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5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155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少见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可能原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HBV-M,同时参考聚合酶链反应(PCR)HBV DNA检测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155例少见HBV-M结果模式,主要表现为三组: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HBV感染;抗-HBc阴性的HBV感染;HBsAg阴性的HBV感染。结论机体免疫反应的不同、ELISA检测方法本身的局限性、病毒变异都可能导致HBV-M检测结果出现少见模式,建议使用更为灵敏的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夏邦世  潘辉  余珍波 《检验医学》2004,19(4):355-35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与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31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M、HBV DNA含量,并对其中1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作统计分析.结果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M有关,模式Ⅰ(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与HBe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模式Ⅱ(HBsAg阳性+抗HBc阳性)、Ⅲ(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与HBs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于CHB患者,随着病毒在体内的活动,血清HBV DNA含量和ALT水平相应升高.结论 HBeAg与HBV DNA含量明显相关;HBeAg阴性或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不表示病毒停止复制;CHB患者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 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与血清标志物模式 (HBV M )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31 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HBV M、HBVDNA含量 ,并对其中 1 1 5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水平作统计分析。结果 血清HBVDNA含量与HBV M有关 ,模式Ⅰ (HBsAg阳性 +HBeAg阳性 +抗HBc阳性 )与HBe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 ,模式Ⅱ (HBsAg阳性 +抗HBc阳性 )、Ⅲ (HBsAg阳性 +抗HBe阳性 +抗HBc阳性 )与HBs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对于CHB患者 ,随着病毒在体内的活动 ,血清HBVDNA含量和ALT水平相应升高。结论 HBeAg与HBVDNA含量明显相关 ;HBeAg阴性或HBeAg/抗 HBe血清转换 ,不表示病毒停止复制 ;CHB患者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与表面抗体同时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的原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每天受检标本,收集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检测标本,测定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项目。结果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主要出现在慢性乙肝患者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结论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模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病毒株变异可能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前S1抗原(Pre-S1-Ag)及HBV e抗原(HBeAg)与不同模式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粒子化学发光法(CMIA)分别检测51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Pre-S1-Ag和HBV-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BV DNA和酶动力学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和Pre-S1-Ag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HBV表面抗原(HBsAg)、HBeAg和HBV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阳性组的HBV DNA和Pre-S1-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2%和88.1%,说明此组患者存在病毒的高复制和传染性;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存在病毒的复制;若以HBV DNA定量≥103拷贝/mL为病毒复制的诊断标准,HBV DNA阳性患者HBeAg阳性率为61.5%,Pre-S1-Ag的阳性率为9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Pre-S1-Ag阳性患者血清中ALT及AST均高于阴性患者。结...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免疫标志物(HBV-M)两对半模式与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阳性率及复制水平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乙肝患者血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免疫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HBV-M不同模式中,HBV DNA的阳性率不同,HBV DNA含量也不相同;在HBV-M中HBeAg阳性与HBV DNA检出率呈正相关。以HBsAg(+)HBeAg(+)抗-HBc(+)组(大三阳组)HBV DNA的阳性率最高,病毒载量较高。结论不同HBV-M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而HBV DNA是衡量乙肝传染性的最精确指标,是确定HBV感染不同复制状态的检测手段,HBV DNA阳性表明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复制,即有传染性。因此,联合检测HBV-M和HBV DNA,不仅可以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而且为临床对HBV感染、复制、传染性判定以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抗原(preS2Ag)与HBV感染5项标志物(HBV-M)、HBV DNA之间的关系及对慢性乙型肝炎分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4例各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R IA)检测preS2Ag,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reS2Ag的检出率分别为45.98%、67.10%、83.87%及92.86%;preS2Ag在HBeAg阳性、HBV DNA>105拷贝/mL患者中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HBV DNA<105拷贝/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reS2Ag的检出意味着病毒有复制或有传染性;开展preS2Ag的检测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分类、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患者的血清学模式、病毒复制情况及肝功能状况,探讨此类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标本的HBV血清标志物,从中筛选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此类标本HBV DNA定量值和肝功能结果并分析统计其血清学模式。结果检测25 200例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者为85例(占0.34%),85例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根据其HBV血清指标的组合模式不同分成4种类型,以HBsAg、HBeAg、抗-HBc阳性模式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最多见;85例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中,HBV DNA420 U/mL者占77.4%,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率为58.8%。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并不代表乙型肝炎恢复,相反此类患者往往持续存在HBV的复制和突变,更容易造成肝功能的慢性损伤,预后较差,应当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Bs、HBsAg阳性者进一步用ELISA检测乙肝5项,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结果 HBsAg阳性率为6.4%,抗-HBs阳性率为58.7%,HBV全阴率为35%,ALT在HBsAg阴性新生中异常率为3.7%,ALT在HBsAg阳性新生中异常率13.7%。结论 HBV感染与ALT异常密切相关,ALT明显异常者为乙肝活动期,对大学学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继续加强乙肝疫苗接种,预防HBV传播。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HBV-M,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法(PCR)检测HBV-DNA.结果 在HBsAg( )、HBeAg( )、抗-HBc( )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及含量最高,HBeAg与HBV-DNA含量关系密切,并呈正相关,但部分HBeAg阴性或抗-HBe( )及抗-HBc( )患者,也有较高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结论 单从HBV-M模式很难准确判断HBV病毒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而定量PCR的准确度高、特异性强,更能真实反映HBV病毒的复制情况,是评价传染性的可靠指标,对乙肝患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中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的特殊模式分析。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检测样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从中选取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样本,测定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等肝功能项目。结果对2011年1~8月7002例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后,HBsAg阳性为631侧,其中有27例为HBsAg、抗-HBs同时阳性,占总送检标本的0.39%,占HBsAg阳性标本的4.28%。肝功能异常的】8例(66.7%),以ALT,AST,TBIL,GGT的升高为主。结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00例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并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HBV-M,按照不同的HBV-M模式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131例HBeAg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率为100.0%,与HBeAg阴性标本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标本和HBsAg阴性标本比较,HBV DNA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 DNA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M阳性血清中检出率相差较大,HBeAg和HBsAg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较高。说明仅仅依靠HBV-M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是不够的,同时检测HBV DNA和HBV-M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天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模式进行统计,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含量、前S1抗原(Pre-S1Ag)及肝功能,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 000例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Pre-S1Ag、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结果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中20~35岁年龄组的青年占大多数(2 108例,70.27%),Pre-S1Ag、HBsAg、HBeAg、抗HBc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HBV DNA阳性率及3种转氨酶的含量升高比例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结论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好发于中青年,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有关。加强这个年龄段患者乙型肝炎的防治,控制患者肝功能的恶化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前S1抗原与HBV DNA及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前S1抗原(Pre-S1-Ag)及HBV e抗原(HBeAg)与不同模式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粒子化学发光法(CMIA)分别检测51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Pre-S1-Ag和HBV-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BV DNA和酶动力学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和Pre-S1-Ag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HBV表面抗原(HBsAg)、HBeAg和HBV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阳性组的HBV DNA和Pre-S1-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2%和88.1%,说明此组患者存在病毒的高复制和传染性;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存在病毒的复制;若以HBV DNA定量≥103拷贝/mL为病毒复制的诊断标准,HBV DNA阳性患者HBeAg阳性率为61.5%,Pre-S1-Ag的阳性率为9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Pre-S1-Ag阳性患者血清中ALT及AST均高于阴性患者。结论HBV DNA和Pre-S1-Ag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HBV复制的指标,Pre-S1-Ag较HBeAg更敏感地反应了HBV复制和肝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隐匿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芳  尹有宽  陈一东 《临床荟萃》2006,21(24):1794-1796
过去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依赖于血清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其中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重要依据,而HBsAg阴性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的出现一直被认为是HBV清除和临床痊愈的标准。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功能异常伴HBsAg阴性者不能排除HBV感染。临床上一些HBsAg阴性的肝炎可能就是HBV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以及转氨酶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临床检测HBV-M的标本中筛出HBV阳性病例1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前S1抗原,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酶联免疫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BV前S1抗原和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组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0%和87.7%.在HBeAg(-)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1%和40.5%.HBV前S1抗原(+)组中,ALT与AST异常率分别占 57.1%和55.7%.结论 HBV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前S1抗原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V感染复制和预后判断的指标,是HBV-M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适合在没有条件开展HBV-DNA定量的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类型,可按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分为两大类:一类为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小三阳"),即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另一类为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大三阳"),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有关这两类慢性乙肝的病毒标志物(HBV-M)和DNA含量的报道较多[1-3],但对其肝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就这两类慢性乙肝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其AST/ALT比值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HBV-DNA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探讨HBV-LP对反映体内HBV复制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54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的血清HBV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HBV-LP及HBV-M,对HBV-LP、HBV-M及HBV-DNA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的HBV-LP阳性率为96.39%,而HBV-DNA的阳性率为93.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LP水平与HBV-DNA的拷贝数对数值呈正相关;而HBeAg阴性患者的HBV-LP阳性率为63.33%,HBV-DNA的阳性率为51.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外膜大蛋白能够有效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情况,其灵敏度高于HBeAg,对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HBV-LP更能反映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状态。  相似文献   

19.
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   总被引:101,自引:1,他引:101  
目的了解前S1蛋白(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及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3243例携带乙型肝炎不同病毒标志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PreS1测定并与HBV DNA做对比分析.检测58例急性发病的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分析其不同病程的PreS1,HBeAg和HBV DNA三者间的关系.根据肝活检病理的肝组织炎症情况分为G1~G4级,对49例PreS1和HBV DNA阳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检测39例不同病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析PreS1和HBV DN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间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与PreS1和HBV DNA符合率分别为86%和88%,P>0.05,不同病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HBeAg和HBV DNA检出率高度符合. HBsAg 抗HBe 抗HBc阳性组与PreS1和HBV DNA符合率分别为36%和35%,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不同病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和HBV DNA与ALT之间的关系,PreS1与ALT相比符合率高,P>0.05.HBV DNA与ALT相比符合率较低,P<0.01.病理肝组织G1~G4炎症分级与PreS1和HBV DNA高度吻合.结论 PreS1能够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先于HBV DNA阴转,提示疾病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 23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血清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组合模式和前S1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清HBsAg阳性率为18.45%,抗-HBs阳性率为34.3%,6项全阴性者224例,HBsAg(+)、HBeAg(+)、抗-HBc(+)(大三阳)76例,阳性率为6.15%,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129例,阳性率为10.44%,在大三阳组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90.79%,在小三阳组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74.42%。男性HBsAg阳性148例,阳性率为21.29%;女性HBsAg阳性80例,阳性率为14.78%,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1)。结论精神病患者HBV总感染率略高于普通人群,对这类患者应采取监测隔离,治疗等措施,防止HBV的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