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冠状动脉瘘 (coronaryarteryfistulas,CAF)是指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与右侧心腔、冠状静脉 (或冠状静脉窦 )、肺动脉干及左侧心腔相连的畸形。 90 %的冠状动脉瘘瘘入右心系统 ,其中瘘入右心室最多 ,多为先天性[1] ,亦有个案报道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所致医源性冠状动脉瘘。19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较少见的心血管畸形疾病,系由胚胎期窦状隙与心脏的动、静脉及心腔网状交通的残留所致。而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起于肺动脉的副冠状动脉,可能是在胚胎期冠状血管与心包内的肺动、静脉壁的滋养血管相沟通,发育退化异常而残留穿入肺动脉腔内。现据有关资料,结合笔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例,对54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综合分析如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e,CAF)又称冠状动静脉瘘,是罕见的冠状动脉畸形,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主支或其分支与心腔或其他动静脉血管之间存在异常交通,文献报道绝大多数CAF是由于胚胎心血管系统发育过程中,心肌内小梁间隙未形成毛细血管网所致的先天性畸形,仅约0.44%病例可由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过程中的各种手术操作等后天因素所致~[1-2]。自1865年最早由Krause报道后~[3],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瘘(CAF)是指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与左右心腔、冠状静脉、肺动脉主干形成异常交通,约90%的CAF起源于单支冠状动脉并瘘入右心系统。本文报道了1例老年双支CAF与左心系统形成异常交通患者,主要表现为第一对角支近端及右冠状动脉远端与冠状静脉交通并最终流入左心系统,属临床罕见病例。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舟 《山东医药》2009,49(9):105-106
冠状动脉瘘(CAF)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分支与心腔、肺动脉、冠状静脉窦、上腔静脉或肺静脉近心端的异常交通,可为先天性或获得性。本病较罕见,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1/50000,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6%~0.40%。先天性CAF是由于胚胎时期冠状动脉循环及心肌发育异常所致,在胎儿原始心脏发育过程中心肌窦状间隙不退化而持续存在便形成冠状动脉和心腔、肺动脉、冠状静脉窦等之间的异常交通。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静脉瘘(CAVF)是指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与任一心腔或冠状窦及其静脉属支、近心大血管(如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之间存在的异常交通。因大多数瘘进入右心系统,常被称为冠状动静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是一类罕见的畸形,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及分支起源异常、单支冠状动脉及冠状动静脉瘘。临床上结合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或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或EBCT)、心血管核磁共振显像(MRI)和心血管造影能明确诊断。手术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主要治疗方式且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静脉瘘的治疗,并逐渐用于其他冠脉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ngenital 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畸形,通常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者其分支与心腔或者某一大血管之间存在的异常交通,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6%~0.40%~([1])。得益于不断提高的介入治疗技术水平,更多的CAF患者通过介入治疗痊愈。我们用Amplatzer第Ⅱ代血管塞成功封堵1例长且迂曲的左冠状动脉-右心房瘘,以期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是一类罕见的畸形,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及分支起源异常、单支冠状动脉及冠状动静脉瘘.临床上结合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或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或EBCT)、心血管核磁共振显像(MRI)和心血管造影能明确诊断.手术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主要治疗方式且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静脉瘘的治疗,并逐渐用于其他冠脉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与心腔或大血管之间存在异常交通的畸形[1]。此类患者既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近年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经导管介入治疗的例数逐年增多。我院心血管内科2004年5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37例CAF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s,CAF)是指心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肌窦状间隙未能退化而持续存在所形成的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某个心腔或血管形成的异常通道,是一种十分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CAF的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例是右冠状动静脉瘘,另1例是左冠状动脉左室瘘。UCG及心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唯一方法,它可以观察到瘘孔大小,瘘管粗细及漏入部位,为外科手术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瘘口修补术。手术顺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9岁,因盗汗、反复咳嗽4年余入院。体检:神清,HR104次/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响亮的舒张期杂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音,腹软,双下肢不肿。心脏多普勒超声示:心脏增大,冠状动脉左室瘘。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行主动脉(AO)根部造影示:左冠状动脉(LCA)明显扩张,并可见造影剂从左回旋支(LCX)进入左心室(LV),形成LCX LV瘘(见图1),右冠状动脉(RCA)未见明显异常。讨论冠状动脉瘘是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包括LCA、RCA的主支或分支直接通入心腔、冠状静脉窦、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或支气管血管。Ser c…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瘘是冠状动脉与心腔或静脉间的异常通道,是一种少见的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0.25%~0.4%。作者自1985~1990年共收治冠状动脉瘘6例,均经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8例不同部位的冠状动脉瘘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瘘发生位置,全部采用外科治疗,统计其疗效。结果 单纯冠状动脉瘘20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8例;右冠状动脉瘘18例,左冠状动脉瘘8例,双冠状动脉瘘2例。瘘入右心室13例,瘘入右心房12例,瘘入左心室1例,瘘入肺动脉2例。心腔内双瘘口及三个瘘口各有1例,余26例为单一瘘口。所有病例行手术治疗,8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同期矫治。全组无死亡及残余瘘,效果满意。结论 心脏直视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瘘效果肯定,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应同期矫治。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明确冠状动脉瘘发生位置和(或)瘘人心腔的位置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congenitalcoronaryarteryfistula ,CAF)是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直接与心房、心室、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或冠状静脉瘘之间的异常交通。在先天性心脏病中 ,其发生率为 0 2 7%~ 0 40 %。我院 1983年 7月至 2 0 0 2年11月共手术治疗CAF患者 7例 ,手术疗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00例介入文献与85例手术文献,分析冠状动脉瘘的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冠状动脉瘘起源于左冠状动脉多见,出口多在右心。单一冠状动脉瘘可以考虑以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这是创伤小,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且预后良好,适宜推广。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者或冠状动脉病变者以及介入治疗失败者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专家点评】冠状动脉瘘是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与左、右侧心腔、冠状静脉及肺动脉干相连的畸形。以往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畸形(粗大冠状动脉瘘)的传统方法,近几年经导管栓塞术已成为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栓塞装置或材料有:可控弹簧栓子、AmplatzerPDA封堵器、PTEE(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瘘     
<正>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一个或多个冠状动脉与心腔或大血管之间的异常通道,是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畸形,确切的发生率尚不清楚,血管造影显示先天性CAF患病率为0.3%~0.8%,约占儿童冠状动脉畸形的50%。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广泛开展,发现CAF的几率越来越高,笔者从病因、解剖、病理生理、临床特征、特殊检查和治疗方面对CAF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罕有单独出现者.Ogden(1970)建议作如下分类.(1)重大畸形: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脉-心腔瘘,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开口膜性狭窄.可予手术纠治.(2)轻微畸形: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但部位异常,无须纠治.(3)从属畸形: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心脏畸形.Atlanta州Emony大学医学院(1976.7~1984.6)为1,865例患儿施行2,617次心胸手术.其中21例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的患儿接受34次(1.3%)心胸手术,年龄自2个月到15岁不等.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