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源性猝死,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我们于2001年1月-2005年7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01例UA,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极易发展成AMI或心脏性猝死。其主要病理基础为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血小板因子,刺激冠状动脉痉挛,激活凝血系统,诱发血栓形成,使血管腔不完全闭塞,导致缺血性心绞痛。早期院内治疗包括抗缺血、抗栓、抗凝治疗。本研究旨在观察氯吡格雷抗栓治疗UA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临床综合征。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UA预后差,住院病死率3%~5%,发生心肌梗死者8%~10%,第1年病死率8%,对于UA患者,能否得到及时诊断并合理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UA患者3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种状态。UA的病变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预后具有多方向性,既可演变为SA,也可恶化为AMI或缺血性摔死。近年来,对UA的发生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UA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较大进展。IUA的发生机制UA临床病情的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冠脉局部病变本身的不稳定性。一般认为,各种因素引起粥样斑块的纤维帽出现溃疡或破裂,胶原纤维或脂质核暴露,引起血小板及凝血系统激活等一系列瀑布似反应,造成冠脉内血栓…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一种。以往单用抗凝药物,但是效果不佳,近年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与不稳定斑块导致局部白色血栓形成有关。我们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阿托伐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0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易发展为AMI,危及生命。近年来,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李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20-221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长期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痉挛,造成狭窄进一步加重,使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从而引起心绞痛的发作失去原来稳定的特征,而表现为各种类型的UA。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性AMI。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我们对ACS的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唐学宏  韩洁 《吉林医学》2006,27(6):607-60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指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脏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包括除稳定型心绞痛以外的其他各型心绞痛。UA既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迅速进展为AMI甚至心脏猝死。UA病人多有冠心病史,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疼痛反复发作,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常放散至左肩,起病症状较稳定型心绞痛重。因此,早期对其正确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