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过程的防治作用。方法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三七总皂甙治疗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3、7、14、2 1d处死大鼠,留取梗阻侧肾脏制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肾间质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表达。结果 手术组呈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α-SMA表达明显增加。三七总皂甙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PCNA表达明显增加,α- SMA表达明显减少,间质PCNA、α- SMA表达明显减少(P<0 .0 5 )。结论 三七总皂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后的肾间质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可阻断肾小管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的转分化。  相似文献   

2.
输尿管部分梗阻家兔上尿路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家兔经输尿管灌注测压方法的可行性,并对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输尿管的功能进行评价。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8只,为假手术组;实验组按术后时间分为3组,每组8只,建立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在梗阻不同时间点,用经输尿管灌注测压的方法对输尿管功能进行研究,并观察输尿管及肾脏的形态变化。结果:在5ml/min灌注时,梗阻组输尿管静息压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梗阻2周时,不灌注、不同流速灌注时的静息压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梗阻4周时,在不灌注、5ml/min灌注时静息压力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1ml/min灌注时的静息压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梗阻4周时,肾脏明显出现肾间质纤维化等病理变化。结论:该实验方法能评价输尿管功能的变化。在梗阻4周时,输尿管功能出现不协调,这可能是4周时肾脏病变进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延肾胶囊抑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剑锋  李娜  袁发焕 《西部医学》2005,17(3):197-199
目的 观察延肾胶囊治疗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4 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和延肾胶囊治疗组,分别于术后3d、7d、1 4 d处死动物,观察肾脏间质病变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TGF- β1和α- SM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梗阻组相比,延肾胶囊治疗组大鼠肾间质病变程度明显减轻,而TGF- β1、α- SMA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P<0 .0 5 )。结论 延肾胶囊具有明显的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能显著降低肾间质中TGF- β1、α- SM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帕瑞昔布对输尿管梗阻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对大鼠双侧输尿管梗阻(BUO)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BUO组、给药组和对照组,给予帕瑞昔布或生理盐水灌胃。BUO组和给药组手术结扎输尿管,对照组不结扎。术后24h采血并取出双肾,测定血浆中的钠、钾、肌酐和尿素值,并对肾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双侧输尿管梗阻术后24h肾组织中COX-2的表达显著增加,而双侧输尿管梗阻后使用帕瑞昔布的大鼠,肾组织中COX-2的表达显著减弱,反映肾功能的各项血浆生化指标改变亦显著减轻。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对大鼠输尿管梗阻所致肾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单侧输尿管梗阻肾脏水通道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肾积水时肾小管水通道蛋白(AQP)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组织学变化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20例单侧肾积水伴无功能行肾切除术的临床肾脏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评估AQP1及AQP2的表达水平;然后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进一步动态观察梗阻后1,2 d及梗阻解除后1,2,7d不同时间点AQP1、AQP2的变化趋势,同时通过HE染色观察其变化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联系。结果:单侧肾积水患者肾脏病理标本肾小管水通道蛋白AQP1及AQP2表达下降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QP1,P〈0.01;AQP2,P〈0.05);UUO模型中,梗阻后1,2 d及解除梗阻后1 d,AQP1、AQP2表达随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P〈0.05),解除梗阻后2 d其表达开始回升(P〈0.05),解除梗阻后7 d逐渐恢复,但仍然没有达到正常水平(P〈0.05)。同时HE染色显示,梗阻1,2 d及解除梗阻1 d时组织学变化以集合管扩张和炎性改变为主,但均于梗阻解除7 d内较快恢复正常,与AQP的大幅变化并不完全一致。结论:输尿管梗阻将导致肾脏AQP1及AQP2表达急剧下降,且恢复十分缓慢;同时这种下降与组织学改变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曲马多、654-2(或间苯三酚)、双氯酚酸钠联合用药与杜冷丁单独用药对泌尿系结石肾绞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9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泌尿系结石肾绞痛患者21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实验组给予盐酸曲马多100 mg肌注,654-210 mg(45岁以上男性患者改用间苯三酚80 mg)静滴,双氯酚酸钠栓剂50 mg塞肛;对照组给予杜冷丁100 mg肌注。分别于用药后3、5、10、15、20、30 min 6个时间点观察其镇痛效果。结果在用药后3、5、10、15 min 4个时间点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均明显优于实验组(P〈0.05),用药后20、30 min 2个时间点两组药物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除口渴外,其他各项如呕吐、头晕、乏力、嗜睡、体位性低血压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马多、654-2(或间苯三酚)和双氯酚酸钠联合用药治疗泌尿系结石肾绞痛安全有效,并具有成瘾性极低及无严重不良反应的优点,可推荐作为泌尿系结石肾绞痛常用止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院 198 5— 2 0 0 3年共收治巨大肾积水 4 0例 ,以尽可能保留肾脏为原则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0例中男 2 2例 ,女 18例。 4个月~ (岁 ) 17例 ,15~ (岁 ) 14例 ,4 0~ 6 7(岁 ) 9例。左侧 2 0例 ,右侧 17例 ,双侧 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15例 ,先天性巨输尿管 2例 ,肾结石 6例 ,输尿管结石 7例 ,马蹄肾 1例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1例 ,髂动脉后输尿管 1例 ,肾输尿管重复畸形 1例 ,肾结核对侧肾积水 1例 ,输尿管异位开口 1例 ,肾盂癌 1例 ,输尿管下端狭窄 2例 ,先天性孤肾 1例 ,共 4 0例 4 3个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双侧输尿管梗阻再通(BUOR)大鼠肾脏肾小管的保护作用以及抗纤维化作用.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BUO组和雷帕霉素组,每组各16只.BUO组和雷帕霉素组大鼠结扎双侧输尿管制作BUO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双侧输尿管.BUO组及雷帕霉素组输尿管梗阻24h后解除梗阻.雷帕霉素组于术前1天至处死当天每天予以雷帕霉素口服液[2m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BUO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3组大鼠于术后4、7天收集24h尿液及抽取静脉血检验,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白介素-18(IL-1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肾脏的表达.结果 雷帕霉素组大鼠第4、7天血肌酐及尿素氮均低于BUO组(P<0.05),肾脏KIM-1、IL-18、TGF-β1、α-SMA表达明显低于同时间点BUO组,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雷帕霉素可能通过下调TGF-β1、α-SMA、KIM-1和IL-18的表达减轻BUO术后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保护肾小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肾积水时肾小管水通道蛋白(AQP)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组织学变化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20例单侧肾积水伴无功能行肾切除术的临床肾脏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评估AQP1及AQP2的表达水平;然后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进一步动态观察梗阻后1,2 d及梗阻解除后1,2,7d不同时间点AQP1、AQP2的变化趋势,同时通过HE染色观察其变化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联系。结果:单侧肾积水患者肾脏病理标本肾小管水通道蛋白AQP1及AQP2表达下降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QP1,P<0.01;AQP2,P<0.05);UUO模型中,梗阻后1,2 d及解除梗阻后1 d,AQP1、AQP2表达随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P<0.05),解除梗阻后2 d其表达开始回升(P<0.05),解除梗阻后7 d逐渐恢复,但仍然没有达到正常水平(P<0.05)。同时HE染色显示,梗阻1,2 d及解除梗阻1 d时组织学变化以集合管扩张和炎性改变为主,但均于梗阻解除7 d内较快恢复正常,与AQP的大幅变化并不完全一致。结论:输尿管梗阻将导致肾脏AQP1及AQP2表达急剧下降,且恢复十分缓慢;同时这种下降与组织学改变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0.
肾、输尿管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疾病 ,多数原发于肾脏 ,形成后可造成梗阻和继发感染 ,部分患者还影响肾功能 ,造成输尿管积水和肾积水。我院自1995年~ 1999年采用三金排石汤、输液冲击治疗、ESWL和手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 6 4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 4例中 ,男性 5 0例 ,女性 14例 ;年龄 2 0~ 72岁 ,平均 39 6岁。全部病例均经顺行性静脉尿路造影或B超检查证实结石存在 ,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诊断标准。其中肾结石 9例 (2例为双侧 ) ,输尿管结石 5 5例 (上段 18例 ,中段 15例 ,下段 2 0例 ,双侧 2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段输尿管梗阻对肾盂内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5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和手术组40只.假手术组只显露而不结扎左侧输尿管,手术组将左侧输尿管完全结扎.分别于输尿管梗阻后3d、1周、2周、4周、8周后测定兔肾盂内压.于梗阻前及梗阻后3d、1周、2周、4周、8周留取兔尿液,应用FM-8P全自动冰点渗透压计测定梗阻前后尿渗透压(Uosm)变化.分别于输尿管梗阻前后行99mTe-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并测定兔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结果 (1)输尿管梗阻2周后,兔肾盂内压上升到最高为28.5cmH2O,8周后肾盂内压仍然维持很高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GFR进行性降低,尿液浓缩功能逐渐下降.结论 肾功能损害随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与梗阻侧持续肾盂内压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酸盐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N)、丁酸钠500 mg/(kg·d)组(NaB1)和丁酸钠1 000 mg/(kg·d)组(NaB2),同周龄雄性db/m作为对照组(NC)。NaB1组和NaB2组每日丁酸钠溶液灌胃,NC组和DN组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连续灌胃8周后处死小鼠。留取肾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分别提取肾组织mRNA和蛋白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采用相关试剂盒检测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LB)、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血肌酐(SCr)等相关指标。结果:与NC组小鼠比,DN组小鼠精神萎靡,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明显,体质量、血糖显著升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明显增高(P<0.05)。丁酸钠治疗8周后,小鼠精神饮食状况改善,血糖、UACR下降、肾组织IL-6水平下降,GLP-1R、AMPK、PGC-1α、MFN2和OPA1 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丁酸钠通过调节DN小鼠的AMPK和GLP-1R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制作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大鼠模型 ,给或不给波生坦干预 ,于造模第 7天取梗阻肾进行如下试验 :( 1)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 (RT PCR) :观察梗阻肾实质前内皮素 1原 (preproET 1)、Ⅰ型胶原 (ColⅠ )、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1(TIMP 1)及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mRNA的表达。 ( 2 )免疫组织化学法 :观察梗阻肾脏肾小管 间质内皮素 1(ET 1)、ColⅠ、TGF β1、TIMP 1及PAI 1蛋白质的表达。 结果  ( 1)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 ,UUO大鼠肾实质preproET 1、ColⅠ、TGF β1、TIMP 1、PAI 1mRNA表达 ,及肾小管 间质ET 1、ColⅠ、TGF β1、TIMP 1、PAI 1蛋白质表达均明显上调 (P <0 0 5 )。 ( 2 )波生坦能够显著下调梗阻肾的ColⅠ、TGF β1、TIMP 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P <0 0 5 ) ;而对preproET 1、PAI 1mRNA及ET 1、PAI 1蛋白质表达无显著影响 (P >0 0 5 )。结论 ET 1可能参与UUO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过程 ,而波生坦有可能通过抑制TGF β1和TIMP 1而拮抗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假手术(SOR)组、单侧输尿管结扎(UUO)组和IL-1ra处理(Tre)组,UUO组和Tre组制备UUO模型,SOR组术式同UUO组但不结扎输尿管。Tre组每天给予的10%IL-1ra溶液腹腔注射,而另两组则腹腔注射等体积无菌注射用水。各组分别在术后第1、3、7和14天随机处死6只大鼠,采血并取梗阻侧肾脏,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a-SMA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液中肌酐、尿素氮的含量。结果: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UUO组与Tre组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均高于SOR组,肾功能具有先恶化后好转的趋势(P<0.05);与UUO组相比,Tre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有所减轻,肾功能好转趋势也较UUO组明显,其差异从第7天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ra可延缓梗阻性肾间质纤维化进程,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白细胞介素1的促纤维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鲁华  周胜云  吕洋 《疑难病杂志》2012,11(5):367-369,405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魏酸钠治疗组。分别于UUO术后3、7、14 d处死动物并取梗阻肾组织,比较病理改变;用SP法检测TGF-β1、p-p38MAPK、α-SMA的表达,并比较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GF-β1、p-p38MAPK、α-SM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升高更显著;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TGF-β1、P-p38MAPK、α-SM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TGF-β1、p-p38MAPK、α-SMA的表达呈现正相关性:TGF-β1与P-p38MAPK(r=0.745,P<0.05);p-p38MAPK与d-SMA(r:0.659,P<0.05);TGF-β1与α-SMA(r=0.770,P<0.05)。结论阿魏酸钠可能通过TGF-β1/p-p38 MAPK通路,下调α-SMA的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依那普利抗肾间质纤维化的 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8)和依那普利治疗组(n=8)。对模型组和依 那普利治疗组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hral obstruction,UUO)模型。术后14 d处 死大鼠,留取梗阻侧肾组织分别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 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染色检查肾小 管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as相关死亡结构域(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FADD)、凋亡蛋 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 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肾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均 P<0.05),依那普利治疗组肾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TUNEL染色显示模 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计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依那普利治疗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较模型组明显减 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法显示模型组肾组织FADD,APAF-1和CHOP的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 增多(均P<0.05),依那普利治疗组肾组织FADD,APAF-1和CHOP的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依那普利可通过抑制UUO大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起到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UUO组(n=15)和1,25-(OH)2D3干预组(n=15),建立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干预组于术后第1天起每天腹腔注射1,25-(OH)2D3,假手术组及UUO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处死大鼠,每次5只,取梗阻侧肾脏行HE、Masson染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标记,观察肾损伤程度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取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观察肾功能;处死前1天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中蛋白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和干预组各时间点HE、Masson染色和α-SMA表达变化明显,呈逐渐加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含量术后第3和第7天时表现为升高,术后第14天时出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UO组相比,干预组各时间点各项指标变化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OH)2D3可抑制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后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浓度、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NGAL的表达以及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C. sinensis)干预后对其的影响,探讨C. sinensis的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和C. sinensis组,每组15只。3组组内再按24,48,72 h分成3个亚组,每组5只。用摘除右肾后夹闭左肾蒂1 h恢复再灌注的方法建立肾I/R模型,sham组摘除右肾后未夹闭左肾蒂,术后每日予以生理盐水(2 mL/d)灌胃,I/R组和C. sinensis组分别在术后予以生理盐水(2 mL/d)和人工C. sinensis粉[5.0 g/(kg?d)]灌胃,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的尿中N-Z酰-β-D-氨基酸葡萄糖苷酶NAG含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尿NGAL浓度,HE染色观察大鼠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并用肾小管间质半定量计分法分析各组大鼠病理损伤情况,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共聚焦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HIF-1α和NGA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和C. sinensis组大鼠的BUN及SCr水平增高(P<0.05),尿中NAG和NGAL增多(P<0.05)。Sham组大鼠肾小球及小管间质均正常,无明显病理改变;I/R组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普遍肿胀,可见小管扩张,管腔管型,刷状缘消失,部分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等改变,肾小球无明显病理改变。与sham组相比,I/R组和C. sinensis组各时间点大鼠肾组织HIF-1α的mRNA及蛋白、NGAL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相比较,C. sinensis组各时间点的BUN和SCr水平下降(P<0.05),尿中NAG和NGAL浓度降低(P<0.05),肾组织NGAL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HIF-1α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肾小管病理半定量计分显示C. sinensis组较I/R组小管间质损伤明显改善。结论:I/R大鼠模型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管及肾间质受损,与急性肾损伤病理改变特征相符合。I/R后尿中NGAL水平增高,与尿中NAG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成正相关,提示 NGAL可能是急性肾损伤时肾小管损伤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C. sinensis可能通过调节肾组织中HIF-1α和NGAL的表达而达到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敲除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对肾组织中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及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分成Nrf2野生型假手术组、Nrf2野生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Nrf2敲除型假手术组、Nrf2敲除型UUO组4个小组,每组6只。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糖原染色(PAS)观察肾组织损伤程度;Masson染色评价肾间质总胶原累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基质成分III型胶原及TGF-β1的表达;RT-qPCR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与Nrf2野生型假手术组比,Nrf2野生型UUO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P<0.05)。Nrf2敲除型UUO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与Nrf2野生型UU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染色显示,与Nrf2野生型UUO组相比,Nrf2敲除型UUO组肾组织损伤明显加剧(P<0.01)。Masson染色显示,与Nrf2野生型UUO组相比,Nrf2敲除型UUO组肾间质总胶原累积明显增加(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Nrf2野生型UUO组相比,Nrf2敲除型UUO组肾组织α-SMA和III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这可能与Nrf2敲除所致的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提高有关(P<0.05)。结论:Nrf2敲除可加剧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为Nrf2敲除通过提高TGF-β1水平,进而促进肌成纤维细胞过度活化和胶原在肾间质的过度累积。  相似文献   

20.
Song GW  Li C  Zheng YC  Kong J  Sun B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1428-1432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mRNA在 5 / 6肾切除大鼠肾皮质的表达特点和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 2 4只 5 / 6肾切除大鼠随机分为未治疗的 5 / 6肾切除组 (模型组 ,12只 )和氟伐他汀治疗的 5 / 6肾切除组 (治疗组 ,12只 ) ,另设6只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氟伐他汀治疗 (7mg·kg-1·d-1) 13周后 ,检测尿蛋白排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 ,用RT PCR法检测肾皮质CTGFmRNA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球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IV型胶原和纤连蛋白的表达水平 ,并评价肾脏病变和肾小球硬化指数 (GSI)。 结果 实验终止时 ,模型组尿蛋白排泄 (30 5 4mg/ 2 4h)显著高于假手术组 (5 6mg/ 2 4h ,P <0 0 1) ,氟伐他汀治疗的大鼠尿蛋白排泄 (2 30 9mg/ 2 4h)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5 )。与假手术组相比 ,模型组血清尿素氮(P <0 0 1)和肌酐 (P <0 0 5 )水平均明显增高 ,氟伐他汀治疗使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明显降低。模型组GSI为 4 1 8± 11 5 ,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2 2± 1 3,P <0 0 1) ,治疗组GSI(2 3 4± 6 1)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5 )。肾皮质CTGFmRNA表达水平约为假手术组的 3倍 (P <0 0 1) ,而在治疗组其表达水平减少 5 5 4 %。肾小球TG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