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善远 《世界中医药》2013,8(6):667-668
目的:对素馨花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等进行研究。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h水分法(烘干法)、附录IXK灰分测定法、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市售9批素馨花药材中水分含量平均值为5.34%;总灰分含量平均值为6.12%;酸不溶灰分含量平均值为0.31%;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36.04%;75%乙醇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34.58%。结论: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素馨花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提高金牛草药材质量标准,为评价和控制金牛草药材质量提供依据。修订金牛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金牛草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以粉背蕨素A和对照药材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制备粉背蕨素A标准品,建立金牛草指标成分粉背蕨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的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易于操作,具有较强的专属性;样品测定结果:水分8.8%~10.9%,总灰分7.6%~11.4%,酸不溶性灰分2.5%~4.2%,醇溶性浸出物9.3%~10.2%,粉背蕨素A质量分数0.56%~0.71%。通过完善金牛草的药材质量标准,能够更有效地评价其内在质量,保证用药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海南茄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海南茄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并按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方法对海南茄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初步明确了海南茄化学成分类型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确定海南茄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限量,初步拟定海南茄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5.0%,总灰分不得超过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为海南茄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藏药材松生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并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对松生等药材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的藏药材松生等显微特征一致,薄层色谱重现性好、专属性强,水份为5.05%~7.55%,总灰分为1.05%~7.77%,酸不溶性灰分为0.08%~0.61%,醇溶性浸出物的结果为5.41%~17.21%。结论:该方法可作为控制传统藏药材松生等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修订和完善龙葵药材质量标准。方法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附录相关方法,采用TLC方法鉴别龙葵药材,利用HPLC-ELSD检测指纹图谱。采用HPLC-ELSD测定效应成分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的含量,同时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建立了龙葵药材的TLC鉴别方法,获得了对照指纹图谱。10批药材中,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含量范围分别为0.106‰~0.785‰和0.137‰~1.076‰;水分不得过11.6%,总灰分不得过13.2%,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0.6%。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够准确反应龙葵的内在质量,可作为龙葵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药材人血草的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为制定人血草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结果:人血草显微特征:表皮细胞为多角形,黄绿色,垂周壁呈念珠状增厚.理化鉴别结果:人血草药材醇提取物与生物碱试剂碘化铋钾反应生成桔红色沉淀;与碘-碘化钾试剂反应生成棕红色沉淀;与硅钨酸,反应生成灰白色沉淀.水分测定结果:人血草药材水分的平均含量为7.74%;人血草药材的总灰分平均含量为12.24%,酸不溶性灰分的平均含量为0.49%;人血草药材的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为12.88%.结论:以上人血草药材的显微特征具有显微鉴定的意义;生物碱特征显色反应可作为人血草理化鉴定指标;建议其质量标准分别控制为:水分含量≤10.00%;总灰分含量≤15.0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1.00%;乙醇浸提物浓度≥1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定壮药透骨香药材质量标准,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壮药透骨香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对透骨香药材进行研究;参考《中国药典》对多批透骨香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描述了透骨香药材的性状及显微特征;拟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限度,并初步拟定醇溶性浸出物不少于10.0%。结论:研究结果为透骨香的药材鉴别、质量标准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汉桃叶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分别对不同产地汉桃叶药材进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方法对汉桃叶药材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汉桃叶药材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鉴别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汉桃叶药材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范围分别为4.90%~6.15%,3.27%~4.95%,7.28%~8.5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可为汉桃叶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羊耳菊的质量标准。方法: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对羊耳菊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包括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水分检查、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检查。结果:15批羊耳菊药材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药材水分含量为9.79%~15.76%,平均值为11.00%;总灰分含量为4.05%~6.66%,平均值为5.43%;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40%~2.76%,平均值为1.69%;浸出物含量为8.96%~14.71%,平均值为10.80%。结论:以东莨菪内酯为对照品的定性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羊耳菊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楮实子药材的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等进行研究。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H水分法(烘干法)、附录IX K灰分测定法、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市售9批楮实子药材中水分含量平均值为7.47%;总灰分含量平均值为6.77%;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6.79%;95%乙醇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21.40%。结论:为进一步完善楮实子药材质量标准,建议增加浸出物检查项目并暂定水溶性浸出物和95%醇溶性浸出物分别不得低于6.00%和2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产地赤小豆药材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杂质进行测定。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H水分法(烘干法)、附录IX K灰分测定法、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及附录IX A杂质检查法测定。结果:市售12批赤小豆药材,水分测定结果最高值为13.64%,最低值为10.12%,平均值为11.96%;总灰分测定结果最高值为4.36%,最低值为3.61%,平均值为3.90%,水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最高值为24.32%,最低值为18.16%,平均值为20.73%;杂质测定结果最高值为1.11%,最低值为0.67%,平均值为0.90%。结论:为进一步完善赤小豆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肾蕨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肾蕨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并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对肾蕨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明确了肾蕨化学成分类型和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确定了肾蕨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限量。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为肾蕨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鸡骨香的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的限度检查,为鸡骨香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对鸡骨香中的水分、灰分及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浸出物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测得鸡骨香药材中水分不得超过11.4%,总灰分不得超过7.0%,浸出物测定用稀乙醇做溶剂,以热浸法进行测定,所得浸出物不得低于14.0%.结论:鸡骨香的浸出物、水分、灰分含量可作为鸡骨香药材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蜜麸炒僵蚕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显微鉴别、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和含量测定研究,以CIE-LAB色度值为指标,采用色彩色差计测量僵蚕炮制前后颜色的变化,薄层鉴别在已有方法基础之上适当改进,效果良好.结果:研究表明,僵蚕炮制前后显微鉴别特征变化不大.炮制后水分含量约为6.0%,总灰分含量均值为5.4%,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12%,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值为21.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3.44%.薄层鉴别显示炮制品和生品甲醇提取物没有太大差别,但色彩差别较明显,蜜麸炒僵蚕的总色度值均值为47.269,而生品僵蚕的总色度值的均值为60.595.以L*,a*,b*值为指标,蜜麸炒僵蚕的L*值的数值范围为45.984±3.998,a*值的数值范围为8.315±2.149,b*的数值范围为8.949±3.322.蜜麸炒僵蚕中指标性成分草酸铵的含量初步定为不低于4.0%.结论:除色差鉴别外,本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及结果均在中国药典规定的生品僵蚕质量标准范围内,因此可作为蜜麸炒僵蚕质量标准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壮药赪桐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赪桐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对赪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赪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初步拟定赪桐药材水分不得超过9%、总灰分不得超过9%、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5%、浸出物不得少于16.0%,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为赪桐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河南不同产地茜草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的方法进行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灰分的测定;用高效液相(HPLC)色谱法测定茜草中大叶茜草素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茜草中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大叶茜草素的含量有明显差别。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茜草资源保护和规范化种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石花药材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对石花炮制品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测定了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结论较全面的考察了石花的各项质量指标,为制定石花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壮药冰糖草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冰糖草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冰糖草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并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对冰糖草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初步明确了冰糖草化学成分类型和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确定了冰糖草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限量.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为冰糖草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假蒟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假蒟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和薄层色谱鉴别,并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对假蒟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确定假蒟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限量,初步明确假蒟化学成分类型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初步拟定假蒟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3.0%,总灰分不得超过1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4.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7.0%。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为假蒟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