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主要并发症.方法 对32例前臂无法行常规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观察内瘘的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内瘘在术后4~6周成熟后开始穿刺,血流量均可达(250~300)mL/min.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发生淋巴瘘;4例在使用过程中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堵塞;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2例在使用1年后同侧胸部、颈部浅表静脉扩张;3例出现局部动脉瘤样扩张.结论 高位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好、通畅率高,是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评价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5例前臂无法行常规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观察内瘘的使用情况及效果.结果 15例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内瘘在术后4-6周成熟后开始穿刺,血流量均可达(250-300)mL/min.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例如正确选择穿刺方法、压迫止血方式及做好卫生宣教等有效的健康护理,使得高位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好,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缪娟  黄新忠 《吉林医学》2014,(10):2239-2240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高位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观察其内瘘并发症的防治效果及各种护理对策。结果:共有52例尿毒症患者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主要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出血或皮下血肿、内瘘感染、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结论:高位动静脉内瘘术后精心护理,正确使用内瘘,及时防治内瘘并发症与加强护理是降低内瘘并发症、维持良好血管通路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基本要素。动静脉内瘘是目前国内外血液透析患者的最常用血管通路[1],具有出血少、易穿刺、血流量大、可长期利用等优点,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因此,维护动静脉内瘘的功能是血液透析室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70例建立了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对此类患者良好的护理,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70例患者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24~81岁,平均46岁;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47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5例,高血压肾功能不全3例,肾结石引起的肾功能不全10例,多囊肾肾功能不全4例,痛风引起肾功能不全1例;透析时间为1~6年,每周进行血液透析1~3次,血流量200~230ml,每次透析时间为3~4小时;内瘘使用良好65例,血管堵塞5例,内瘘使用最长6年,最短使用2次后堵塞(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1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进行血管成形术治疗,比较血管成形术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表现、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变化.结果 血管成形术后造影显示狭窄血管扩张.术后透析血流量由扩张前(135.41±20.89)mL/min增至(265.37±12.28 )mL/min,在血流量为250 mL/min时,静脉压由扩张前的(189.58±12.32) mmHg降至扩张后(100.62±13.76)mmHg;术中未出现血管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钛轮钉动静脉内瘘吻合法与血管缝合法在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中的优缺点。方法对41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钛轮钉动静脉内瘘吻合法21例;外科缝合法20例。观察两种造瘘手术的手术完成时间、吻合成功率、内瘘使用时间、瘘管道通畅率、瘘口血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外科缝合手术完成时间、内瘘使用时间均长于钛轮钉吻合。钛轮钉吻合法的并发症少于外科缝合法。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行钛轮钉动静脉内瘘吻合法操作方便,吻合口不易狭窄或扩张,并发症少,可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臂尺侧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前臂尺侧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特点和具体护理措施。对尺侧动静脉内瘘的术前、术后、透析期间及非透析期间的应用和护理体会做出阐述。结果 12例前臂远端尺侧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均成熟,成熟时间4~6周;内瘘成熟后初始透析血流量和1年、2年透析血流量均可达250~300ml/min;2例出现血栓导致内瘘失功,其它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臂尺侧动静脉内瘘顺利实施手术后只要护理得当,血流量足够,可以保证有效的血液透析。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对延长尺侧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毕月英 《九江医学》2007,22(4):54-54,F0003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道,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我院自2001年至今有20例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长期间歇性血液透析,其中7人出现内瘘阻塞。现将其发生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20例,每周透析4~15h,血流量200~300mL/m in,每次血液透析结束时按规定时间压迫止血。其中7例(女2例,男5例,年龄27~80岁)发生动静脉内瘘阻塞。血管内瘘阻塞发生率为35%。其中3例发生3次阻塞,4例发生1次阻塞,其中内瘘阻塞使用1年内发生5例,未使用发生2例。1·2动静脉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使用气囊导管扩张血管的方法,提高血管条件不良的血透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及使用率。方法:总结分析23例血管纤细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及经气囊导管扩张后行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资料。结果:常规手术方式建立的动静脉内瘘平均成熟时间大于4周,一年内内瘘失功率达40%,而经气囊导管扩张后的内瘘成熟时间4周,一年内未发生内瘘失功。结论:终末期肾脏病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完成维持生命的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在血管条件不理想时,使用气囊导管扩张血管,仔细吻合血管,能够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方法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8月通过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建立血液透析通路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侧卧位及术前、术后扎止血带锻炼血管法。结果:73例患者72例一次手术成功,术后14~31 d使用动静脉内瘘均能达到血液透析要求的血流量;有2例患者分别在1.5个月、4个月时出现内瘘闭塞,均在原切口上方4 cm处行第2次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结论:对于动静脉内瘘患者,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侧卧位及术前、术后扎止血带锻炼血管法,不但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ogarty球囊导管在尿毒症患者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取栓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室收治52例尿毒症患者,18例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34例因静脉血栓形成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取栓术。术中使用Fogarty导管,在球囊充盈状态下牵拉出血管,达到扩张细小血管或取栓目的,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52例患者中通过使用Fogarty球囊导管,手术成功,无并发症,术后内瘘使用通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00ml/min以上。随访12个月,其中6例行动静脉内瘘取栓术患者再次出现血栓形成。结论 Fogarty球囊导管在尿毒症自体血管条件欠佳患者中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中行取栓术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志静 《吉林医学》2012,(35):7829-7830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随机抽取糖尿病肾病且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非糖尿病肾病且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67例,观察两组血流量不足发生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内瘘的血流量不足,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5)。结论:糖尿病肾病动静脉内瘘易并发血流量不足等并发症,从而导致内瘘使用寿命的缩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84例建立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动静脉内瘘术(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安全、方便、血流量充分、感染机会少、可反复使用等优点。结论:做好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非热康谱红外线理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促进作用。方法:将3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术后应用红外线理疗,对照组未应用红外线理疗。比较两组术后头静脉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首次使用内瘘时间、透析血流量及首次透析血肿率。结果:两组术后头静脉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均逐步好转,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首次使用内瘘时间长于观察组,两组透析4周后血流量均大于首次透析,观察组血流量大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血肿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31.25%。结论:应用非热康谱红外线理疗对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有积极意义,且局部血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动静脉内瘘为长期血液透析 (HD)病人创造了有利条件 ,真正解决了慢性肾衰病人的永久性 HD问题 ,至今仍是国内外维持性血透病人的主要血管通道。作者通过对 12例内瘘的护理、统计本组血管内瘘使用期限超过 2年 7例 ,超过 1年 5例 ,血流量达 2 0 0~ 2 40 m l/ min,无任何并发症发生。1 临床资料  本组 12例内瘘患者 ,男 8例 ,女 4例 ,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7例 ,多囊肾 3例 ,梗阻性肾病 1例 ,高血压性肾病 1例。2 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2 .1 内瘘术后经常用听诊器听有无血管杂音、用于触摸静脉侧有震颤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 .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应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内瘘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测得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同分为三组,即动静脉内瘘血流量〈400 ml/min为L组(23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量400~600 ml/min为M组(23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量〉600 ml/min为H组(24例)。于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内瘘时和1年后对每组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患者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以及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分析不同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造成的影响。结果 H组患者的高危事件发生率最高,且其分别与L组、M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与M组和H组比较,内瘘失功能数最多,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L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显著下降,H组患者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值较前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内瘘时和1年后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与L组比较,H组观察后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与心功能关系密切,适当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于减小动脉内瘘对心功能的影响、提高动静脉内瘘长期通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内瘘手术方式.方法 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鼻咽窝组、前臂腕部(前臂组)各50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行直接动静脉内瘘术,比较两组内瘘成熟时间、手术1年后吻合口血流量、血透时血流量、近远期通畅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在内瘘成熟时间、手术1年后吻合口血流量、血透时平均血流量、4周后通畅率、1年后通畅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3年后通畅率鼻烟窝组高于前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烟窝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少于前臂组.结论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保留了近端血管以备重建内瘘,能满足常规血透的血流量,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是血液透析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8.
梁西雪 《中外医疗》2008,34(34):99-100
目的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它是患者的"生命线",探讨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管理,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减少病人痛苦;减少医疗护理费用;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让病人回归社会.方法 分析29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33次采用头静脉与桡动脉用钛轮钉做端端吻合内瘘,做好术前指导、术后管理、做好内瘘穿刺与护理、对工作人员和病人进行有关动静脉内瘘的重要性及其护理的教育、防止内瘘感染、建立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的方法.结果 因护理人员按压不当造成内瘘闭塞1例;术后病人睡眠压迫患侧肢体、造成内瘘闭塞1例;病人自身血管条件差、内瘘使用过早、造成内瘘闭塞1例;1例与透析过程脱水、长期低血压闭塞1例,行第2次动静脉内瘘吻合术4例.除病人死亡、转院治疗、肾移植、经济困难停止透析6例外.内瘘使用1~2年4例,内瘘使用"寿命">3年16例.其余均通畅,目前使用良好.结论 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提高护理人员内瘘穿刺技术与护理,无菌操作,是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扩张头静脉建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7例尿毒症患者分两组分别实施鼻烟窝(72例)与腕部(65例)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血管吻合术制作动静脉内瘘,观察比较两种内瘘手术的吻合口内径、内瘘成熟时间和初次透析的血流量及2年随访观察透析使用时间、通畅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37例内瘘手术均一次成功,鼻烟窝内瘘的患者头静脉扩张后口径明显增大(P<o.05),扩张前口径小于腕部内瘘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种方法的透析使用时间、畅通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肝素生理盐水的冲扩,鼻烟窝内瘘路径术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更小(P<0.05).结论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可作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较佳的血管通路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43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所有患者中除3例出现动静脉内瘘堵塞和2例内瘘狭窄外,其余38例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血流量达300~400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血流量不足等并发症。结论:只有加强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穿刺时的精心护理,才能获得手术的成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血透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