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拟从情绪调节策略角度入手,探讨情绪调节效能感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以年龄15~18岁(M=16.42,SD=1.08)之间的757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试焦虑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情绪调节策略量表,探讨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与考试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考试焦虑与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中学生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与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中学生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与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与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中学生认知重评策略在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高职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能力与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513名高职大学生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 ①是与不是班干部的同学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t-2.733,P<0.01);②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r=-0.340,-0.181;P<0.01),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283,P<0.01);③抑郁情绪在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效能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班干部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好于不是班干部的同学;时间管理能力越强,抑郁、焦虑情绪越低,自我效能感越高;抑郁情绪影响着时间管理倾向对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焦虑自评问卷、抑郁自评问卷对1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专业,独生与否,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氛围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r=-0.399,P<0.01)、焦虑(r=0.231,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与抑郁(r=-0.399,-0.354;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③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分别进入焦虑、抑郁的回归方程,分别可以解释焦虑、抑郁5.3%和15.9%的变异量.结论 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负性情绪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学业自我效能感不能有效预测负性情绪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焦虑自评问卷、抑郁自评问卷对1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专业,独生与否,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氛围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r=-0.399,P<0.01)、焦虑(r=-0.231,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与抑郁(r=-0.399,-0.354;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③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分别进入焦虑、抑郁的回归方程,分别可以解释焦虑、抑郁5.3%和15.9%的变异量。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负性情绪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学业自我效能感不能有效预测负性情绪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与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对118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分别是73.2%和36.7%,两种情绪有显著相关性(r=0.436,P<0.001);抑郁和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以及认知情绪调节量表中的部分因子均有相关性(r=-0.406~0.630,P<0.01或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积极重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积极调整对抑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5.189,3.710,3.423;P<0.001;t=2.065,P<0.05),灾难化、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责难自己对焦虑情绪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7.397,8.032;P<0.001;t=3.043,P<0.01;t=2.399,P<0.05).结论 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方法中部分因素会导致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并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情绪、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筛选出9名具有抑郁症状的大学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团体辅导前后大学新生的抑郁、焦虑、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得分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尊量表(SES),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评估。结果抑郁得分显著降低(t=2.824,P0.05);自尊得分显著升高(t=-2.341,P0.05);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t=-2.926,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情绪、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卫生系统新职工焦虑、抑郁与人格特质、效能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与人格特质、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卫生系统新职工进行调查。结果焦虑与情绪性、精神质呈正相关,与掩饰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抑郁与情绪性、精神质呈正相关,与掩饰性、内外倾、一般自我效能呈负相关;焦虑和抑郁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因素是情绪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结论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效能感有密切关系,情绪性和一般效能感对焦虑、抑郁的影响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般拖延量表在中学生中的适用性,对中学生的拖延行为进行调查。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10名中学生进行一般拖延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SCL-90中抑郁、焦虑、敌对3个因子的测验。结果拖延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06,分半系数0.808;把自我效能和情绪维度作为其关联校标,一般拖延量表得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251,P<0.01),与SCL-90情绪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抑郁(r=0.255,P<0.001)、焦虑(r=0.200,P<0.001)、敌对(r=0.157,P<0.001)。结论中文版一般拖延量表在中学生群体表现出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中学生拖延行为进行测量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六安市乡村留守初中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自杀意念与负性生活事件、家庭环境特征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家庭环境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调查六安市乡村留守初中生共255人。结果:初中生年自杀意念检出率为36.5%,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大家庭或核心家庭的初中生自杀意念检出率显著低于寄养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初中生(χ~2=12.174,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杀意念与负性生活事件各因子相关呈显著性(r=0.205~0.386,P0.05)。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等因子相关呈显著性(|r|=0.091~0.328,P0.05)。自杀意念与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呈显著性(r=0.527,0.536;P0.05)。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包括: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其它因子、亲密性因子、矛盾因子、知识性因子、娱乐性因子、组织性因子、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结论: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发生与不良的家庭环境、负性生活事件、焦虑抑郁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质应对方式在医学院校硕士新生自我效能感与抑郁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某医科大学884名新入学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抑郁与积极应对、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41~-0.36,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1);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9,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1)。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积极和消极应对能显著预测抑郁,可解释其34%的变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Bootstrap检验显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自我效能感和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并且是完全中介作用(95%CI=-0.19~-0.08/-0.30~-0.20);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比积极应对更强(95%CI=0.05~0.22)。结论: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感与抑郁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初中学生个人素质、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人从健康变为不健康呢 ?研究者们主要从两个角度去寻求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某些个人的素质会使人容易产生心理不健康。研究发现 ,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焦虑水平、抑郁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1] ;自我效能低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情绪困扰 ,而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可以促进身心健康[2 ] 。对应对方式的研究也发现 ,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 ,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相关[3] 。另一种解释认为压力事件是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有关研究表明 ,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有…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焦虑、抑郁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中学生处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 ,也是各种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1- 2 ] 。初三毕业生面临升学的压力 ,这部分同学的心理状况更应引起关注。在各种心理问题中 ,焦虑、抑郁是常见的症状 ,本文拟调查初三毕业生的焦虑、抑郁状况 ,并通过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调查 ,以便发现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这对初三毕业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将有重要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取一所普通中学 ,以所有初三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发放 35 2份调查表 ,共收集 331名资料完整者 ,资料回收率 94 .0 3%。 331名学生中 ,男生 171名 ,女生 16 0名 ,平均年龄 15 .4 …  相似文献   

13.
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应激变量与心身健康的关系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生活事件发生后 ,能否引起心理生理反应 ,进而导致健康问题 ,除取决于生活事件自身的属性外 ,还受制于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1] 。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负性情绪 ,其发生与多种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有关中小学教师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研究曾有过报道[2 ,3] ,但应对方式在中小学教师生活事件和焦虑、抑郁间的作用尚无系统报道。本文基于对 5 18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调查资料分析 ,探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整群随机…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安徽省某农村中学296名中学生为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调查,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①该学校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5%;②女生与男生总分无显著差异(t=0.378,P>0.05);③高中生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④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值为0.184~0.716,P均<0.01);⑤影响该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有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及生活习惯恶化、被盗或丢失东西、评选落空、当众丢面子等事件。结论心理健康水平与负性事件密切相关,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焦虑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综合探讨中学生焦虑状况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焦虑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应对量表对55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中学生整体的焦虑处于轻度水平,5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男女生在焦虑水平上不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在焦虑水平上表现也不明显。(2)中学生焦虑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均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八个因素对焦虑的预测作用十分明显,具体为不良情绪应对、学习压力、神经质、父放任型教养方式、人际压力、母过分保护和干涉、解决问题和精神质。结论: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问题,多个因素对焦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及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山东省某大学279名在读大学生,运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乐观量表(LOT-R)及归因方式问卷(ASQ)对心理健康状况、归因方式及灵活性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在ASQ的正性事件普遍维度和负性事件的内外维度上以及归因灵活性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正性事件内外维度及归因灵活性得分与SDS、SAS及PANAS负性情绪得分均呈负相关(r=-0.42~-0.14,P0.05或0.01),与PANAS正性情绪和LOT-R得分均呈正相关(r=0.20~0.31,P0.01);负性事件内外维度得分与SDS、SAS及PANAS负性情绪得分呈正相关(r=0.38、0.26、0.33,均P0.01),与PANAS正性情绪和LOT-R得分呈负相关(r=-0.17、-0.29,均P0.01)。回归分析表明,正性事件内外维度与抑郁相关(β=-1.42,P0.05),归因灵活性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及乐观度相关(β=-6.12、-5.49、-1.84、2.49、1.67;P0.05或0.01),负性事件内外维度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及乐观度相关(β=4.72、3.09、2.63、-1.45、-1.17;P0.01)。结论:倾向于把正性事件归因为外在的和暂时的、把负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持续的和普遍的个体会体验到较高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倾向于把正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和持久的、把负性事件归因为外在的和暂时的个体会体验到较高的正性情绪,有着较高的乐观水平;归因灵活性得分低的个体抑郁、焦虑情绪较高,正性情绪、乐观度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生活事件与电子游戏成瘾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初中生生活事件与电子游戏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子游戏成瘾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165名13—16岁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在电子游戏成瘾问卷上的得分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在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上得分与其在电子游戏成瘾问卷各因子上的得分基本上呈正高相关.且高、低生活事件组的初中生在电子游戏成瘾问卷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生活事件与电子游戏成瘾情况密切相关,帮助初中生正确地应对生活事件,有助于降低其电子游戏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抑郁情绪与学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抑郁情绪可影响儿童正常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越来越受到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而将抑郁作为一种一般的、普遍的情绪体验来进行探讨的研究为数不多 ,且已有研究着重探讨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等家庭因素与儿童抑郁情绪的关系[2 - 6 ] ,而较少系统地探讨家庭以外的环境因素 (如学校因素 )对儿童抑郁情绪的影响。实际上 ,儿童进入学龄期后 ,他们的情绪发展和其学校适应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学习成绩是衡量儿童学校适应的重要指标。因此 ,系统、全面地探讨学校环境因素对儿童抑郁情绪的可能影响是极为必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医学生不安全感心理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某医学院26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I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进行现场测试。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分数在性别、有无虐待、身体健康和家庭关系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t=2.373~5.641,P<0.05;F=4.580~9.542,P<0.05),且与儿童期虐待、神经质、生活事件呈正相关(r=0.133~0.479,P<0.05),与生命质量、社会支持、外向性、友善性、谨慎性、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r=-0.121~-0.386,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儿童期虐待、神经质分别对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06~0.394,P<0.05),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关系、谨慎性特质、环境领域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分别对医学生的不安全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14~-0.236,P<0.05)。结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医学生不安全感心理具有不良影响,人格、自尊、自我效能感、家庭关系、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也是影响其不安全感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目的:探讨中学生具体生活事件和抑郁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中学生抑郁量表对55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个别生活事件项目外,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多数项目均与中学生抑郁呈显著正相关;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回归分析表明,学习负担重,受人歧视冷遇,不喜欢上学,家庭经济困难,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升学压力,被盗或丢失东西,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受批评或处分,生活习惯明显变化,恋爱不顺利或失恋,被罚款等12类生活事件进入了对抑郁的回归方程,对抑郁的预测作用较大。结论: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其抑郁存在广泛的正相关关系。12项生活事件对中学生抑郁有较大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