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 ,指出《注解伤寒论》的学术特色为据经释论 ,以《内经》、《难经》理论为指导思想。首提“半表半里证”;首提太阳府病说 ;首次详析伤寒方药之治则 ,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等理论将《伤寒论》之治则及配伍方法作了理论性的概括 ;阐释病机 ,在应用六经辨证法的同时 ,亦结合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方法 ,是虽无八纲辨证之说 ,然已有八纲辨证之实 ,进一步揭示和丰富了《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2.
喻昌治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昌,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学术崇尚《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研究》、《伤寒论》等,创大气说及阴病论等,对内科杂病有创见。谨将其对咳嗽的论治,陈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日本汉方医学对国内经方研究产生着深刻影响,藤平健所倡的并病论是《伤寒论》研究中的一个分支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古方派对并病的认识。国内学者在引用并病论时,往往引用其定义或者某一方面的观点,容易忽视其学术背景。藤平健先生认为《伤寒论》三阴--It与经络学说没有关系,是以三阴三阳概括六种病,《伤寒论》并非以《内经》为基础,不同意用《内经》的观点解释《伤寒论》,《伤寒论》中存在后人掺入等情况。学习并病论,不能脱离其学术背景,不能以国内学院教育所得到的观点解读、认识并病论。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伤寒例》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伤寒论.伤寒例》原文为依据,从对外感热病的诊察方法、分类、鉴别、学术渊源、预防治疗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加以分析探讨。认为《伤寒例》在继承《内经》《、难经》《、阴阳大论》等古籍学术思想基础上对外感热病学术理论又有创新,是中医外感热病的总论。  相似文献   

5.
金元时期,随着儒学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学术思想活跃起来,孕育了金元四家的相继崛起。金元四家的刘、张、李、朱,前后延续百年。他们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下和地理环境中,认真总结临床经验,创立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治法,并且开创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金元四家的学术思想都以《内经》为本,以《伤寒论》为用,并在理论与实践中,力图将《伤寒论》纳入《内经》的体系。然而,古代的医经医学和经方医学原本是各自独立的体系,循环思辨的五运六气与古朴实证的《伤寒论》油水不溶。金元四京都采用《伤寒论》的治法和处方,并且在临床上取得成效,但是他们却总是在其临床经验上冠以《内经》的理论,而未能在医学理论上做出突破。18、19世纪的中外医学家,继承金元四家的学术争鸣思想,扬弃了《内经》为本,《伤寒论》为用的研究方法,从研究《伤寒论》的章句入手,取得了《伤寒论》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论《伤寒论》之少阳及小柴胡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伤寒论》之少阳及小柴胡汤孔祥梅,赵习德,刘鹤香关键词伤寒论;小柴胡汤;少阳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的.何谓“经”,历来看法不一。柯韵伯在《伤寒论翼·六经正义篇》指出的“仲景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  相似文献   

7.
<正> 黄元御精研《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著有《黄氏医书八种》,其中多有创见,而学术重点,在于中气及其升降之说,笔者就此作一浅析,质诸高明。  相似文献   

8.
温病纵谈     
一、温病的概念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温热病毒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温病学说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通天论》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次见于《伤寒论》,如《太阳篇》第六条指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到了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三大温病家,在《内经》、《伤寒论》温病学说的基础上,发展了温病辨证  相似文献   

9.
舌诊起源甚早,在《内经》中已有描述,但语焉不详。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已有不少有关舌诊的记载,宋·成无己所著《伤寒明理论》又特别列有“舌上苔第二十二”一章,把《伤寒论》中有关舌诊的条文加以汇集和说明。现据《伤寒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古代伤寒研究名著《伤寒明理论》一书的学术成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评介:倡用按症类证、横向归纳之法,开创《伤寒论》专题研究的新体例;辨别症状异同,剖析病机特点,为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之早期代表作;运用《内经》、本草理论,阐述仲景方制之法,开中医方剂解释之先河;融会后世学说,提出个人创见,丰富和发展了仲景学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被后世医家奉为中医学的经典。在《内经》中建立了以五脏阴阳为核心的医学理论,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根基,后世历代医家虽各有创见,流派纷呈,而究其本源,莫不由此。东汉年间,伤寒大疫流行,医学家张仲景以悲天悯人之心、济危扶厄之志,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一十六卷,该书在流传中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伤寒论》中仲景运用了三阴三阳的辨证方法,创立了理法方药兼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即后世所称“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体系是仲景先师在五脏阴…  相似文献   

12.
甘温除热法是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秉《黄帝内经》及《伤寒论》等经典著作所创立的。它是针对该年代某些发热病证过用寒凉治法的时弊而设立的,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温之”之训,以“补中益气场”为代表的一类方剂,治疗中气不足或气虚血亏而导致的内伤热证及虚人外感发热。1中医对炎症的认识:《素问·五行大论》曰:“其变炎烁。”《索问·金匮真言论》曰:“其类火”。王冰注:性炎上而燔灼,引申指火。概括炎症为火热症候群。《内经》病机十九条中皆属于热、皆属于火的七个条文,也反映了临床常见的内科炎症。从辨证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3.
讨论《伤寒论》广义狭义问题,不能凭空想象,不能随声附和,应以《内经》为认识基础,以《伤寒论》自身内容为依据,从外感病病因、病机、病性入手加以深入分析,才能深刻把握学术本质。《伤寒论》所论伤寒,病因属寒,病性属寒,病机属寒郁表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寒性外感病,属狭义伤寒无疑!但《伤寒论》在讨论这一课题时,自始至终都以整体恒动理念为指导原则,生动展示了法随证变,方随法出,证千变药亦千变的理法方药灵活运用模式,故有关《伤寒论》广义狭义之争,丝毫动摇不了其作为临床医学奠基作品的崇高学术地位,也丝毫降低不了其为后世一切医方鼻祖的巨大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的“读法”篇有以下心得创见:读《伤寒论》不能将“伤寒”二字倒读作“寒伤”,“伤寒论”不是“寒伤论”;反对“三纲鼎立”学说,认为伤寒之“寒”,包含“风”、“寒”两方面,即风寒一体,统一于“寒”;理解太阳病提纲,不要单纯理解为太阳之气病、太阳之经病、手太阳小肠经病、足太阳膀胱经病、太阳之头项病而脉不病;读“太阳病篇”不要拘泥于“太阳之为病”、“太阳病”、“太阳”等字眼,不要拘泥于“传”字、“表”字、“里”字以及“三日阳尽,六日阴尽”,要从整个传变过程中理解太阳病;并通过批驳喻嘉言、黄元御、陈修园,对《伤寒论》原文编次、温病、柴胡证、合病并病、过经不解、中风伤寒、传变、传经等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伤寒论》理论问题中,应结合《内经》、《难经》、《金匮要略》,探索经文内在联系;结合《神农本草经》理解仲景组方规律;参考历代注释,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15.
高原温热病案二则举隅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邵守俊温病学说,溯其本源,最早见载于《内经》。如:“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等。温病学的发展,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隋巢元方的《诸病源疾论》,唐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均有专门论述。迄后,宋代...  相似文献   

16.
探讨民国时期著名医家陈伯坛注解<伤寒论>方法学上的特点.认为陈伯坛在全文注解<伤寒论>时采用了以经释论、以论释论、以经验证经的方法.注释经文主要引用<内经>等有关理论详为阐发,并列举<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条文以互文见义,再参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反复阐述,对帮助读者理解<伤寒论>内容,把握仲景本意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我国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成书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或为后人学习的必读本,视为中医的经典著作。 《伤寒论》是以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做为辨证施治的纲领。《素问,阴阳离合论》记载:“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现就《内经》《伤寒论》浅谈一下我们对少阳为枢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再谈厥     
拙作《辨厥》一文,归类和辨析《内经》对厥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论述,和《伤寒论》以及后世文献对厥的分类认识,已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年12期发表。因假期得闲,重读有关著作,又觉对厥的认识意犹未尽,欲深入讨论《内经》与《伤寒论》对寒厥和热噘的异同,以及厥与中风、痉、痫的主要区别,和厥与闭脱的关系,故撰此文,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1 《内经》与《伤寒论》对寒厥和热厥之异同尽管在《内经》与《伤寒论》中都有寒噘和热厥,但细玩之,可以区别如下:病因《内经》强调内因,如《素问·厥论》云:“其厥也,不从外,皆从内也。”以酒色、劳  相似文献   

19.
<正>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是以六经为基础的。六经是什么?历代医家争论很多,有以经络来解释,有以脏腑来解释,有以气化来解释,有以证候分类来解释,各从不同的角度对《伤寒论》的六经做了探讨,虽然各有一定理由,但是都不全面。那么应当怎样来看呢?祖国医学的理论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理论也不例外。仲景自序中提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说明《伤寒论》是在《内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继承了《内经》有关六经的理论,而且还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进一步发展了《内经》。因此,《伤寒论》的六经包括了《素问·热论》中六经热病的证候分类、治疗及传变的精神,也有《灵枢·经脉篇》中手足六经的循行及病证的部分内容。《素问·六微旨大论》的六气标本中见的概念在《伤寒论》中  相似文献   

20.
对《伤寒论》中有关吐法的五个条文,从其理法方药及禁忌证作一探讨,认为仲景之用吐法继承于《内经》而又有所发展。创制瓜蒂散治病应在上“因而越之”、“以苦吐之”正合内经之语,使《内经》的原则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