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恶性间质肿瘤的病理诊断.方法通过1例胃恶性间质肿瘤患者的病史,体检,辅助检查及病理检查,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该病例手术标本作镜检和免疫组化染色,诊断为胃恶性间质肿瘤.结论胃肠道间质肿瘤有良恶性之分,恶性诊断标准主要为瘤体大、细胞密度高及核分裂5/50HPF;病理上需与平滑肌、神经来源的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
3.
病例 :女 ,5 3岁。上腹胀痛、呕血 2日 ,于 2 0 0 2年 1月 15日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胃镜示胃底肿瘤 (平滑肌瘤 ?)。于 2 0 0 2年 1月 2 4日行“剖腹探查术 +肿瘤及部分胃壁切除术” ,术中见胃底近大弯侧有一约 5× 5cm2 大小圆球形肿块 ,表面光滑 ,无靡烂、出血 ,已侵犯浆膜 ,肿块与胃及周围组织无粘连 ,周围淋巴结无肿大 ,肝表面无结节。病理诊断 :胃恶性间质瘤。镜下见 :肿瘤细胞排列成束 ,呈编织状细胞丰富呈长梭形 ,核呈梭形 ,部分区域可见异型的瘤巨细胞 ,核分裂像 >5个 / 5 0个HPF ,部分区域坏死 ,细胞密集。免疫组比 :CD3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免疫组化特征及其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22例胃恶性间质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其免疫表现、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的CD34均为阳性(100%),而上皮指标细胞角蛋白(CK)和膜上皮抗体(EMA)绝大部分阴性(90.91%)。3例广泛转移者于术后4~6个月死亡;姑息性切除2例,术后8个月及9个月均复发,其中1例再次手术,存活1年;其余17例均无瘤生存,生存期为3~6年。结论加强免疫组化检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采取根治性手术对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预防复发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 ,40岁 ,体重 3 8kg。患者在 6个月前感进食后上腹部胀满不适伴腹泻 ,但无腹痛、恶心、呕吐、呕血及黑便 ,未予以重视。 2 0 0 2年 7月 4日在外院行年度单位体检时 ,B超报告为脾脏占位性病变、血管瘤可能、脾脏其他肿瘤待排。CT检查报告为 (脾脏 )纤维肉瘤、脂肪肉瘤可能。患者遂以“脾脏肿瘤”转入我院。入院查体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未触及包块 ,移动性浊音 (- )。CEA 6 5μg·L- 1 ,CA 1 991 7 5U·ml- 1 ,意见为脾脏肿瘤。于 2 0 0 2年 7月 1 7日行剖腹探查术、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上腹脾肾间隙有约 1 2cm× 1 1cm…  相似文献   

6.
患者赵×× ,男性 ,45岁。因上腹部胀痛 1年 ,加重伴反复黑便 3月于 2 0 0 1年 4月 5日入院。查体 :中度贫血貌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 ( ) ,上腹部偏左侧可扪及 8cm× 6cm肿块 ,质硬光滑 ,界限尚清 ,活动尚可 ,轻压通。纤维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示 :胃体平滑肌肉瘤。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血Hb 75g/L。于 2 0 0 1年 4月 10日在全麻下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病变位于胃体前壁近胃窦处 ,约 12cm× 10cm× 6cm ,呈外生性生长 ,表面静脉迂曲怒张 ,肿瘤尚未侵出浆膜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查见幽门下淋巴结 2枚。  病…  相似文献   

7.
张法红  田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239-124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手术预后情况。方法对30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胃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上腹部隐痛不适者7例,腹部肿块2例;肿瘤位于胃底18例,胃体9例,胃窦3例;良性间质瘤质地偏硬,交界性及恶性间质瘤大多质地较软,常有出血坏死灶;免疫组化显示CD117阳性28例(93.3%)、CD34阳性23例(76.7%)。本组患者术后随访2~5年,恶性胃间质瘤5例在术后半年内因广泛转移而死亡,3例在术后2年再次出现复发及肝转移,对于肝及胰腺转移者,手术效果较差。结论胃间质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D34及CD117可作为诊断胃间质细胞瘤的特征性免疫标记物;应高度重视初次手术的完全切除,术后密切随访防止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8.
胃恶性间质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 ,GISTs)的研究是目前消化道临床病理学的热点[1 ,2 ,3] ,由于临床上对GIST认识不足 ,常使GIST的确诊和及时治疗遇到困难 ,在会诊、临床病理讨论会及读片时GIST也常常成为争论病例。现报告 1例胃恶性间质瘤 ,并结合文献复习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  男 ,66岁 ,因上腹部疼痛 1周入院。 1周前出现腹部剧痛 ,对症治疗后变为上腹持续隐痛不适 ,无恶心、呕吐、呕血、黑便体重无明显改变。查体 :上腹部可触及一巨大包块 ,表面光滑 ,质中 …  相似文献   

9.
胃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外科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42例GST的临床病理特点、术中所见与病理、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 GS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症状(47.62%)。术前内镜、CT、胃造影、活组织检查确诊率低,分别为7/40、5/28、2/14和4/40。瘤体直径≥5.5cm、腔外或腔内外生长、存在溃疡、肿瘤坏死在恶性和潜在恶性GST中的比例分别为20/28、21/28、13/28、20/28,而良性CST中分别为3/14、4/14、2/14、0/14。所有病例行手术治疗,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包括胃壁全层楔形切除8例,胃部分切除13例,大部切除16例,全胃切除5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5例,胃周淋巴结清扫11例,淋巴结转移2例。随访0.5~11年,随访38例,失访4例。胃壁复发、腹膜腔和肝转移各1例,再次手术。结论 胃间质瘤具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可确诊;瘤体直径≥5.5cm、腔外或腔内外生长、存在溃疡坏死、肿瘤质较软、表面血管怒张等为恶性可能。术中综合评估其生物学特性有助于判断良恶性;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根本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苏敏 《海南医学》2003,14(9):122-123
患者女 ,4 7岁 ,已婚 ,海南文昌籍 ,家庭妇女。缘患者于 10天前无意间发现左锁骨下有肿块突出 ,无疼痛 ,无发热。身体一向健康 ,于 11月 3日来院检查 ,T36 .8,P81 分 ,R2 0 分 ,BP18 11KPU ,身体较肥胖 ,营养状况良好 ,颈部气管居中 ,甲状腺无肿大 ,眼等五官检查无特殊发现 ,两胸廓对称 ,双乳房未发现肿块 ,心肺物理学检查亦无异常 ,皮肤未见明显突起色素痣。外科检查左锁骨下及腋部均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胸部X线照片 ,B超检查肝、胆、肾、子宫及其附近未发现病变 ,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未发现异常 ,眼底检查未发现异常 ,电脑彩超显示左锁…  相似文献   

11.
陆映宏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04-105,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恶性胃间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恶性胃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肿瘤来源于贲门胃底部12例,胃体部6例,胃窦部3例。腔外型4例,腔内型5例,腔内外型12例。肿瘤直径4.1~21cm。肿瘤呈圆形、椭圆形4例,呈分叶状、不规则状17例。平扫CT表现:肿块密度不均匀,肿块内见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低密度影;增强CT表现: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6例胃腔面侧出现溃疡。3例肿瘤邻近胃黏膜不规则、毛糙,增强CT扫描黏膜不连续,不均匀强化。CT显示肿块边缘不清7例,肿块边缘清晰13例。合并肝脏转移1例,侵犯肝1例,侵犯腹膜2例。本组定位准确率为90.5%(19/21),定性准确率为81.0%(17/21)。结论多层螺旋CT对恶性胃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并将CT表现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39例GIST中,良性共9例,恶性共30例。发生在胃肠道26例恶性19例,发生在胃肠道外13例恶性11例;肿瘤5cm组14例恶性7例,肿瘤≥5cm组25例恶性23例;有囊变坏死30例恶性29例,无囊变坏死9例恶性1例;11例有转移均为恶性,28例无转移恶性19例。GIST的发病部位、大小、有无囊变坏死及转移对肿瘤的良恶性的鉴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在胃肠道外的GIST恶性程度高,肿瘤≥5cm组恶性程度较高,且肿瘤的大小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有囊变坏死及转移的GIST恶性程度高。结论CT检查对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多种CT征象有助于对GIST良、恶性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3.
武现生  郑振松 《河北医学》2013,19(4):570-572
目的:探讨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下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患者实施常规开放手术,并与30例实施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的患者比较。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两组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虽然手术时间显著慢于对照组(P〈0.05),但是其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术后切口愈合不佳、术后严重疼痛的比率分别为3.3%,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和40%(P〈0.05)。结论:胃镜联合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微小胃间质瘤,具有肿瘤切除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的MD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的CT影像资料共32例。观察内容主要包括病变部位、数目、形态、大小、生长方式及与胃壁的夹角、密度及强化模式,胃粘膜及浆膜改变,是否有淋巴结肿大与肝脏转移。结果本组32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胃底部19例、胃体部13例。病灶呈圆形16例,椭圆形11例,不规则形5例。病灶最大径为19-165mm。内生型14例,腔外型12例,腔内外型5例,壁内型1例。病变与邻近胃壁夹角呈锐角26例,呈钝角6例。平扫病灶呈均匀稍低或等密度19例,不均匀等低混杂密度13例,其中伴有坏死7例;三期病灶均呈均匀强化18例,不均匀明显强化14例;所有病例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大部分或全部实性病变呈延迟强化,平均CT值分别为67HU、86HU、94HU。黏膜完整21例,黏膜中断、溃疡形成11例;所有病例浆膜完整。无1例伴胃周淋巴结肿大或肝脏转移。结论胃间质瘤MD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三期增强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对其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肠间质瘤CT表现,并分析其征象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关系。方法选择本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术前均经CT检查,分析CT征象,并探讨CT征象如肿瘤大小、形态及生长方式等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关系。结果 60例患者中,胃部间质瘤31例,小肠19例,直肠7例,腹腔肠系膜3例。60例患者中极低恶性22例,低度恶性17例,中度恶性16例,高度恶性5例。肿瘤大小、形态、轮廓、生长方式及坏死情况与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具有密切关联,均P0.05。结论胃肠间质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下肿瘤大小、形态、轮廓、生长方式及坏死情况与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具有密切关联,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直肠恶性间质瘤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肠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大肠癌中心收治的13例直肠恶性问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切除11例,其中行dixon术5例,miles术3例,经肛门局部切除2例,全盆腔脏器切除1例.1例放弃治疗出院,1例口服格列卫.结果 12例获得随诊,平均随访25个月.1例7个月后死于肝转移,其余存活.结论 外科手术切除是直肠恶性间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应根据CT、腔内超声,MRI等检查结果,经评估后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不能手术或术后出现肝转移者可使用分子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收治的27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病理结果,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胃间质瘤27例,均经手术完整或部分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免疫组化均呈CD117和/或CD34阳性表达。随访时间6~46个月,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5例,死亡9例。结论胃间质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困难,其确诊需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胃间质瘤的主要手段,一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在胃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18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及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18例胃间质瘤中腔内型16例,腔外型2例;呈囊实性不均匀密度13例,实性5例,均未见钙化.CT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4例(良性3例,潜在恶性1例),不均匀强化14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10例).结论 多排螺旋CT较为准确诊断胃间质瘤及进一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良、恶性不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GST(14例)及恶性GST(9例)患者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包括病灶形态大小、血流丰富程度、动脉血流峰值速度(Vmax)及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 14例良性GST患者血流信号不丰富,RI为低阻型,9例恶性GST患者血流信号丰富,RI为高阻型。两者彩色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及血流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良、恶性GST的鉴别诊断,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