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像改变对康复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表现特征,以及对康复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4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分别采用颈部制动、牵引、高位硬膜外封闭及手术疗法,同时配合扩管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各种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不稳、钩椎关节增生。颈部制动可有效改善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等症状,适用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不明显,无成角或位移病例;牵引治疗对头痛、颈肩痛、四肢乏力等症状改变明显,适用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明显,有成角或位移病例;高位硬膜外封闭近期效果好,适用于对上述治疗疗效不佳或椎体移位、成角较严重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尤其对胸闷、耳呜、多汗、睡眠差有显著效果。结论 颈椎X线片改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系指颈椎骨质、关节及其附近软组织退行性改变造成神经根、脊髓和椎动脉等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症状和颈椎及其关节改变的疾病。主要包括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钩椎关节病等。简易分型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X线检查是颈椎损伤及某些疾患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颈部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查技术,现已作为常规检查。现将我院2004~2007年收集305例颈椎病X线征象与临床表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30例颈性眩晕患者推动脉造影的X线观察,认为:椎动脉纤细发育不良者及椎动脉于颈椎1~2段走行异常所致血管痉挛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不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以椎动脉供血不全症状为主,血管造影系由于钩椎关节退变、钩突增生肥大压迫致椎动脉狭窄,或因颈椎节段性不稳刺激椎动脉痉挛者,应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目前,椎动脉造影应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一组接受牵引治疗的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椎动脉(VA)进行超声检测,旨在从对患者VA的形态结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观察来评估这一疗法的长期疗效。1对象与方法本组67例,男53例,女14例,年龄61~78岁,平均63.4岁。纳入标准为:(1)有眩晕反复发作史,伴或不伴有上肢、颈部麻木、不适或疼痛。经X线摄片证实颈椎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或有项韧带钙化等。(2)CT或MRI等检查排除脑部病变及耳源性眩晕,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3)患者接受1~2个月的颈部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5.
钩椎关节增生与骨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钩椎关节增生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和同年龄组健康者2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摄颈椎双斜位X线片,测量第3~6颈椎(C3~C6)钩椎关节的纵向高度、横向高度和宽度,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钩椎关节横向高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钩椎关节的纵向高度和宽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钩椎关节增生特别是关节横向增生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寰椎后桥的X线表现及与临床颈性眩晕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疑颈椎病而行颈椎X线检查时发现的3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例寰椎后桥中,全环型9例,半环型15例,断环型6例。绝大多数均有头痛、头晕,部分肩背部疼痛、麻木及颈部压痛。结论寰椎后桥患者多有颈神经及椎动脉症状,而且出现症状比颈椎病年轻,50岁以下占90%,头颈部运动可诱发或加重症状。但也有少部分无症状者。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常见症状为眩晕、头痛、耳鸣、眼花等。有人称该病为颈性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上也颇棘手,通常认为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和寰椎关节骨赘在活动中挤压椎动脉;或颈椎失稳、移位压迫椎动脉;或椎间盘变性、椎间隙狭窄引起椎动脉弯曲;或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使椎动脉痉挛;或椎动脉硬化,弹性收缩力下降,绝对长度增加,发生扭曲,以上因素使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该病的发生。若非寰椎关节骨赘直接压迫椎动脉(这种情况实际上很少见)绝大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寻找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关节的活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研究方向。目的:研究腹针结合颈椎松动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康复理疗科。对象:病例选自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2000-02/2003-06门诊和住院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8例,年龄28~69岁,病程1~15年。纳入标准:颈椎X射线片或CT检查,有不同程度的椎间关节失稳或勾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排除标准:外耳性和眼源性…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5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7天;全部经颈椎X线片或CT检查,并由相关科室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生与颈椎特有的解剖学基础是分不开的,是颈椎各部分退行性变引起相应神经系统和(或)椎动脉以及交感神经刺激症状,主要与钩椎关节、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及椎体韧带的退变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多数主张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其他型包括混合型、食道型颈椎病。现根据作者个人体会结合有关资料就其临床分型及其与X线诊断对比分析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干扰电并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85例张新宽,董长鑫颈椎病患者85例,门诊34例,住院51例,男38例。女47例;年龄29-74岁;神经根型39例,椎动脉型23例,交感型6例,脊髓型(早期)2例,混合型15例。全部病例均行颈椎X线片检查(部分行颈椎CT检查...  相似文献   

12.
对颈椎病X线诊断的再认识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多发病、常见病,近来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关节急慢性损伤等引起的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刺激和压迫颈部的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虽然CT、MRI技术对颈椎病变的诊断日益明确,但常规的X线检查仍是经济、直观、方便有效且易行的检查手段,在基层医院仍为诊断颈椎病的首选方法。本文对我院近年经X线诊断为颈椎病的120例患者的X线平片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X线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并对其临床与X线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颅多普勒颈椎病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TCD对109例颈椎病患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查,患者均有颈椎X片结果异常,并排除脑动脉硬化,对椎-基底动脉收缩峰流速进行分析。结果 109例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峰流速正常29.4%(32例);异常率70.6%(77例):流速降低44.0%(48例),升高26.6%(29例),其中椎动脉异常33.8%(26例),基底动脉异常16.9%(13例),椎-基底动脉合并异常49.4%(38例)。结论 TCD检测与颈椎X片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对颈椎病诊断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年与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变特征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背景:近年来青年人颈椎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作为常见类型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上对青年与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不同特点分析较少。目的:探讨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不同的发病机制。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54例。青年组58例,老年组96例。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血流速度及脑电图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颈椎X线表现、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脑电图改变。结果:①颈椎X线:老年组以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为主(r=10.387,55.250,6.311;P=0.001,0.000,0.012);青年组以曲度不自然为主(x^2=5.018,P=0.025)。②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组显示左侧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缓慢(t=2.633,2.538,P均&;lt;0.05),提示有动脉狭窄;青年组的血流速度快,提示有血管痉挛。③两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无明显差异。结论:青年患者以曲度变直、神经根易激惹、血管痉挛为主;老年患者椎间隙狭窄、骨质钙化增生压迫神经,神经根激惹轻,以动脉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15.
坎离砂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 ,在急性期较重 ,且多伴有视物模糊、耳鸣、心动过速或恶心呕吐 ,不宜用颈椎牵引治疗。我科于 1990年 1月~ 1995年 12月对门诊和部分住院患者采用坎离砂项部热敷及推拿 ,以超短波对照观察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96例患者均参照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议记要诊断标准[1]。男 49例 ,女 47例 ;年龄 2 8~ 67岁 ,平均 45.7岁 ;病程 2d~ 12年 ,平均 1年 4个月 (本次发作 2~ 19d) ;触诊 :有颈椎棘突偏歪 ,棘突及椎旁压痛 ,钝厚感 ;转颈试验阳性 ;X线片显示 :椎间隙变窄 3 5例 ,钩椎关节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平片及彩色多普勒检查。X线平片主要表现在Luschka关节、关节突关节的骨质增生及椎体失稳;彩色多普勒主要表现在椎动脉内径狭窄,D<3mm,PI、RI增高,收缩期最高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速(Vm)均降低,椎动脉彩色血流速变细。提出了X线平片可作为临床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例的常规普检,而彩色多普勒可作为进一步的诊断措施,特别是X线平片(-)的临床怀疑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例的进一步诊断。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眩晕为主要症状,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男1…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颈肩部功能锻炼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体位性眩晕,虽然持续时间短暂,但可反复发作。为了增进传统的牵引、推拿、按摩、理疗、针灸等方法的治疗效果,我科在给予颈椎旁麻醉后牵引治疗之后,辅以自行设计的颈肩部功能锻炼操,用于4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7例,男13例,女34例。年龄32~76岁,平均54岁。病程最短7d,最长9个月。本组均经X线摄片证实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均伴有体位性眩晕等症状。经采用颈椎旁麻醉后牵引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指导进行颈肩部功能锻炼,并配合热敷,除1例76岁患者只坚持了1周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X线平片提示诊断23例,占38.33%(23/60);CT诊断52例,占86.67%(52/60);彩色多普勒发现椎动脉供血不足48例,占80.00%(48/60)。结论X线平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不如CT和彩色多普勒,CT和彩色多普勒检查准确性高,且为无创性检查,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学习方式的改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异常、椎动脉一颈椎退行性变及椎旁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因。本文对我院近3年来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7237例患者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其中1250例患者存在先天性椎动脉发育异常,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电针加中药及认知行为干预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庐山  彭力  周立志  方伟  黄芳 《中国康复》2010,25(3):175-175
近年来我科收治交感型颈椎病患者38例,均首次发病,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男11例,女27例;年龄26~56岁,病程5d~3年。38例患者均采用电针、中药、心理疏导及体能训练等治疗。①电针:主穴取颈夹脊、风池、内关、天窗、阿是穴。配穴根据临床症状,心率失常配神门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