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肿瘤病人化疗前及化疗应用升白药物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合并感染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04年9月骨肿瘤科住院病人396例,分别于化疗前、后抽取其静脉血,制成血涂片,用钙—钴法测定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计算积分,同时计数白细胞总数,并用瑞氏染色进行分类.结果:化疗注射升白药物后,骨肿瘤病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积分明显增高,与化疗前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胞浆中中毒颗粒无明显变化,无差别(P〉0.01).结论:化疗注射升白药物后白细胞总数及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升高,但胞浆中中毒颗粒无明显变化,说明此升高与感染程度不相关,而与升白药物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eutrophilicalkalinephos phatase ,NAP)因测定方法较简便 ,在血液病鉴别诊断中意义较大 ,应用较多。但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及相关报道少见。本文探讨NAP在妇科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5月 ,本院妇科初诊住院患者 ,且经手术、病理及治疗等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10 7例和对照组 32例 ,其中观察组子宫肌瘤 2 8例 ,2 8~ 5 0岁 ,平均 44 .7岁 ;卵巢囊肿 19例 ,2 4~ 5 1岁 ,平均 32 .3岁 ;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简称中粒碱磷酶)对感染发烧患者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快速偶氮偶联法对197例感染患者及正常人NAP进行活性和阳性指数检测,经统计学处理,找出相关性。结果在感染疾病中,各种球菌感染,以及所致的粒细胞型类白细胞反应,酶的活性最高,立克次体次之,而病毒感染酶的活性较其他杆菌、寄生虫及正常组显著减低,相互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NAP对不同病原菌感染,治疗前后酶的活性有明显差异,可作感染患者诊断及鉴别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检验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结论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的临床检验结果对细菌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妇科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除了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以外的其他脑膜炎患者的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23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staining in 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malignant lymphoma cases. METHODS: Fresh peripheral blood smear obtained from 238 cases of malignant lymphoma, including 23 cases with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BMI) 189 cases without BMI(NBMI), and 26 cases of lymphoma cell leukemia (LCL), were examined by ALP staining,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40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RESULTS: With the gradual progression of lymphoma, the patients tended to have higher ALP scores, and the percentages of the subjects with a score higher than 250 in the control, NBMI, BMI and LCL were 0, 4.8%, 39.1%, 53.9% respectively,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ur groups. CONCLUSIONS: Increased ALP activity can be indirectly indicative of lymphoma progression, and ALP staining results may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clinical staging and prognosis of malignant lymphoma.  相似文献   

6.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中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中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有人报告在正常范围,有人报告显著增高。为此我们检测了37例不同类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中NAP积分,以探讨其病程不同阶段NAP积分变化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青武 《青海医学院学报》2004,25(3):213-213,21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在血液病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改良戈氏钙—钴法对所作标本进行染色并作积分判断。结果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碱性磷酸酶积分均低于正常 ,而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类白血病中碱性磷酸酶积分均高于正常。并显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积分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 ,类白血病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积分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结论 根据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特性在很多疾病中都可以把其作为诊断及疗效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对325例病例进行了诊断疗效的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患者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结果与结论:在急性细茵感染时NAP高于慢性感染组,慢性NAP积分明显低于其它组。再障NAP高于其它组。  相似文献   

9.
长沙地区443例少儿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探讨少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NP)正常值。采用钙-钴法,对443例健康儿童进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测定,并以73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通过数据处理得到ANP结果无年龄、性别差异,并获得少儿外周血NAP阳性率正常值范围:0~16%,积分正常值范围:0~22。  相似文献   

1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钙-钴染色改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婵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2B):215-216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对区分机体细菌性及病毒性感染、类白反应、慢粒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或急变、白前期与增生性再障的鉴别、真红和PNH的区别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及应用皮质激素时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陈凤  赵晓兰  石玉涛 《中外医疗》2009,28(21):13-13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醇主要分布于中性成熟柱细胞(包括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胞浆内,在特定的pH环境下与某一底物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酶活性之处。根据其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含量的不同,计算其积分值。通过其阳性卒及阳性指数可诊断,鉴别诊断造血系统的疾病,而且可以作为疾病治疗状况的监测及疾病预后.疗效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张训有  肖玉梅 《吉林医学》1991,12(3):168-169
<正>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而肝炎后肝硬化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为了探讨肝硬化时NAP的活性变化及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我们对3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31名健康成人的NAP活性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通常用kaplow′s法及相应改良方法。我们应用磷酸萘酚AS-BI为底物应用于NAP染色。对50名正常人和115例患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4.
成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NAP)在不同条件下多种因素对NAP染色阳性率和积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398例健康成人新鲜静脉血,EDTA-K2真空管抗凝,制备血涂片;同时取其中157例新鲜末梢血,制备血涂片;另将同一EDTA-K2真空抗凝管中的血分成三份,分别置4℃、22~25℃、37℃条件下,在不同时间段制备血涂片;将上述血涂片依改良Gomori法进行NAP细胞组化染色,显微镜油镜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以阳性率、积分记录结果。结果:EDTA-K2抗凝静脉血NAP阳性率和积分参考范围分别为:1%~50%,1—56;末梢血NAP阳性率和积分参考范围分别为:4%~56%,5~70。抗凝剂、试剂pH、标本保存温度与时间、温浴时间等均为NAP染色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但NAP无性别和年龄差异。结论:多种因素均对NAP实验结果构成影响,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实验条件而建立参考范围且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NAP)及形态学的作用.方法 选择化疗中使用G-CSF无合并感染的肿瘤患者为G-CSF组,具有细菌感染阳性指征的患者为感染组,另外选择10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三组的血涂片进行NAP染色,并作阳性率、积分计数,NAP阳性指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实现两两比对分析,同时对三组进行瑞氏染色观察中性粒细胞形态.结果 100例体检者NAP阳性指数95%的医学参考区间为13~127.G-CSF组、感染组和对照组的NAP阳性积分分别为290±56、245±55和68±27,三组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率分别为(95%±5%)、(89%±8%)和(51%±18%),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形态学方面,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感染组、对照组分别与G-CSF组的差异较为明显.结论 G-CSF可致中性粒细胞NAP阳性率、积分明显升高,并且明显高于感染所致NAP阳性率和积分的升高.在形态上,G-CSF可使中性粒细胞胞浆颗粒明显增多增粗,同时易见空泡变性及幼稚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NAP的阳性率及积分鉴别诊断的价值,以提高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法:应用偶氮偶联法⑴对105例急性白血病,包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1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64例,9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NAP阳性率及积分进行检测,经统计学分析,算出相关性、特异性及差异性。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AP阳性率和积分比急性髓性白血病、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髓性白血病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AP对急性白血病有重要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探讨各种血液病人NAP活性和阳性指数用来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备早期及时诊断和治疗。方法应用快速偶氮偶联法对1103例,50多种不同疾病血液病人进行NAP活性和阳性指数检测,并分组配对与正常组进行参比检测,经统计学处理,算出相关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贫血组中,其中再障(AA),AA-PNH综合征,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其他贫血和正常组,相互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组中,真性红细胞增多征(PV),骨髓纤维化(MF)酶的活性较其他增殖性疾病和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白血病组,急淋(ALL),慢淋(CLL),毛白(HCL),浆白(PCL),酶的活性较其他白血病和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而急非淋M1、M2、M4、全髓性白血病(PMS)酶的活性最低;肿瘤组中,骨髓瘤(MM)酶的活性增高最明显,其次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而恶性组织细胞病(MH)酶的活性极度减低或消失为零,相互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在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脾亢等疾病中,除了AITP较正常不同程度增高,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AP对血液病不同病期,治疗前后酶的活性有明显差异,可作血液病人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后,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常规一同计数NAP阳性率及积分。两种细胞分别计数NAP阳性率及积分,以比较两者差异。方法 各种疾病患者36例。取每例患者骨髓片1张,进行NAP染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别计数NAP阳性率及积分。结果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AP阳性率、积分均数分别为(69.92±20.92)%、116.11±67.49;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AP阳性率、积分均数分别为(35.83±23.70)%、54.36±50.29;两种细胞NAP阳性率呈正相关(r=0.6710);两种细胞NAP积分呈正相关(rs=0.7677)。结论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AP阳性率、积分约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的两倍,并呈明显正相关。某些疾病引起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或骨髓两种细胞比例改变,可能会伴随NAP积分改变。这对研究疾病NAP积分改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宏敏  顾春刚  周淑芬  魏同庆 《广东医学》2012,33(12):1735-1736
目的 观察EDTA-K2抗凝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的EDTA-K2抗凝血标本分别放置5 min及0.5、1.0、1.5、2.0 h进行NAP染色,染色结果与新鲜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用EDTA-K2抗凝血标本进行NAP染色,标本采集后立即固定染色,染色效果最佳.抗凝血放置1.0 h内完成染色,染色结果与新鲜血对比NAP阳性率和积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EDTA-K2抗凝血可以代替新鲜血进行NAP染色,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标本采集后在1.0 h内完成染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