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于工农业排污和生活排污日趋增多,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引发藻类水华频繁爆发,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其中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n aeruginosa)、水花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颤藻(Oscilllation aeruginosa)等产生的有毒成分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为严重。近年来,对微囊藻毒素的毒性研究已受到关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具体的毒性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认为,细胞凋亡是毒素发挥其毒性作用的关键所在,因而微囊藻毒素致细胞凋亡的研究是热点之一。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对原代大鼠肝脏细胞的促凋亡效应以及探讨活性氧(ROS)在这一效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注法获取原代大鼠肝脏细胞,用William’s E培养液重悬后接种于铺被鼠尾胶原的孔板内,分为1个对照组和4个染毒组,370C、5%CO2条件下培养3h后换液并染毒各梯度浓度的MC—LR,使各染毒组毒物终浓度分别为1×10^-5、1×10^-6、1×10^-7、1×10^-8mol/L。染毒相应时间后,采用中性红比色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内ROS含量。[结果]中性红比色实验发现,至染毒期末观察到1×10^-5、1×10^-6mol/L两个染毒组的肝脏细胞几乎全部死亡(〉95%),1×10^-7mol/L染毒组部分肝脏细胞死亡(约30%);流式细胞术观察到MC—LR染毒后早期(5min)诱导细胞调亡,同时观察到肝脏细胞内短时间(15min)快速产生大量的ROS。[结论]MC—LR诱导原代大鼠肝脏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ROS,这可能是MC-LR诱导细胞凋亡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微囊藻毒素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及藻类水华的频繁暴发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s)是在蓝藻水华污染中出现频率最高、造成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环七肽肝毒素.目前,蓝藻水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Cs对水产动物及哺乳动物造成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作为肝毒素的MCs具有稳定性,不但能够在生物链中积累...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膜通透性在微囊藻毒素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线粒体膜通透性(MPT)的角度去研究微囊藻毒素(MCs)诱导小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并揭示活性氧(RO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ICR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组:腹腔注射MC-LR 50μg/kg bw;C组:腹腔注射线粒体膜通透性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100mg/kg bw;D组:提前1小时腹腔注射CsA 100mg/kg bw后再腹腔注射MC-LR 50μg/kg bw。分离小鼠血清,检测AST、ALT含量;分离小鼠肝脏,进行小鼠肝脏DNA片段化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ROS水平检测和Bcl-2表达水平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在50μg/kg bw MC-LR处理组中,血清中AST、ALT水平升高,肝细胞中出现明显的DNA ladder、Bcl-2蛋白水平的表达上调、肝组织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组织ROS水平升高;100mg/kgbw CsA处理组小鼠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变化;而预处理100mg/kg bw CsA后再腹腔注射50μg/kg bw MC-LR则可以消除肝组织DNA ladder,并且使血清AST、ALT含量,肝脏Bcl-2蛋白的表达、线粒体膜电位和ROS水平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结论体内环境下,抑制线粒体膜转运通道可抑制MC-LR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微囊藻毒素的细胞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囊藻毒素是微囊藻等淡水藻类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7肽物质,它能抑制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的活性,打破细胞内蛋白磷酸化/脱磷酸化的平衡,引起细胞损伤甚至坏死,对多种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本文就微囊藻毒素对不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机制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对人肝癌HT17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调整HT17细胞密度为1×104/孔,分别设终浓度为0(溶剂对照,0.1%DMSO)、0.05、0.1、0.2、0.4、0.8、2.0、5.0μmol/L的MC-LR染毒组和去铁敏(DFO,1 mmol/L)染毒组以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染毒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凋亡形态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力的改变。方法自健康18~20日龄SPF级SD雄性大鼠体内分离、培养睾丸支持细胞。用含MC-LR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1、10μg/ml的培养液培养48 h。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检测睾丸支持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caspase-3底物切除法检测caspase-3的活力。结果随着MC-LR染毒剂量的增高,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凋亡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仅10μg/ml MC-LR染毒的睾丸支持细胞caspase-3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μg/ml MC-LR染毒睾丸支持细胞caspase-3活力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C-LR能诱导睾丸支持细胞发生凋亡,caspase-3在MC-LR诱导睾丸支持细胞凋亡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烯丙基硫醚( DAS)对微囊藻毒素-LR (MCLR)诱导的细胞凋亡及活性氧产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T17,用1μmol/L MCLR染毒的同时给予DAS(0.02~2 mmol/L)作用4、24h,同时设立溶剂对照组、DAS对照组和单纯MCLR染毒组.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荧光探针2-[6-(4'-羟基)苯氧基-3H-占吨醇-3-on-9-yl] -苯甲酸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 0.2和2mmol/L DAS干预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0.91±5.25)%,(90.13±4.47)%,高于MCLR染毒组的(69.50±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2和2 mmol/L DAS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87±0.52)%,(8.52±0.55)%,低于MCLR染毒组的(13.29±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和2 mmol/L DAS干预组的活性氧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DAS可拮抗MCLR诱导的活性氧产生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亚急性微囊藻毒素染毒后,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cl-2和p53基因在肝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探讨微囊藻毒素肝毒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雌雄各10只,经35d腹腔染毒后,剖杀、立即取肝脏,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亚急性染毒大鼠肝细胞凋亡,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发现在4μg*kg-1*d-1剂量下,微囊藻毒素引起肝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但在8μg*kg-1*d-1和12μg*kg-1*d-1的染毒剂量下,微囊藻毒素可明显引起大鼠肝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2.90±0.81)%和(3.00±0.40)%;剂量12μg*kg-1*d-1时,肝细胞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弱;各染毒组P53蛋白的表达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较对照组增强.结论微囊藻粗毒素在较低剂量下主要引起肝细胞凋亡,Bcl-2和p53基因在其引起凋亡的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微囊藻毒素MC-LR对肝细胞毒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类MC-LR的肝脏毒性机理。方法 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囊藻毒素MC-LR对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晌。结果 微囊藻毒素在极低浓度时表现为抑制细胞生长或细胞毒作用,高浓度时可促进细胞生长。MC-LR导致肝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样变化和细胞周期G2/M期阻滞。提示微囊藻毒素可能具有影响肝细胞周期的作用,可诱导肝细胞增殖,同时又能诱导肝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对Hela细胞周期有类似影晌趋势,但其程度远不如对肝细胞的影响明显。结论 微囊藻毒素对肝细胞的特异性作用可能是其肝脏毒性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藻毒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癌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藻毒素在实验性大鼠肝癌诱导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方法 以二乙基亚硝胺(DEN)为启动剂,藻毒素为促进剂,构建大鼠肿瘤促进模型(Solt-Farber模型),观察肝脏病理形态改变,分别运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细胞中GSTPi蛋白和GSTPi mRNA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动物肝脏产生结节性增生灶,藻毒素单独作用不能诱导GSTPi mRNA及蛋白表达,但能够促进DEN诱导产生的GSTPi mRNA及蛋白表达,使其表达增加,并具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藻毒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癌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提示具有促癌活性。 相似文献
14.
茶多酚抑制促癌物TPA促癌作用抗氧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促癌物TPA涂抹小鼠皮肤,并涂抹绿茶多酚(GTP)。结果表明:GTP可明显抑制涂抹TPA诱导的鸟氨酸脱羧酶(ODC)活性增高及某些抗氧化酶(CAT、GR、GST)活性降低。另外,在体外试验中加入0.2、0.4、0.8mg/LGTP可明显抑制TPA诱发大鼠多型核白细胞(PMNs)生成的过氧化氢,并有一定的剂量—反应趋势。上述结果表明GTP抑制TPA促癌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微囊藻毒素MC-LR对原代肝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素 (MC -LR)对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增殖、去分化过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其促进肝细胞增殖的机制。 [方法 ]分离原代大鼠肝细胞 ,用 0、0 1、1 0或 10 0 μg/LMC -LR染毒 ,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图像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结果 ]微囊藻毒素可显著促进肝细胞生长和伸展 ,三个染毒组肝细胞生长促进率分别是对照组的 10 2 42 %、10 7 88%和 111 5 2 % ,染毒组肝细胞伸展提前 ,细胞平均面积显著增加 ,呈现出时间 剂量 效应关系 ;同时观察到典型的凋亡改变和G2 /M期阻滞 ,对照组和三个染毒组肝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 47%、2 2 2 0 %、37 73%和 49 7%。 [结论 ]MC -LR通过促进细胞伸展诱导肝细胞去分化 ,使细胞进入增殖阶段 ,同时又能导致细胞阻滞 ,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G0 期 ,导致较多的肝细胞向凋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植物性食品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膳食健康因子,有抗癌、防癌等多重生物学功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黄酮类化合物的促氧化作用有关[1-2]。其中,杨梅素和杨梅苷多存在于水果、茶叶、药用植物和红酒中[3],尤其是存在于杨梅植株及其果实中。杨梅素(3,57,3',4',5'-hexahydroxy-flavonols)是含多羟基的黄酮醇苷元,黄酮母核上连有6个羟基,且B环为邻三羟基,分子量为318.24;杨梅苷(myricetin-3-o-rhamnoside)为杨梅素的糖苷3位上的羟基被鼠李糖取代,分子量为464.37;二者的化学结构式见图1。本研究探讨杨梅素、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组织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卫生状况是反映一个地区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新时期卫生改革的主题之一,是促进城市社区人群健康,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定义、实施的必要条件、形成的模式与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胡光维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9):94-95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与鼻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以期为研究鼻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鼻正常组织5例,鼻腺瘤组织10例,鼻癌组织15例分别进行Survivin基因的RT—PCR分析。同时选择鼻癌组织进行TUNEL分析。结果SurvivinmRNA在鼻正常组、鼻腺瘤组、鼻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0.0%和93.3%。随分化程度的降低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P〈0.05)。同时鼻癌纽的rnRNA水平最高,其上升趋势与SurvivinmRNA表达水平的趋势一致的。Survivin蛋白高表达的鼻癌组织中凋亡指数为(1.61±0.36),明显低于Survivin蛋白低表达的鼻癌组织中的凋亡指数(3.37±0.3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urvivin在鼻肿瘤的形成和恶性演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鼻肿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很高,与凋亡指数存在负相关性.可作为鼻癌基因诊断的一个重要的标记物和鼻癌生物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流动人口与艾滋病的关系,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角度分析目前关于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进展,从而有助于探索经济、有效、实用的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艾滋病传播的健康促进新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