI),比较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医疗救援效率.结果 汶川地震总医疗救援需求指数明显大于玉树地震....  相似文献   

18.
加强汶川地震灾害医学救援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汶川地震灾区内受灾严重的医院医学资料严重缺失,灾区内建制相对完整的医院也存在未住院病人资料不全、缺少最后治疗效果等情况,灾区外医院伤员资料较为齐全,但不能反映本次地震灾害医学救援的整体情况.加强经验总结现阶段的弥补措施和重点包括:(1)按照分级救治的策略收集整理资料;(2)努力挖掘现场救治的经验;(3)按行政区域收集灾区内医院资料;(4)收集颅脑损伤、胸腹损伤和休克伤员等的完整数据;(5)加强总结现场转运和院间转运的资料;(6)建立全国或区域性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的资料收集体系.今后应加强创伤医学和灾害医学学科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伤票或伤标、转运病历,以及发展电子伤票和数据库.  相似文献   

19.
从汶川地震看大规模灾害的应急救援计划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多地震灾害的国家,死亡率也比较高,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是新中国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标准的医疗救援方案是应对灾害应急反应最好的指南。在对灾害幸存者的救护中,掌握标准流程的人离幸存者越近,救治就越成功。不幸的是,灾害情况下的需求往往超过了单个医院的资源、能力和制定的预案。为进一步降低灾害所致的伤亡,笔者阐述了美国在大规模灾害的应急计划与处理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参加"5.12"汶川地震一线救援的军校学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地震后6个月,对1024名军校学员的救援经历、急性应激状况(采用SRQ-20)进行回顾性调查,完成PTSD症状清单(采用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初筛结果高于划界分者,由精神科医师依据临床定式检查(采用SCID)晤谈确定诊断。结果 35人确诊为PTSD,阳性率为3.42%;PCL-C评分城市籍军人明显高于农村籍军人(P〈0.05),独生子女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大专明显高于本科(P〈0.05);参加现场搜救任务和处理遗体任务的救援人员PCL-C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参加者(P〈0.01);以PCL-C总分为因变量,经线性逐步回归分析,SRQ总分、SAS评分、既往创伤经历、内向性格、文化程度、处理遗体任务进入方程。以PTSD确诊结果为因变量,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遗体任务、独生子女、文化程度、抑郁进入方程,正确预测率为50%,总的正确判断率为75.3%。结论汶川地震后半年时点,一线救援军校学员PTSD患病率为3.42%,处理遗体经历对发病的负性刺激强度最大,独生子女、文化程度、抑郁状态与PTSD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急性应激反应、焦虑、创伤经历、内向性格均为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