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视网膜细胞瘤(RB)患者RB1基因突变至RB发生中RB蛋白(pRB)的变化。方法: 提取RB患者的基因组DNA, PCR扩增后, SSCP/异源双链筛查RB1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27个外显子, 克隆测序鉴定突变, 并分析突变产物对pRB的影响。结果:RB患者RB1基因的外显子4存在着错义突变, 该突变发生在pRB的大袋立体结构外。RB患者RB1基因存在着不影响pRB大袋的生殖细胞性突变, 这是迄今为止第4例报道。结论:pRB氨基末端可能参与pRB对细胞的生长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乳腺癌及癌旁增生组织中p16INK4a和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况,并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 对46例乳腺癌、22例癌旁增生组织及7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16INK4a和R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16INK4a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相应检测.结果 乳腺癌、癌旁增生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16INK4a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23.9%(11/46)、18.2%(4/22)、1/7;RB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0.8%(5/46)、9.1%(2/22)、0(0/7);肿瘤组织、癌旁增生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16INK4a基因、RB基因甲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乳腺组织、癌旁增生组织、乳腺癌中p16INK4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60.8%(28/46)和81.8%(18/22),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与肿瘤分级相关(P<0.05);肿瘤组织中p16INK4a甲基化状况与其蛋白表达、肿瘤分级、ER表达阴性具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年龄均不相关;RB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肿瘤分级、肿瘤大小、ER表达及年龄均无相关性,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p16INK4a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作用有限,但在肿瘤的演进中发挥作用;RB基因甲基化检测对于分析乳腺癌进展及预后情况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p16INK4a基因甲基化是p16INK4a蛋白失表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乳腺癌及癌旁增生组织中p16INK4a和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况,并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 对46例乳腺癌、22例癌旁增生组织及7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16INK4a和R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16INK4a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相应检测.结果 乳腺癌、癌旁增生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16INK4a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23.9%(11/46)、18.2%(4/22)、1/7;RB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0.8%(5/46)、9.1%(2/22)、0(0/7);肿瘤组织、癌旁增生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16INK4a基因、RB基因甲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乳腺组织、癌旁增生组织、乳腺癌中p16INK4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60.8%(28/46)和81.8%(18/22),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与肿瘤分级相关(P<0.05);肿瘤组织中p16INK4a甲基化状况与其蛋白表达、肿瘤分级、ER表达阴性具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年龄均不相关;RB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肿瘤分级、肿瘤大小、ER表达及年龄均无相关性,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p16INK4a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作用有限,但在肿瘤的演进中发挥作用;RB基因甲基化检测对于分析乳腺癌进展及预后情况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p16INK4a基因甲基化是p16INK4a蛋白失表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乳腺癌及癌旁增生组织中p16INK4a和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况,并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 对46例乳腺癌、22例癌旁增生组织及7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16INK4a和R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16INK4a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相应检测.结果 乳腺癌、癌旁增生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16INK4a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23.9%(11/46)、18.2%(4/22)、1/7;RB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0.8%(5/46)、9.1%(2/22)、0(0/7);肿瘤组织、癌旁增生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16INK4a基因、RB基因甲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乳腺组织、癌旁增生组织、乳腺癌中p16INK4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60.8%(28/46)和81.8%(18/22),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与肿瘤分级相关(P<0.05);肿瘤组织中p16INK4a甲基化状况与其蛋白表达、肿瘤分级、ER表达阴性具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年龄均不相关;RB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肿瘤分级、肿瘤大小、ER表达及年龄均无相关性,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p16INK4a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作用有限,但在肿瘤的演进中发挥作用;RB基因甲基化检测对于分析乳腺癌进展及预后情况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p16INK4a基因甲基化是p16INK4a蛋白失表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易感性以显性方式传递,现已将决定该肿瘤易感基因(RB)定位于13q14,与酯酶D基因紧密连锁。有人认为RB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都失活时,即可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在一些视网膜母细胞瘤中,13q14有分子缺失,证明RB基因在细胞水平上是以“隐性”方式起作用的,与用转染等方法检测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对20O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外周血红细胞酯酶D(EsD)的活性检测结果,200例中有9人EsD活性降低,其中5人是初次被判明为13q缺失携带者。RB基因已定位于13q14,并发现约有4~50%的RB患者体细胞中有一条13号染色体q14缺失。在13q缺失较大的情况下,患者同时还伴有智力发育障碍和先天畸形,这通常可为发现遗传学异常提供临床线索。然而细微的染色体缺失常没有任何先天畸形,很容易为人所忽视。由于后一类病人的子代同样具有很高的RB发病风险,因此有必要建立更加敏感的技术方法来鉴别带有细微缺失的RB患者。EsD位点与RB位点紧密连锁,为此提供了可能。作者选取18名无RB家族史的医学院健康学生为正常对照,其正常值范围是157.2~229.6,平均值205.3,标准差42。200例RB患者中有89例的EsD活性水平处于正常标准75~135%范围内,2例在正常值70~  相似文献   

7.
近来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基因)的研究取得许多新的进展。在分子水平上充分证明了RB基因是隐性癌基因。它所编码的蛋白质(RB蛋白)是一种磷酸化蛋白,位于核内,可能具有调节基因活性的功能。在其它人类肿瘤中也发现了RB基因失活的证据,因此RB基因失活可能不只与视网膜母细胞瘤有关,在其它某些人类肿瘤形成中的作用也很重要。腺病毒癌基因EIA蛋白能与RB蛋白形成稳定的蛋白质复合物,而某些DNA致瘤病毒的癌基因产物均有类似EIA蛋白质这一功能区的氨基酸序列,且与EIA有类似的转化功能。这些不曾预料到的重要发现有可能为肿瘤发生的遗传机制提供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性(RB1)基因是位于染色体13q14上的肿瘤抑制基因。该基因产物是一种105kD,与细胞正常表型维持有关的磷酸核蛋白。最先报道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与核基因纯合型失活有关。以后又有报告该基因致变还与许多实体瘤(如骨肉瘤、乳癌、小细胞肺癌、膀胱癌、肉瘤和间充质肿瘤)发生有关。失活的几种机制有:基因部分或全部缺失;位于外显子区的点突变。或位于内含子外周连续拼接序列区的点突变。这些突变导致异常产物的合成或105k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脑膜瘤中发生 p16 INK4 a和 RB基因甲基化的情况及对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对 5 0例脑膜瘤进行了 p16 INK4 a和 RB的甲基化分析 ;并对其中的 2 5例检测了p16 INK4 a蛋白的表达。结果 良性脑膜瘤中没有检测到甲基化 ,分别有 6例 级 ( 37.5 % )和 4例 级( 2 8.6 % )肿瘤发生至少一种基因的甲基化 ,其中有 1例不典型脑膜瘤同时发生了两种基因的甲基化。全部13例 p16 INK4 a阳性表达的肿瘤都是没有检测到甲基化者。结论 p16 INK4 a或 RB的甲基化与不典型和间变性脑膜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其机制可能是甲基化使蛋白表达丢失并导致 p16 INK4 a/细胞周期蛋白 D1/ CDK4 /RB途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1975年~1979年调查了59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B)病人。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定位在13ql4的Rb-1基因缺失可引起RB,由于抑制(或控制)这种基因的功能失活而导致癌基因激活。另一方面,癌基因激活常与染色体异常或基因扩增有关。以前曾报道在RB肿瘤细胞系和RB肿瘤组织细胞中出现N-myc癌基因扩增并证明与双微体(DM)及均质染色区(HSR)有密切关系。作者进一步研究了RB肿瘤癌基因激活和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并考虑到肿瘤类型和家族背景。取正常人的肝、脾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N-myc作为标准。扩增超过  相似文献   

11.
脑膜瘤P16^INK48、RB基因的甲基化分析及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脑膜瘤中发生P16^INK48和RB基因甲基化的情况及对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对50例脑膜瘤进行了P16^INK48和RB的甲基化分析;并对其中的25例检测了P16^INK48蛋白的表达。结果 良性脑膜瘤中没有检测到甲基化,分别有6例ⅡⅢ级(37.5%)和4例Ⅲ级(28.6%)肿瘤发生至少一种基因的甲基化,其中有1例不典型脑膜瘤同时发生了两种基因的甲基化。全部13例P16^INK48阳性表达的肿瘤都是没有检测到甲基化者。结论 P16^INK48或RB的甲基化与不典型和间变性脑膜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机制可能是甲基化使蛋白表达丢失并导致P16^INK48细胞周期蛋白D1/CDK4/RB途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肿瘤,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B 基因双拷贝突变也可产生 RB。携带RB 易感基因个体其它肿瘤发病率明显增加。RB 基因定位于13q14并已分离出来。已弄清RB 基因 DNA 顺序,可用 PCR 扩增二个多态位点周围侧翼顺序,对 RB 家系进行连锁分析。以往用基因内 DNA 探针对 Rb 进行产前和产后筛查,仍然有10~15%家庭或没有相关探针资料,或无关键成员 DNA 样本。本文报道一个家系,其特征是患儿几年前死于继发性肿瘤。用于扩增的 DNA 是从石  相似文献   

13.
RB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胚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RB)是一个110 kD的核磷酸蛋白。在许多人恶性肿瘤中发现,该蛋白由于基因发生缺失和突变而失活,表明它与细胞恶性变过程有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发现RB还可与许多细胞蛋白结合并抑制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在细胞周期中受磷酸化的调节,该调节又与几个RB激酶有关。  相似文献   

14.
p53基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抑制基因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中P~(53)基因最引现人注目。P~(53)基因的突变与人类一半以上的肿瘤发生相关。P~(53)基因参与细胞生长的负调控。研究发生P~(53)基因编码的P~(53)蛋白可通过调控Cipl基因表达而调控细胞生长。即P~(53)蛋白可刺激Cipl基因产生分子量为21kD的蛋白,这种蛋白能够有效抑制某些促使细胞通过细胞周期进入有丝分裂的酶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生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正常的P~(53)基因的缺失可导致细胞的无限生长。此外,P~(53)基因与DNA损伤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与非DNA损伤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microRNA-144(miR-144)通过调节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对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诱导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可实现在体外模拟红系分化过程,使用Real-time PCR检测miR-144表达;利用体外合成的寡核苷酸(mimic-144)转染K562细胞,检测过量表达miR-144对红系分化的影响;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和Western blot寻找并确定miR-144的靶基因。结果 miR-144在hemin诱导的K562红系分化过程中表达显著升高(P<0.05),在K562细胞中过表达miR-144可以促进血红蛋白(γ-globin)和红细胞表面标志CD235a的表达和积累;RB为miR-144的靶基因之一;在K562红系分化中,RB呈先略升后降的趋势,以0 h为参照,12 h RB/GAPDH灰度值最低为:0.092±0.007(P<0.05)。结论 miR-144通过负调控RB的表达促进hemin诱导的K562红系分化。  相似文献   

16.
RB基因及其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B基因是隐性癌基因,它所编码的蛋白是一种核磷酸化蛋白,该蛋白的磷酸化状态与基因调节活性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除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外,RB基因失活还与其他多种肿瘤发生有关。某些病毒如SV_(40)、E1A所编码的蛋白能与RB的蛋白结合,形成特定的复合物。此外,RB基因进化上的保守性,指出这种基因的重要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酵母蛋白SNF2/SW12在许多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人类细胞中的类似物hBrm蛋白已知确实参与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GR)介导的转录激活作用,但作用机理不详。RB蛋白也已表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早期常见的一种眼内肿瘤。RB位点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一区4带,代表一类所谓的隐性肿瘤基因。本文选用H3-8探针筛选了60例不同类型的RB患者的基因组DNA,并发现多数RB位点的初次突变是由于与H3-8顺序有关的缺失所致。本文同时亦使用了与RB位点紧密连锁的脂酶D(ESD)基因(位于13q14)克隆探针及9D11顺序(位于13q2),旨在评价缺失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易发的肿瘤,有家族型和散发型。根据生殖细胞和肿瘤细胞核型特征提出的“二次突变假说”,说明13号染色体长臂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缺失或失活导致RB。用克隆的4.7kb cDNA检测RB标本有缺失和点突变的改变形式。RB_1基因与其它类型的肿瘤发生有关,有家族史的RB病人在治疗后几年常有引发第二肿瘤的可能,常见的有骨肉瘤以及各种类型的软组织瘤。在骨肉瘤中已俭测到RB_1基因的结  相似文献   

20.
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是一套转录因子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的转录中,至少有两种不同性质的DNA结合因子起重要作用。其中一个因子是对重叠于基因促进带上Sp1潜在的识别顺序的一段连接顺序起作用,另一个则是和附近的ATF识别顺序发生反应。我们已鉴定了两个在这些识别顺序中自发导致的具有遗传性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点突变。核基因并不约束这些突变的顺序。我们推断,这些核基因是RB基因表达和抑制癌症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