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是八十年代X线图象摄影的新技术。它利用电子计算机把图象的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把掩模象数据同血管造影图象数据进行相减,能将血管以外的信号去掉,最后把相减的数据进行信号放大,再转换成视频信号,重建模拟图象输出,显示出对比增强的血管造影图象。我们利用这一新技术对50例临床拟诊为肝肿瘤的病例进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结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应用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肿瘤810例。810例中,306例作了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149例作了钳夹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经手术证实的定位符合率为98。7%(302/306),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这恶性循环 符合率为97.8%(445/455)。该项检查造影剂用量少,副反应轻,创伤较小,造影成功率高,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结果可靠,有利介入性治疗,可基本替代常规血管造影,并有独到之处。作者着重讨论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5年6月~1990年1月共对37例骨与软组织肿瘤进行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现总结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37例中,男28例,女9例,年龄7~64岁,平均36岁。全部病例作普通X线摄片及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定性准确率达97%。病例包括:  相似文献   

4.
对10例术前可疑乳腺癌的患者进行术前动脉造影,影像考虑为恶性病变。10例均发现有肿瘤血管及特殊的“血管湖”,被认为是恶性肿瘤血管征象,血管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完全相符,表明血管造影对乳癌的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造影后保留导管行术前、术中、术后灌注化疗。根据造影显示出肿瘤的血管影的状况来判断乳癌预后,为综合治疗特别是强调化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厉民  卢刚 《浙江肿瘤》1996,2(3):158-160
本文分析了49例复发性脑胶质瘤的DSA表现。结果表明:复发性脑胶质瘤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主要与肿瘤的恶笥程度、生长速度以及手术切除的范围有关。经肿瘤从血动脉或肿瘤所在部位的脑动脉超选择性灌注化疗可明显提高复发性脑胶质瘤介入治疗的疗效,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作者使用肝脏门静脉数字减影(HPSA)检查肝脏肿瘤,取得了良好结果。HPSA 是在腹腔动脉内两次注入造影剂,第一次注入(9ml,6ml/秒)后,以30~40秒的门静脉肝实质期作为蒙片像,以取得第二次注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49例复发性脑胶质瘤的DSA表现。结果表明:复发性脑胶质瘤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主要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生长速度以及手术切除的范围有关。经肿瘤供血动脉或肿瘤所在部位的脑动脉超选择性灌注化疗可明显提高复发性脑胶质瘤介入治疗的疗效,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赵挺 《肿瘤学杂志》2001,7(6):385-385
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72例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对其中64例介入治疗的结果,DSA的诊断符合率为86.1%,治疗有效率为73.4%。说明DSA对胆道恶性肿瘤有特殊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35例临床诊断为肿瘤的41例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静脉法(IVDSA)12例次,动脉法(IADSA)29例次;成功38例次(92.7%),失败3例次(7.3%)。本组24例(68.5%)为门诊患者,2例(5.7%)未能达到诊断要求,33例(94.3%)获得明确造影诊断或有助于诊断的造影表现,包括肝,肾、纵隔和肺等的良恶性肿瘤。IVDSA简便安全,可作为颈动脉体瘤、肝血管瘤、纵隔肿块、肺肿瘤、肢体和乳腺肿瘤诊断上的首选检查方法,也可作为某些肿瘤普查或术后复查的简便技术。IADSA能明显降低遗影剂浓度和剂量,改善小血管的显示,减少选择性插管的需要,从而可减少并发症。本组21例中15例(约3/4)是用非选择法获得明确造影诊断或有价值的造影表现,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死亡。然而,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和成象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使IADSA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R-DS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收集我院2010年至2015年收治的可疑颅内动脉瘤待查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R-DSA与MRA检查,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结果以介入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A、R-DSA检查方法用于不同直径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和准确度。结果:本组110例患者病灶情况均为单发,3D R-DSA、3D MRA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R-DSA法检测动脉瘤瘤体颈宽、纵径等指标显著高于3D 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 MRA、3D R-DSA检测瘤颈>2.8 mm组动脉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瘤颈≤2.8 mm组动脉瘤与总体检出结果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应用MRA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准确率高等优越性,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新的血管成像技术与肿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新的血管成像技术与肿瘤诊断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300052)贺能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是电子计算机与常规血管造影结合的新的血管检查方法。它将设备探测到的x线信息输入...  相似文献   

12.
在介入放射学的实践中,需要放射科医生、护士、技师的密切配合与合作。在医生将导管插入靶动脉之后,技师就需进行一系列的血管造影工作,医生根据电视监视器所见和立即拍出的照片,观察患病脏器的血管解剖或变异,肿瘤的大小,数量分布以及肿瘤为多血管型或少血管型,以此为依据,来决定灌注化疗或栓塞剂的使用和用量等。众所周知,选择性腹腔动脉插管技术是正确诊疗腹腔病变的一个重要手段,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各系统各器官恶性肿瘤的治疗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我院自89年4月以来,对150例肝癌患者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11例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11例患者中,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1例,口腔鳞癌10例。11例口腔鳞癌中,根据TNM分类及分期,第皿期2例,第IV期8例,其中舌癌7例,颊癌、牙龈癌和口底癌各1例。1.2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进入颈总动脉,常规进行颈总、颈内或颈外动脉造影,根据治疗的需要,行颈总或颈外动脉造影后,选择相应的动脉行动脉灌注化疗药物以及动脉栓塞等治疗。1.3栓塞剂与灌注化疗药物的选择10例口腔癌患者,术前进行介入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术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985—1986年期间,应用经静脉数宇减影血管造影为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进行术前诊断,均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报告于后。病例报告例1,男56岁,主因左颈部肿物23年,逐渐增大,于1985年12月21日入院。既往无结核及其他肿瘤病史。查体:轻度贫血貌,血压120/80mmHg。心律齐,心界不大,肝脾未触及。化验无异常。瘤科情况:左颈部肿物12×12×10cm,上界达乳突尖,下界至锁骨上3cm,内侧止喉结,外界斜方肌前缘。肿物实,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活动差,无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射频切除(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肝脏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65例肝脏恶性肿瘤射频切除后DSA检查,观察其在RFA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结果33例显示新生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消失,瘤区显缺损状态,注入超薄碘油乳剂无聚集;32例显示新生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仍较丰富,中央显缺损区,周边见多处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残留,注入超薄碘油乳剂见团状、片状、月亮型或环圆状聚集.结论DSA在RFA中可直接了解新生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变化情况,是RFA可靠的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Lu W  Guo D  Miao J  Liu C  Hu S  Liu W  Jiao H 《中国肺癌杂志》2001,4(4):293-295
目的 分析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后致肺低灌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特征,探讨肺动脉受累程度与肺低灌注间的关系,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 收集CT显示侵犯肺动脉的中央型肺癌患者26例,行肺血管DSA检查,观察肺低灌注的DSA影像特征,描绘受累肺叶及健侧对应区域肺实质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 26例中38支叶肺动脉受侵,34个肺叶(89.5%)出现肺低灌注,肺低灌注与肺动脉受累后狭窄累后狭窄程度程度密度切相关(P<0.05)。DSA像上肺血管征表现为肺动脉中断(11.8%,4/34)或分支数量减少(88.2%,30/34),末梢肺动脉消失(41.2%,14/34)或减少(58.8%,20/34),肺实质征表现为肺组织毛细血管充盈消失(14.7%,5/34)或减弱(85.3%,29/34)。结论 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后致该动脉供血区域出现肺低灌注,肺低灌注与肺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肺实质征及肺血管征是肺低灌注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1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先行CTA检查,后行DSA检查。比较CT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灵敏度、准确度及空间关系显示的差异。结果 CTA检查共发现动脉瘤123个,多发11例,假阳性3例。DSA检查共发现动脉瘤122个,多发10例,假阳性2例,两种方法检出的动脉瘤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所测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造影图像比较,CTA可通过最大密度投影和三维技术,显示颅内动脉血管瘤大小及形态,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较DSA更清晰,DSA显示细小动静脉及血流方向优于CTA。结论 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效果相近,CTA易操作且无创,可成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诊断根据。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术是目前对原发性肝癌较好的定位诊断方法。近年来,通过造影导管注入栓塞剂作肝动脉栓塞洽疗以替代外科手术肝动脉结扎和局部灌注抗癌药物的疗法也收到一定疗效。由于以往采用的导管形态前端弯度小,超选择成功率较低,为此,我们将原有导管头部形态予以改进,制作成前端为扭曲形态(见图1),使  相似文献   

20.
已报告动脉性门脉造影CT(CTAP)可检出直径2cm以下的瘤灶,但手术、术中B超(US)证实仍有13%~23%的瘤灶被遗漏。另外,CTAP也可产生灌注异常伪影。为此,作者对10例病人联合进行CTAP与CTA(肝动脉造影CT),以观察对瘤灶及肝血流异常灌注检出能力的改善。 男7例,女3例,17~76岁。结肠腺癌肝转移7例,肝细胞癌(HCC)2例,肝腺瘤1例,以Seldinger技术穿刺两侧股动脉插入5.5F导管行腹腔动脉造影,再将导管分别置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肝动脉。CTAP时自肠系膜上动脉注入125ml造影剂,CTA时向肝动脉内注入75ml造影剂。扫描层厚与间隔均为10mm。4例行肿瘤切除,1例肝移植,1例术中认为不能切除;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