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和血清皮质酮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血清皮质酮浓度的影响及停止应激后的变化。方法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应激后12d组。应激组、应激后12d组大鼠接受强迫游泳4周,每天15min。开场实验评定大鼠的行为。采用免疫分析方法和酶标仪检测血清皮质酮的含量。结果实验第1周、第2周应激组和实验第3周应激后12d组行为总分明显多于对照组(98±42,55±19;79±38,39±38;63±32,32±33;P<0.05)。各组大鼠自身前后比较,应激组和应激后12d组第4周的行为总分比第1周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51±17,98±42;47±30,81±25;P<0.05);应激后12d组在停止应激12d后的行为总分与第1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应激组、应激后12d组大鼠血清的皮质酮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可使大鼠行为发生可逆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血清皮质酮浓度的影响及停止应激后的变化.方法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应激后12 d组.应激组、应激后12 d组大鼠接受强迫游泳4周,每天15 min.开场实验评定大鼠的行为.采用免疫分析方法和酶标仪检测血清皮质酮的含量.结果实验第1周、第2周应激组和实验第3周应激后12 d组行为总分明显多于对照组(98±42,55±19;79±38,39±38;63±32,32±33;P <0.05).各组大鼠自身前后比较,应激组和应激后12 d组第4周的行为总分比第1周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51±17,98±42;47±30,81±25;P <0.05);应激后12 d组在停止应激12 d后的行为总分与第1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应激组、应激后12 d组大鼠血清的皮质酮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可使大鼠行为发生可逆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应激对大鼠行为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鼠连续固定7天,观察动物的改变,同时分别测得前1天及固定后1、3、5、7天的血压值。结果发现,随着应激的进行,动物的血压逐渐升高,到第7天达最高值,随后略有下降。这一结果表明,固定这一应激方式使动物的行为发生改变还能改变动物的血压。本实验模型足以引起动物情绪高度紧张,最终可能形成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慢性情绪应激对大鼠行为的影响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空瓶刺激诱发的慢性情绪应激对大鼠行为的影响及行为变化的趋势。方法 利用空瓶刺激诱发的情绪应激模型,观察记录连续14次,每次10分钟的情绪应激期间,情绪应激组、对照组和生理应激组大鼠的攻击性行为、探究行为和修饰行为的表现。结果 连续14次的情绪应激期间,与对照组和生理应激组相比,情绪应激组大鼠均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而对照组和生理应激组大鼠仅表现为探究和修饰行为。结论 慢性情绪应激能诱发大鼠行为的明显改变,且这种行为的改变与应激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空瓶刺激诱发的慢性情绪应激对大鼠行为的影响及行为变化的趋势.方法利用空瓶刺激诱发的情绪应激模型,观察记录连续14次,每次10分钟的情绪应激期间,情绪应激组、对照组和生理应激组大鼠的攻击性行为、探究行为和修饰行为的表现.结果连续14次的情绪应激期间,与对照组和生理应激组相比,情绪应激组大鼠均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而对照组和生理应激组大鼠仅表现为探究和修饰行为.结论慢性情绪应激能诱发大鼠行为的明显改变,且这种行为的改变与应激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应激时程(1h,24h,1w和4w)、不同应激方式对大鼠探究、修饰、攻击行为的影响及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的变化。方法:实验采用空瓶刺激法及无空瓶刺激法等,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情绪应激组、生理应激组、对照组,对大鼠进行心理和生理应激、行为学观测后,立即处死大鼠,测定血粘度。结果:第1、3、4周情绪应激组大鼠攻击行为分数明显高于生理应激组(P<0.05);第1、3周时探究行为ES组明显高于P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全血粘度中切速率下,24h时ES组明显高于PS组(P<0.05);在全血粘度高切速率下,1h和24h时ES组明显高于PS组(P<0.05)。结论:情绪应激组大鼠比生理应激组大鼠行为活动量大、血粘度值高,提示不同应激方式对大鼠的行为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和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观察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大鼠体质量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应激组,应激 噻奈普汀组。应激组、应激 噻奈普汀组大鼠接受强迫游泳4周,每天15min。应激前灌胃。用电子动物称称大鼠的体质量,开场实验评定大鼠的行为。结果(1)第3、4周应激组和第2、3、4周应激 噻奈普汀组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45±21, 67±17,P<0. 05; 54±27, 81±16;25±16, 50±16; 38±20, 67±17; 44±17, 81±16; P<0. 01);其余各周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第1周应激组,第1、2周应激 噻奈普汀组的大鼠穿行格数明显多于对照组(77±31, 44±20; 81±23,44±20; 69±30, 31±33;P<0. 05)。第1周应激 噻奈普汀组大鼠的直立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19±5, 11±3,P<0. 05; )。其余各周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应激组和应激 噻奈普汀组的大鼠在第4周的穿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比第1周明显减少(43±16, 73±31; 50±25, 81±23;P<0. 05; 8±5, 21±12; 11±7, 19±5;P<0. 01)。结论(1)慢性应激导致大鼠体质量增长减少。(2)强迫游泳使大鼠焦虑、警觉性增高,但随着应激次数的增加,行为抑制越来越明显。(3)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阻碍体质量增长无作用,稍微减轻了慢性应激所致的行为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大鼠体质量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应激组,应激+噻奈普汀组.应激组、应激+噻奈普汀组大鼠接受强迫游泳4周,每天15 min.应激前灌胃.用电子动物称称大鼠的体质量,开场实验评定大鼠的行为.结果 (1)第3、4周应激组和第2、3、4周应激+噻奈普汀组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45±21,67±17,P <0.05;54±27,81±16;25±16,50±16;38±20,67±17;44±17,81±16;P <0.01);其余各周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第1周应激组,第1、2周应激+噻奈普汀组的大鼠穿行格数明显多于对照组(77±31,44±20; 81±23,44±20;69±30,31±33;P <0.05).第1周应激+噻奈普汀组大鼠的直立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19±5,11±3,P <0.05;).其余各周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应激组和应激+噻奈普汀组的大鼠在第4周的穿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比第1周明显减少(43±16,73±31;50±25,81±23; P <0.05;8±5,21±12;11±7,19±5;P <0.01).结论 (1)慢性应激导致大鼠体质量增长减少.(2)强迫游泳使大鼠焦虑、警觉性增高,但随着应激次数的增加,行为抑制越来越明显.(3)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阻碍体质量增长无作用,稍微减轻了慢性应激所致的行为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精神应激与生理应激对SD大鼠焦虑行为的不同影响.方法 采用旁观电击大鼠应激模型作为精神应激模型,以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精神应激大鼠与生理应激大鼠的焦虑行为.结果 在旷场实验中,外周格数、中央格数、以及修饰数均是生理应激组[分别是(21.60±22.99)个、(4.20±3.26)个、(5.80±2.35)次]低于精神应激组[分别是(47.60±20.87)个、(6.00±3.43)个、(7.00±2.69)次],精神应激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是(55.80±14.54)个、(7.00±3.47)个、(13.40±5.01)次],差异具有显著性;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次数以及开放臂时间也是生理应激组最低,精神应激组居中,正常对照组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在旁观电击大鼠应激模型中,生理应激大鼠的焦虑水平较精神应激大鼠明显.  相似文献   

10.
应激对大鼠行为的影响及谷氨酰胺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应激对大鼠行为的影响及谷氨酰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应激组,Ⅲ组为应激+Gln组,其中Ⅰ、Ⅱ组饲以普通饲料,Ⅲ组给予补充2%Gln的饲料。饲养2周后,以光电刺激作为应激条件,在Ⅱ组和Ⅲ组大鼠建立应激模型、观察应激大鼠在旷场实验和避暗实验中的行为改变以及Glnr的作用,结果与Ⅰ组和Ⅱ组相比,Ⅱ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自发活动明显增多,避暗反应率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慢性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导致的抑郁模型大鼠体质量和摄取糖、水量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模型组(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阳性对照模型组(予氟西汀)和红景天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模型组[分别予1.5、3、6g/(kg·d)红景天]。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其余6组大鼠给予4周的慢性刺激制备抑郁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予相直的药物灌胃治疗.每周检测大鼠体质量、1%糖水摄取量和自来水摄取量。结果:经过4周慢性中等强度剌激后,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抑郁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以及1%糖水摄取量明显降低。灌服药物后.低剂量红景天组大鼠的体质量以及1%糖水摄取量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低剂量红景天能够促使抑郁大鼠恢复体质量和糖摄取量。  相似文献   

12.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引起行为障碍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引起行为障碍的作用。方法 采用open field测定,观察急性和慢性足底电击应激大鼠的open field行为变化,及双侧海马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其影响。结果 急性应激大鼠open field行为活动增加,慢性应激大鼠open field行为活动减少;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对照组大鼠和急性应激大鼠的open field行为无明显作用,但可显著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行为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体质量、行为和血清IL-2含量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应激组(n=10).采用束缚、食物剥夺、昼夜颠倒、鼠笼倾斜和变换合笼饲养对象的复合应激方式建立慢性应激模型,通过旷场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用电子秤监测大鼠的体质量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2的含量.结果 第3周应激后应激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组大鼠血清IL-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应激可引起大鼠行为异常,抑制大鼠的体质量增长和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桂林地区正常妊娠孕妇合理的增长体重指数。方法采集238名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产前保健并知情选择的孕妇资料,记录单胎、初产妇的孕前体重、身高、产前体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1)最佳数据从222名孕妇中得出,全部孕妇的平均增加体重为14.37kg(n=222);(2)孕妇妊娠期间体重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间无统计学关系;(3)孕前不同体重指数(BMI)与新生儿体重间无统计学关系。结论在桂林地区不同的BMI值人群中推荐桂林地区孕妇体重增加为14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婴儿母亲,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母亲的一般情况、孕期增重及子代出生体重、身长等情况.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12.3%(199例),孕期增重过高的检出率为52.1%(842例).超重/肥胖组其子代出生体重、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均较高(P<0.05),而子代的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以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均在孕期增重过高组,增重适宜组和增重不足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控制了母亲年龄等因素后,孕前超重/肥胖增加了巨大儿(OR=1.7, 95% CI:1.2~2.6)、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5)的发生风险,孕期增重过高则增加了巨大儿(OR=1.7,95% CI:1.2~2.5)、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4)的发生风险.而孕期增重不足能增加低体重儿(OR=2.2,95% CI:1.1~4.4)、小于胎龄儿(OR=2.0,95% CI:1.2~3.4)的发生风险.结论 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均与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孕期增重不足与低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孕期保健应该加强对孕妇体重的监测,防止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根据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2009年指南标准,调查中国人群低危孕产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及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14个省市39家医院连续时间段分娩的孕产妇的112 485例资料中,选择无并发症、单胎、关键数据完整的28周后分娩的低危妊娠女性54 827例。分析产妇身高、孕前BMI、GWG等指标对出生体重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 孕前平均BMI为21.3 kg/m2,孕前BMI在正常范围的女性比例为77.2%,低体重女性比例为12.9%,超重为9.0%,肥胖为0.8%。平均GWG为(14±5)kg,根据IOM的标准,GWG总达标率仅45%,未达标者26%,超标者29%。出生体重与孕产妇身高、孕前BMI和GWG均有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中国城市孕产妇的身高、孕前BMI不同于其他国家,GWG控制不理想。建立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孕期营养咨询策略对于降低巨大儿和低体重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母体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7月-2015年7月分娩的妊娠足月孕妇,以年龄匹配原则,选取GDM孕妇及糖耐量正常(NGT)孕妇各130例,分为4组:NGT孕妇分娩适于胎龄儿(AGA)组 (NGT+AGA组,n =97 )、NGT孕妇分娩大于胎龄儿(LGA)组(NGT+LGA组,n =33)、GDM+AGA(n =69)和GDM+LGA(n =61)。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孕26周前、26~32周、32周至分娩3个阶段孕妇体质量增长情况;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ELISA)分析法检测孕妇血清内脂素水平;新生儿出生后24~48 h内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分析不同组别孕妇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组间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BW)、体脂百分含量(F %)的差异。结果: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明显高于NGT孕妇 (F = 13.247, P <0.001);4组孕期增重存在显著性差异(F =5.501,P <0.001), GDM+LGA组明显高于NGT+AGA组(P <0.001)。 GDM组孕妇妊娠孕26周之前体质量增速明显高于NGT组;GDM+LGA组孕妇妊娠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也显著增加。4组内脂素水平分别为(90.69±18.94)、(116.28±46.96)、(112.88±44.66)和(208.15±81.89)μg/L(F =72.602,P <0.001),GDM+LGA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均P <0.001)。4组新生儿F %存在显著性差异,任意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孕妇内脂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 =0.539,0.629,均P <0.001),孕前BMI、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是其重要相关因素。结论:孕前BMI以及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是GDM的相关危险因素;32周至分娩前体质量增速则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增加密切相关。孕妇内脂素水平可能是联系孕期体质量增长与新生儿体成分的中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