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是经大剂量化疗和/或放疗预处理后将预先保存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到受者体内,重建造血和免疫,以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有造血干细胞支持,患者能够接受比常规化疗剂量大得多的放化疗,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杀灭体内的肿瘤细胞或异常克隆细胞.与骨髓移植相比,APBSCT有如下优点[1,2]:①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收集比较方便,无需麻醉,也无需多部位骨髓穿刺之痛苦和不便,易被患者接受;②APBSCT后造血功能重建快,免疫功能恢复早,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低且轻,减少了抗生素和成分血的应用,降低了移植相关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了费用;③可从外周血管采集造血细胞,对骨髓有浸润、纤维化或接受照射不能采集骨髓的供体也可施行;④受肿瘤细胞浸润或污染的机会较少,移植后复发率或许可低于骨髓移植.  相似文献   

2.
<正>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是当今一种新技术。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不同分为骨髓干细胞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及脐血干细胞移植。近年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化疗加细胞因子可使更多的干细胞进入外周血,从而不再用采集骨髓就可以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祖细胞用于移植,并使其移植后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速度明显快于骨髓移植,因此外周血干细胞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3.
MOED化疗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中,联合化疗加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为最常用的动员方法。自2007年5月以来我科采用MOED(米托蒽醌+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地塞米松)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具有动员效率高、干细胞采集数量充足、预处理后造血重建快及经济实惠的优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崔欣 《贵州医药》2003,27(8):757-758
自 2 0世纪 6 0年代末发现人体外周血中存在有造血干细胞 (PeripheralBloodStemCell,简称 :PB SC) ,80年代开始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放化疗结合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获得成功以来 ,PBSC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后造血功能的重建。其成功与否 ,与干细胞采集质量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正常状态下 ,人体外周血中的干 /祖细胞总数占单个核细胞的 0 .0 1 %~ 0 .1 % ,相当于骨髓 1 %~ 1 0 % ,在未动员的情况下 ,常需多次分离才能采取重建造血功能所需的细胞数 ,不能满足临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需要…  相似文献   

5.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是指对患有某些恶性血液病的患者进行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使患者自身外周血干细胞达到一定的值,再经过血细胞分离机的采集,把采集出来的造血干细胞冷冻保存,然后对患者进行放、化疗预处理,将冷冻保存的造血干细胞经复苏后迅速回输给患者自己的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在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儿中,2例行无血缘相关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不全相合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同胞HLA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移植后进行对症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3例患儿均获造血重建,其中病例1在+37d全血恢复正常;病例2在+90d外周血供体嵌合率(STR)97.8%,脐血造血干细胞完全稳定植入。病例3在+80d外周血STR:99.4%,造血干细胞完全稳定植入。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儿童白血病的较好方法,可以提高白血病患儿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业已证明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胚胎肝、胎盘血、脐带血及外周血中.所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对病人实施免疫抑制顼处理后,使机体失去排斥异体组织的能力,通过移植干细胞来重建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采用骨髓、胚胎肝、脐带血、外周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经大剂量化疗和/或放疗预处理后将预先保存的自身造血干细胞(骨髓和/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回患者体内,使其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由于有有效的造血干细胞支持,患者能够接受比常规化疗剂量大许多的预处理方案,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杀灭体内的肿瘤细胞或异常克隆细胞(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细胞)。目前这种疗法已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及某些实体瘤的治疗,并成为一种主要治疗  相似文献   

9.
脐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利用造血干细胞自我复制、定向分化、自动定植的特性,在患者经过超大剂量的放化疗等治疗后,回输干细胞,完成患者造血重建的一种先进的血液学治疗方法。该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对化疗敏感的实体肿瘤,特别对于恶性肿瘤,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的最彻底、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脐血干细胞移植(UBSCT)与骨髓移植(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一样,都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中的一个类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科研人员发现胎儿与母体相连的脐带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利用这些干细胞同样能够完成造…  相似文献   

10.
人的外周血循环中存在造血干细胞,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数量极少,用化疗药物及造血刺激因子可以从骨髓中动员出大量造血干细胞,经分离采集可用于移植重建造血。Reiffers 等1985年首次报道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用收集动员的干细胞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此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病例数逐渐增加。APBSCT 由于具有采集体积小、不必多次多部位进行骨髓穿刺、冷冻保护剂需要量少、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正在逐渐取代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血液系统及非血液系统恶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肿瘤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血液恶性肿瘤患者12例,其中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8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移植造血重建后1~3个月内,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患者(自体移植)及供者(异体移植)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等)]共同培养后获得CIK细胞,分次回输给患者。随访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血常规及骨髓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结果8例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有2例复发,其中1例17个月后死亡,其余6例长期生存;4例异体干细胞移植患者有1例复发,5个月后死亡,其余3例长期生存;4例患者静脉滴注CIK细胞时出现畏寒、寒战、发热,经对症处理均缓解,其余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IK细胞生物治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状况,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游宏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409-3411
成人骨髓是血细胞再生的场所,也是形成血管的内皮祖细胞,能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等[1],是干细胞或祖细胞的储存场所.早期的研究显示,化疗康复的患者外周血中造血祖细胞增加,因此认识到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可从骨髓诱导出来,称之为"干细胞动员",这些被动员的细胞可以聚集,也可以再返回骨髓行使其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正>造血干细胞移植史的最初20年里造血干细胞的来源是骨髓,自1989年Sweenberg成功完成首例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PBSCT)以来,目前大有替代骨髓移植之势。到现在同种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占整个同种异基因移植的50%以上。本文将把allo-PBSCT与骨髓移植(BMT)相比较,重点综述allo-PB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14.
SLE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剂选择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宽狼疮(SLE)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安全、有效的动员方案及动员效果的临床观察。方法 19例重症SLE患者在静止期接受大刑环磷酰胺(CTX)联合G-CSF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干细胞采集前后动态外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干细胞细胞采集量及CD34细胞测定,动员采集过程中评价狼疮活动情况,主要不良反应及移植造血重建观察。结果 动员前后SLE病情稳定,相关抗体检测无变化。外周血干细胞单次采集率为63.2%,两次采集率为36.8%。移植后造血重建顺利。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消化道感染、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肌酐升高、骨痛等。结论 大剂量CTX联合G-CSF做为动员方案能有效地动员SLE外周血干细胞,临床应用过程安全,无SLE病情反复,移植后造血重建顺利。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用于白血病、实体瘤等治疗的效果显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大剂量单采与非程控的-80℃冰冻保存作为简洁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与保存方法犤1犦,推进了PBSCT技术的发展。老年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等方面存在特殊性。现将笔者对1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进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男,67岁。因NHL入院。体检心、肺等正常,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口唇无发绀,B超示: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及阑尾周围包块。根据淋巴结活检病理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初期造血干细胞移植兴起,随着医学科技发展,大剂量化疗(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各种晚期肿瘤和癌症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对造血干细胞的来源、种类、采集、活性测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配型、动员剂的效果、骨髓中癌细胞污染的处理、移植后并发症的诊治、疾病观察指标、临床适应证和治疗效果的评估等等都逐渐规范化,且有很多治疗成功病例的报告。  相似文献   

17.
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无需手术、麻醉,无采髓痛苦,采集量大,造血及免疫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取代骨髓移植^[1]。但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道是外周血干细胞采集顺利进行的前提,如果静脉通道建立困难,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便无法进行。笔者对100例患者在外周血干细胞分离中静脉通道的选择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体外周血于细胞移植(APBSCT)具有造血及免疫重建快、瘤细胞污染少等优点,正被临床广泛应用。干细胞的采集和冷冻保存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只有采集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并进行适当有效的冷冻保存,回输后才能获得造血重建。本科1996年12月~1998年10月,对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APBSCT,造血干细胞通过程控冷冻,液氮保存,回输后全部患者造血功能得到重建,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15~53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其中M。1例,M。3例,M;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恶性淋巴瘤5例;杂合型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sIL-2R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观察20例Allo-HSCT患者aGVHD的发病情况,移植前后定期采集20例患者的外周血,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细胞因子sIL-2R的浓度。结果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0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及血小板恢复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5d及18d;②发生aGVHD的患者,sIL-2R浓度较移植前明显升高,sIL-2R浓度在aGVHD阳性组明显高于aGVHD阴性组(P〈0.01)。结论①细胞因子sIL-2R在aGVH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清的sIL-2R水平有助于预测aGVHD的发生;②sIL-2R与感染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王煜  刘林  张红宾  肖青 《重庆医药》2009,38(14):1742-1743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本院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4月,对8例接受APBSCT治疗MM患者,采用化疗联合G-CSF动员,当WBC〉5.0&#215;10^9/L时开始采集APBSC,采用大剂量马法兰(200mg/m^2)进行预处理。结果所有患者的造血均快速重建。1例患者出现发热,3例患者出现肝功异常,无1例死亡。移植后随访2~29个月,共7例患者获得CR,其中1例在获得CR后5个月病情复发,另有1例患者仍为NR。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耐受性好,尤其对移植前获得CR或PR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