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中,治愈3例(13.1%),显效13例(56.5%),总有效率69.6%;进步1例(4.3%);无效6例。用药期间1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胆红素升高,4例患者有轻度视觉异常。对症处理或停药后均缓解。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I患者的高效广谱抗真菌药物,其所致不良事件较少且患者大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伏立康唑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期间采用国产伏立康唑治疗的IFD患者154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病原学特征、分层诊疗时机,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D的总有效率为70.8%,各IFD诊断分层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抗真菌治疗后退热时间(P=0.001)、G试验结果(P=0.017)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电解质紊乱为主(99例,64.3%),但改善迅速且不影响总疗程。结论国产伏立康唑对血液病患者合并IFD治疗效果较好,其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3.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38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住我院血液科诊断为血液病合并IFI的患者,分析患者在发生真菌感染时伴随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菌分布,并对经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治疗IFI总有效率为52.77%.单变量分析显示延长伏立康唑治疗疗程(P<0.05)和患者基础病稳定(P<0.001)能显著提高疗效.伏立康唑主要不良事件有胆红素升高、低钾、转氨酶升高和视觉障碍.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IFI上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同时它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方法以伏立康唑治疗12例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中,有效7例,其中完全反应3例,部分反应4例。1例出现视觉模糊,1例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低钾血症。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高效及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伏立康唑在血液病患者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预防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该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的住院患者,因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国产伏立康唑抗真菌预防治疗的86例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使用国产伏立康唑分级预防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86例患者中42例行初级预防、44例为再次预防,有效率分别为88.1%和97.7%,突破性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7%和0.0%。结论国产伏立康唑对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抗真菌预防效果好且不良事件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rhG-CSF联合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伊曲康唑治疗,实验组采用rhG-CSF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6.00%,高于对照组的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0.0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采用rhG-CSF联合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可提高疗效,提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静脉注射后口服伏立康唑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A组(16例)采用米卡芬净静注后伏立康唑口服联合疗法;B组(16例),米卡芬净组静脉滴注米卡芬净(100mg/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7.5%(14/16),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3%(1/16);B组的总有效率56.3%(9/16),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16)。两组总有效率较高,但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两种方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均有效,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疗法比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更具有疗效优势,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静脉注射后口服伏立康唑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A组(16例)采用米卡芬净静注后伏立康唑口服联合疗法;B组(16例),米卡芬净组静脉滴注米卡芬净(100 mg/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7.5%(14/16),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3%(1/16);B组的总有效率56.3%(9/16),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16)。两组总有效率较高,但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两种方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均有效,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疗法比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更具有疗效优势,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006年2月~2009年12月住院恶性血液病患者61例。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2岁。确诊或拟诊真菌感染或经验性治疗者使用伏立康唑,剂量为第1天每12小时给负荷剂量伏立康唑6 mg/kg静脉滴注,随后给维持剂量每12小时伏立康唑4 mg/kg静脉滴注。完成疗程10d以上评价疗效,疗程为7~35 d,中位数14 d。结果 61例患者中:痊愈19例,显效20例,进步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97%(50/61);不良反应发生率18.03%(11/61),主要表现为特殊感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均为一过性。结论伏立康唑抗菌谱广,是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高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006年2月~2009年12月住院恶性血液病患者61例。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2岁。确诊或拟诊真菌感染或经验性治疗者使用伏立康唑,剂量为第1天每12小时给负荷剂量伏立康唑6 mg/kg静脉滴注,随后给维持剂量每12小时伏立康唑4 mg/kg静脉滴注。完成疗程10d以上评价疗效,疗程为7~35 d,中位数14 d。结果 61例患者中:痊愈19例,显效20例,进步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97%(50/61);不良反应发生率18.03%(11/61),主要表现为特殊感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均为一过性。结论伏立康唑抗菌谱广,是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高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接受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98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7例,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为50 ~ 60 mg/d;实验组51例,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为25~ 30 mg/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性霉素B中位累计剂量对照组为725(175,1595) mg,实验组为735(225,1485) 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34);治疗中位时间对照组为19(8,34)d,实验组为29(1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14 d对照组与实验组可评估疗效者分别为37例和48例,两组总有效率、无进展率、热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对照组14例(29.8%),实验组6例(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对照组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实验组[27.7% (13/47)与11.8%(6/51),P=0.047].结论 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25 ~ 30 mg/d临床疗效不低于维持剂量50~60 mg/d,不良反应少,临床可操作性强,具有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静脉用国产两性霉素B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121例血液病患者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 mg/d,用药时间5~101d,中位数为19 d,并对用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进行监测.结果 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67.3%,真菌清除率为66.7%.不良反应包括寒战、高热、低钾血症、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和皮疹.结论 只要合理应用,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防治,两性霉素B仍是较为安全有效的一线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分析我科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100例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发生肺部真菌感染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14例,呼吸道真菌感染3例,肠道真菌感染2例.观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发生、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情况.将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分为2组,拟诊经验性治疗组12例及临床诊断抢先治疗组14例.结果 2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合并移植物抗宿主病20例,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6例,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19例.合并糖尿病5例,肺结核3例,支气管扩张1例.经验性治疗组完全治愈8例(67%),疾病进展1例(8%).抢先治疗组完全治愈3例(21%);疾病进展5例(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8,P<0.05).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的重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igh-risk factor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therapy and pro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in patients underwent allogeneic ha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underwent Allo-HSCT at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02 to July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mong whom 26 patients had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 Seven patients had pulmonary IFI before allo-HSCT, 14 patients had pulmonary IFI after allo-HSCT,3 patients had respiratory tract system IFI, and 2 patients had intestinal IFI. We observed the occurrence of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cytomegalovirus( CMV )infection, Lymphocyte subsets and chronic basic diseases in patients with IFI. The twenty six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ence therapy group with 12 cases and preemption therapy group with 14 cases. Results Among 26 patients with IFI,20 cases suffered from GVHD,6 cases had CMV infection,19 cases had low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simultaneously. 1 case had diabetes,3 patients ha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1 case had bronchiectasis as complications. In experience therapy groupe: 8 cases (67%)recovered completely but 1 case(8% )suffered from progressive infection. In preemption therapy groupe:3 cases ( 21% ) recovered completely but 5 cases ( 36% ) suffered from progressive infection. Conclusion Clinician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atients with high-risk factors of IFI after allo-HSCT.  相似文献   

14.
章德峰 《临床医学》2012,32(9):21-23
目的 探讨米卡芬净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柘城县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病区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儿5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卡芬净与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痊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在有效率和痊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米卡芬净组患儿低于伏立康唑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卡芬净与伏立康唑对儿童恶性血液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米卡芬净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对真菌病原体的提示意义。方法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 ICU 按序收集免疫抑制合并肺 IFI 的患者资料。IFI 诊断标准包括危险因素、临床表现、HRCT 特征与血清 GM试验或 G 试验阳性,符合2008年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真菌病研究组(EORTC /MSG)临床诊断(probable diagnosis)的定义标准,并且抗真菌治疗有效。采用χ2检验比较酵母菌和霉菌患者不同临床与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性。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判别分析,以准确率评价判别效果。结果有143例纳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离酵母菌108例(75.5%)和霉菌35例(24.5%)。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62例(43.4%)、慢性肺疾病46例(32.2%)、使用广谱抗生素(≥14 d)51例(35.7%)、恶性肿瘤33 例(23.1%)、使用糖皮质激素(≥14 d )33 例(23.1%)、慢性肾病肾脏替代治疗23 例(16.1%)和免疫性疾病15例(10.5%)。这些危险因素在两类真菌病原体分布差异的比较结果显示,使用广谱抗生素(≥14 d)多见于酵母菌感染(P <0.05),而有慢性肺疾病则有利于霉菌的产生(P <0.05)。纳入研究后合并细菌感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酵母菌比霉菌多发(分别 P <0.05)。胸部 HRCT 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肺实变76例(53.1%)、块状影42例(29.4%),小结节35例(24.5%),大结节27 例(18.9%),胸腔积液27 例(18.9%),晕轮征20 例(14%),以及空洞14 例(9.8%)等。这些影像学特征在两类真菌分布差异的比较结果显示,胸腔心包积液多出现在霉菌感染(P <0.05)。Logistic 回归模型判别两类真菌的结果显示,使用广谱抗生素(≥14 d)、机械通气和胸腔心包积液的判断价值大(均 P <0.05),预测判别的准确率为77.6%。结论对于免疫抑制合并肺 IFI 患者,多数危险因素、临床和 HRCT 主要特征不能提示真菌病原体,而且 BALF 分离的非隐球菌之类酵母菌可能是伴随菌或定植菌。  相似文献   

16.
Voriconazole is a new triazole active orally and parenterally that recently prove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 and in empirical antifungal therapy for persistently febrile neutropenic patients. Limited data are available for pediatric patients. We report our experience with voriconazole in seven children with invasive aspergillosis, i.e., four girls and three boys with a median age of 5 (range 2–13) years affected by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3), acute myeloid leukemia (2), 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of blasts (1), and severe aplastic anemia (1). First-line therapy in all patients was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AmBisome) administered at a dosage of 3–5 mg/kg day. Voriconazole was administered for a median 8 (range 2–15) weeks. Response was complete and partial in two patients, respectively, stable in one, and there was no response (failure) in two. The voriconazole treatment was well tolerated. Four patients died—two of progressive aspergillosis. Three patients are alive and well 6, 5, and 4 months after the diagnosis of aspergillosis. Voriconazole appears to be an effective salvage treatment for invasive aspergillosis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good responses in patients who recover from neutropenia or are not relapsing.  相似文献   

17.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及易患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和易患因素。方法 对20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8例病人发生102例感染。多部位感染17例。感染导致死亡18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粘膜最多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菌和真菌。大剂量化疗、白细胞减少、广谱抗菌素使用、住院时间延长 ,是医院感染的易患因素。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 ,应加强监护。白细胞<2.0×109/L者 ,注意保护性隔离。应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性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临床资料1 146例,分析引起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66例,发病率为5.76%,住院(15.9±4.8)d时发生真菌感染.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给予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是否母亲有合并症、患儿窒息、机械通气、胃肠外营养、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早产儿真菌感染发生率不同(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低、进行机械通气、使用广谱抗生素、静脉营养时间>1周是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低、进行机械通气、使用广谱抗生素、静脉营养时间>1周,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