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孔β—TCP/BMP复合人工骨的研制和动物体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梁戈  胡蕴玉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75-79,I003
多数人工骨缺损修复材料无骨诱导活性,为使人工植骨材料具有骨诱导活性并可在体内降解,本研究采用可降解陶瓷β-磷酸三钙(β-TCP)与骨形成蛋白(BMP)复合形成具有骨诱导能力的人工骨。将β-TCP/BMP、单纯TCP、羟基磷灰石(HA)和TCP/HA分别植入168只小鼠股部肌肉内,在24、72小时,1、2、4、8周取材,作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另将上述材料植入55只兔桡骨1.5cm缺损中,分别在2、4、8、12、16周取材,作大体、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将β-TCP/BMP植入小鼠肌袋后1周软骨生成,4周有造血骨髓的板层骨生成。ALP检测1、2周水平最高。植入材料与骨组织之间无纤维组织间隔。在兔桡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中发现,β-TCP/BMP的骨缺损修复作用最强,16周植入材料的降解达53%,成骨量亦最多。研究结果表明:β-TCP/BMP是一种可降解、具有较强骨诱导能力、生物相容性较好的人工骨。  相似文献   

2.
可降解多孔β—TCP/rhBMP—2人工骨的骨诱导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丹  郑昌琼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1):689-691,I003
目的:检测可降解多孔β-TCP/rhBMP-2人工骨的诱导成骨能力。方法:自制要降解多孔β-TCP与rhBMP-2复合后植入45只小鼠股后肌袋作为实验组,单纯β-TCP植入对侧作对照,术后24,72小时,1,2,4,8周分别取材做组织学检查,2,4周取材的部分标本做扫描电镜观察:1,2,4周取材的部分标本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结果:实验组有大量新生软骨和骨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成量逐渐  相似文献   

3.
成骨蛋白又称骨形态发生蛋白,成骨蛋白-1(OP-1)又称BMP-7与BMP-2的均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将重组人OP-1和BMP-2应用于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的结果令人满意,并已开始向临床应用过渡。  相似文献   

4.
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按1∶20的重量比例,与煅烧异种松质骨(TrueBoneCeramic,TBC)组成活性煅烧骨(BMP/TBC复合物),经动物实验揭示该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填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临床应用53例病人,48例随访8个月~3.5年,平均18.6月,均取得满意疗效。作者认为自制煅烧骨是理想的载体。活性煅烧骨(BMP/TBC复合物)具有高效的诱导成骨能力,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来源丰富,易于大量加工贮存,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马贵骧  戴兆琛 《中华骨科杂志》1994,14(5):301-305,T003
新型复合人工骨,HA/TCP/BMP为含孔块料,含孔率40-46%,孔径200-400μm该材料不但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能,良好的组织相容和隐固性,且具有诱导成骨作用。动物实验,经X-线,Y-照像,骨密度测量及组织学检查后表明:HA/TCP/BMP成骨效应高于HA/TCP,而HA/TCP和HA/TCP/BMP的成骨效应都高于不具生物降解性能的HA。新型复合人工骨是一种有希望过渡于临床应用的人体硬组织  相似文献   

6.
活性锻烧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按1:20的重量比例,与煅烧异种松质骨(TrueBoneCeramic,TBC)组成活性煅烧骨(BMP/TBC复合物)经动物实验揭示该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填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临床应用53例病人,48例随访8个月~3.5年,平均18.6月,均取得满意疗效,作者认为自制煅烧骨是理想的载体。活性煅烧骨(BMP/TBC复合物)具有高效  相似文献   

7.
骨诱导性载体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双重成骨作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胡晓波  夏筠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80-83,I004
本文用猪骨基质明胶(pBMG)复合猪骨形态发生蛋白(pBMP)植入小鼠肌肉内,以期达到pBMG和pBMP双重诱导成骨的叠加作用,并与单独植入的明胶海绵、pBMG、pBMP和无机骨-pBMP(AOB-pBMP)的成骨效应相比较。结果显示,含有pBMP的各组术后4天有明显的间充质细胞化,新骨在10天左右开始形成。ALP的活性高峰出现在术后21~28天,组间钙、磷含量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明胶海绵组最低,而pBMG-pBMP组含量最高。各组的钙、磷相关系数为高度正相关。作者讨论了pBMG复合pBMP后的双重成骨作用及其优越性,认为ALP主要由诱导性新骨成熟期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所产生,新骨中的钙、磷含量因呈高度正相关,两者均可作为新骨定量的指标,但以钙含量为主。  相似文献   

8.
纯化天然骨唾液蛋白的体内成骨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骨唾液蛋白(bone sialprotein,BSP)在大 本内的成骨活性。方法 应用从牛骨中提取纯化的BSP与经盐酸胍处理诱导活性的不溶性骨基质(insoluble bone mtrix,IBM)或提纯的1型胶原形成共价交联的复合物,将BSP-IBM复合物和BSP-1型胶原复合物分别植入直径8mm的大鼠颅骨骨缺损和胸部皮下组织内。不含BSP的IBM或1型胶原也分别植入上述部位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三种重组合人工骨的成骨能力。方法 在50 只兔的100 个颅骨缺损动物模型中分别植入:①牛脱蛋白骨(b D P B)/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 B M P)/肿瘤坏死因子α( T N Fα);②b D P B/b B M 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③b D P B/b B M P/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 G F);④b D P B/b B M P。植入后1、2、4、6 及8 周行组织学检查及 X 线摄片; 植入后10 及42 天行 35 S和45 Ca 液闪计数及灰重测定。结果 成骨能力:b D P B/b B M P/ T N Fα> b D P B/b B M P/b F G F( P< 0.01) > b D P B/b B M P/ E G F( P< 0.01);b D P B/b B M P/ E G F 与 b D P B/b B M P 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T N Fα与 B M P及载体复合后,在体内对骨修复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载体/骨诱导因子/生长因子的重组合人工骨模式中, D P B/b B M P/ T N Fα是一种有价值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65年Urist首先证实脱钙骨基质具有诱导成骨能力后,人们在纯化脱钙骨移植物活性成分的过程中发现了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家族。在过去的10年间,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BMP在胚胎发育、机体疾病、创伤愈合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重点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1 BMP及其受体(BMPR)的分子生物学随着重组DNA技术的运用,目前已有16种不同的BMPcDNA被克隆(见表1),除BMP-1外均属于转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创伤性异位化骨的形成机制,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IL-1),在创伤性异位化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BMP,TGF-β和IL-1在邻矿化组织的类软骨区中的一些细胞和正进行矿化的区域中的一些成骨细胞中表达。TGF-β与IL-1还在邻矿化骨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BMP,TGF-β和IL-1的表达显示与创伤性异位化骨的形态学事件密切相关。我们认为BMP,TGF-β和IL-1相互协同,在创伤性异位骨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多孔磷酸三钙(tricalciumphosphate,TCP)与自体红骨髓(bone-marrow,BM)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应用TCP-BM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21例,其中肿瘤性骨缺损17例,陈旧性骨折骨缺损4例。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复查。术后6周,植入人工骨与周围骨组织界面间已有明显新骨形成;术后3个月,植入材料与周围骨组织愈合成一体。随访1~3年,结果显示植入材料的成骨作用明显,效果满意。TCP-BM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双重成骨作用,能促进新骨形成和加快骨缺损修复,是治疗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自1965年Urist率先报道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以来,已从各种动物骨组织中成功地提取BMP,并于1988年基因表达首次成功。现已发现有7种BMP,除BMP1以外,均属于TGF-β超家族,并已对7种BMP进行了染色体定位。  相似文献   

14.
珊瑚复合人工骨骨诱导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弱等缺陷,为临床提供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将珊瑚与胶原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制备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大鼠背部肌肉陷窝,以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作对照;取材后通过组织学方法和图像分析评价其骨诱导活性。结果珊瑚/胶原/rhBMP2植入后1周,在局部诱导出软骨细胞分化和软骨基质形成;植入后4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诱导成骨的量有明显的rhBMP2剂量依赖性(P<0.01);而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植入区均无骨或软骨形成。结论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多种生长因子参与骨和软骨的生成过程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为一种诱导成骨因子,目前已能利用基因工程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rhBMP2〔1〕,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证明rhBMP2〔1〕有明显骨诱导活性〔2〕。它能诱导...  相似文献   

16.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释放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释放系统研究进展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武汉,430022)张喜善综述罗怀灿审校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研究进展迅速,目前已发现17种人的BMP(hBMP),其中BMP1属虾红族家族,其它均为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  相似文献   

17.
BMP及其诱导成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BMP及其诱导成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谭祖键李起鸿自1965年Urist报道了用脱钙骨基质(DBM)植入肌肉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新骨以来,这一研究得到迅速发展。DBM经进一步分离提纯得到一种蛋白质物质,被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目前对BMP的生...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莉  赵明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8):519-522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主要作用和用途是诱导新骨形成和促进骨损伤的修复。作用采用多种动物模型,观察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BMP-2(rhBMP-2)的生物学作用。小鼠股部肌肉内植入试验结果表明,rhBMP-2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活性。植入后第21天,局部有硬有的形成,新生骨有骨皮质和不规则的骨髓腔,植入区局部的股骨增粗,股骨重量明显增加。组织形  相似文献   

19.
异种植骨局部细胞因子表达与诱导成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征  胡蕴玉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1):686-688,I004
目的:观察异种骨移植局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基在表达对BMP诱导成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牛松质骨制备成不同抗原性载体,并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复合,植入小鼠股部肌袋,于术后5,10和20天取材,制备石蜡切片,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的方法,定位定性检测植骨局部TNF-α和IL-6mRNA表达。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及组织成骨量图像分析,确定BM  相似文献   

20.
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张子军,卢世壁从脱钙骨基质的诱导成骨作用,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提纯和命名,Urist的杰出贡献奠定了今天诱导成骨研究的基础。多学科研究的介入大大加快、深化了BMP的认识。许多临床、实验研究显示了生物合成或提取B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