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儿科门诊输液中抗感染药物应用及护理情况,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年8月10~20日儿科门诊输液的所有患儿在输液观察室的记录资料。结果 2~7岁是输液患儿的高峰年龄组,患输液的时间比较集中于12:00~18:00和18:00~24:00,抗生素应用占同期输液患总量的97.9%,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明显多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占60.4%,其中两种抗生素加抗病毒药占11%。结论 为保证儿科门诊输液的工作质量,应(1)重视儿科门诊的输液护理;(2)积极进行健康教育;(3)合理调整班次;(4)促进抗生素合理应用;(5)加强病情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105例儿科静脉应用抗感染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分析一般情况,涉及药物种类、发生时间、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探讨护理对策。结果105例患者年龄1—14岁不等,涉及药物10种,都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头孢他定、头孢派酮,舒巴坦钠位居前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大都发生在给药过程中,1h以内的病例数达到70例,67%,损害类型以皮肤损害、消化道反应和过敏样反应为主。结论儿科护理人员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护理措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发热门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本院发热门诊2005年6月1日-30日的门诊处方1 139张,统计抗感染药物使用品种、用药频数、使用方法等,用预先制定的"抗感染药物使用调查表"详细填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发热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98.6%,用药以喹诺酮、头孢菌素类为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然而,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会出现毒副作用。近年来,由于大量抗菌药物涌向临床,不合理应用乃至滥用现象十分严重,故抗感染治疗面临床新的挑战,如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难治性疾例增多,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04年1~12月门诊西药房全部处方124760张,以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细菌、真菌、病毒)处方为依据,调查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各专科使用抗感染药物处方的比率,高频次使用的抗感染药种类及金额,抗感染药物联用情况等。结果我院门诊使用抗感染药物从宏观来讲基本合理,但使用比率偏高。结论我院门诊在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方面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2009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数量达到了化学药品的55.2%.作者对本院2008年7月~2009年7月发生的抗感染药物ADR进行分析,旨在研究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2009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数量达到了化学药品的55.2%。 相似文献
8.
儿科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管理,降低抗感染药物应用率的有效途径.方法 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6月26日全院所有住院的儿科病人,按照设计统一表格逐份填写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查人数104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76人,使用率73.08%;合理应用34人,占44.74%;基本合理19人.占25%;不合理23人,占30.26%.结论 儿科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从2003年的84.84%下降到了73.08%,不合理用药主要以儿外科预防性用药和儿内科无指征盲目联合用药为主. 相似文献
9.
557例住院病人抗感染药物应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抗生素使用不合理,耐药菌株急剧增多,感染对人类健康威胁逐渐加剧,三者互为因果,被当今医务界视为抗生素危机。为了解我院抗生素临床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2006年4月出院的557例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人性化管理在门诊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门诊部通过开展“快乐护理”活动和运用各种激励机制,为护士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加强对护士的培养,使护理人才优化组合,转变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提高了护士学习兴趣,改善了护士间的人际关系,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提高了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场所及设施的合理布局、人力资源的统筹部署、标准流程的设置、院感培训的落实以及后勤保障的加强等方法,形成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策略。在此轮疫情中完善了发热门急诊各项建设,为后疫情时期的发热门急诊做打好扎实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更好地满足病人需求,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293名门诊病人对输液服务需求和295名护士对输液服务认知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病人的需求总分与护士的认知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单项需求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病人对门诊输液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护士应及时与病人沟通,关注其需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儿科11起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儿科 11起护理纠纷进行了分析 ,认为儿科高发护理纠纷状况与儿科特殊的护患关系、家长期望值过高、家长对治疗护理过程不理解、护理工作不到位等有关 ,提出了建立稳定高素质的儿科护理队伍、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重视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是防范儿科护理纠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笔报道小儿非住院手术的麻醉配合与护理,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提出:重视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监测及术后观察,术后护理指导;强调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及严格掌握苏醒和离院标准,是提高小儿非住院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基于PDA移动信息技术的优化护理流程应用于小儿急诊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儿科收治的急诊静脉输液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急诊静脉输液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基于PDA移动信息技术的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穿刺时间与一次穿刺成功率、药物配置时间、疼痛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配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1/80),低于对照组的10.00%(8/80)(P<0.05)。结论 基于PDA移动信息技术的优化护理流程应用于小儿急诊静脉输液中,可有效缩短穿刺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缩短药物配置时间,减轻其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