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内组织的方法,常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的药物,址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但注射给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可引起疼痛,由于注射引起的疼痛常常使患者恐惧而不能配合治疗,尤其对于长期注射的患者和小儿更是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对2008年8月—2009年8月通过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青霉素敏感性试验,怎样做青霉素敏感性试验,发生过敏休克时应如何抢救?答:对青霉素来讲,无论选择哪一种给药途径,如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口含或滴鼻点眼等均应先做敏感性试验;因为无论由何种途径给药,均曾出现过敏性全身反应,严重的甚至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WHPI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按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指南的要求与方法,用SPF级昆明小鼠以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两种给药途径进行了WHPI的急性毒性试验,用Bliss法计算其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50,LD50)。结果 受试物腹腔注射给药对昆明小鼠的LD50为30.0764(28.73~31.66)mg/kg,尾静脉注射给药的LD50为71.4490(68.54~74.17)mg/kg。结论 WHPI给昆明小鼠腹腔注射比静脉注射毒性高。这可能是WHPI经肝代谢后产物毒性比静脉注射时高,提示临床上宜采用静脉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4.
注射给药具有使药物发生快而强的特点,尤其适合于危重的急救。注射药物可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或注射部位吸收人血,注射给药不仅可以免受消化道酸、碱、酶对药效的影响,而上上给药剂量准确,吸收比较安全。许多不能给予口服的药物多采用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5.
《新医学》1970,(4)
本文报告了用681治疗宫颈癌20例的近期疗效。病例选择经临床和病理活检确诊为宫颈癌。使用药物原料为广东惠来县生产,经我院制成粉剂和针剂后使用。治疗采取综合给药法。全身给药与局部用药结合。全身给药通过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局部用药是用681粉敷贴宫颈表面或用宫颈注射加药粉敷贴。口服681每日三次,每次一克。肌肉注射可给5%  相似文献   

6.
注射给药具有使药物发生快而强的特点,尤其适合于危重的急救。注射药物可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或注射部位吸收入血,注射给药不仅可以免受消化道酸、碱、酶对药效的影响,而且给药剂量准确,吸收比较安全。许多不能给予口服的药物多采用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是肽类激素,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分解代谢,因此,目前基本上是注射给药,其他的给药途径也曾试验过,由于给药途径不同,胰岛素应用的适应症给药后吸收速度、作用时间以及引起的副作用等也不尽相同,下面将胰岛素的几种给药途径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高热42例疗效观察李俊玉小儿外感高热是儿科常见急症,传统治疗多以口服或注射途径给药,尽管小儿口服剂型改善了口感,亦常被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拒服,注射又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为此作者试用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高热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  相似文献   

9.
儿童患病后,要用药物治疗。给药途径很多,有口服给药、直肠给药、注射给药,还有吸入性给药等。在诸多给药途径中,注射给药是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患儿家长为了加速疾病康复,一点小病就要求输液。注射给药尽管有作用快、效果好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很多弊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最迅速、最准确的给药方法。当病情急、重,要求速效及病人不能口服或药物不宜口服时均可注射给药。全身各处均可作注射,一般常用的是皮下、肌内及静脉注射。此处只介绍必需注意的重点,其一般操作、设备等从略。 (一)皮下注射:即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内。常用部位为上臂外侧、大腿外侧及前侧、腹壁下部等。其注入量一般不超过2毫升,药物必须是对组织无刺激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应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已有多年历史,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化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措施,其有效正确的护理就显得举足轻重。目前,药物化疗途径多分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静脉注射作为一个重要的用药途径,药物一旦渗漏到血管周围软组织中,若不及时正确的处理将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小儿感染性发热者使用不同给药途径进行药物降温药后,最佳测温时间段,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162例感染性发热(腋下温度≥38.5℃)小儿分成3组,分别予口服给药、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药物降温,分别在降温后30min、45min、60min、90min观察体温值,进行自身前后和交叉对比研究.结果 施行静脉给药后30min体温与降温前体温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口服给药和肌内注射给药后30min、45min体温与降温前体温比较无明显下降(p>0.05),而60min体温有明显下降(p<0.01);3种给药途径90min体温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 静脉给药患儿应在给药后30~60min复测体温,口服给药和肌内注射患儿应在60~90min复测体温,能更有效地反映降温效果,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机动的复测体温时段,准确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催产素在预防产后出血中,3种不同给药途径与其过敏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6月-2002年12月足月阴道分娩产妇2532例及中期引产病人720例。在产后应用催产素预防出血的用药过程中,对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肌内注射3种给药途径用药后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临床特征等进行观察。结果不同给药途径催产素过敏反应发生率和速度不同。静脉注射给药过敏反应发生率为7.82‰(9/1151),且在短时间内(30s)发生;静脉滴注给药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75‰(3/1089)。在10min内发生;肌内注射给药无l例发生过敏反应。结论催产素在预防产后出血用药后过敏反应的发生与给药途径有关。静脉注射催产素过敏反应发生率高,速度快,加强用药后的临床观察是保证产妇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氨溴索的三种给药途径佐治婴幼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婴幼儿肺炎随机分为三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分别给予口服、静脉注射和雾化吸入治疗。结果:雾化组疗效分别优于口服组和静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口服组和静脉注射组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应用氨溴索佐治婴幼儿肺炎,可优先考虑雾化吸入给药。  相似文献   

15.
由于胰岛素是肽类激素 ,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分解代谢 ,因此 ,目前基本上是注射给药 ,其他给药途径也曾试验过 ,由于给药途径不同 ,胰岛素应用的适应症给药后吸收速度、作用时间以及引起的副作用等也不尽相同 ,下面将胰岛素的几种给药途径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1 常用的给药途径1 1 静脉注射。适用于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者 ,严重外伤、感染等合并外科手术前、中、后不能进食者。护理要点。胰岛素静注后即刻发挥作用 ,高峰在 30min出现 ,半衰期 2 0min ,持续时间短 ,仅为 2h ,故临床静滴时主张小剂量持续…  相似文献   

16.
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并观察不同途径给药诱导的差异。方法:采用腹 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检测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结果:腹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组均出现血糖升高、胰岛素下 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 素均可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两种途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药物是人类用来防治疾病的物质,当它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时,便产生药理作用,其作用的性质和强弱等,常由给药途径决定,如口服硫酸镁后致腹泻;若注射给药,则产生镇静和抗惊厥作用。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是临床上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口服给药及体内过程药物制剂由口服下,经消化道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作用于消化道达到治疗目的,即为口服给药。口服药物的剂型较多,如溶液、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粉剂等,若要它们在体内引起药物效应,需经三个主要过程:(1)药剂学过程,固体药物  相似文献   

18.
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或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近年来发展十分飞速,其提供的诊断信息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随着先进设备的引入,检查技术不断完善,检查项目也不断增加。由于显像检查要求所有受检者均需静脉注射或口服少量放射性药物作为显像剂,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质量及病人的配合与显像效果密切相关,它在整个检查流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放射防护要求,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这一操作过程要求在有防护设备的给药室完成,特殊的操作环境给护患沟通造成一定困难,极易产生误会,影响检查流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注意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6):2819-2819
静脉注射和肌内注射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的治疗手段,也是护理中一项重要工作程序.然而,由于针头需刺破被注射对象皮肤进行肌内或静脉给药,常常会增加病人的疼痛感,使病人对注射产生恐惧感甚至拒绝治疗,从而影响到注射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心脏复苏时的给药途径,目前主张一是静脉注射,二是气管内滴入,三是心腔内注射,这是一般的原则和顺序,但在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分秒必争是最关键的。此时如静脉注射一时不能非常迅速地建立(因肥胖或心跳骤停后血管难找),气管内插管又得等待时间,因此我们常先行心腔内注射,待马上建立静脉注射的条件或气管内插管后,才按上述顺序选择给药。本文所谈“心腔内注射1次不宜超过5毫升,必要时可将余量改由静脉注射”,这里并没有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