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MSCT多平面重建检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加深对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与副鼻窦炎性病变及相关性的认识。方法使用东芝Esprit4层螺旋CT机对经平片及临床证实的96例慢性副鼻窦炎患者先行轴位薄层容积扫描,在此基础上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重点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结构的解剖变异。结果96例慢性副鼻窦炎中,筛泡过渡气化46.8%,钧突偏移34.3%,中鼻甲过度气化52.0%,中鼻甲反向弯曲15.6%,鼻中隔偏曲69.7%,Hailer气房44.7%。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图像(MPR)能清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慢性副鼻窦炎的程度和范围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过cT对鼻道窦口复合体(0Stionleata1complex,OMC)解剖变异的观察,认识鼻道窦口复合体变异与副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64层螺旋CT机对本院2009年-2011年经临床证实的137侧副鼻窦炎患者行轴位薄层容积扫描,并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重点观察鼻道窦口复合体区的解剖变异。结果 137例副鼻窦炎患者中:中鼻甲反向弯曲者约12.8%,中鼻甲过度气化者约32.1%,鼻中隔偏曲者约67.2%,钩突偏移者约39.1%,筛泡过度气化者约40.9%,丘鼻过度气化者约4.7%,Haller气房者约15.7%。结论MSCT能够清晰显示鼻道窦口复合体区的解剖变异与副鼻窦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谢晓红  彭涛  赵世煜 《四川医学》2004,25(8):877-878
目的:加深对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副鼻窦炎性病变及相关性的认识。方法:使用GE Lighspeed Ultre 8层螺旋CT扫描仪对搜集整理临床证实的慢性副鼻窦炎患者58例进行多层螺旋CT客积扫描,在横断面基础上行多平面重建(MPR),重点观察钩交、中鼻甲、鼻中隔、筛泡的发育形态、位置。结果:58例慢性副鼻窦炎与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有明显的相关性,钩突、中鼻甲、鼻中隔及筛泡的解剖变异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图像(MPR)能清晰地显示窦口一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慢性副鼻窦炎的部位及程度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当存在多种解剖变异时受累最重的是上颌窦,其次是筛窦。  相似文献   

4.
张卫国  刘敏 《实用医技》2008,15(2):141-142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扫描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86例患者行鼻副窦64层CT容积扫描,经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观察鼻副窦结构及病变范围的显示情况。结果:64层容积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后62例上颌窦黏膜增厚、48例筛窦黏膜增厚、17例蝶窦黏膜增厚、7例额窦黏膜增厚。所有病例均显示钩突、筛窦漏、半月裂、筛泡及中鼻甲等的结构,鼻中隔偏曲39例,中鼻甲反向弯曲28例、中鼻甲气化ll例,钩突肥大16例,钩突明显偏移9例,钩突气化5例,筛泡过度气化15例,Hailer气房6例。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克服了常规CT扫描的缺点,并可以清晰方便显示副鼻窦腔内解剖结构及解剖变异,为鼻副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上颌窦炎的CT表现及其与窦口鼻道复合体之间的关系,为儿童上额窦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的鼻窦炎患儿64例,均行16层CT轴扫及冠状重建,按上颌窦黏膜皱襞厚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研究其与窦口鼻道复合体之间的关系。结果 68.7%(44/64)上颌窦炎累及其它组副鼻窦,轻度12例(18.8%),中度34例(53.1%)合并液-气平面10例,重度18例(28.1%)合并液-气平面5例,其它鼻窦累及共44例。鼻道窦口复合体清晰9例,鼻道窦口复合体欠清晰35例,鼻道窦口复合体结构模糊20例,经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儿童鼻窦鼻窦炎性病变的范围、程度以及周围变化,良好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儿童上颌窦炎以黏膜皱襞中、重度肥厚常见,儿童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与上颌窦炎严重程度呈一致性,两者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鼻窦冠状位CT扫描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鼻窦冠状位CT扫描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手术方式的指导意义。方法 :应用荷兰菲利普公司的螺旋CT ,对临床诊断为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 ,并在ESS术后对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 6例患者 ,CT诊断为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窦口 -鼻道复合体闭塞 ,与临床诊断及术中诊断基本相符 ,并经病理确诊 ,符合率为 93%。结论 :鼻窦冠状位CT扫描 ,对于显示窦口 -鼻道复合体的结构异常、诊断鼻息肉、确定鼻窦炎的病变范围 (分型分期 )及指导手术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窦口鼻道复合体CT影像解剖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的CT影像解剖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为OMC的研究提供影像解剖学的新思路。方法:对67例头颅冠状CT薄层扫描片进行观测,包括:中鼻道宽度,筛漏斗长度、宽度,钩突厚度、内倾角度,筛泡、鼻丘的内径,并对测量结果与鼻窦炎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7例(134侧)中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有3种类型:筛顶型(23.13%)、纸样板型(56.72%)和中鼻甲型(20.15%),这3种类型的比例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较大差异(P<0.01)。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筛漏斗长度有显著差异(P<0.01)。筛漏斗长度及钩突角度与鼻窦炎积分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OMC解剖因素(包括筛漏斗及钩突的发育等)与慢性鼻窦炎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鼻息肉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扫描对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97例均行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其中轴位24例,冠状位73例,全部病例经鼻内窥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97例中双侧发病72例,单侧发病25例。鼻息肉主要发生在筛窦及中鼻道,部分累及上颌窦及下鼻道,在CT断面上表现为鼻腔内息肉样肿块,全部合并不同程度的鼻窦炎。冠状位CT扫描比轴位显示清楚。结论:鼻息肉在CT断面上有比较特征性的表现,诊断明确,冠状位能提供与功能鼻内窥镜手术方位一致的解剖层面,能清楚显示鼻道解剖结构和病变特点,对指导纤维内窥镜手术进路及防止并发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扫描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86例患者行鼻副窦64层CT容积扫描,经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观察鼻副窦结构及病变范围的显示情况。结果:64层容积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后62例上颌窦黏膜增厚、48例筛窦黏膜增厚、17例蝶窦黏膜增厚、7例额窦黏膜增厚。所有病例均显示钩突、筛窦漏、半月裂、筛泡及中鼻甲等的结构,鼻中隔偏曲39例,中鼻甲反向弯曲28例、中鼻甲气化11例,钩突肥大16例,钩突明显偏移9例,钩突气化5例,筛泡过度气化15例,Haller气房6例。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克服了常规CT扫描的缺点,并可以清晰方便显示副鼻窦腔内解剖结构及解剖变异,为鼻副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窦口鼻道复合体多排螺旋CT检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1例鼻疾病患者,采用东芝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多排螺旋CT横断面容积扫描,然后经CT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重点观察钩突、中鼻甲、鼻中隔、筛泡的结构、形态和位置及变异情况,以及与慢性鼻窦炎的密切关系。结果:经MPR重建得到的冠状面图像能清楚地显示OMC区域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本组病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占92%,扫描显示中鼻甲气化占38.2%,中鼻甲反向弯曲占15.7%,Haller气房占18.6%,筛泡过度气化占16.7%,钩突偏曲占27.5%。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图像(MPR)能清晰的显示OMC冠状面图像及解剖变异;OMC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分辨率CT冠状及横断位扫描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冠状及横断位扫描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行X线和冠状及横断位HRCT扫描检查,回顾性分析X线及HR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检查确诊鼻骨骨折13例(其中粉碎性骨折5例);20例患者经CT检查均发现鼻骨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13例,线性骨折7例;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5例,上颌窦骨折4例,额骨骨折1例,眼眶壁骨折4例,鼻中隔骨折1例,筛窦纸板骨折2例,鼻额缝分离1例。结论HRCT冠状及横断位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鼻骨骨折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最佳冠状位扫描方式和成像效果。方法:对106例门诊患者行鼻腔及鼻窦冠状位3mm薄层扫描,56例采用标准冠状位扫描,50例采用冠状倾斜位扫描,将所有图像均进行多平面(MPR)及三维(3D)重建。结果:冠状倾斜位薄层扫描对钩突、中鼻甲、筛泡、半月裂、筛漏斗的显示情况与薄层标准冠状位扫描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额窦引流通道的显示优于标准冠状位薄层扫描(P<0.05)。结论:螺旋CT冠状倾斜位薄层扫描能全面显示OMC的结构,尤其能良好显示额窦的引流通道,是显示OMC的最佳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其在临床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扫描的63例解剖变异伴副鼻窦炎症患者的影像资料,先行轴位薄层容积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行多平面重建,重点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的影像特点及其与鼻窦炎症发生的关系。结果 (1)解剖变异:钩突偏移17例,其中向内偏移9例,向外偏移8例;中鼻甲过度充气20例;中鼻甲反向7例;筛泡过度气化7例;Hallor气房6例。(2)鼻旁窦炎症表现:上颌窦炎26例(左侧10例,右侧11例,双侧5例);筛窦炎19例(左7例,右6例,双侧6例);上颌窦并筛窦炎15例(左5例,右6例,双侧4例);右侧鼻旁窦炎合并左侧上颌窦炎1例,左侧鼻旁窦炎合并右侧筛窦炎2例。结论MSCT多平面重组(MPR)着重OMC细节的显示,构建鼻道引流通道,提供治疗方案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各结构间隙与中鼻甲、鼻中隔间隙狭窄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鼻窦冠状位CT扫描,高空间分辨率算法成像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89例(171侧)患者的正常鼻窦和炎症鼻窦的OMC各结构间隙的变异情况。结果:正常鼻窦与有炎症鼻窦间OMC各结构间隙狭窄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MC各结构间隙与慢性鼻窦炎分别行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MC间隙狭窄为鼻窦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疾病时,必须矫正OMC间隙狭窄。  相似文献   

15.
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①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OMC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②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评价CT扫描在慢性鼻副窦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慢性鼻副窦炎患者83例(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行冠状位扫描,21例加作轴位扫描,对疑有窦壁骨质破坏的2例加作高分辨率CT(HRCT),分析对照慢性副鼻窦疾病病变的类型和范围。结果所有病例均有窦壁粘膜不同程度增厚和窦内积液,窦壁粘膜增厚伴软组织影16例,上颌窦内斑点6例,上颌窦窦壁骨质吸收2例,中、下鼻甲肥大63例,鼻腔内软组织影充塞60例。结论对慢性副鼻窦炎CT扫描能准确描述其病变的类型、范围、程度,清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和比邻关系,对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下颌神经管的CT扫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高华 《右江医学》2003,31(5):433-434
目的 研究高分辨CT扫描对下颌神经管及周围结构的显示。方法 应用高分辨CT对 3 0例正常下颌骨作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连续扫描。结果 根据下颌神经管的走向将全段分为纵向段和横向段两部分 ,矢状位扫描显示纵向段和横向段效果均好 ,以显示纵向段效果最佳 ;冠状位扫描显示横向段效果好 ;轴位扫描作用不大。结论 矢状位和冠状位高分辨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下颌神经管及周围结构 ,对诊断下颌神经管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鼻窦炎治疗的CT表现和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小儿鼻窦炎临床确诊病例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50例中42例累及上颌窦,38例累及筛窦,12例累及蝶窦,2例累及额窦,全鼻窦炎18例。结论:CT检查能够良好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及鼻窦密度、黏膜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