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某高校大学生824名,进行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SCL-90量表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的躯体化(1.45±0.50)、精神病性(1.47±0.51)、抑郁(1.51±0.54)、焦虑(1.50±0.51)、恐怖(1.45±0.51)、偏执(1.47±0.52)6个因子和总均分(1.51±0.48)与非贫困大学生的躯体化(1.33±0.48)、精神病性(1.38±0.52)、抑郁(1.33±0.48)、焦虑(1.42±0.54)、恐怖(1.37±0.52)、偏执(1.39±0.53)6个因子和总均分(1.43±0.50)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2个因子P0.01,后4个因子和总均分P0.05)。贫困大学生主观支持分(24.46±6.41)和非贫困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分(25.30±5.58)差异显著(P0.05)。贫困大学生SCL-90各因子除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与社会支持各项得分在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余各因子都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SCL-90各因子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除强迫症状外,SCL-90各因子与积极应对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SCL-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维度相关不显著。主观支持、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对支持的利用度进入回归模型(P0.01),对心理健康预测作用的大小依次为主观支持、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对支持的利用度,修正后的判定系数为0.050、0.055、0.071、0.077。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因素、积极应对方式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但主要受其主观支持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了解贫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培养贫困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抽取的皖南医学院2012级219名贫困新生及460名非贫困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新生SCL-90得分除躯体化和其他2项因子外,其余8项因子得分均高于非贫困新生(P值均<0.05);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贫困新生和非贫困新生在应对方式的2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中,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得分贫困新生均低于非贫困新生(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消极应对和支持利用度两因子.结论 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性因素,积极利用支持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正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2年后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四川绵阳市游仙区175名医务工作者(研究组)进行调查,并与安徽省合肥市社区144名医务工作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灾区医务人员SCSQ消极应对分与SCL-90总分(r=0.357,P0.01)及各因子分(P0.05~0.01)呈正相关;积极应对分与SCL-90总分各项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震灾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非灾区医务人员低,不同的应对方式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应激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刘杨  郭成 《中国健康教育》2012,(10):843-845,855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取方法,对1143名来自重庆市、贵州省、四川省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自我和谐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SCL-90总均分(144.24±47.96)分高于全国成人常模(129.96±38.76)分;其中男性教师得分(145.12±51.49)分高于女性教师(143.49±44.78)分;不同学段中初中教师得分最高(148.23±52.68)分;对于自身教学水平中评价为"比较差"的教师得分最高(162.85±54.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及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及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均对教师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和调节作用,其偏相关系数(R=0.347、R=0.419、R=0.465、R=0.478)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低且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地域、性别,教学学段有关。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应得到进一步关注,加强教师心理键康状况对提高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声带小结教师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提高声带小结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1月—2019年2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262例声带小结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声带小结教师社会支持得分为40.12±3.24,得分率为60.79%;应对方式得分为36.78±6.17,得分率为61.30%;声带小结教师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及总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声带小结教师SCL-90总分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等得分呈负相关(r=-0.422,-0.244,-0.614,均P0.01),SCL-90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256,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42,P0.01);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23.88%和14.92%。结论声带小结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和间接的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青岛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1—6月对青岛市551名医务人员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除人际敏感外,医务人员SCL-90总分(148.27±60.61)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129.96±38.76)(P0.01)。除精神病性因子外,护士总分(154.68±59.21)及各因子得分高于职能人员(134.56±50.53)(P0.01),医生的抑郁(1.68±0.76)、敌意(1.67±0.84)得分高于职能人员(1.47±0.57、1.46±0.58)(P0.05)。无职务者(149.14±59.35)及基层管理人员(155.24±69.17)的总分高于中高层管理者(121.20±40.27)(P0.01)。积极应对方式、高社会支持度、较高职称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消极应对方式、高职业倦怠水平则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青岛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职业倦怠、职称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独生子女新兵心理应激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水平,为开展心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929名独生新兵和3 686名非独生新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独生新兵SCL-90总分、阳性均分及4个因子分显著性高于非独生新兵(P<0.05或P<0.01);独生新兵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均显著性高于非独生新兵(P<0.05或P<0.01),且前者家庭外支持及总社会支持评分前者显著性低于后者(P<0.01);独生和非独生新兵各应对方式类型人数所占比例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P<0.01).结论入伍初期独生新兵心理应激较非独生新兵强烈,这与其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和获取较少家庭外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兵一般自我效能与SCL-90、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新兵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2005年底入伍的新兵进行测查。结果4496名男性新兵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2000年新兵常模、1999年男性军人常模、1986年地方常模(P<0.05);高自我效能组的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的得分均低于低自我效能组(P<0.05),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方式分值均高于低自我效能组(P<0.05)。结论我军新兵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良好。高自我效能新兵的心理状况优于低自我效能的新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兵器试验参与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对策、提高参与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激水平量表和访谈的方法,对某兵器试验单位390名参与人员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问卷结果显示,兵器试验参与人员SCL-90总分及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分均明显高于非参与人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民主型管理方式、和睦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应激分数、SCL-90均分最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访谈显示,15名SCL-90得分较低的参与者认为,组织内部公平、在本单位有自豪感、信息公开透明、能够开放地讨论问题、得到同事和领导的尊重、个人才能得到发挥等条目所占百分比均高于另外15名SCL-90得分较高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兵器试验参与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较非参与人员低,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环境、管理模式、工作氛围、人际关系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病人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病人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124例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①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病人的积极应对水平与消极应对水平均比正常人群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病人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常模;③SCL-90总均分及其9个症状因子得分均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218~0.361);④进一步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R2=0.179),以下3种消极应对方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分别是"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试图忘记整个事情"、"自己安慰自己".结论 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一般人群,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外来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应对方式问卷(CQ),对46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其中外来组268名,本地组192名。结果外来组,SCL-90总分(135.95±32.56)、躯体化(1.62±0.38)、强迫症状(1.75±0.53)、人际敏感(1.68±0.59)、抑郁(1.66±0.55)、焦虑(1.52±0.54)、偏执(1.53±0.45)、精神病性(1.454-0.46)均高于本地组[(129.28±34.35)、(1.38±0.41)、(1.52±0.48)、(1.43±0.56)、(1.48±0.58)、(1.38±0.41)、(1.45±0.48)、(1.57±0.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外来医护人员SCL-90因子分与LES总分及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t=2.09、6.15、4.69、4.52、3.35、3.51、1.81、1.95,P〈0.05,P〈0.01);SCL-90因子分与CQ评分中解决问题因子分呈明显负相关(P〈0.01),合理化与焦虑恐怖无相关性,与CQ其他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东莞市外来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应激因素较多,应对方式欠妥,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科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进行循证团体心理干预寻找理论支持。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临床科室护士11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82%的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筛查阳性,比中国常模高(χ2=4.36,P<0.05)。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解决问题型的压力应对方式均与SCL-90总分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r值分别为-0.27、-0.38、-0.24、-0.40,均P<0.01);自责型及幻想型的压力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7,P=0.00;r=0.26,P=0.02);解决问题型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三维度均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44、0.26,均P<0.01),求助型应对方式与支持利用度显著正相关(r=0.32,P=0.00),而退避型应对方式与主观支持显示负相关(r=-0.28,P=0.02)。结论不同的压力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程度与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相关,尤其是解决问题型应对方式及主观支持水平高的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主观支持程度能显著预测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特质应对问卷(T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24名中老年人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SCL-90的总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中老年人的应对方式均与SCL-90中的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相关;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显示:消极应对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预测作用。结论中老年人的应对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肺结核病人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9月山东省6县区抽取的120名肺结核患者和100名健康者使用自制的量表和SCL-90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状况总分,病例组、对照组分别为198.3±37.82分、127.2±35.71分(P〈0.01)。其中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的得分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强迫症状、恐惧、敌对的得分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因子异常率的比较与之完全一致。[结论]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5.
1104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量化评估2009年某部入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新兵心理干预和心理素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社会支持量表组成调查问卷,对1104名新兵进行团体心理测试。结果 (1)1104名新兵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2000年新兵常模(P〈0.01)。与2004年国内军人常模比较,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军人常模,抑郁、偏执、敌对性因子分及SCL-90总分显著低于国内军人常模(P〈0.01或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军人常模(P〈0.01),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国内军人常模(P〈0.01);状态、特质焦虑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1)。与国内军人常模比较,EPQ-P、EPQ-N因子分显著低于常模,EPQ-E、EPQ-L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均〈0.01)。(2)EPQ-E、EPQ-L、成熟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不成熟性和混合性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总分、EPQ-P、EPQ-N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3)对新兵SCL-90总分有显著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EPQ-N、状态焦虑、退避、掩饰性、自责和社会支持利用度(P均〈0.01)。结论 2009年新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新兵心理健康受个性、状态-特质焦虑、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谢春梨  黄琪淋  黄映  石柳春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318-2319
目的了解艾滋病科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改善其心理健康、提高社会应对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66名在艾滋病科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常模对比。结果SCL-90测试结果,艾滋病科实习护生各因子分明显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心理健康状况与求助、解决问题、合理化应对方式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0.23和0.22),与自责、幻想、退避消极的应对方式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39,-0.21,-0.10,)。结论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应注意护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安徽省艾滋病流行县AIDS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安徽省6个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县(萧县、利辛、界首、临泉、濉溪、郎溪)抽取168个AIDS家庭(每户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HIV检测阳性),每个家庭调查1名10~18岁青少年,共调查了168名AIDS家庭中的青少年。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家庭支持量表(PSS-Fa)及一般项目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AIDS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总检出率为20.2%,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相关。年龄越大、同学朋友关系疏远、消极应对得分越高是AIDS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和家庭支持得分越高是AIDS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保护因素。AIDS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主要受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家庭支持和同学朋友关系的影响。[结论]改善AIDS家庭中青少年的应对方式,促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支持,改变农村有关艾滋病歧视现象是促进AIDS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下岗职工精神健康及其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与下岗职工精神健康的关系。方法 对468名下岗职工以及512名在岗职工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评定量表测定,比较其心理健康水平、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强度。结果 大约有61.32%的下岗职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为躯体化、焦虑、抑郁等。与对照组职工相比,下岗组职工多采用回避、幻想等消极的应付方式,而且其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女性下岗职工的精神健康水平低于男性下岗职工,而且其应付方式以及社会支持量表的评分也低于同组男性职工。结论 如果缺乏适当的应付措施和社会支持,下岗可能导致比较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损害下岗职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子对抗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应对方式影响因素,为改善官兵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对海、陆、空电子对抗部队的637名官兵进行心理评估。结果电子对抗部队官兵求助因子分(0.54±0.20)高于军人常模(P〈0.01),退避因子分(0.50±0.20)低于军人常模(P〈0.01);海军电子对抗部队官兵解决问题因子分(0.54±0.22)低于陆军和空军(均为0.60±0.18,P〈0.01);1年军龄官兵幻想(0.34±0.25)和退避(0.44±0.18)因子分低于其他各军龄组(P〈0.05);初中文化官兵退避因子分(0.47±0.17)低于大学(0.50±0.20)和高中文化官兵(0.52±0.20,P〈0.05);城镇入伍官兵退避因子分(0.55±0.20)高于农村入伍官兵(0.48±0.19,P〈0.01)。结论电子对抗部队官兵在遇到应激事件时总体的应对方式是积极的、成熟的。军种、军龄、文化程度、城乡差别等因素对军人的心理应对方式有较明显影响,应加强电子对抗部队官兵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