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普瑞巴林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EU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河南省煤炭总医院治疗的78例脊髓损伤后NEU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妥乐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焦虑抑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致炎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睡眠质量,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并探讨普瑞巴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EUP)的临床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NEUP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共治疗2周.治疗前后利用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总疗效进行评价,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HAMD和HAMA积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VAS、HAMD和HAMA积分分别为(4.1±1.2)分、(9.5±3.3)分和(8.8±3.2)分,对照组为(5.4±0.9)分、(14.8±6.8)分和(15.1±8.3)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 (42/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6% (31/4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瑞巴林能明显改善NEUP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精神状态,疗效显著,是NEUP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病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SCI后神经病性疼痛患者对普瑞巴林(PGB)的临床治疗效果,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普瑞巴林口服150-600mg/d,分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GBP)口服900-2400mg/d,分2-3次口服,持续治疗4周.连续观测视觉模拟评分(VAS)、现存疼痛的强度评分(PPI)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21、28天和随访时的变化,用中国版SF-36进行生存质量评价,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普瑞巴林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21、28天及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时VAS、PPI评分显著降低(P<0.05);普瑞巴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加巴喷丁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普瑞巴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加巴喷丁组(P=0.043).结论:普瑞巴林可迅速降低SCI后神经病性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疗效持久,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邱洪兵  范玉华  范科 《新医学》2014,(4):258-261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其安全性。方法将58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和卡马西平组各29例,分别给予普瑞巴林和卡马西平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干扰评分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睡眠干扰评分、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相同治疗时间内普瑞巴林组比卡马西平组评分降低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普瑞巴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卡马西平组低(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单独使用神经妥乐平与联合使用普瑞巴林和神经妥乐平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程度、对患者情绪以及睡眠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脊髓损伤伴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2例,电脑随机分2组,分别为神经妥乐平组、普瑞巴林联合神经妥乐平组,神经妥乐平组起始剂量为4U bid,普瑞巴林联合神经妥乐平组起始剂量为普瑞巴林75mg bid+神经妥乐平4U bid,间隔3d调整药物剂量,疗程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进行疼痛、情绪和睡眠质量的评估。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对患者服药前和疗程结束后的疗效分别进行评估。结果:单独使用神经妥乐平可以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同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联合使用普瑞巴林和神经妥乐平治疗后,患者的VAS和HAD评分均较神经妥乐平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可以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的疼痛症状,联合使用普瑞巴林和神经妥乐平不仅明显缓解脊髓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进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04-105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红光照射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9w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红光照射进行治疗具有非常不错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发生率、VAS评分和HAMD评分,非常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电针作为中医学中针灸疗法之一,它具有针灸和电疗的双重优点,其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普遍认可。近年来,关于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因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鞘内应用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雄性SD大鼠鞘内置管,手术成功后进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手术。术后10 d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机械痛敏,将筛选出造模成功的SN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n=10),通过鞘内插管分别鞘内给予(i.t.)普瑞巴林100μg/d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line,NS)作阴性对照,连续3 d给药。在每次给药后24 h测定大鼠后爪的50%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及鞘内给药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2)通过在体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表面给予普瑞巴林100μg对SNI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WDR)神经元C纤维诱发放电的影响。结果:(1)与NS组相比,鞘内应用普瑞巴林100μg/d,连用3 d,能显著增加SNI大鼠术侧后爪的50%PWT,起到显著的镇痛作用(P<0.001,n=10),给药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没有明显改变(P>0.05,n=10)。(2)与NS组相比,脊髓背表面给予普瑞巴林100μg可以显著抑制SNI大鼠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P<0.001,n=9)。结论:鞘内应用普瑞巴林100μg/d可以对SNI大鼠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而不影响其运动功能,该机制可能与通过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普瑞巴林联合布洛芬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给予普瑞巴林联合布洛芬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头痛频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痛持续时间以及血清内皮素-1(ET-1)、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ET-1、5-HT及CG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应用普瑞巴林联合布洛芬治疗可有效增强疗效,进一步降低头痛频率,有效缓解头痛程度,使头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并改善患者多项血清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B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联合0.6%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比较治疗后八周两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1周后VAS评分开始下降,此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A组相比,除第8周外,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腓总神经、腓肠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B组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效快,疗效持久,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神经妥乐平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74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进入神经妥乐平组(38例)和胰激肽原酶组(36例)。神经妥乐平组每天1次静脉点滴神经妥乐平针,每次2支(3.6u/支),14天后口服神经妥乐平片,每次2片,每天2次,共14天。胰激肽原酶组每天1次肌肉注射胰激肽原酶针,每次2支(10u/支),14天后口服胰激肽厚酶肠溶片,每次2片,每日三次,共14天。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感觉VAS评分皆有明显降低。疼痛改善神经妥乐平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胰激肽原酶组。神经妥乐平组麻木感改善显效率明显高于胰激肽原酶组。结论:神经妥乐平对2型糖尿病神经损害的自发性疼痛,感觉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的视网膜病变治疗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189只眼)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行散瞳眼底检查,45例(79只眼)因严重白内障眼底窥不清。65例(90只眼)接受眼底荧光造影,其中60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属于1~2期;30只眼属于3~5期,白内障手术前对其可见区域视网膜进行激光光凝。102例(157只眼)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体。白内障手术后有112只眼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包括术前曾行此检查的90只眼),对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3期病人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4~5期病人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白内障术后眼底造影检查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2期40只眼,3期45只眼,4~5期共27只眼。10只眼放弃治疗,62只眼单纯行激光治疗。光凝治疗后随诊6~12个月,4只眼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术,1只眼注入硅油。其他病眼视力稳定或提高,视网膜病变未见明显进展。26只眼发现黄斑水肿明显,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 mg。结论白内障术前及术后及时检查眼底,积极治疗,可控制视网膜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腰2交感阻滞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一组腰2交感阻滞+神经妥乐平(实验组),另一组仅行腰2交感阻滞(对照组)。两组均在C型臂下行双侧腰2交感神经阻滞,神经妥乐平口服为神经妥乐平片(4.0 U/片),每次2片,每天2次。治疗1、4、8周后观察疼痛、麻木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痛觉VAS评分皆明显降低,实验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麻木改善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63.3%,对照组26.7%(P<0.01)。结论:腰2交感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单用腰2交感阻滞相比,二者均能镇痛,但前者对麻木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探讨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治疗后疼痛减轻程度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胸腰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150例,年龄60~89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普瑞巴林组,每日2次,每次口服普瑞巴林150mg;脉冲射频组,病损神经背根神经节接受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普瑞巴林组,每日普瑞巴林口服2次,每次150 mg,病损神经背根神经节接受脉冲射频治疗。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 3个月的疼痛评分情况,记录3个月内镇痛药曲马多及普瑞巴林的用量和服药持续时间。用发生PHN的例数/总病例数评定3组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VAS评分均低于普瑞巴林组(P<0.01)及射频组(P<0.01)。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每日普瑞巴林口服药量小(P<0.05)且服药时间短(P<0.01),辅助镇痛药曲马多每日用量小(P<0.01),服药时间短(P<0.01)。与普瑞巴林组及射频组相比,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PHN的发生率为3.92%。结论: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并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临床效果。方法:PDPN患者82例,按Excel随机数生成器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口服西酞普兰+静脉及肌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照组41例,肌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4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4周后,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评分及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评分较对照组及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②在治疗过程中,4周末实验组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pain intensity,VAS-PI)评分均较对照组及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③治疗后患者的冷感觉阈值升高,热感觉、冷痛觉阈值下降,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④实验组有1例(2.42%)治疗2天后因不能耐受心率加快停药。结论:联合用药治疗PDPN在缓解疼痛,感觉障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老年人中使用较为安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的痛敏糖尿病大鼠中随机取10只作为糖尿病组(Ⅱ组),另取10只同月龄大鼠为空白对照组(1组).于注射STZ前、注射STZ后2d、7 d、14 d、21d、28d测量大鼠体重并取尾静脉血测定血糖;注射STZ前、注射STZ后7 d、14 d、21d、28d用von Frey丝测定50%缩足反应阈值(PWT);注射STZ 28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脊髓的神经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与Ⅰ组相比,注射STZ后Ⅱ组血糖显著增高(P<0.01),体重逐渐下降;注射STZ后21-28d Ⅱ组PWT明显低于Ⅰ组(P<0.05);注射STZ后第28d检测大鼠脊髓的GFAP的变化:与Ⅰ组相比,Ⅱ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产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弥可保治疗糖尿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2例(60眼)糖尿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30眼)采用弥可保500μg联合100 mg维生素B1肌肉注射,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改为口服弥可保500μg和100 mg维生素B1,连用30 d;对照组22例(30眼)采用500μg维生素B12联合100 mg维生素B1肌肉注射,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改为口服腺苷钴胺片500μg和100 mg维生素B1,连用30 d。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及视野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3.716,P〈0.01)。结论弥可保治疗糖尿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低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老年DPNP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n=35),分别接受2周加巴喷丁单药(单药组)或加巴喷丁联合低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联合组),加巴喷丁100 mg/日起始并逐渐增量,羟考酮剂量固定为10 mg/q 12小时.治疗前、治疗后第8及15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副作用.结果:共62例完成2周研究(单药组30例,联合组32例,基线VAS评分无差异,联合组第8及第15日疼痛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第8日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第8日的加巴喷丁日均剂量无显著性差异,但第15日时单药组显著高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的便秘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3).结论:加巴喷丁单药或联合低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的DPNP,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药,但要注意防治便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测定(QST)、交感皮肤反应(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及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PDN)的诊断意义.方法:连续收集21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总症状评分(TSS)、QST及SSR,分析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功能变化与症状的相关性以及QST、SSR诊断PDN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NIDDM患者QST结果明显异于正常人,症状轻微时疼痛程度与下肢Aα类神经病变程度相关.NIDDM患者SSR结果明显异于正常人;症状轻微较无症状患者以及症状明显较症状轻微患者上肢Lat、LatN、LatP明显延长,症状明显较无症状患者上下肢Lat、LatN、LatP均明显延长,PPAmp均明显减低;症状轻微时疼痛程度与上肢Lat、LatN、LatP、下肢LatP的延长和上肢PPAmp的减低有关.单独QST、单独SSR及二者联合检测PDN的灵敏度分别为74.42%、79.07%和85.71%,特异度分别为49.4%、35.42%和56.41%.结论:DPN无症状的早期,QST和SSR诊断的敏感度均较高;但出现症状后尤其是症状较重时,其诊断优势不明显;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PDN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