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医理与易理初探 1、医易同源关于医易同源之论,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医易同源主要是起源于古代共同的宇宙论与象数理的坚实基础。征之古史所传,《世本》曰: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  相似文献   

2.
葛根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三条: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以下简称《伤寒论·太阳病篇》)的第31条和第32条;一是《金匮要略方论·痉湿(日曷)病脉证治第二》(以下简称《金匮·第二篇》)的第12条。这三条原文中,表面上看,前两条为外感病而设,后一条为杂病而立。但深入探究,可以发现,此前后三条原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兹分析如下。一、原文解说《伤寒论·太阳病篇》第31条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这里的“太阳病”,即论中原文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提纲所示的风寒表病。  相似文献   

3.
考察《黄帝内经》,可见在西汉以前曾有过《九针》与《刺法》两篇针刺专著 ;《九针》与《刺法》后来发展为古《针经》;古《针经》进一步增益与改编 ,成为《黄帝针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谓“先立《针经》”,《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谓“《九针》九篇 ,夫子乃因而九之 ,九九八十一篇”,均指《黄帝针经》。《黄帝针经》就是至今尚传于世的《灵枢经》,乃《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 ,这在当今学术界已成共识。此书本为古代针灸学术著作 ,可是自从更名为《灵枢经》以后 ,医学界片面地推崇它作为医经的一面 ,反而忽略了它是传世最久的针灸专著。…  相似文献   

4.
针灸“人神禁忌”学说中的“尻神”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戎 《中国针灸》2002,22(8):571-571
针灸学中有一种“人神禁忌”(又称“日禁”或“日忌”)学说。“人神禁忌”本不源于医学 ,大约盛行于我国的汉代 ,医籍受其影响 ,遂被针灸家所取。《灵枢》、《甲乙经》等均载有日禁内容 ,《灵枢·官能》更强调“必知天忌 ,乃言针意” ,我国第一部针灸日禁专书《黄帝虾蟆经》大约也出自汉代。针灸医籍中的“人神禁忌” ,多半杂有迷信内容 ,荒诞不经 ,即便是古代的针灸学家 ,也有不屑于兹者 ,如明代高武即在其《针灸聚英·胡侍郎奏过尻神指诀》中加按指出 :“以上诸禁忌 ,惟四季所忌似合《素问》 ,其馀不知何时何人所起 ?如所谓‘尻神’、‘人…  相似文献   

5.
岐黄之术     
<正> 岐黄是岐伯与黄帝的合称.过去把岐黄之术常作为中医的代名词. 相传岐伯受业于僦贷季,是黄帝时期的名医,后世称他为岐天师.据《帝王世纪》等书记载,他是黄帝的臣子,曾受黄帝之命尝草木之味,研究医药,并著经方、本草、素问等书.这显然是旧史家的一种编造. 传说中的黄帝,还是我国医药的发明者.比较有代表性的黄帝就有伏牺氏和神农氏.史载伏牺氏制九针“以拯天枉”,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还说“一日而遇七十毒.”由于黄帝是传说中医药的发明者,故我国古代许多医学著作,均在书名之前冠以“黄帝”二字,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即是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6.
搓针手法,是我国古代医家创立的重要刺法之一。它对激发针感,疏通经气,促使“气至病所”,有较好作用。兹将管见陈述于后,供同道参考。一、古人对搓针手法的论述搓针手法,在古代针刺手法中占有显要地位,金代以来,不少文献都把它列为重要手法。如:金·窦汉卿首先在《针经指南·手指补泻》中将其列为“十四法”之一;元·窦桂芳又将其载入《针灸四书》;《针灸大全·金针赋》则指出:“搓则去病”;《针灸聚英·拦江贼》则曰:“按定气血病人呼,重搓数十把针扶,战提摇起向上使,气自流行病自无”;  相似文献   

7.
针刺补泻手法的研究是针灸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早先的文献可见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但由于对经络的研究毫无线索,加之古代相传的补泻手法的描述在某些方面很不一致。如,补泻的进针快慢问题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记载与《素问·针解》中的说法不一。有关补、泻的“方”与“圆”的问题在《灵枢·官能》中的记载也是与《素间·八正神明论》的记载不一致。进一步比较《灵枢·小针解》、《素问·离合真邪》等篇章,可见它们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描述的补泻手法是较一致的,归纳如下:1、补法——医者端正安静,取穴正确,左手按于  相似文献   

8.
【说明】《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书.它对古代针灸疗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在祖国针灸医学的发展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巨大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作者是魏晋时人皇甫谧(公元215~282年),该书的撰于公元259年左右,距今一千七百余年。《甲乙经》北朝时期亦称《甲乙》(见魏书·崔彧传》),《隋书·经籍志》称《黄帝甲乙经》,《旧唐书》、《新唐书》称《黄帝三部针经》,宋·郑樵《通志》、《宋史·艺文志》称《黄帝三部针灸经》,林亿等校本则称《针灸甲乙经》,后人更总称《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孙思邈在《千金方·大医习业》里把《甲乙经》列为必读的医书之一。唐代太医院更将《甲乙经》作为考试医生的内容。而公元七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词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延利 《国医论坛》2002,17(5):51-52
1 似《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一》:“温覆令一时许 ,遍身执水 执水 ,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离 ,病必不除。”句中“似”今人大多认为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作“好像”,此大误矣。因全句是说让病人发汗 ,只是不能使病人大汗淋漓 ,故把“微似有汗”译为“稍微好像有汗”,则前后矛盾。“似”当是“连续”之义。《广雅·释诂》:“似 ,续也。”清·王念孙《广雅疏证》云 :“似者 ,《小雅·斯千篇》:似续妣祖。《周颂·良耒吕篇》:以似以续。毛传并云 :‘似 ,嗣也。’”又《广韵·止韵》:“似 ,嗣也。”“嗣”即“连续”之义。“似”有…  相似文献   

10.
1《素问·上古天真论》“登天”考《素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注家解“登天”,义多失。如王冰:“黄帝后铸鼎于鼎湖山,鼎成而白日升天。群臣葬衣冠于桥山,墓今犹在。”马莳、吴、张景岳等均本王冰说。“白日升天”,此神仙类无稽之谈,不足为论。俞樾《内经辩言》:“成而登天,谓登天位也。《易·明夷传》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可证此经登天之义。故下文即云:‘乃问于天师。’乃者,承上之词。见黄帝既登为帝,乃发此问也。”登天子位,即登皇帝之君位。此为摄政理国之语,与前文之说及…  相似文献   

11.
浅论脑属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中医文献对脑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内容十分丰富 ,如《灵枢·经脉》篇曰 :“人始生 ,先成精 ,精成而脑髓生。”《灵枢·海论》云 :“脑者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篇曰 :“诸髓皆属于脑。”《指玄篇·修仙辨惑论》云 :“头为元神所住之宫 ,其空如谷 ,而神居之 ,故为之谷神 ,神存则生 ,神去则死 ,日则接于物 ,夜则接于梦 ,神不能安其居也。”后《内经》确定脑为奇恒之腑 ,众多医家对此虽有争议 ,但大多认同。我们则认为脑当为脏。首先 ,《素问·五脏别论》云 :“余闻方士 ,或以脑髓为脏 ,或以肠胃为脏 ,或以为腑 ,敢问更相反 ,皆自谓…  相似文献   

12.
包红梅 《内蒙古中医药》2007,26(4):41-41,53
医古文中“扶桑”一词出自唐代医家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且将升岱岳,非迳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句。每当讲到此处,问学生“扶桑”指什么?除少数学生答曰“日本”之外,多数学生在阅读注释后曰:“古代神话中海上日出之处”。再问:“扶桑”怎么就能指“海上日出之处”?总是无人能答。于是解释:据《山海经·海外东经》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也就是说,“扶桑”是生长于东方海外名叫“汤谷”的一片水域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帝喾与太阳女神羲和所生的10个太阳儿子们就…  相似文献   

13.
<正> 瞑通眠(mián),睡眠.《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郭象注:“坐则据梧而睡.”〔例〕《灵枢·营卫生会》:“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针灸甲乙经·营卫三焦》:“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而夜不得瞑.”遵循通逡巡(qūn、xún).《庄子·至乐》“蹲循勿争”句,郭庆藩注:“蹲循即逡巡.”(“蹲循”与“遵循”通)〔例〕《黄帝内经太素·气穴》:“黄帝捧手遵循而却曰……”杨上善注:“遵循,音逡巡.”《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黄帝避席遵循而却.”果通裹(guǒ)包裹.《尔雅·释鱼》:“前弇诸果.”《释文》:果,文作裹.”〔例〕《灵枢·寿天刚柔》: “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针灸甲乙经》卷六第十一正作”裹.)《灵枢·师传》:“目下果大,其胆乃  相似文献   

14.
“治神”一词出自《黄帝内经》 ,首见于《素问·保命全形论》中“凡刺之真 ,必先治神”之句。有关治神的记载 ,在古今医著中多有阐述 ,诸如《素问·八正神明论》、《素问·徵四失论》、《素问·针解篇》、《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终始》、《灵枢·本神》、《灵枢·小针解》等篇 ,以及《类经》、《标幽赋》、《金针梅花诗钞》 ,等文献均明确指出治神的意义及针刺操作的相关性 ,强调针刺操作必先治神 ,其临床意义非常重要。1 何谓治神  治神 ,古代医家又称本神、调神、定神、守神。  神 ,中医学认为 ,心藏神 ,心主神明 ,脑为元神…  相似文献   

15.
对胰腺在祖国医学中属脏还是属腑,它的形态位置、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治疗原则及用药等问题,根据本人的认识及临床体会作一初步探讨。一、祖国医学中的“胰”关于“胰”字的记载,日本文献把“脾”写作“膵”,就是现代医学的胰腺。我国“胰”的古字,《类篇》写作“(?)”,在古代中医文献中“膵”、“(?)”、“胰”常通用,不过在《内经》、《难经》无此类字眼。最早记“胰”字的医书是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在《肘后方》中提到猪胰治病有五处;唐·《千金方》、《外台秘要》,明·《本草纲目》均有用猪胰、羊胰等动物胰腺治病的  相似文献   

16.
浅议中药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毒性的有无及大小 ,在临床用药中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在本草书籍中常在药物的性味之下 ,注明“有毒”或“无毒”字样。“毒药”一词 ,古今有不同的含义。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如《淮南子·修务训》云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宫篇》云 :“医师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亦有指药物的偏性 ,这种偏性就是“毒”。如张景岳云 :“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 ,所谓毒药 ,是以气味之有偏也。”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述 :“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 ,十去…  相似文献   

17.
<正>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似”字有三种意义。第一种用作本义。《说文·人部》:“似,象也”。徐锴注:“象,肖也”。段玉裁注:“象,当作像,相像曰相似,古今无异词?。古籍中每多用之。《孟子·告子》:“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国策》:“幽莠之幼也,似禾;黧牛之黄也,似虎”。仲景书中亦有此类用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服桂枝汤……若形似症”。《伤寒论·辨不可发汗》:“其形似疟”。“似疟”即“象疟”,其症情症状类似疟疾,词意清楚,不待解释而自明。又如《伤寒论·平脉法》:“其形何似”,“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伤寒例》)“钩吻与芹  相似文献   

18.
“因势利导”原本是中国古代兵法的术语,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作为一种治疗大法,《黄帝内经》首先引入医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邪气的性质和部位所造成的“势”,随其性而宣导之,就其近而驱除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  相似文献   

19.
闲话书名     
正因中医文献“浩瀚如烟海”,故而书名也奇多,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到今天,真的可以亿万计。故而书名也光怪陆离,丰富多彩。如其把它归纳起来,分门别类,倒也十分有趣。一、简而明的隋代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50卷,使人一目了然是专论病因、病机的专著。其次,如晋·王叔和《脉经》,10卷。近贤曹炳章《辨舌指南》,6卷。明·汪机《运气易览》,3卷。明·李时珍《本草纲目》,52卷。明·吴有性《温疫论》,2卷。明·张景岳《妇人  相似文献   

20.
论命门     
命门之说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素问·阴阳离合论》等篇也有命门的记载。督脉有命门穴,但皆与后世所称之命门,意义悬殊。自《难经·三十六难》提出左肾右命门之说后,命门开始有了新的涵义,对后世医家有很大影响。命门,从字义来讲,所谓“命”是指生命,“门”是根本之意。也即是维持人体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