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颅脑急性损伤十分常见,常规颅脑CT扫描非常重要。CT能清楚、准确的显示颅内各种类型的出血,挫伤、骨折、水肿、脑积水等。但是在少数病例中,外伤当时或首次CT检查其CT表现可能为阴性,对这些病人的CT随访应引起重视,以免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文献报导9%的病人可出现迟发性血肿。外伤性迟发性血肿是指伤后首次CT检查没有血肿的,经复查时发现有血肿出现。本文收集了本院2003年5月至2005年1月的43例资料齐全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其发病机理及应用CT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诊断分析张维军,解维加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9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82岁。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发生迟发血肿的时间,最短伤后10小时,最长为6天。2.症状与体征:受伤后有原发性昏迷26例。入院时深昏迷7例,浅...  相似文献   

3.
邵世清 《临床医学》2004,24(6):20-21
小儿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并不少见,有报道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9.19%。我院自1998年10月~2003年10月共收治小儿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脑外伤的诊断,由于CT具有应用普及,检查迅速安全、无痛苦、诊断效果好等特点,因而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本文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4年3月共32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CIT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冯骏  冯亮 《上海医学影像》1992,1(1):31-31,48
自CT使用以来,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断,已有不少报道。但对发生于同一部位的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下简称混合血肿),国内尚未见有专题的报告。本文分析了27例经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混合血肿,藉以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1995年1月~1997年1月,我们对38例保守治疗的急性颅内血肿病人进行了动态头颅CT扫描,目的了解颅内血肿的自发吸收过程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现就颅内血肿自发吸收的规律进行探讨,明确急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的适应证。三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72岁,平均25.33岁。住院时间最短14天,最长42天,平均2555天。外伤性颅内血肿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6例。1.2入院时头颅CT扫描: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10例,脑内血肿15例(其中6例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多发血肿3例,血肿量wt3oml28例,30~45…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394例病人因外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颅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相似文献   

8.
回顾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 14 3例的治疗 ,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76例病人的致伤原因,探讨老年人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的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分析各种损伤发生率、术中脑保护与术后专科监护和救治。结果:本组伤因主要为交通伤35例(46%),附落伤9例(11.8%),跌伤21例(27.6%),打击伤11例(14.5%)。损伤类型为硬膜下血肿40例(52.6%),其次为脑内血肿(31.6%),多发性血肿(15.8%),硬膜外血肿(15.8%),本组存活46例(60.5%),死亡率39.4%。结论:强调早期诊断及CT扫描,术中及保护及时清除颅内血肿等占位病变及专科监护室内接受积极的处理是及时有效地抢救危重病人,降低老年人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治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我院8年间收治的3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38例对侧迟发性血肿均行手术治疗,良好、正常生活2例;轻中度伤残、生活能自理18例;生活不能自理、重度残疾10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3例;有2例自动出院。结论急性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有可预见性因素和明显临床特点,对有高危因素者,应考虑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可能,术前应作好对侧开颅的准备,术后宜动态复查CT,加强观察和监护,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平扫对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60例,在未口服造影剂的情况下进行16层螺旋CT平扫,详细记录患者的个人资料、基础疾病、临床特征及CT扫描结果,观察多层螺旋CT平扫对胸腹部创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诊断实质脏器损伤的敏感性为94.4%(51/54),特异性为83.3%(5/6),空腔脏器损伤的敏感性为76%(19/25),特异性为80%(28/35)。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对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对肾上腺损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空腔脏器和系膜血管损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刀性肾创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14例急性肾创伤患作CT平扫,其中5例加作CT增强扫描。结果 14例中肾单纯 包膜下血肿8例(其中2例合并肾不全撕裂),肾内血肿1例,肾周血肿2例,另1例肾内血肿合并肾周血肿。结论 CT是显示急性肾创伤特征、范围以及分型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帮助外科医师选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在急诊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燕湘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2):865-86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诊眼外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对 2 0 0 3- 0 8~ 2 0 0 4 - 0 8,共 84例急诊眼外伤患者 ,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①轴位扫描。②冠状位扫描。必要时加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结果 CT扫描报告示眼眶骨骨折、眶内软组织损伤 5 8例 ,包括复合性骨折 4例 ;眼球损伤 14例 ,包括眼球内异物 5例 ;复合伤 3例。结论 对于急诊眼外伤多层螺旋CT是影像检查的首选。螺旋CT的轴位扫描及冠状位扫描都是必要的 ,重建技术对于急诊眼外伤的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田志诚 《华西医学》2009,(7):1629-1630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CT表现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即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36例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首次CT及伤后迟发性血肿发生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多数首次CT检查,可仅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脑挫裂伤和颅骨骨折;颅内迟发性血肿发生的高峰期为伤后24~72小时。结论: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首次CT检查多有异常,但无颅内血肿者,应在24~72小时内进行CT复查,以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方不至贻误诊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监护在急性颅内血肿救治中价值。方法 选择两组病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监护组:对65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了持续ICP监测和CP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治疗;非监护组:65例病情相似的患者按常规治疗,不做ICP监测和CPP监测。结果 监护组65例在治疗前ICP均增高。56例CPP降低;ICP和CPP数值高低与治疗效果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别,监护组死亡率12.3%,非监护组20%,监护组人均甘露醇用量、电解质紊乱及少尿型肾衰发生率均低于非监护组。结论 ICP和CPP监护在颅内血肿救治中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脱水剂用量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梁芳 《全科护理》2009,7(36):3310-3311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严密观察84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及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结果]治愈51例,中残13倒,重残9例,自动出院8例,死亡3例。[结论]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颅内高压患者颅内压反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引起急性颅内高压患者颅内压(ICP)反跳的因素。方法:对21例行急性颅内高压的患者术后进行硬膜外ICP监护,以ICP超过用药前0.5kPa(1kPa=7.5mmHg)为反跳指标。结果:急性颅内高压反跳有两种反跳类型(A型:阶梯式,B型:正弦样)。理论上认为甘露醇几乎无反跳。但本资料显示,严重颅脑损伤时,在改善脑内循环时,甘露醇可引起反跳。高渗糖反跳较为剧烈。颅内再出血,脑水肿,脑肿胀时ICP可呈阶梯式反跳。另外,躁动、发热等颅外因素在原有颅内病变基础上也可使ICP呈正弦样反跳。结论:对急性外伤性颅内高压患者,应尽快解除诱因,改变给药途径,应用尼莫地平等多种措施以防止ICP反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4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74,行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n=60,行常规颅骨钻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记录手术前后神经及运动功能[中国卒中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并发症发生。以出院后3月的Markwalder's分级作为预后情况的评估标准,将观察组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P<0.05),术后30 d血肿清除率更高(P<0.05);CT图像显示,治疗前左侧额颞顶枕部低信号新月形影像,局部占位效应明显,脑组织受压,中线结构移位,治疗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第1天,引流管留置,硬膜下积液积气表现,局部占位效应减轻,中线结构移位好转;两组患者术前CSS、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的CSS评分较术前降低,MBI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CSS评分更低,MBI评分更高(P<0.05);两组随访3月内均无死亡病例,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脑萎缩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出现症状到入院时间、血肿量、饮酒史、抽烟史、血肿CT值、术后引流、抗凝药物在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分为影响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效果理想,血肿清除率高,其预后与年龄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 T后处理技术对手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手创伤患者经DR平片检查后,应用GE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分析。结果经CT后处理技术,确诊26例手创伤,可疑骨折3例,5例正常。C T后处理技术能清晰、准确显示骨折线,直观显示骨质的移位、分离及周围解剖结构。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手创伤能直观立体准确的显示骨折,是一种高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