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芎唪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骨髓微环境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胃饲川芎嗪注射液4mg/次,1天2次,第10天用氧分压传感针测定活体尺骨骨髓氧分压(PbO2 ),再观察其骨髓切片组织学,体外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培养基质细胞层的粘附能力.结果:川芎唪治疗组尺骨中段PhO210.32±1.27KPa较正常组(12.35±1.05Kpa)低,P<0.01;而显著高于对照的再障组(4.32±2.86KPa)P<0.001.再障组骨髓微血甲扩张、断裂、淤血,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24.9±9.6%.川芎嗪组微血管较清楚、完整、无断裂及淤血,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为52.8±15.6%.再障胡CFU-F12.5±7.3明显低于川芎嗪组(31.5±10.6),p<0.01.川芎嗪组体外培养基质细胞层粘附正常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的能力为72.7±7.8%,与正常组(73.4±3.4%)无差异,明显高于再障组(56.2±9.8%),P<0.01.结论:川芎嗪能促进再障小鼠骨髓微血管的修复,增加微环境供氧,促进基质细胞生长及其粘附功能.川芎嗪通过改善骨髓微环境而使骨髓造血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2.
应用骨髓长期培养(LTBMC)法研究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浆的巨核细胞集落刺激活性(MK-CSA)。分别用再障血浆、正常AB混合血浆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作为刺激正常骨髓巨核细胞生长的活性来源。结果显示三组培养贴壁层形成情况类似;再障组悬浮液中累积细胞数(3.19±0.54)×10 ̄7高于对照组(2.48±0.60)×10 ̄7,与ITP组(2.64±0.64)×10 ̄7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再障组悬浮液中巨核系祖细胞(CFU-MK)维持时间长。直接对正常骨髓细胞作半固体培养,发现再障组形成的巨核细胞集落数(95.4±35.2/2×10 ̄5个细胞)高于对照组(43.5±20.6/2×10 ̄5个细胞)。结果表明再障血浆具有较高MK-CSA,推测再障患者可能存在着原发性CFU-MK缺陷,血浆中MK-CSA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反馈性调节。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IL-6分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机制。方法:应用双标记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16例MM患者和19例对照者新鲜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L-6表达情况。结果: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15.4%±6.5%,骨髓瘤细胞IL-6表达阳性率达7.9%±2.9%,基质细胞IL-6表达阳性率达4.5%±1.2%;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4.6%±2.3%,基质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2.6%±1.1%,浆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0.7%±0.1%。MM患者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01)。另外MM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基质细胞所占比率为6.9%±1.4%,也较对照组的4.7%±1.8%明显升高(P<0.001)。结论:MM患者升高的IL-6既可由瘤细胞分泌,又可由基质细胞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可能都参与了MM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体外骨髓半固体和长期液体培养(LTBMC),研究了干扰素-a(IFN-a)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的作用。在半固体琼脂培养体系中,IFN-a能抑制正常对照和CML患者7天和10天CFU-GM,而不抑制14天及其后的CFU-GM。在LTBMC中,于培养开始只加一次IFN-a(10 ̄2U/ml,10 ̄3U/ml,10 ̄4U/ml),对非贴壁层细胞数和基质细胞层的形成均无明显影响,但大剂量IFN-a(10 ̄3U/ml和10 ̄4U/ml组)对非贴壁层的CFU-GM抑制明显;每周连续加用IFN-a(10U/ml,10 ̄2U/ml,10 ̄3U/ml),对非贴壁层细胞数和CFU-GM均有抑制作用,而且IFN-a浓度愈高,贴壁层的形成愈少。上述结果表明:IFN-a优先抑制晚期CFU-GM,对基质细胞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CD8+细胞的组胺H2受体在造血抑制中的作用。方法:在17例正常人粒-巨噬细胞集落(CFU-GM)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17例再障患者外周血CD8+细胞,再障患者外周血CD8+细胞+甲氰咪胍和单加甲氰咪胍。结果:再障患者外周血CD8+细胞在体外能抑制正常人骨髓细胞CFU-GM的生长,0.5×10-5mol/L和1.0×10-5mol/L的甲氰咪胍均能解除这种抑制作用。1.0×10-5mol/L甲氰咪胍本身可使正常人骨髓细胞CFU-GM的产率有所下降,但0.5×10-5mol/L甲氰咪胍对正常人骨髓细胞CFU-GM的生长无抑制作用。结论:组胺H2受体阻滞剂甲氰咪胍在体外能解除再障患者CD8+细胞对正常CFU-GM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粘附分子作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磷酸川芎嗪注射液,每次5mg,每日2次,第14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CD49d、CD49e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VCAM1的表达。结果27只BALB/c小鼠,平均分为3组。再障组CD49d、CD49e、VCAM1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1196,1718和709;P均<0001),而川芎嗪组其表达均显著高于再障组(t=905,1461和691;P均<0001),且CD49e和VCAM1已近正常。结论川芎嗪能增强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利于造血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7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自1986年10月至1997年12月,用ABMT治疗急性白血病73例,中位年龄25.5(9~48)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3例(CR135例,CR2或早期复发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0例(CR125例,CR2或早期复发5例)。预处理方案包括环磷酰胺(CTX)120mg/kg+单次全身照射(STBI)9~10Gy或马利兰(Bu)16mg/kg或马法兰(Mel)160~180mg/m2+阿糖胞苷(AraC)4g/m2。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中位随访时间806(32~3400)天,移植相关死亡7例(9.5%),ANLL、ALLCR1期移植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9%±7.7%和67.0%±106%,复发率39.3%±9.3%和23.7%±10.6%。结论:为降低白血病复发率和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无骨髓供者的CR1期急性白血病患者适合接受ABMT。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60例原发性肝癌(PLC)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糖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结果表明,肝癌组与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01)。肝癌组血清AFP、AFU、CA19-9单项检测及三项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分别为635%、712%、615%及942%。血清AFP、AFU、CA19-9诊断肝癌的特异性分别为951%、878%、90.2%;准确率分别为774%、742%、752%。在95例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中血清AFU、CA19-9的敏感性分别为579%(55/95)、737%(70/95)。结果表明AFP、AFU、CA19-9三项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鼠骨髓细胞体外扩增及其造血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干细胞因子(SCF)与白细胞介素(IL)-1或IL-3联合对经5氟尿嘧啶(5FU)处理的骨髓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和体外扩增细胞移植的小鼠造血恢复能力。方法:在含有细胞因子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5FU处理的骨髓细胞,观察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数量的增加以及移植扩增细胞的小鼠外周血细胞恢复。结果:单用SCF无扩增作用,但SCF与IL-1或IL-3联合时,与对照组相比较CFU-GM分别增加33.7±18.1倍和18.1±6.3倍。HPP-CFC分别扩增17.8±10.5倍和12.7±9.1倍。移植体外扩增细胞组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细胞恢复时间缩短1~3天,并且生存率也显著提高。结论:在液体培养体系中SCF与IL-1或IL-3联合对造血细胞扩增有协同作用,并且体外扩增后的骨髓细胞能加速移植受体的早期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0.
人混合脐血对SCID小鼠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混合脐血移植的特性。方法:将人单个脐血或两个HLA不相合的混合脐血输入经亚致死剂量照射后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观察两组脐血在SCID小鼠体内的植入率和SCID小鼠的造血重建及免疫功能的特性。结果:在输入造血干/祖细胞总量相等时,两组移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混合脐血组的植入率较单个脐血组的低[人CFU-GM为2.80±1.79/2×105MNCs比13.40±8.14/2×105MNCs(P<0.05);CD45+细胞为0.91%±0.60%比8.96%±1.79%(P<0.01)];混合脐血组SCID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也较低(4.00%±4.18%比24.60%±18.32%,P<0.05)。用多聚酶链反应-寡聚核苷酸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人HLA-DPB基因发现,两个脐血混合移植只有1个脐血植入SCID小鼠,该脐血含造血干/祖细胞数(CFU-GM、CD34+细胞)较多。结论:HLA不相合的两个脐血混合移植SCID小鼠可以重建其造血和免疫功能,但仅有含造血干/祖细胞较多、增殖活性较高的那个脐血植入SCID小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 (PECAM 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BMT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 (骨髓移植 川芎嗪 ) ,接受 7.5Gy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 ,照射后进行同基因小鼠骨髓移植 ,并分别胃饲等量生理盐水与川芎嗪注射液 ,2次 /天。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表面CD31分子表达水平 ,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数 ,并做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川芎嗪治疗组的CD31表达水平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对照组 (P <0 .0 1或P<0 .0 5 )。结论 :川芎嗪可以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水平 ,这可能是其促进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BMT)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取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处理),BMT+生理盐水组(简称生理盐水组)和BMT+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毫升/只和川芎嗪注射液每次2毫克/只,2次/天,直至处死为止。在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bF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BMT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和生理盐水组骨髓基质细胞bF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但川芎嗪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到第28天,川芎嗪组bF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已恢复正常,而生理盐水组仍未恢复正常,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增加bFGF的表达水平而促进骨髓微环境的修复,加速BMT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CD44表达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早期造血重建过程中黏附分子CD44表达水平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骨髓移植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骨髓移植 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天分别胃饲生理盐水和川芎嗪。于骨髓移植(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计数外周血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分析骨髓中造血组织面积及成熟红细胞容量,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髓细胞上CD44的表达水平.并于第10天取小鼠脾脏,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结果显示,骨髓移植后第7,14,21,28天川芎嗪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中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移植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在第7,14,21天也较对照组为高;同时.川芎嗪组CFU-S计数明显高于同期移植对照组,骨髓中成熟红细胞容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川芎嗪组C44的表达在第7,14,21,28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可提高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表面CD44的表达水平,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促进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造血重建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BMT)后小鼠骨髓中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BMT后统计小鼠存活率和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并采用RT—PCR方法从mRNA水平动态检测骨髓基质细胞中SCF的表达。结果表明:川芎嗪组小鼠在BMT后第10天CFU—S计数、第7、14、21天存活率及川芎嗪组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川芎嗪能够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恢复,改善骨髓微环境,促进骨髓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疗对造血祖细胞、造血微环境的影响,化疗后回输体外扩增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ABMSC)对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化疗患者进行骨髓CFU-GM、CFU-E、BFU-E及基质细胞集落(CFU-F)培养、长期骨髓培养,观察基质层融合情况,计算基质层覆盖率及完全融合时间.长期化疗的10例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在同一化疗方案下,单纯化疗与化疗后回输体外扩增的ABMSC[(1.1~8.7)×103/次]作对比,观察两者造血恢复情况.结果①长期化疗组的CFU-GM、BFU-E、CFU-E、CFU-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短期化疗组,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②三组基质层覆盖率及完全融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③长期化疗组ABMSC输注后的CFU-GM、CFU-E、BFU-E、CFU-F显著高于未输注组;④输注ABMSC后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降至最低点的值显著高于未输注组,前者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较后者明显缩短;⑤基质细胞回输过程及输后临床观察无不良反应.结论长期化疗明显损伤造血祖细胞、基质祖细胞,但对骨髓基质细胞融合功能无明显影响,化疗后给予ABMSC可加速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干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组,建立小鼠骨髓移植模型,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ml/只和川芎嗪注射液2mg/只,2次/天.在骨髓移植后的第 7、 14、 21天,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骨髓切片中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记取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并作骨髓组织学观察.结果骨髓移植后第 7、 14、 21天川芎嗪组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的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能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中干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川芎嗪重建造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素、川芎嗪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其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丹参素组[300mg/(kg·d)]、川芎嗪组E50mg/(kg·d)]、rhG-CSF组[250μg/(kg·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d1~7,1次/d,第8天,采用外周血WBC、MNC计数、流式细胞术、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测各组给药后对外周血WBC、MNC、CD34^+细胞、CD49d阳性胞、CFU-GM、CFU-MK、CFU-E的产率及小鼠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丹参素组给药第7天外周血WBC、MNC数量达到高峰,分别为给药前的3倍和3.4倍;丹参素组外周血CD34^+、CD49d阳性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03±0.24)%、(12.59±2.64)%和(50.86±8.77)%,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其CFU-GM、CFU-MK和CFU-E产率分别为(14.90±2.88)%、(12.50±4.06)%和(16.10±6.36)%,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川芎嗪组给药第7天外周血WBC、MNC数量达到高峰,分别为给药前的3.2倍和3.9倍;川芎嗪组外周血CD34^+、CD49d阳性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O.86±0.42)%、(12.91±2.84)%和(48.47±7.87)%,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川芎嗪组CFU-GM、CFU-MK和CFU-E产率分别为(53.10±9.63)%、(20.40±5.36)%和624.50±5.35)%,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丹参素、川芎嗪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且这一作用可能与其上调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人骨髓细胞长期培养中,观察造血细胞与基质细胞的关系,检测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患者及其他非血液病患者骨髓贴壁细胞中src原癌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基质细胞培养采用人骨髓细胞长期培养的方法,mRNA表达的检测采用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和细胞原位斑点杂交法。培养4-6周时,部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造血细胞获得独立生长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AML患者骨髓贴壁细胞中src原癌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0.05)。src原癌基因的高表达,提示在白血病发病中有造血微环境异常。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骨髓移植(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取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处理),骨髓移植对照组(简称生理盐水组)和骨髓移植+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毫升/只和川芎嗪注射液每次2毫影只,2次/天。在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RT—PCR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endostatin mRNA及其蛋白、VCAM-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ndostatin蛋白主要表达于骨髓基质细胞核内,VCAM-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内。BMT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和生理盐水组endosta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且川芎嗪组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到第28天生理盐水组已基本恢复正常,而川芎嗪组仍未恢复正常水平。BMT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和生理盐水组V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且川芎嗪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到第28天,川芎嗪组VCAM-1的表达已基本恢复正常,而生理盐水组仍未恢复正常,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生理盐水组骨髓基质细胞endostatin和V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或P〈0.05),而川芎嗪组endostatin和V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或P〈O.05)。结论:内皮抑制素可通过影响骨髓基质细胞表面VCAM-1的表达水平,阻碍基质细胞与造血细胞之间和细胞外基质与造血细胞之间的联系而影响骨髓造血;川芎嗪能提高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加快BMT后HSPC的归巢及在骨髓中的增殖,并通过反馈调节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新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抑制素的表达,促进骨髓微环境的修复,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