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直肠癌肝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解放军253医院普外科(呼和浩特,010050)任武军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100083)侯宽永赵一鸣(指导)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危险因素方面已有许多报道,特别是一些病理因素已经得到了证实,如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等。...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肝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随着肿瘤生物学和外科技术进步,外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已明显提高了生存率[1]。本文对近5年作者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4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理特点和进一步提高肝转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水平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3.1∶1。年龄平均55岁(33~73岁)。发生部位:24例(58.5%)位于乙状结肠,10例(24.4%)位于直肠,位于结肠其它部位者7例(17.1%)。无病间期〔结直肠癌手术至B超和(或)CT发现肝内转移病灶时间…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初步判断结直肠癌患肝转移的危险性,方法:选择10个可能会影响肝转移的因素:患年龄、性别、地区分布、肿瘤病理类型、部位、大小、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建立原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危险性预测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年龄、术前CEA水平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这3个因素对肝转移影响较为显,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0215,0.9584和0.6404;标准误分析为0.0113,0.02740和0.29892;P值分别为0.0379,0.0005、0.0268。其他因素如浸润肠壁深度及侵犯肠管周径等对肝转移的发生也有影响,但非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术前CEA水平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原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3个显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34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4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肝转移者155例,发生率为11.56%.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和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层次、邻近脏器侵犯、合并症和腹腔种植影响肝转移 (X2=6.517, 10.208, 11.173, 42.160, 80.731, 6.593, 3.887, 14.352,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区域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层次、合并症和原发肿瘤部位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有关 (b=0.655, -0.488, 1.355, -0.752,0.273, P<0.05).结论 男性、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浆膜外组织的结直肠癌患者更容易发生肝转移;结肠癌较直肠癌更容易发生肝转移;有合并症的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几率小.  相似文献   

5.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结直肠癌病人出现肝转移一般预后较差。结直肠癌肝转移分为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对众多的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进行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有: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癌结节、分化程度、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等。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预后的因素有:肝转移灶大小及数目、肝外器官转移、原发灶手术切除、肝转移灶手术切除、全身药物治疗等。因此,手术切除肝转移灶、药物治疗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等治疗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存活率。由众多因素组合起来的评分系统,能够较好地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1999年69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复发转移率23.4%(162/692),复发转移在术后2年内出现者占74.1%(120/162),3年内出现者占92.0%(149/162)。3、5年生存率:复发转移组分别为33.1%和19.7%,非复发转移组分别为92.8%和86.1%。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大体类型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是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最重要的因素。分别进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与局部复发有关,而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与远处转移有关。直肠癌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是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浸润深度是术后远处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位于直肠且分化程度低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近期门诊随访的因素,以期为提高随访效率和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于我院胃肠外科中心行手术治疗的253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统计其术后半年内门诊随访日期和随访次数,计算随访率,分析可能影响随访次数和随访率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总体随访率为84.2%(213/253),随访次数(4.08±0.03)次/人(0~24次/人)。随访次数方面:本市内患者高于本市外患者,有内科合并症者高于无内科合并症者,有术后并发症者高于无术后并发症者,造口患者低于非造口患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因素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率方面:根治术患者高于非根治术者,造口患者低于非造口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因素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近期门诊随访情况尚不容乐观,可能影响其随访率或随访次数的因素包括患者居住地与就医地点的距离、有无内科合并症、有无术后并发症、是否行根治术以及是否造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3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腹腔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与并发症发生有关的12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从而判定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直肠痛根治术后腹腔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为37.2%(87/234),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0.5%(48/234),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12.4%(29/234),化学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9.2%(45/234).单因素分析及I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腹部手术史、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化疗疗程次数、化疗药物种类均是术后腹腔化疗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关联强度依次为:既往腹部手术史>多次化疗疗程>手术并发症>顺铂,而腹腔镜手术是保护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1~2次腹腔化疗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化学性腹膜炎是造成腹腔化疗远期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保持化疗期间肠道通畅可作为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因素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病程、术前CEA水平、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临床分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均为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均为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探讨我国真实世界中甲状腺癌长时间存活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1998年4月至2018年12月初次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记录,病理及后续住院记录并进行随访,按照预后分为无病生存组和复发转移死亡组,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结直肠癌(CRC)术后肠梗阻(POI)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接受CRC手术患者413例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年龄≥18岁,ASAⅠ—Ⅲ级.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列线图模型.通过C?index验证模型的区分...  相似文献   

12.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九个家系的诊治和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决结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9个家系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经验。方法 对我院经治的9个HNPCC家系的诊治情况和随防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个家系中共有患35例(结直肠癌患2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7岁,35例患共被诊断为各种恶性肿瘤55例次,基保结肠癌29例次(右侧结肠癌23例次),直肠癌12例次,胃癌4例次,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5例次,食管癌2例次,乳腺癌、胰腺癌、脑恶性胶质瘤各1例次,在本组诊断多原发癌患11例,含异时性多原发结肠癌8例,28.5%的结直肠癌患首次手术10年内再发异时性结直肠癌而需手术治疗。随诊中发现2例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患继发肝转移,另2例患发现有4枚结肠息肉,均经结肠切除。结论 常规根治手术不适于本病结直肠癌患的治疗,对已发生结直肠癌的HNPCC患应行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的危险因素与临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08年1123例女性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 34例(3.03%,34/1123)术后出现直肠阴道瘘.直肠阴道瘘发生与患者有无绝经、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位于直肠壁的部位、吻合方式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T分期、术前放疗、预防性造口等无明显相关.34例患者中12例经保守治疗后自愈,余22例患者均在瘘后3月局部炎症消退后行修补术,在修补直肠阴道瘘的同时行近端肠造口使粪便转流.结论 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与患者有无绝经、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位于直肠壁的部位、吻合方式密切相关.熟悉其病因,加强围手术前准备,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可降低直肠阴道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的随访率方法。方法对1994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2092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的随访率进行分析,并将其以2000年1月1日为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访率逐年上升,其中第一阶段(1994年8月至1999年12月)结直肠癌术后总的随访率为67.3%,明显低于第二阶段的95.4%(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P0.01)。结论通过落实规范化随访制度和加强各种随访工作的综合措施,可望提高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随访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直肠癌尖淋巴结(APN)转移与其预后及与转移淋巴结总数的关系,回顾性研究510例行直肠癌切除术病理诊断淋巴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APN与患者预后和N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全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7个月,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18.3%,无瘤生存率55.5%,总生存率58.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治疗前后身体组分的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医院收治的221例经过根治性手术和术后静脉化疗的CRC患者,其中男性124例,女性97例,对其治疗前后全腹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使用定量CT(QCT)分别测量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FA)、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椎后肌群肌肉面积(MA),并计算出腹部总脂肪面积(TFA)。结果 治疗后SFA高于治疗前,腰椎BMD、椎后肌群MA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TFA、VFA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患者治疗后VFA及腰椎BMD低于治疗前(P<0.05)。<60岁患者治疗前后各身体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治疗后TFA及SFA高于治疗前,腰椎BMD及椎后肌群MA低于治疗前(P<0.05)。女性患者治疗后TFA及VFA低于治疗前(P<0.05)。男性、开腹及结肠癌是腰椎BMD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直肠癌、治疗前低腰椎BMD、T分期大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的相关危险素进行单素及多素分析.结果:早期炎性肠梗阻与年龄(P=0.023)、手术方式(P=0.008)、腹部手术史(P=0.002)、肠道准备情况(P<0.001)、术中防粘连剂使用(P=0.006)、手术时间(P=0.042)有关;开腹手术(P=0.024)、有腹部手术史(P=0.034)及术前未行肠道准备(P=0.006)是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素.结论:开腹手术、有腹部手术史及术前未行肠道准备是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的独立危险素.  相似文献   

18.
Ⅳ期结直肠癌78例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Ⅳ期结直肠癌姑息性手术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4年3月诊治的78例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姑息性手术治疗组73例,未手术组5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肿瘤合并症,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等因素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仅显示肿瘤多发性转移、CEA水平升高和未化疗是Ⅳ期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53例无肿瘤外科合并症患者的预后因素,原发灶切除组和未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2个月和10个月,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8),而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是患者生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对结直肠癌原发肿瘤引起的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者,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无外科合并症患者切除原发肿瘤并不能改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男性位于恶性肿瘤的第4位,女性位于第3位。结直肠癌发病情况有显著的地区性差异,以北美、大洋洲最高,欧洲居中,亚非地区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但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大中城市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影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获得完整随访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局部复发的患者(复发组)50例,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进行1∶2配对,挑选出100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未局部复发患者(未复发组)作为对照.筛选出肿瘤位置、术后化疗、肿瘤分化程度、脉管或神经浸润、T分期、肿瘤直径、获取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目作为分析因素.对8项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直肠癌局部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Wileoxon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至2013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复发组患者死亡22例,未复发组患者死亡3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在肿瘤位置、T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7,9.652,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化疗、肿瘤分化程度、脉管或神经浸润、肿瘤直径、获取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9,0.342,0.656,Z=7142.5,8214.5,7241.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位置(低位)、T分期(T4期)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Wald=3.954,5.615,P<0.05).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位直肠癌患者比较,中位直肠癌局部复发率没有明显改变(OR=1.893,P>0.05);而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则明显升高(OR=3.201,P<0.05).与T2期患者比较,T3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没有明显改变(OR=4.913,P>0.05);T4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明显升高(OR=16.103,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和T分期影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肿瘤局部复发,手术根治程度指标对于判断此类患者预后、指导后续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