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法(Plama Exchange,PE)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疗法,预防肾移植术后超急排斥和加速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1例第1次肾移植术后因超急排斥反应而摘除移植肾的患者,3例淋巴毒试验(试管法)大于10%的患者,在肾移植术前行PE的同时,加用ALG疗法,然后进行肾移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均未发生排斥反应,获得人肾存活,结论:PE加ALG疗法,对于预防肾移术后超急排斥和加速排斥反应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何屹  何以权 《右江医学》2001,29(1):41-41
同种异体肾移植由于遗传免疫因素影响 ,移植肾排斥反应不可避免 ,但同一供体分别移植于两受体 ,先后出现排斥反应致移植手术失败较为少见。我院遇到 1例 ,供体为男性尸肾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 1 ,女性 ,5 7岁 ,“O”型血 ,慢性肾炎出现尿毒症 2 0余年 ,血BUN 1 2 .0 8mmol/L ,Cr 35 6 μmol/L ,术前血透 6个月共 31次 ,淋巴细胞毒试验 8% ,术中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 ,肾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 ,血管开放以后 ,肾脏充血良好 ,半小时后移植肾变软、发紫 ,肾动脉搏动消失 ,无尿液排出 ,诊断为超急排斥 ,摘除移植肾…  相似文献   

3.
多异体脐血输注诱导产生免疫低反应性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异体脐血输注诱导肾移植受者产生同种免疫低反应的可行性及对移植肾早期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肾移植受者术前行多异体脐血输注 ,分别于输血前及输血后 1月、2月、3月 ,检测受者和供者特异性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 ML R)等指标的变化 ;并比较肾移植术后早期脐血组与对照组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脐血输注后受者对供脐血的特异的 ML R显著降低 ( P<0 .0 1) ,对无关成人的 ML R亦有明显下降( P<0 .0 5 )。移植后三月脐血组无一例排斥反应发生。结论 多异体脐血输注能诱导肾移植受者产生同种免疫低反应性。这种低反应性可能对移植肾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有抑制作用。肾移植前多异体脐血输注有望成为临床实用的耐受诱导途径  相似文献   

4.
移植肾超急排斥反应(HAR)系一种反应最急剧、后果最严重的排斥反应[1].血液透析(血透)可作为肾移植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排斥或移植肾失败后的应急措施.肾移植术后,大多数患者在3~5 d内肾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术后尿量很少、移植后血肌酐降低很慢,甚至由于高血钾、水负荷过重(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等原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DGF的发生可增加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其发生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肾移植的生存率有明显的影响.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病人只要能得到及时正确地处理,绝大多数病人肾功能是可以恢复的.因此,如何鉴别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就显得尤其重要[2].现将肾移植后出现DGF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应用前列腺素E1改善移植肾早期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对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1999年11月至2003年12月,对267例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2周内每天应用前列腺素E1(PGE1)90μg,与同期内282例未使用PGE1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B超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以及两组肾功能恢复延迟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前列腺素E1的患者术后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肌酐、肾血流阻力指数和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应用前列腺素E1有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但不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尿量多少是肾移植成功与否的直观指标 ,临床上常根据每小时尿量初步判断移植肾功能。我院1995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行肾移植术2 4 2例 ,其中术后少尿 5 5例 ,现将术后少尿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5例中男 35例 ,女 2 0例 ;年龄 2 4~ 5 8岁。肾移植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HAR) 2例 ,均于 36h内切肾 ;加速性排斥 (ACR) 3例 ,经激素、抗CD3单克隆抗体 (OKT3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等治疗后未逆转 ,均切肾 ;急性排斥反应 (AR) 2 8例 ,经激素、OKT3 、ATG等治疗后 ,2 6例逆转 ,2例肾切除 ;急性肾…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enalreactiveantibody,PRA)对肾移植的独立影响,对9例移植受者术后PRA及其与超急排斥性反应和预后进行关联调查,发现术后PRA明显升高,接受供肾HLA(Humanleucocyteantigen)配合≤3个抗原的受者升值均>34%,8/9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无功能,2/9例死于排斥并发症;接受供肾HLA配合5个的1例受者PRA升值15%,无排斥反应,说明HLA配合差的移植和输血均可导致高PRA,但是前者PRA高幅>34%。研究揭示,PRA作为HLA体液免疫性抗体诱导移植物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后PRA检测有助早期识别严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1993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完成的 5 6 8例肾移植中发生的 6例超急性排斥反应 ,其中 5例发生于手术过程中 ,1例发生于术后 36h。结果 :6例均行移植肾切除 ,病理证实为超急性排斥反应。其中 2例随即行再次移植 ,1例移植另一供者的肾脏获得成功 ,另 1例移植同一供者的另一肾脏失败。结论 :超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的严重并发症 ,预防是最为重要的 ,良好的HLA配型可防止其发生 ,发生超急排斥反应后 ,随即移植另一供者的肾脏有可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我院 1 995- 0 7/ 2 0 0 0 - 1 0共施行尸肾移植 1 87例 ,术后早期 (3 mo)移植肾切除 1 0例 .移植肾早期切除率5.3% .其中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1 9~ 58(平均 38.5)岁 ,术前原发病慢性肾炎 7例 ,肾移植术后慢排 3例 ,术前血液透析1~ 1 60 (平均 80 )次 ,淋巴毒试验均 <1 0 % ,供受者血型均相同 .术后前 4 d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及环磷酰胺抑制免疫 ,肾功能恢复后即用环孢素 A+强的松 +百令胶囊或骁悉 +环孢素A+强的松抑制免疫 .发生急排后用甲基强的松龙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本组患者均系首次移植肾切除者 ,其中植肾术中切除者 …  相似文献   

10.
王书龙  张艮甫  黄赤兵 《重庆医学》2006,35(16):1445-1446,1449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配型技术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抗原板(LA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的PRA;采用PRA配型技术进行术前配型.结果 12例致敏受者组采用PRA配型技术,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无1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25%;同期43例非致敏受者组,术后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18.6%,虽较致敏受者组低,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A配型技术对减少致敏受者肾移植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在肾移植术后的发生率及CMV感染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检测2 0 8例肾移植受者术后CMVDNA和 48例肾移植受者血清CMVIgM、IgG抗体。并定期复查CMVDNA ,对CMVDNA阳性的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结果 :术后CMVDNA阳性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增加 ,经抗CMV治疗 ,则排斥反应减少。结论 :预防和治疗CMV感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梁秋梅  莫新少 《医学文选》2005,24(4):648-649
高血压为肾移植受者(RTRs)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环孢素(CSA)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移植物存活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肾移植术后高血压(PTH)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发生率可达90%[1]。导致PTH常见的原因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急(慢)性排斥反应、肾动脉狭窄;肾移植术后体重增加。肾移植术后早期持续高血压易造成心、脑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一个重要非免疫因素,对移植肾长期存活产生重要影响[2,3]。本文对PTH的护理作一棕述。1PTH的诊断标准PTH是指肾移植术后未用任何降压药物治疗时患者的收缩压≤140mm…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56例尸体肾移植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统计肾移植术后受者1年人、肾存活率、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供—受者配型及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情况;肾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结果:1年人、肾存活率92.9%/88.1%,加速性排斥1例,急性排斥(AR)8例(14.3%),环孢素A(CsA)急性肾中毒1例,无1例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结论:①受者充分的术前准备和高质量的供肾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②严格的HLA配型和术后合理用药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③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使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4例肾移植术后超急排斥反应的诊治经验,探讨影响肾超急排斥反应的因素及治疗方法.反复输血、长期血液透析、多次妊娠和接受ABO血型不相容供肾是诱发超急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大剂量激素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肾移植术的影响。方法 透析时间大于 3个月的肾移植患者 5 16例 ,按照透析方式分为两组 ,血液透析 (HD)组 (n =394 )与腹膜透析 (PD)组 (n =12 2 ) ;记录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 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HD组与PD组患者肾移植术后超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患者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分别为 13 5 8%和 2 3 97% (P =0 0 0 5 ) ,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 8 4 6 %和 15 7% (P <0 0 5 ) ,活动CMV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 2 5 13%和 16 5 3% (P <0 0 5 ) ,CMV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 7 4 4 %和 2 4 8%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HD组患者因超急性排斥切除移植肾 4例 ,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 3例 ,严重感染切除移植肾 1例 ,因败血症死亡 1例 ,因CMV肺炎呼吸衰竭死亡 4例 ,因心力衰竭死亡 2例 ;PD组患者因超急性排斥及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各 1例 ;因化脓性腹膜炎及真菌性败血症死亡各 1例 ;其余患者经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PD患者的免疫活性高于HD患者 ,并更易发生感染 ,在肾移植术围手术期应注意透析方式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配型新技术对肾移植近远期的效果。方法 85 4例患者肾移植前运用PRA新技术进行组织配型 ,并行血浆置换 ,未采用PRA组织配型的 42 3例作为对照 ,观察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近期 (AR)发生率以及对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未采用PRA组织配型组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HR) 9例 (2 1% )、急性排斥反应 198例 (47% ) ;1年人/肾存活率 86 7% /76 3%、3年人 /肾存活率 72 5 % /6 7 9%、5年人 /肾存活率 6 9 5 % /4 9 3%。采用PRA配型新技术共 85 4例 ,肾移植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16 2例 (19 0 % ) ,1年人肾存活率达 97 3% /95 0 %、3年人肾存活率 92 0 % /84 2 %、5年人 /肾存活率 87 0 % /81 6 %。结论PRA阴性配型可杜绝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提高人 /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共实施了13例HLA配型肾移植术 ,手术效果良好 ,无 1例发生超急及急性排斥反应。经长期随访 ,13例患者及移植肾均健康存活 ,各项生化指标正常 ,其中8例患者已重返工作岗位。现将HLA配型在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肾移植受者共 13例 ,年龄 2 0岁~ 4 8岁 ,男性 6例 ,女性 7例 ;首次移植 11例 ,二次移植2例。尿毒症病因 :慢性肾小球肾炎 9例 ,慢性肾盂肾炎 2例 ,狼疮性肾炎 1例 ,多囊肾 1例。其中1例患者因多种原因致透析效果差 ,合并有大量腹水。术前 13例患者常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外周血CD95的水平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进入我院实施肾移植手术的患者90例临床资料,依据术后3个月内是否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分为A组(未出现排斥反应,65例),B组(出现排斥反应,25例)。于术前、术后1周时检测两组外周血CD95,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肾移植患者外周血CD95的水平表达对患者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影响;绘制ROC曲线,并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肾移植患者外周血CD95的水平表达对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前,B组外周血CD95水平表达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B组外周血CD95水平表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肾移植患者外周血CD95水平表达对术后排斥反应有影响(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CD95水平表达预测术后排斥反应的AUC为0.826,>0.7,预测价值较好。最佳截断取值:11.152,可以获得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56、0.861。结论 肾移植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患者CD95水平较高,且CD95表达水平能作为肾移植术后受者排斥反应的辅助诊断指标,可起到预测排斥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影响再次移植肾存活率的各种因素,提高再次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方法 对39例再次肾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再次肾移植术后1、3、5年移植肾存活率显著低于初次肾移植(分别为76.5%、64.2%、56.5%和87.1%、75.1%、68.2%, P<0.05);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PRA阴性受者,使用抗体诱导治疗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未用抗体诱导治疗患者.是否切除失功肾对再次移植肾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再次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低于首次移植.个体高免疫状态是再次肾移植的危险因素,必须更加严格地进行组织配型,进行抗体诱导治疗有利于再次移植肾的存活.如没有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不主张切除原移植肾.  相似文献   

20.
梁秋梅  莫新少 《微创医学》2005,24(4):648-649
高血压为肾移植受者(RTRs)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环孢素(CSA)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移植物存活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肾移植术后高血压(PTH)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发生率可达90%[1].导致PTH常见的原因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急(慢)性排斥反应、肾动脉狭窄;肾移植术后体重增加.肾移植术后早期持续高血压易造成心、脑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一个重要非免疫因素,对移植肾长期存活产生重要影响[2,3].本文对PTH的护理作一棕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