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模式在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和老年科收治的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促进模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月,干预维持1年,共12次,并建立患者疾病档案数据库录入疾病演变和随访情况。干预前和随访1年后对患者心绞痛症状及遵医行为依从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患者遵医嘱服药、生活行为管理和自我监测等遵医行为以及心绞痛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健康促进模式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其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为探索精准化护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信息支持方式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138例,按出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按常规随访,观察组患者出院时指导其加入支架微信管理平台,短信平台定期向其或其家属发送微信支持信息,提醒按时服药、疾病相关知识和随访时间等内容,并通过互动交流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和1年后的服药依从性优良率。结果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个月和1年时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出院患者采用微信平台支持的方式,能及时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注意休息、适当运动、疾病相关知识和定期随访时间等事宜,对提高患者院外遵医服药依从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出院后12个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连续2年在我院接受PCI并植入支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6例,随机分为随访组(162例)和对照组(164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每月定期到医院门诊复诊;随访组患者每月除定期复诊外还进行出院后电话随访,随访期为PCI术后12个月内.采用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抗血小板知识水平、治疗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PCI后MACE、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服药依从性随访组(96.3%)明显高于对照组(89.2%)(P<0.05);随访组患者抗血小板知识水平、治疗依从性、是否遵医嘱正确用药、按时复诊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MACE和靶血管重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组96.3%患者能正确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未出现抗血小板治疗的严重出血并发症患者,对照组患者出现黑便5例,出现呕血2例,因未能及时接受治疗,患者病情加重.结论 电话随访能够很好地改善PCI预后,同时电话随访是一种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n=61)与对照组(n=65),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与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后6个月末行为改变阶段、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6个月末观察组的行为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Z=6.701,P0.001),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Z=7.383,P=0.007),生存质量中观察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增强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遵医嘱服药的意愿,有效提高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信平台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是否自愿加入本科微信平台将88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接受常规的出院指导和康复指导;观察组由专职护士通过微信平台定期发送相关医学知识做实时随访和康复指导,并及时解答患者的相关疑惑。分别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随访评价生活质量、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定期复诊依从性、服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内在生活质量评价,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定期复诊依从性、服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等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6个月、12个月,两组上述观察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信平台应用于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访过程,能提高患者随访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出院复诊平台延伸服务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8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成功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176例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出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指导,观察组在行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应用出院复诊平台与医生共同联合提供延伸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对治疗的依从性、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依从性(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方式依从性、定期复查依从性)、危险因素(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指标达标率及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联合出院复诊平台延伸服务能明显提高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对医护的满意度,有效的控制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发生,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随访对提高有消化道出血高危风险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2年2月住院的ACS患者2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专门医护随访组(127例):采取建立患者档案、由专门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定期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诊的服务模式;常规门诊就诊组(125例):患者自行到门诊就诊。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发现不良事件的及时性、患者满意度、心血管事件、消化道出血事件等。结果随访12个月,专门医护随访组服药依从性为98.4%,高于常规门诊就诊组的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2,P<0.05);专门医护随访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4.5±5.2)分,高于常规门诊就诊组的(88.3±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0,P<0.05);通过随访发现不良事件15例,占专门医护随访组总事件的48.4%;专门医护随访组总事件31例,其中主要不良事件12例,次要不良事件19例,常规门诊就诊组总事件56例,其中主要不良事件23例,次要不良事件33例,专门医护随访组优于常规门诊就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587,4.220,5.034;P<0.05)。结论对有消化道出血高危风险的ACS患者,由于其服药较为复杂,建立专门的医护随访体系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满意度,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及药物依从性评价表调查75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结果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存在不遵医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占44.0%,主要为漏服占。28.0%。75例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知识了解的总分为(26.36±2.85)分,其中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副作用及不服用的不良后果的知识了解不多。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中位分值为15.61分,完全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占56.0%。75例患者,不遵医服药的主要行为为漏服占28.0%。不同支架置入的时间、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种类、患者对服药持续时间的了解程度及家庭功能患者药物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与支架置入时间呈负相关(r=-0.304,P〈0.01),与对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持续时间的了解情况、家庭功能呈正相关(r=0.259,0.266;P〈0.05)。结论支架置入术后,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启动家庭支持系统,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治疗后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治疗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干预组(90例),对照组常规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出院小结、告知出院后用药情况、如何改善生活方式和复查门诊时间,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电话随访护理,每月电话随访1次,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用药、运动、饮食、生活方式进行指导,随访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解答患者关心问题、用药疑问;干预前和干预后12个月采用服药依从性问卷,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1年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方案及用药依从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话随访后12个月,干预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年随访内干预组再次血运重建、心脏总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后的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治疗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药物难治性癫疒间患者行癫疒间灶切除术后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经我科收治确诊为药物难治性癫疒间并行癫疒间灶切除术后患者90例,按床位单双号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入院第1天、出院后3个月末、6个月末遵医行为依从性。结果 2组药物难治性癫疒间患者入院时生活规律、饮食合理、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访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末、6个月末观察组生活规律、饮食合理、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访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改善药物难治性癫疒间术后患者的生活规律、饮食合理、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访遵医行为依从性,通过健康教育和定期回访指导,使患者了解癫疒间相关知识,提升其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按住院时间将9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慢性病自我效能得分。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得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在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随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冠心病行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管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运用有效的健康管理新理念对冠心病行PCI患者进行随访,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明显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 目的 探讨智能服药提醒器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减少漏服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100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根据历史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服药指导,干预组出院时发放智能服药提醒器指导服药。运用CPAT评分表评价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入院前服药依从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月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发放服药提醒器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健康教育对90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定期干预,并与8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用药知识掌握情况、出院指导依从性、支架血栓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支架血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梅 《中国康复》2011,26(5):393-394
目的: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抽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血糖控制后均出院,按常规回家服用控制血糖的药。干预组则给予家庭护理干预,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按医嘱服药、饮食、运动及相关技能操作指导。2组均定期进行追踪随访。结果:经过3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2组血糖各项指标均有下降(P〈0.05,0.01),但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餐前、餐后2h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数均较对照组更稳定(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控能力,保持血糖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定期干预组35例与非定期于预组35例。定期干预组每月1次定期门诊随访时给予护理干预,1年后将定期干预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质量等指标及治疗依从性与非定期干预组比较。结果两组相比,定期干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指标低于非定期干预组(P〈0.05),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非定期干预组(P〈0.05)。结论定期门诊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4例.入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知识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对照组常规随访,进行数据收集,观察组则给予电话督导药物服用及改善生活方式指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健康教育对90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定期干预,并与8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比较.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用药知识掌握情况、出院指导依从性、支架血栓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支架血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水平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术前测定80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基础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分为脂蛋白(a)(300mg/L和脂蛋白(a)≥300mg/L两组,随访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等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脂蛋白(a)≥300mg/L组和脂蛋白(a)(300mg/L相比有增加趋势;术后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在脂蛋白(a)≥300mg/L与脂蛋白(a)〈300mg/L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基础血清脂蛋白(a)水平是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和支架再狭窄发生率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门诊医生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入选148例门诊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普通门诊就诊,门诊干预组为普通门诊就诊的基础上给予干预。即门诊药师帮助讲解药物服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门诊医师对入选病历进行门诊随访,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要求患者每2周复诊一次,由门诊护士测量并记录血压情况,服药情况。3个月后,对两组服药依从性、血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门诊医生干预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