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跨区域联合开发区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区域联合开发区(以下简称为共建园区)是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管理机制优化有利于共建园区可持续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共建园区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共建园区合作双方的驱动力、合作模式与管理体制;研究影响共建园区管理机制的主要因素。提出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与合作规范;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市场;创新合作模式与管理体制;建立长效合作与利益分享机制;构建运营主体企业化和政府服务平台化的园区运作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能对其进行整合开发和充分挖掘,将能有效增强长三角旅游竞争力,成为市场开拓新的支点和拉动长三角经济的新增长极。整合开发长三角文化旅游资源应采取建立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协调机制,构建长三角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实现小范围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重点整合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全国领先,都市一体化发展显著,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明显,中医药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是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先天优势、现实基础和内生动力,探讨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构建模式,研究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发挥长三角中医质控联盟、长三角中医药大学特色创新人才联盟、长三角中医药产教融合联盟等品牌优势,推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都市化进程中长三角城市群文化的现代性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卷全球的都市化进程,使得长三角城市群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成为都市文化发展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就现实层面而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已经迈进了一体化的实践过程,这意味着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不同区域文化,在首位城市上海的主导下,完全具备了融合统一的现实性基础.就历史文化渊源而言,长三角地区城市文化具有一体化共建的血脉纽带联系.长三角城市群文化研究的现代意义在于,为构建当代长三角城市群的灵魂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为长三角都市群审美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框架,同时,对于艺术化的方式预防和拯救现代都市文明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海洋文化城市"与长三角沿海城市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文化城市”是一种崭新的城市文明形态,既不同于一般的海滨城市,又与恶性损耗海洋文化资源、刺激经济增长的“海洋经济型城市”有着本质区别。目前,长三角沿海城市的形象定位。与“海洋文化城市”存在着严重的错位。廓清“海洋文化城市”的理论内涵,不仅可以丰富长三角沿海城市发展思路,还能够为沿海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阐释区域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相关概念。同时,参照专家反馈意见和长三角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实际,构建区域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相应指标并借助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长三角公共体育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水平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水平差异的原因是:长三角公共体育资源配置顶层设计存在缺陷,资源整合流通不畅等。基于此,本文给出了公平配置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在合作内容、合作主体、合作层次、合作成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仍存在较多问题,表现在合作主体较单一,合作深度不够,合作协调机构权威不足,合作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长三角解决旅游合作问题、深化旅游合作提供了平台和机遇。构建"世博会-长三角"旅游合作框架,应加强常规合作机制和多元化合作机制建设,注重合作长期效应,推进合作内容实质化和标准化进程,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国际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实现可持续率先发展有着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诸如环境资源人口压力巨大、经济粗放增长、社会矛盾累积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初步实现率先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层次推进,保持率先发展的势头,并且由经济的率先发展走向全面的率先发展、和谐的率先发展、可持续的率先发展,这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应有责任。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的龙头是上海,而其核心地区却是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所在的环太湖城市圈。苏州的魅力在于其特有的文化气质,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统一。除古典园林外,太湖风光与吴地人文景观是苏州旅游资源的又一独特优势。精心打造的苏州环太湖文化旅游,调整苏州旅游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应是苏州参与长三角旅游竞争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以某长三角妇幼专科联盟为例,面向江浙沪皖三省一市不同级别的25家成员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开展专科联盟健康医疗数据共享现状调研。调研内容涉及专科联盟基本情况、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情况和信息共享服务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长三角地区二三级医疗机构间信息化程度存在一定差距,存在“建而不用”或“不愿共享”等问题。跨区域专科联盟数据共享主要实现于医疗协作和患者调阅场景,科研协同和业务监管场景利用率不高,发展瓶颈主要为信息化发展不均衡、行政壁垒难以突破、利益相关方动力不足、平台建设存在功能短板和隐私泄露风险。本研究检视了当前我国长三角地区专科联盟信息化发展程度,可为制定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推动这个地区以竞合的方式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市场空间来优化资源配置,以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经济人格采取亲密合作的态度,从而有助于一个更大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一长三角区域不但有着优越的自然禀赋,而且有着充满巨大活力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以其“经世致用”的价值内涵和精致典雅的文化气质,不但创造了古代太湖流域的灿烂文明,而且在其现代演进中,促成了长三角区域强势经济圈的形成。“十五”以来,长三角区域各地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建设,文化产业也方兴未艾,逐步建立起一种经济、社会与文化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同时,长三角区域文化也进入了一种自觉合作的时代,这将更进一步地增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经济合作。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应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导的模式,其基本的运行理念是,不再简单的依靠行政、计划和政府间的协调手段,而是将政府的作用集中在撤除区域行政壁垒,提供区域无差异的公共产品,包括无区域歧视的各种规章、规范、规则等方面,从而创造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的外部环境。同时,在更多的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将企业推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台,利用企业内地域分工的力量,促进地域问要素的流动与整合,推动地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而达到企业发展、地域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多赢目标。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要坚持政府推进、企业主导的方针,先易后难,逐步展开。在各次区域层面上,可以更多的采取项目合作的方式重点推进。在基础设施方面,长三角要构筑和完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体系。此外,江浙沪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也应在长三角的框架中实现,从而做到“基础产业协调发展,新兴产业共同发展,支柱产业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的24年中,长三角15个城市地区存在比较明显的经济增长趋同现象,同时经历了首先快速趋同而后缓慢趋异的动态变化过程,其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不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14个城市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样存在趋同现象,也经历了先趋同后趋异的变化过程。二者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别:前一时段14城市地区经济增长趋同的速度较15城市为慢,而后一时段经济增长趋异的速度较15城市地区为快。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趋同及其变化过程的主要作用机制不是资本边际报酬递减,不是技术扩散和转移,也不是结构变迁或生产要素跨部门的再配置,而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外商直接投资)转移的空间选择及其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长三角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更大的地域空间上建立区域循环经济体系,是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可从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实现区域范围内各城市的合理分工;二是建立城市群发展的协调机制,直属中央政府的区域环保监测结构;三是构建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励制度体系;四是将发展循环经济与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相结合,选择符合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持续增长依赖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依靠大量的资本投入来拉动,技术创新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后,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引导系统、区域创新支持系统以及企业创新实施系统对长三角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资本在不同区域的配置,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关系密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相对于人力资本存量的缓慢增长,长三角三大区域固定资本投资都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其中苏南增幅最大,上海的增幅最小;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海最大,浙北最小;比较而言,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在三大区域都很小。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联系的定量分析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2008年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从学术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长三角各等级中心城市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特点且各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呈辐射状圈层结构。长三角一、二级中心城市对其他低等级中心城市具有绝对的经济辐射力,但是经济辐射带重叠区与经济辐射带塌陷区并存,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等城市均具有较大的经济辐射半径,经济辐射带与其他城市均有重叠,而苏北和浙江南部地区的部分中心城市,其经济辐射半径甚至不能覆盖其行政区范围,出现大范围的经济辐射带塌陷区。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经济功能区能性转换与空间结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16个城市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均质性趋势,但江苏北部地区与长三角第二﹑三等级经济功能区的发展差距是拉大的,即极化趋势,而浙南的多数城市与长三角的发展差距在缩小,因此长江三角洲现在的空间结构不是"长三角(两省一市)—长三角周边地区",而是"三大经济功能区(长三角)+浙南—周边地区(包括苏北地区)",并且未来的空间结构演化不会以行政区划为发展方向,长三角周边安徽﹑江西部分要素禀赋优越的地区有望比苏北更早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来。  相似文献   

19.
住宅房地产的价格可以充分体现人口集聚程度、资金流动趋向和居民的消费偏好。长三角城市群住宅房地产市场显现出较为明显的结构分层特征,需求差异是带来长三角城市间住宅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年总收入)和非农人口比例的变动是推动住宅需求的主要动力因素,但浙江省和江苏省城市住宅需求的动力因素有所差异。住宅销售面积等供给因素对住宅价格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当前长三角群城市的住宅房地产价格主要由需求决定,供给的作用较弱,长三角住宅房地产市场已进入稳定快速增长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在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进程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围绕这一问题,长三角地区做了大量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今后应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快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一是注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巩固和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二是降低居民的预期储蓄,减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四是调整商品结构,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参与并引导商品流通,合理调整城乡销售商品的品种结构,保证市场繁荣。五是加强消费观念引导,稳步推进消费信贷。六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