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目的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94例。对人选患者均经过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测定患者入ICU时(0h)、人ICU后6h、24h血乳酸值,计算6h、24h的乳酸清除率,分析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共94g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6例,女48例,年龄42—92岁,死亡组人住0h、6h、24h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存活组6h和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动态变化及乳酸清除率和感染性休克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转入辽宁省肿瘤医院ICU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血乳酸测定,6h后再次进行血乳酸测定.并计算血乳酸清除率;比较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值组的动脉血乳酸浓度及APACHEⅡ与血乳酸浓度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两组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APACHEⅡ评分及乳酸清除率情况。结果随着APACHEⅡ评分分值的升高(〈15、15~〈25、25-〈35、≥35分),动脉血乳酸浓度也逐渐升高[(3.45±0.12)、(4.71±1.04)、(9.80±3.29)、(14.29±0.88)mmol/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动脉血乳酸浓度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r=0.962,P〈0.001);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分值、血乳酸浓度高于存活组,而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血乳酸值〉10mmol/L且6h血乳酸清除率〈10%的1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死亡。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动脉血乳酸浓度逐渐增高,而乳酸清除率逐渐下降,这与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动脉血乳酸;乳酸清除率;APACHEII评分【中图分类号】R44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11(a)一166—03  相似文献   

3.
陈嵩  张黔  万健 《吉林医学》2014,(5):995-996
目的:探讨乳酸代谢与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血乳酸的变化情况和治疗转归。入ICU即时、6 h和24 h抽取患者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血乳酸值并计算6 h、24 h乳酸清除率,计算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APACHEⅡ评分和患者28天病死率。根据治疗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结合ISS、APACHEⅡ评分讨论乳酸代谢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中死亡6例,存活14例。存活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有必要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4.
施秋凌  谢波  郑霞 《浙江医学》2017,39(7):542-544,548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评估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194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29例)和死亡组(65例),统计并分析入ICU时、治疗后4、12、24h各时点血乳酸水平及4~12h、12~24h时段的乳酸水平变化情况及乳酸清除率,并与患者的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时点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各时点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均P<0.05),存活组在入ICU后乳酸水平逐渐下降;死亡组在入ICU后4h内乳酸呈下降趋势,但随后逐渐上升;存活组在入ICU12~24h间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乳酸最高值的ROC曲线AUC最大为0.802,以临界值4.45mmol/L分为高乳酸组和低乳酸组,高乳酸组病死率(60.5%)明显高于低乳酸组(16.1%)(P<0.01)。结论高血乳酸水平及入ICU24h乳酸的变化趋势提示危重症患者预后不佳,入ICU12~24h乳酸清除率对早期评估危重症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评估外科休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4例外科休克患者0h(以诊断休克为研究起点)、6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以痊愈出院或死亡为研究终点,按预后不同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85)和死亡组(n=19);以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10%,n=81)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n=23),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之间相关数值的差异。结果存活组6h血乳酸清除率为(19.0±10.1)%,显著高于死亡组([7.4±3.3)%,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1.2%;)、病死率(3.7%)均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6.1%、69.6%),均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0h动脉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6h血乳酸水平存活组低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均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外科休克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与预后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对62例老年重症肺炎入科时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治疗6h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上述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存活组、死亡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20±1.56)mmol/L及(5.60±1.40)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30±1.54)mmol/L及(5.70±1.39)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的呼吸衰竭发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老年重症肺炎的预后,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予动脉血乳酸测定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根据疗效分为达标和未达标组,并根据28d病程转归分为存活和死亡组,分别比较各组间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的差异。结果达标组6h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未达标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24h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与死亡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血乳酸变化和乳酸清除率可作为感染性休克评价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收集呼厥内科重症监护室(RICU)内入院时血乳酸升高的呼吸衰竭患者117例,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2h、24h、48h及72h动脉血乳酸值及动脉血气,计算12h乳酸清除率,并作入院时及入院后12h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II(APACHEII)评分。比较血乳酸恢复正常时间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血乳酸值24h内恢复正常组与血乳酸值72h内未恢复正常组比较,预后有明显差异(P〈0.001);存活组12h乳酸清除率(43.6%±26.8%)明显高于死亡组(12.3%±39.1%,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25.8%)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1.4%,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动态监测在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据患者预后分为入ICU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比较两组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PACHEⅡ评分与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入ICU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水平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水平(t=12.44、9.23,P〈0.01),6 h乳酸清除率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t=11.83,P〈0.01);在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入ICU乳酸和6 h乳酸水平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水平(t=11.37、8.34,P〈0.01),并且6 h乳酸水平≤20分组明显低于〉20分组水平(t=8.34,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20分组明显高于〉20分组水平(t=11.19,P〈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入ICU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1);6 h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32,P〈0.01)。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是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良好指标,动脉乳酸越高,病情越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黄小权  孙小兵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1):1027-1028
目的评价乳酸早期清除率与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35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3例)和死亡组(12例),比较患者乳酸清除率。同时以乳酸清除率10%为界限,分为高乳酸清除组(26例)和低乳酸清除组(9例),比较2组病死率。结果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值在存活与死亡2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存活组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组,且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6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可以评估重症感染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观察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预后分为观察组88例(存活并转出ICU者),对照组32例(未能转出ICU死亡者),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初始、12h、24h、48h血乳酸变化。结果观察组初始、12h、24h、48h血乳酸水平分别为(2.36±2.54)、(2.19±2.29)、(2.13±1.15)、(2.09±1.02)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88±2.63)、(4.40±2.27)、(3.91±3.38)、(4.24±3.19)mmol/L,P〈0.05,提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入院及治疗时间的增加,观察组存活患者的血乳酸浓度呈显著降低趋势,48h降至(2.09±2.72)mm01/L。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人住时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5,P〈0.05)。结论动态血乳酸监测及APACHEⅡ评分能为急性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救治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能更准确的评价患者病情,预测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动脉、中心静脉及外周静脉血乳酸浓度的相关性,探讨不同时间段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号楼ICU 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组患者一般资料,监测入住ICU时及治疗后6 h、12 h、24 h动脉、外周静脉、中心静脉血血气参数,以及48 h、72 h动脉血血气参数。首先根据血样本的来源分为动脉、中心静脉、外周静脉组,分析3组之间血乳酸浓度的相关性,然后根据患者28 d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探讨早期不同时间段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对病情预后的评估价值。  结果  (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入住ICU时及治疗后6 h、12 h、24 h动脉与中心静脉乳酸值具有相关性,各时间段r值在0.89~0.90之间,P < 0.05;入住ICU时及治疗后6 h、12 h、24 h动脉与外周静脉乳酸值具有相关性,各时间段r值在0.83~0.87之间,P < 0.05;(2)经绘制ROC曲线,初始及治疗后6 h、12 h、24 h、48 h、72 h动脉乳酸AUC分别为0.64,0.62,0.64,0.72,0.66,0.63,P < 0.05,动脉24 h乳酸AUC最大,其最佳截断值 = 2.42 mmol/L,灵敏度 = 0.64,特异度 = 0.66;(3)经绘制ROC曲线,6 h、12 h、24 h、48 h、72 h动脉乳酸清除率AUC分别为0.66,0.61,0.74,0.72,0.70,P < 0.05,24 h乳酸清除率AUC最大,其最佳截断值 = 19.57%,灵敏度 = 0.64,特异度 = 0.68。  结论  (1)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动脉与中心静脉、外周静脉血乳酸水平具有相关性;(2)治疗后24 h的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ICU纳入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患者155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入院时的血乳酸浓度及转归情况。根据患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并比较各项指标。以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并比较两组的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和脓毒症休克发生率。结果:存活组休克发生率(24.42%)低于死亡组(84.0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7.53,P〈0.01);而存活组乳酸清除率(33.27%)高于死亡组(14.2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1.60,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休克发生率(24.74%)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84.5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9.38,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31.96%)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82.8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1.16,P〈0.01)。结论: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主要判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判断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收入ICU的患者临床资料,计算6h血乳酸清除率,同时进行APACHEⅢ评分及记录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人院72 h转归情况,分成存活≤72 h组和存活>72 h组,按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成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或负值),比较各组间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6h血乳酸值、6h血乳酸清除率、6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APACHEⅢ评分、休克指数等的差异性.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PC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曲线下面积大小.结果 存活≤72 h和存活>72 h组在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复苏6h内的APACHEⅢ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活>72 h组的6h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存活≤72 h组[(32.72±15.56)% vs (21.47±18.08)%,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中存活>72 h的比率明显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3.24%vs 28.00%,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6h血乳酸清除率、6 h ScvO2是影响PCA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6h血乳酸清除率判断PCA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30)较6 h ScvO2曲线下面积(AUC=0.729)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有更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重要且简便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吴毅  金小洁  陶勇  陆俊国 《海南医学》2014,(24):3606-3609
目的:评价APACHEⅡ评分和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50例入住我院ICU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回顾性分析进入ICU后0 h、12 h、24 h、48 h和72 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血气分析指标并作组间比较;分别将APACHEⅡ评分、A-aO2值、PaO2/FiO2值与时间点作线性回归分析,运用ROC曲线分析检测各项观察指标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APACHEⅡ评分和A-aO2值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ICU 24 h、48 h和72 h死亡组患者PaO2/FiO2值均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在24 h和48 h分别为0.92和0.96;各时间点乳酸清除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92、0.91、0.99。结论 APACHEⅡ评分联合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可靠的指标评估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卫生部北京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患者入住ICU时、入院后6 h静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析乳酸清除率与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治疗期间患者死亡率为30.0%(30/100);存活组血乳酸平均值为(4.12±3.20)mmol/L,阳性率为52.86%,死亡组血乳酸平均值为(8.86±5.60)mmol/L,阳性率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平均值≥10.0 mmol/L时患者死亡率最高为95.45%,血乳酸平均值≤2.40 mmol/L时患者死亡率最低为3.84%。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38.73±2.22)%]明显高于死亡组[(16.21±2.30)%];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为(17.19±6.30)分,明显低于死亡组的(25.84±5.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和院内死亡率明显低于乳酸酸中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乳酸酸中毒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清除率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72,P〈0.05);血乳酸水平与院内死亡率呈正相关(r=0.506,P〈0.05)。结论血乳酸是评价老年危重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血乳酸值≥5.5 mmol/L应警惕患者有较差的预后,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危重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每搏输出量(SV)、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清除率和心肌酶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ICU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125例,根据预后分为两组,其中存活组78例,死亡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入ICU时的SV、ScVO2、血清乳酸浓度、6 h乳酸清除率和心肌酶学等指标.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ICU时的SV、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入ICU时的血清乳酸浓度为(5.17±1.23) mmol/L,低于死亡组的(5.51±1.33) mmol/L,谷草转氨酶(AST)为(165.4±23.8) U/L,低于死亡组的(185.2±24.6) U/L,LDH、CK、CK-MB等心肌酶学等指标也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存活组患者的SV、ScVO2较入ICU时有明显提高,血清乳酸浓度明显降低,6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 h后的心肌酶学等指标与入ICU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ICU时SV、ScVO2与预后无关,与心肌酶学有关;入ICU 6 h SV、ScVO2、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