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腹主动脉瘤超声造影表现与CT血管成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超声造影与CT血管成像(CTA)的表现,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对18例(术前检查10例,术后复查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诊断或术后复查,所有患者均同时行CT血管成像检查。将两种方法诊断术前患者真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及术后有无内漏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超声造影诊断为真性动脉瘤5例,夹层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1例;术后随访8例中支架置入及人工血管置换各4例,均未见内漏,与CTA结果一致。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对腹主动脉瘤进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结果和CTA一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测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三维重建对腹主动脉瘤(AAA)的诊断价值和SCTA测量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支架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SCTA成像,于二维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瘤颈长度、直径,瘤体大小,双髂动脉的直径及长度。为选择术式和支架提供准确依据。结果SCTA及三维重建可以显示腹主动脉瘤管径的扩张程度、管壁的钙化和腔内血栓,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血管分支及双髂动脉受累情况和瘤周情况。于二维原始横断面及MIP图像上测量数据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3例依据我们测量的结果定制的支架经手术证实与需求相符。结论SCTA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评价各分支血管受累情况、术式的选择及内膜支架的定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方法 应用Toshiba Aquilion型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26例脑梗死病人进行3D-CTA检查,分别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进行检测并评估。结果 发现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17例,大脑后动脉闭塞或狭窄2例,椎动脉狭窄1例。6例未见血管异常,其中5例为多发性腔隙梗死。全部26例病人中,只见到1例动脉内壁不光滑,未见到斑块、钙化、溃疡及血栓形成。结论 脑梗死的病因可能以栓塞为多见;3D-CTA具有灵活的三维影像后处理功能,能提供脑血管病的多方面信息,是诊断脑梗死的重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腹主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腹主动脉瘤(AAA)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3例AAA患者,均行SCTA检查,其中16例经手术证实,3例系腔内隔绝术(ESGE)术后随访检查,结果:SCTA在AAA的诊断中,轴位图像准确可靠,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蔽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9MIP)和容积显示(VR)在空间关系的显示上有优势。SCTA可在术前对AAA进行评估,并与手术结果相符。ESGE术后随访检查,VR和MPR能够显示支架及支架周围情况。SSD和MIP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结论:SCTA在AAA的诊断,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颅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Light Speed^TM 4.X16层螺旋CT机对怀疑有颅内病变的45例患者行CTA检查,将扫描的原始图像导入Sun Workstation 4.0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行MPR、MIP、VR重建。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5例中,正常的14例,动脉瘤14例,血管狭窄及Moyamoya病各1例,动静脉畸形(AVM)2例,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1例,胶质细胞瘤4例。脑动脉主干及其1~3级分支显示率为100%,4级分支显示率为62.2%(28/45)。动脉瘤14例,清晰显示了瘤体、瘤颈和载瘤动脉;2例动静脉畸形.显示了AVM的畸形血管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Moyamoya病1例,清晰显示了基底节区的烟雾血管;8例脑膜瘤和1例听神经瘤显示了肿瘤与周围血管和颅骨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高,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脑血管更精细的结构,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颅内病变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定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盆腔血管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0例盆腔血管行SCTA及三维重建(5例肾移植术后,3例盆腔肿瘤术后,1例右髂总动脉血管吻合术后,1例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及双侧髂内动脉多发动脉瘤),三维重建方法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强度投影(MIP)。结果:5例肾移植术后,4例SSD显示髂外动脉从其起始处缺失及其侧支循环血管,1例显示髂外动脉与肾移植血管吻合口处巨大动脉瘤,2例同时显示下腔静脉、双髂总静脉、髂内外静脉及其分支。3例盆腔肿瘤术后SSD及MIP成像显示双侧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及其大分支、双侧股动脉上部大小形态,未见狭窄、阻塞。1例右髂总动脉血管吻合术后SSD显示右侧髂总动脉血管吻合处表面稍变形。1例SSD成像显示腹主动脉下段,左侧髂总动脉及双侧髂内动脉多发动脉瘤。结论:SCTA及三维重建是诊断与评价盆腔大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对肾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了解盆腔血管情况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MSCTA诊断并由手术或临床证实的23例主动脉夹层的表现。全部病例均采用了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 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窥镜(VE)等后处理技术。结果:23例中,按DeBakey分型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16例,其中5例在行血管腔内隔绝术后进行了MSCTA复查,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应用原始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真假腔、内膜瓣、破口处、夹层旋转方向、内膜钙化、血栓形成及主动脉主要分支受累情况等。结论: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安全、快速、有效、无创的方法,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术后疗效及随防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MSCTA诊断并由手术或临床证实的23例主动脉夹层的表现。全部病例均采用了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窥镜(VE)等后处理技术。结果:23例中,按DeBakey分型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16例,其中5例在行血管腔内隔绝术后进行了MSCTA复查,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应用原始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真假腔、内膜瓣、破口处、夹层旋转方向、内膜钙化、血栓形成及主动脉主要分支受累情况等。结论: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安全、快速、有效、无创的方法,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术后疗效及随防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临床疑诊为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诊为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二维或三维重建,所有患者经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和/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SCTA扫描参数取层厚3.0,螺距(pitch)1.5,用SmartPrep软件对比剂智能触发技术获得最佳延迟扫描时间。结果32例临床疑诊肺栓塞中,21例肺栓塞共累及肺动脉105支;SCTA确诊了19例,2例5个亚段肺动脉的栓子漏诊。在11例肺栓塞阴性中,SCTA对10例作出了正确诊断:2例肺癌,4例肺炎,1例夹层动脉瘤,3例未见明显异常;另外1例肺动脉肉瘤,SCTA误诊为肺栓塞。SCTA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90.9%,敏感性90.5%,准确性90.6,阳性预测值95.0%,阴性预测值83.3%。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无创、快速、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陆重元 《山西临床医药》2010,(11):815-815,8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21例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兴趣区域的螺旋CT增强扫描,用表面覆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投影法(MPR)、容积再现(VR)对轴位图像进行重建。结果:SSD、MPR可清楚显示病变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内膜片及其与邻近动脉分支的关系,并显示破口位置。MIP可显示血管管壁钙化和动脉瘤的范围、形态,对病变可进行任意角度重建和观察,清楚地显示瘤内血栓、破口。MPR能显示附壁血栓、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和内膜片。结论:MSCTA技术为主动脉瘤病变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对轴位重建图像、多平面图像(MPR)、最大密度图像(MIP)、表面遮盖图像(SSD)、容积再现图像(VRT)进行分析并分型。结果 De Bakey分型:Ⅰ型15例,Ⅱ型7例,Ⅲ型8例。轴位图像、MPR、MIP能清楚准确地显示30例患者病变真、假腔,真、假腔密度差及延时后假腔密度高于真腔的密度变化、撕裂口位置及内膜片形态,显示率达到100%;SSD、VRT较好地显示病变大体外观,VRT显示主动脉与分支血管情况优于SSD。结论16层螺旋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显著诊断价值,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3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检查及诊断,并行主动脉夹层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和(或)主动脉人工血管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结果与术中对照,64层螺旋CT对各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符合率达100%;根据测量数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腔内移植物规格型号经手术证实符合要求;术后随访,1例累及腹腔干及左锁骨下动脉;19例行腔内隔绝术,未见内漏发生。结论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首选影像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报告 198 6年~ 1998年间收治的腹及胸腹主动脉瘤 72例 ,其中胸腹主动脉瘤 (ThoracoabdominalAoticA neurysm ,TAAA) 8例 ,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 ,AAA) 6 4例。 6 5例行手术治疗 ,1例髂总动脉埋泵 ,6例未手术。详细讨论了腹及胸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在成功治疗该血管疾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的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3月35例AAA患者的SCTA资料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资料,这些患者均在术前采用CP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术中采用DSA检测瘤颈长度、瘤体长度、瘤颈内径等AAA相关指标,比较各方法间结果的差异。结果:CPR法检测的瘤颈长度及瘤体长度之和与DSA法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而MPR法检测的瘤颈长度及瘤体长度之和与DSA、CPR法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PR可以准确测量AAA患者的各解剖学参数,为临床上AAA患者进行EVAR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三维血管减影技术(3D-S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CT平扫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者,采用GE Light Speed16螺旋CT机进行头颅螺旋扫描,先进行平扫,后增强,利用减影软件得到减影后的图像,再利用相关软件进行VR、MIP重建,得到颅内血管的3D、2D图像,然后进行诊断。结果颅底伪影干扰明显减少,显示颅内动脉血管及分支满意。23例21个动脉瘤,3D-SCT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常规CTA敏感性95.6%,特异性100%。结论3D-SCTA是一种相对无创的血管检查,对颅内动脉及颅内动脉瘤的三维空间形态显示更直观,能满足诊断及临床治疗的需要,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讨细胞凋亡在腹主动脉瘤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豚鼠-大鼠异种移植腹主动脉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DNA末端标记技术,对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进行定性定位;进一步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动态观测术后1、2、3、4周阳性颗粒的相对面积,以及与移植动脉直径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4周内,移植腹主动脉直径逐步扩张,细胞凋亡也逐渐增加,尤其在术后2~3周,与腹主动脉直径呈现明显正相关.结论:细胞凋亡贯穿于腹主动脉扩张性损伤重构的全过程,促进腹主动脉瘤形成以致破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术后谵妄发生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75例进行外科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谵妄12例,腔内隔绝术后发病4例(4/33),人工血管置换术后发病8例(8/42);谵妄组合并其他全身性并发症8例(8/12),非谵妄组合并其他全身并发症9例(9/63);谵妄组病死率16、7%(2/12),非谵妄组病死率0%。【结论】腹主动脉瘤术后谵妄状态是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增加全身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人工血管置换术后发病率较腔内隔绝术后的发病率高,心理、药物和护理干预是减少发病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EVAR) affords patients the opportunity to undergo a less invasive method of repairing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The EVAR procedure results in a shorter hospital stay, less pain, and less chance of morbidity. This procedure can be performed in a variety of settings (eg, O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uit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each of which has its own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Recently, hybrid ORs have been designed to perform both endovascular and open procedures.AORN has many applicable recommended practices to guide perioperative nurses in the safe provision of care during EVAR procedures. AORN J 89 (February 2009) 289-302. © AORN, Inc, 2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