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及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手术治疗的52例高龄肺癌患者,平均年龄75岁,行全肺切除2例,单肺叶切除33例,双肺叶切除10例,右肺袖状切除2例,肺楔形切除5例。行根治性手术48例(92.3%),姑息性手术者4例(7.7%)。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17例(32.6%),其中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6例,心衰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心绞痛2例,下肢静脉栓塞1例,均经积极治疗痊愈出院。结论高龄肺癌患者在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的前提下行外科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开展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的早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结果150例食管癌患者中.食管上段癌14例,中段癌95例。下段癌41例;其中鳞癌142例。其他类型癌8例。全组无术中死亡者,中转开胸6例,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258±45)min,其中胸腔操作(140±33)min。腹腔和颈部操作(119±28)min。平均术中出血(207±130)ml,切除淋巴结(23.3±8.2)枚/例。肿瘤分期为Ⅰ期39例,Ⅱ期58例,Ⅲ期53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2%(48/150),其中肺部感染17例.喉返神经麻痹13例,颈部吻合口瘘和心律失常各9例,乳糜胸5例,暂时性胸胃排空障碍5例.肠梗阻2例,肠扭转1例,血小板减少1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的微创食管癌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高龄(≥70岁)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综合评估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其中行食管癌根治、胃代食管吻合术29例(右胸上腹二切口14例,颈胸腹三切口9例,左胸切口4例,左胸腹联合切口2例),行食管癌切除、颈段食管外置12例。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早发现并积极处理肺部并发症。结果围手术期肺栓塞1例,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2例,呼吸功能衰竭3例。结论细致的术前评估和准备、管状胃重建消化道、积极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是术后肺部并发症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围术期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广元市中心医院2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食管癌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2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肺部感染组:86例,男62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1(45~84)岁,食管癌手术后均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172例,男124例、女48例,平均年龄60.2(43~78)岁,为随机抽取的同期食管癌手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肺功能、年龄、吸烟量、吻合口位置、手术出血量、术前、术后其它合并症及管状胃代食管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食管癌手术围术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组肺功能中重度障碍、吸烟(≥400支/年)、高龄(≥65岁)、喉返神经损伤、围手术期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24 h胸腔、腹腔引流量≥1 000 ml)、手术时间≥4 h、术前合并糖尿病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功能中重度障碍(P=0.022)、吸烟(≥400支/年,P=0.000)、高龄(≥65岁,P=0.026)、喉返神经损伤(P=0.002)、围手术期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24 h胸、腹腔引流量≥1 000 ml,P=0.020)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肺功能中-重度障碍、吸烟(≥400支/年)、高龄(≥65岁)、喉返神经损伤、围手术期失血量(≥1 000 ml)是食管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前戒烟、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呼吸道准备、严密止血、注意保护喉返神经等措施可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月85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8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0例35%(30/85)。术后1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为1.3%(1/85),1、3、5年生存率为82%(70/85)、51%(42/83)、35%(18/51)。结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疗效满意。严格选择手术病例,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采用个体化术式可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复发癌的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切除病人1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7例,姑息性切除1例。采用经左胸腹联合切口行残胃-食管吻合术3例;采用胸腹联合切口3例,其中2例行食管-空肠R-Y吻合术,另1例行横结肠-食管、横结肠-残胃吻合术;采用颈、胸、腹三切口,先行颈部食管-结肠吻合术、结肠-残胃或空肠吻合术12例。13例病人同期行食管癌切除术加消化道重建术,5例病人先行结肠代食管术,择期行食管癌切除术。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生颈部食管-结肠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4例,腹部切口感染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例姑息性切除病人于术后13个月死亡。结论对于复发食管癌肿较局限的病人,如病人体质允许,掌握手术指征,采取积极的再次手术治疗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行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3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1例,年龄63 (41~76)岁。 结果 1例中转开腹,围手术期1例死亡。手术时间362.1 (300~560) min,其中34例胸腔镜手术时间90.6 (60~220) min,33例腹腔镜手术时间61.1 (45~85) min。术中估计失血量平均206.5 (100~500) ml。术后平均区域淋巴结清扫数量18.0 (13~31) 枚,阳性转移率44.1% (15/34)。术后病理类型:鳞癌33例,小细胞癌1例。术后病理分期ⅠB期1例、ⅡA期1例、ⅡB期15例、ⅢA期11例、ⅢB期3例、ⅢC期3例。术后住院时间15.2 (6~35) d。术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4% (11/34):包括肺部感染4例(11.8%),呼吸衰竭2例(5.9%),乳糜胸1例(2.9%),颈部吻合口瘘4例(11.8%),声音嘶哑2例(5.9%)。33例随访1~16个月,2例死亡,2例失访,余29例生存。 结论 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创伤小、恢复快、技术可行,手术安全合理,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疗效果不佳的颈段食管癌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放疗效果不佳的10例颈段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接受全食管拨脱、全喉切除胃咽吻合术:3例患者行胸颈腹三切口全食管全喉切除胃咽吻合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高分化7例,中分化2例。低分化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经6-56个月的随访.死亡6例.生活质量较为满意。结论全食管全喉切除胃咽吻合术可用以治疗放疗效果不佳的颈段食管癌。  相似文献   

9.
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对于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有36例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食管切除术。食管上段癌5例,食管中段癌25例,食管下段癌6例。其中2例患者既往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1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手术采用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开腹游离胃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0(190-330)min。其中胸部手术时间平均为70(50-150)min,术中出血量165(100~350)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2.9d,平均住院时间8.7d。平均清扫淋巴结14.3枚,其中胸部淋巴结8.2枚。无围手术期死亡,共有11例(30.6%)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有望减少手术创伤,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处理。方法 对1994-2004年围手术处理的163例高龄(年龄大于印岁)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63例病人均作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9%,其中切口感染19.6%(32/163),肺部感染12.3%(20/163),吻合口漏占3.7%(6/163),泌尿系感染为2.5%(4/163),高渗性昏迷1.2%(2/163),死亡0.6%(1/163)。术后平均住院20天。结论 如能做到控制血糖、选择合理的术式和手术时机,高龄结直肠癌并糖尿病患者可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并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的诊治特点,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急腹症(急性肠梗阻33例、急性阑尾炎15例、肠穿孔7例、腹腔内出血2例,原因不明探查1例)为首发症状的58例结肠癌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58例患者术前拟诊结肠癌27例;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Ⅰ期吻合42例,分期手术8例,探查活检或捷径手术8例。术后并发症:切口裂开2例,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12例,心力衰竭4例,肠瘘1例。术后72h内死亡3例,均为老年患者,其中1例死于肠穿孔合并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果表明,结肠癌并发急腹症发生率较高,根据临床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通过术前准备和病情评估,采用适合手术方式,加强术后支持治疗、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镜下肺动脉成形术在全肺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4~10月,我科对15例侵犯肺门的肺癌行改良胸腔镜下肺动脉成形联合全肺切除术,与传统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游离肺静脉、肺动脉及支气管后,在阻断肺动脉时,采用0号不可吸收丝线环绕肺动脉主干2周后收紧,暂不打结,将线的两端用蚊式钳固定于操作孔周围的无菌中单,然后将哈巴狗钳置于0号线远端约5mm处,远端血管使用0号线阻断。结果10例左全肺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5例右全肺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肺动脉成形时间平均14min(10~19min),平均手术时间180.6min(120~231min),平均出血量100ml(50~250ml)。术中、术后未输血,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10例鳞癌,2例腺癌,2例小细胞肺癌,1例大细胞肺癌;病理分期:ⅢA期12例,ⅡB期2例,ⅡA期1例。平均住院时间7d(6~9d)。14例术后随访1年,1例术后5个月死于对侧肺部感染,1例术后10个月死于脑转移,余12例无复发。结论改良肺动脉成形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全喉切除治疗颈段食管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9年1月一2014年7月胸、腹腔镜联合全喉切除治疗33例颈段食管癌。胸腔镜下分离食管、腹腔镜下管胃成形、全喉切除、气管永久造口、胃咽吻合术。结果胸部手术时间40~66min,平均53min;腹部手术时间35~51min,平均44rain;颈部手术时间128~150min,平均139min。术中出血量130~270ml,平均150ml。术后住院时间8~14d,平均12d。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高分化2例,中分化19例,中一低分化7例,低分化5例。切缘病理学检查无癌组织残留。31例淋巴结转移。并发症:吻合口漏2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肺部感染6例,胃排空障碍2例,吻合口狭窄1例,无死亡病例。33例随访1个月~5年,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9%、54.5%、45.5%。结论颈段食管癌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胃咽吻合术是颈段食管癌切除后较为理想的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胃同时性双原发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13年2月期间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诊治的8例食管胃同时性双原发癌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其综合治疗经验。结果8例食管胃同时性双原发癌患者均经胃镜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根据CT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进行术前分期,T1a期以下的病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6例(食管癌4例,胃癌2例),行手术切除1例(食管癌);T2期及以上的病灶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等8例(食管癌2例,胃癌6例),行单纯手术切除1例(食管癌)。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76个月,平均41.3个月。1例在术后7个月死亡,1例在术后20个月发现肿瘤转移,余6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应根据食管胃同时性双原发癌的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根治性胃食管癌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术后化疗等,过度追求手术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和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开展的160例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癌122例,肝良性肿瘤23例,肝内胆管结石15例.合并肝硬化者85例.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47例,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18例,右半肝切除术7例,肝段切除33例,局部肝切除术40例.结果 中转开腹术15例.术中门静脉右支损伤1例,门静脉主干损伤1例,肝左静脉损伤1例.术后肝断面出血6例,胆瘘5例,腹水9例,胸腔积液6例,肺部感染5例,除1例肝癌患者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的并发症应重在预防,通过准确的术前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腔镜下操作,严格的术后管理可以大幅降低腹腔镜肝切除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茎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3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鳞状细胞癌患者31例,疣状癌患者2例。5例行阴茎局部病变切除术,26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例行阴茎全切加会阴部尿道造口术。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0例,其中7例行双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0例行一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对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例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对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33例患者定期随访1~5年,平均随访31个月,1年生存率为93.9%(31/33),2年为87.9%(29/33),5年为72.7%(24/33)。本组6例T1G2期以上阴茎癌患者行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生存率为83%(5/6);而另有14例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死亡7例,生存率为50%(7/14)。在33例阴茎癌患者中,9例可扪及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行双侧淋巴结活检,有6例为阳性,阳性率高达66.7%(6/9);但有3例阴性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假阴性率为13%(3/23)。有7例伴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随访期间7例患者全部死亡,结论:对阴茎癌患者,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并合适地选择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时机和方式,采用一定的手术技巧,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结肠癌性肠梗阻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76例结肠癌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Ⅰ期肿瘤切除60例,占78.9%(60/76),其中Ⅰ期吻合55例,占91.7%(55/60)。左半结肠癌占60%(33/55),其中Ⅰ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51.5%(17/33),I期扩大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27.3%(9/33),经内镜支架置入过渡后行I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18.2%(6/33);Hartmann手术5例,占6.5%(5/76),Ⅰ期单纯造瘘9例(5例Ⅱ期切除),总切除率78.9%(60/76),术后并发吻合口漏1例,治愈75例,住院死亡1例(1.3%)。结论对结肠癌急性结肠梗阻应综合分析,选择适当术式,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116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重度血压升高7例,严重低血压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5例,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1例,各类心律失常28例。并发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低血糖昏迷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1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37.9%(44/116)、6.0%(7/116)、2.6%(3/116)。结论老年胃癌合并心血管疾病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但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igaSure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7月~2007年7月,应用LigaSure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71例,按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33例,Ⅲa期23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7例,根治性远侧胃大部切除术39例,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术5例。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方法:以脐孔,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脐与剑突连线上、中1/3交界点为手术操作孔,术中扩大剑突下操作孔3~5cm为辅助切口。术中均采用LigaSure分离、处理血管,直接凝固切断包含直径达7mm血管的网膜及胃周血管;胃癌淋巴结清扫时,联合应用超声刀裸化血管,再用LigaSure钳夹凝固后,于闭合带远端剪断血管,完成腹腔镜下D2胃癌根治手术。结果71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术中出血少,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近期肺部感染3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保守治愈)。LigaSure闭合胃周血管良好,未使用钛夹或腔镜专用切割吻合器(Endo—GIA)。71例随访4~72个月,平均38.6月,死亡11例(其中9例因肿瘤转移),远处转移10例,复发14例,2例术后远期吻合口狭窄。结论LigaSure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靠,是腹腔镜手术理想的切割止血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