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00例超急性期脑梗塞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近年来我院以“急性脑血管意外”接诊,并于20min-6h内行CT检查,24-48h后复查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塞”1000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 超急性期脑梗塞CT征象有(1)局部脑肿胀,脑水肿;脑沟变浅,消失,灰白质界面模糊,脑室受压变窄,其中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附近灰,白质界面消失即“岛带征”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具有特征性意义;(2)脑实质低密度改变;豆状核密度减低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特异性高;脑凸面的梗塞同时累及灰,白质,按各供血动脉相应分布区出现不同形态的病变征象;(3)致密动脉影是大脑中动脉闭塞的高特异性的征象;(4)CT存在假阴性问题,应密切联系临床,随时复查,一定24-28h复查CT或MRI确诊。结论 超急性期脑梗塞CT征象轻微,但亦有一些特异性征象。结合临床,可获得正确的早期诊断,CT对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有得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往临床对颅脑外伤后的脑梗塞认识不多,CT扫描及MRI应用于颅脑损伤的诊断以来,已发现一部分脑损伤病人早期出现脑梗塞有些是大面积脑梗塞.这类大面积外伤性脑梗塞的病例,伤情严重.我科近年来遇到14例,现将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38~70岁,平均50岁.脑挫裂伤6例,颅内血肿8例,均在伤后入院进行CT脑扫描检查,发现除脑挫裂伤及血肿灶外,在脑实质内尚见大片低CT值区域,符合早期脑梗塞,在CT断面上,梗塞灶的大小都在十6cm直径之上,位于预叶者6例,顶叶1例,…  相似文献   

3.
刘健 《江苏医药》1996,22(11):809-809
本文报告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4例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年龄46~65岁,平均54.5岁。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及CT扫描确诊。梗塞部位基底节区梗塞9例,腔隙性梗塞7例,额源、顶叶梗塞8例。伴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4例,无合并症者14例。二、仪器及检测方法采用德国EME公司的TC2000型TCD仪。于患者发病一周内常现经领窗测定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探头发射频率为ZMHZ。同时检测推…  相似文献   

4.
巨大脑梗塞是由于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塞,梗塞面积大于100ml。一般认为巨大脑梗塞的溶栓、抗凝治疗是不适宜的.而我院于19996-01-1997-11共收治12例巨大脑梗塞患者,均在应用甘露醇充分脱水的情况下,给予蝮蛇抗检酶静点,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巨大脑梗塞。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42-76岁,平均57岁。即往有高血压病史4例,风心病史1例,糖尿病史2例;脑梗塞病史4例。活动状态下急性发病者8例,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发病者4例,以头痛、呕吐发病者2例。大发意记…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硬膜下血肿165例报告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林南溢陈金雄我科自1991年2月~1996年8月共收治经脑CT扫描证实外伤性硬膜下血肿16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42例,女性23例;年龄812~88岁。(二)临床表...  相似文献   

6.
太极通天液由川芎、白芷、细辛、羌活、薄荷等中药制成,具有活血化瘀,疏风止痛,活络通脉的功效。本文用于治疗30例脑梗塞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6岁。平均62岁、诊断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风”病症的诊断标准。本组30例经辨证为风痰瘀血,痹阻经脉证;脑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塞;其中基底动脉梗塞7例;大脑中动脉硬塞23例。30例偏瘫患者,完全性偏瘫(肌力0~1级)2例;不完全性偏瘫(肌力2级以上)28例,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冠心病9例,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和CT资料。结果基底节区梗塞25例(83.3%),呈圆形或椭圆形小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清楚或模糊,其中24例伴基底节区钙化,脑叶梗塞5例(17.7%),呈大片扇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结论CT检查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动态观察不仅可以发现迟发性梗塞灶,而且可以观察其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96年1月至1998年3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选择性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19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50~69岁,平均54.8岁。其中大脑前动脉梗塞11例,大脑中动脉梗塞6例,大脑后动脉梗塞1例,基底动脉梗塞1例。2 用药对象 发病6小时以内。年龄小于70岁。发病6~12小时,脑CT检查无异常,病情进行性加重。除外有活动性出血倾向,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  相似文献   

9.
选择34例经临床与颅脑CT证实的大面积脑梗塞,应用复方甘油注射液或加用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经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证明上述两种脱水剂可相互弥补不足,协同发挥药效。临床资料本组34例,心源性栓塞性脑梗塞12例;血栓性脑梗塞22例。颅脑CT平扫示颈内动脉主干闭塞4例,表现为额颞顶叶大片状低密度;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18例;大脑前动脉闭塞4例,大脑后动脉闭塞6例;基底动脉顶端闭塞2例。一例侧脑室明显受压  相似文献   

10.
王志宏  臧人和 《江苏医药》1999,25(6):458-458
缺血性脑梗塞CT表现已有较多报道,但缺血的时间与相应的CT表现的关系及CT征象的病理基础的研究却不多。本实验采用手术夹闭狗的一侧大脑中动脉近端(M1)及同侧颈内动脉(ICA)远端,在术后不同时间CT扫描,以探讨其不同时限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健康杂种狗13条,全麻开颅手术夹闭右侧大脑中动脉风段,同时夹闭同侧颈内动脉远端以增加动脉夹闭的可靠性,制作急性缺血性脑梗塞实验模型。在术后1、2、3、4、12、18、24、36、48小时分别作层厚5mm连续CT平扫。由两名医生分别阅片确认脑实质密度的变化,脑室、脑沟改变,多点测量比较两…  相似文献   

11.
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重新受到重视,我们应用尿激酶、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塞35例,疗效观察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尿激酶、肝素钠治疗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50~78岁;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3~79岁。两组病例病程均在2~24小时以内,部分为进展型缺血性卒中,进展时间为起病后1~3天,经头 CT 证实为脑梗塞,除外脑出血。治疗组中,基底节梗塞20例,皮层梗塞7例,丘脑梗塞4例,大面积梗塞(大脑中动脉)2例,脑干梗塞2例,对照组的梗塞部位与治疗组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2.
赵向东  张美莲 《江苏医药》1995,21(5):330-330
自1990年6月~1993年12月对16例首次脑CT阴性而经MRI证实为脑梗塞的BEAM改变与CT、MRI结果作一对比分析。一般资料16例中男13例,女3例。年龄46~67岁,平均55岁。根据MRI所示病变部位将16例梗塞分为单纯颈内动脉供血区(A区)10例,单纯椎基动脉供血区(B区)2例,颈内动脉与椎基动脉供血区并存者(C区)4例。作BEAM、CT、MRI时间分布:最短1例病后5小时作BEAM,6~24小时5例,3天内6例,4~14天4例;作脑CT者最短12小时,24小时内5例,3天内5例,4~14天3例,16天2例。其中24小时内作CT阴性者有2例在MRI检查20天后再作脑…  相似文献   

13.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梗塞,特别是大脑主干动脉的重症梗塞,来势凶猛,治疗也较困难,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自1999-01以来,我们应用纳络酮治疗重症脑梗塞40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入选80例全部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犤1犦,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1~83岁,平均51.3岁;发病<24h22例,24~72h10例,>72h8例;左侧大脑半球梗塞21例,右侧大脑半球梗塞19例;失语11例,有意识障碍13例。对照组40例中,男25例…  相似文献   

14.
孟庆锐 《医药世界》2006,(12):89-89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超急性期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88例患者均做了发病超急性期(1-6h)CT扫描及发病24小时后CT复查扫描。其中男性58例,女性30例,年龄48-70岁,平均59岁。并对超急性期的异常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超急性期60例患者出现异常CT表现,18例患者CT扫描未见异常,发病24后CT复查,均见典型大片状低密度梗塞灶。结论 CT对于大面积脑梗塞超急性期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为临床早期溶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75%是脑缺血性损害.我院采用东菱克栓酶(DF-521)静注治疗急性或脑梗塞30例,现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42~75岁,平均(55.2±11.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例,糖尿病史6例,冠心病史8例,脑梗塞史5例.发病距用药时间均<24h.脑子使塞4例,大脑半球梗塞25例,包括胜隙性脑梗塞7例,多发性脑梗塞18例,小脑梗塞1例,以上梗塞灶均由头部CT和MRI证实,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病因均为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创伤后大面积脑梗塞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9例儿童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儿童大面积脑梗塞有其临床特点,多见于外侧裂区脑搓裂伤、大量失血及大剂量脱水后,梗塞范围大,易发生脑疝,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结论 提高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认识,防止其发生乃是关键。一旦发生,及时合理的手术将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塞近几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我们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其疗效与常用药物维脑路通相比较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116名在近几个月内就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32~63岁,其中50岁以上49例,50岁以下11例,重度21例,中度23例,轻度16例,病变位于大脑前动脉11例,大脑中动脉43例,椎基底动脉6例。②对照组:56例,男44例,女12例,年龄38~79岁,50岁以上50例,50岁以下6例,重度18例,中度22例,轻度16例,病变位于大脑前动脉9例,大脑中动…  相似文献   

18.
朱风仪  吴幼章 《江苏医药》1996,22(11):776-776
腔隙梗塞(Lacunarinfarct)或腔隙率中(Lacunarstroke)是指脑深穿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后引起的脑深部小软化灶。本病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和桥脑基底部。病灶最大直径一般为15~20mm。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各种“腔隙综合征”。非外伤性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病史。病理改变以小动脉脂肪透明变性,微细粥状硬化、纤维素样坏死为主。小儿外伤引起的腔隙性脑梗塞患病率极低。自CT和MRI问世以后,人们逐渐对本病有所认识。我院自1988年3月至1994年1月共收治外伤后腔隙性脑梗塞患儿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8例,女4例,…  相似文献   

19.
枕叶内侧面动静脉畸形(AVM)并非少见,其距穹窿面较深,但距枕叶内侧面很近,常有推动脉及颈动脉双重供血,临床表现及处理有其特殊之处。现将我院1986~1997年间治疗的23例病例作一报道。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ZO例,女3例。年龄10~6O岁,平均年龄33岁。二、临床表现:以出血为首发症状ZI例,其中枕叶脑内血肿15例,1例破入脑室,6例后纵裂积血。大脑镰血7例,视野缺损13例。其中病变对侧同向偏盲9例,1/4象限盲4例。8例阵发性头痛,3例癫痛大发作。三、辅助检查:23例头颅CT为后纵裂积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内血肿15例…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探讨了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方法 :总结 2 1例头颅 CT证实的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预后。结果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多发生于一侧基底节区 ,少数发生大面积梗塞 ,腔隙性梗塞者治疗效果、预后好 ,大面积梗塞者预后差。结论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机制是由于小儿基底节区供血的血管直角从主干分出 ,细长迂曲 ,发育不成熟 ,调节能力差 ,在头部外伤时易损伤形成血栓 ,其次血液动力学改变 ,微循环障碍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