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三维超声观察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方法POP组33例,普通妇科疾病患者为对照组29例,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获取在静息及盆底肌收缩状态下的图像,观察肛提肌形态变化和肛提肌裂孔大小。结果三维横切面可清晰显示位于耻骨联合和肛门直肠连结间的肛提肌,以及穿过肛提肌裂孔的尿道、阴道、直肠。POP组盆底结构较对照组松弛,肛提肌回声欠均匀;POP组静息及缩肛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矢状位肛提肌裂孔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可较好地显示盆底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四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4名有生育史的成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有盆底疾病症状组,对照组为无盆底疾病症状组,各32名,均对其予以经会阴三维、四维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张力期(Valsalva)、肛提肌收缩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情况。结果:在静息状态下、Valsalva、肛提肌收缩状态下,试验组的肛提肌裂孔面积明显较大,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明显较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四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静息状态下、张力期(Valsalva)、肛提肌收缩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情况,便于予以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恢复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腔脏器脱垂(POP)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OP产妇86例,根据分娩方式差异,将其分为自然分娩组(45例)和剖宫产组(41例),另外选取健康志愿者86例作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经会阴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各组的盆底解剖结构指标,对比经会阴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分娩状态POP患者组间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同组二维超声检查结果相比较,不同分娩状态POP患者的三维超声检查的检出率均较高(P <0.05)。与健康组相比较,不同分娩状态POP患者的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肛提肌收缩状态时肛提肌裂孔面积、矢状面长度均较大(P <0.05);不同分娩状态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POP患者的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肛提肌收缩状态时肛提肌裂孔面积、矢状面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可定量评估POP患者肛提肌裂孔解剖结构变化,对于不同分娩状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对不同分娩方式患者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科收治的POP患者160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A组(经阴道分娩,120例)、B组(经剖宫产分娩,40例)、C组(同期健康体检女性,60例),均完善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在不同状况矢状位肛提肌裂空长度及面积;比较A组、B组间盆腔脏器脱垂的检出率及准确率。结果:在缩肛状态、Valsalva动作状态及安静状态下,A、B组两组间矢状位肛提肌裂空长度及面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对A、B组患者的POP检出率及确诊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女性盆腔脏器、解剖组织结构;且对患者POP的诊断价值高,不受分娩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会阴超声评估生物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在盆底器官脱垂程度和盆底肌力中的作用。方法将126例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接受盆底肌肉Kegle运动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会阴超声参数、盆底器官脱垂程度、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宫颈外口距离和盆腔肌力增大,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厚度、肛提肌角减小,盆底器官脱垂严重程度减轻,生活质量评分增高(均P0.05)。结论对POP采取生物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可缓解临床症状,会阴超声能清晰显示盆底形态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三维超声结合断层超声技术观察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肛提肌形态的改变.方法 入选就诊我院门诊的54例POP患者(POP组)和35例排除POP的普通妇科疾病患者(对照组),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获取受试者在静息及盆底肌收缩状态下的图像,将容积超声数据处理成断层超声图像,对照观察POP组和对照组间的肛提肌形态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盆底三维超声在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自然分娩产妇作自然分娩组,将同期接收100例剖宫产产妇作剖宫产组。两组产妇产后6~8周均接受盆底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组产妇康复治疗前后的二维超声检查参数(Valsalva状态膀胱颈距离、直肠壶腹部下降距离、膀胱脱垂距离、子宫脱垂距离、直肠膨出距离、膀胱尿道后角)和三维超声检查参数(静息状态下、缩肛状态下、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角度)。结果自然分娩组Valsalva状态膀胱颈距离、直肠壶腹部下降距离、膀胱脱垂距离、直肠膨出距离、膀胱尿道后角二维超声检查参数大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脱垂距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分娩组静息状态下、缩肛状态下、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角度等三维超声检查参数均大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可多切面、清晰显示产妇产后盆底支持结构,实时观察盆底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情况,根据超声参数有效检出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腔脏器脱垂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断层成像(TUI)测量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肛提肌裂孔各超声参数,评估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损伤的康复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阴道分娩后POP患者86例。根据患者是否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意愿,将患者分成康复治疗组和功能锻炼组,各43例。康复治疗前用TUI方法判断POP患者是否存在肛提肌损伤,再将康复治疗组和功能锻炼组各分为肛提肌未损伤组和肛提肌损伤组2个亚组(R0、R1和F0、F1)。产后第8周起,康复治疗组患者开始进行为期8周的盆底电刺激及家庭阴道哑铃锻炼的康复治疗,功能锻炼组患者在家自行做凯格尔盆底功能锻炼8周。分别于产后6~8周(康复治疗前)和产后18周(康复治疗后)在静息、瓦氏、缩肛状态下,对86例患者进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并对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左右径、前后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TUI成像显示,康复治疗前有35例POP患者并发肛提肌损伤,康复治疗组和功能锻炼组肛提肌损伤发生率比较(41.9% vs 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826)。康复治疗前肛提肌损伤组(R1、F1亚组)与肛提肌未损伤组(R0、F0亚组)之间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康复治疗后,康复治疗组及R1、R0亚组的POP改善率,显著高于功能锻炼组及F1、F0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480、7.441、8.632,P均<0.01)。R1亚组在静息、最大瓦氏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最大瓦氏状态下前后径以及最大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左右径、前后径均小于F1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5、-3.423、-2.328、-3.706、-2.221、-3.810,P均<0.05);R0亚组在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前后径以及最大瓦氏、最大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左右径、前后径均小于F0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6、-2.464、-3.886、-2.710、-4.079、-6.769、-4.985、-5.495,P均<0.05)。 结论肛提肌损伤与女性产后早期POP-Q分度无明显相关性,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肛提肌损伤及未损伤患者肛提肌裂孔的恢复,更好地改善产后女性POP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TUI可为其康复疗效的评估提供客观、准确、定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直肠脱垂女性患者的经会阴盆底超声参数及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所有同步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以及放射学排粪造影女性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 共纳入181例患者,其中直肠脱垂112例、非直肠脱垂69例。经会阴盆底超声显示,直肠脱垂组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膀胱颈位置和直肠壶腹部位置低于非直肠脱垂组,而静息以及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均较非直肠脱垂组增大。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和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与直肠脱垂独立正相关。结论 直肠脱垂患者与非直肠脱垂患者的经会阴盆底超声特点存在差异,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可协助评估直肠脱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督导盆底肌肉训练(kegel运动)在绝经后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的作用。方法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系统(POP-Q)诊断为Ⅰ/Ⅱ度脱垂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排除研究过程中不符合标准者,最终用于数据分析者两组各50例。干预组经超声督导完成有效kegel运动,对照组经专业人员口授kegel运动动作要领,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行盆底超声检查,测量最大Vasalva状态下盆腔器官位置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对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超声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kegel运动12周后膀胱脱垂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干预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子宫脱垂程度减轻、肛提肌裂孔面积缩小,而对照组二者无明显变化。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可作为kegel运动的有效督导方法,经会阴盆底超声督导kegel运动能够有效改善绝经后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和盆底肌力,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观察盆底器官脱垂女性盆膈裂孔的形态、结构,探讨三维超声技术评估盆底器官脱垂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盆底器官脱垂女性;同期选择30例未孕、未产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观察并比较各组妇女的盆膈裂孔的形态、结构、组成及大小。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盆膈裂孔形态和结构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盆膈裂孔明显增大,形态由正常的菱形变为类圆形,盆膈裂孔中轴线偏移,裂孔内器官排列有异常,裂孔内结缔组织有缺损表现。结论 三维超声能够有效地对女性盆底结构进行观察,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存在盆膈裂孔形态和结构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术前及术后盆膈裂孔的形态结构改变。方法选取盆底功能障碍患者(PFD组)和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各60例,经会阴三维超声观测对照组、PFD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静息期、缩肛期及张力期盆膈裂孔大小、形态结构。结果 PFD组术前的盆膈裂孔面积较对照组增大,其结构松散,形态呈圆形,PFD组术后3~6个月后盆膈裂孔面积较术前减小,结构较前完整,其内可显示强回声植入性材料。PFD组术前在静息期、缩肛期及张力期盆膈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耻骨直肠肌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FD组术后在静息期、缩肛期及张力期盆膈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耻骨直肠肌厚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对盆膈裂孔的大小和肛提肌厚度能进行简便、准确地测量,对PFD患者的临床诊断、手术前后功能评估及术后植入性材料形态观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会阴超声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收缩功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利用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技术评价肛提肌的收缩功能及经会阴二维超声平面观察在三种不同状态下(在静息、肛提肌最大收缩及Valsalva动作)的盆腔脏器运动变化。方法 选择盆腔器官脱(POP)垂患者64例作为POP组及3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在三种状态(静息、肛提肌最大收缩及Valsalva动作)下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静息状态下两组盆膈裂孔面积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Valsalva动作下两组盆膈裂孔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组患者肛提肌收缩前后的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肛提肌收缩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技术可用于评价肛提肌收缩功能;经会阴二维超声技术可指导患者进行盆底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三维超声监测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动态评估女性产后盆底器官脱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40例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研究对象作为此次研究组研究对象,收集40例同一时期的未孕女性为参照组。同时给予两组研究对象三维超声监测,分析三维超声监测在,女性提肌裂孔形态改变动态评估女性产后盆底器官脱垂的价值。结果:在三维超声监测下,可以知道在不同状态下研究组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状态下研究组的产后盆底器官脱垂情况对比,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对象的静息下直肠壶腹部组间没有明显差异,其自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的静息下子宫颈、静息下膀胱、瓦氏动作下直肠壶腹部、瓦氏动作下子宫颈以及瓦氏动作下膀胱的两组研究对象的位置存在很大的差异,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可以得到其自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研究对象经过三维超声监测,可以动态评估自身存在产后的盆地器官脱落情况,得到肛提肌裂孔的形态、大小以及变化趋势,实现疾病的良好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对子宫脱垂患者经阴道改良补片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的评估作用。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2例子宫脱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盆底超声检查评估脏器脱垂情况,明确诊断后行经阴道改良补片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8例伴有膀胱膨出及3例伴有直肠膨出的患者同时修补阴道前后壁并行会阴重建术,术后经阴道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观察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动作及缩肛状态下植入改良补片的位置、形态及活动情况,并经会阴二维及四维盆底超声观察盆底功能变化,比较术前、术后膀胱最低点、子宫下缘、直肠壶腹部到参考线(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距离,以及盆底裂孔面积、肛提肌厚度。 结果经阴道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观察术后补片情况:可以清晰显示宫颈前方及两侧的"U"形高回声结构及活动情况;经会阴二维及四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32例患者盆底脏器情况: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最低点、子宫下缘、直肠壶腹部到参考线距离(cm),肛提肌厚度(cm)术后较术前测值增大(0.65±1.85 vs 0.15±1.85,2.80±1.10 vs -1.00±1.50,0.60±1.90 vs -0.55±1.55,0.51±0.24 vs 0.37±0.19),盆底裂孔面积(cm2)术后较术前测值减小(20.15±7.20 vs 29.00±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例合并膀胱膨出的患者5例术后膀胱膨出治愈、3例术后膀胱膨出情况有改善,3例合并直肠膨出的患者术后直肠膨出均治愈。 结论经阴道及经会阴两种扫查方式结合的盆底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经阴道改良补片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术后改良补片的悬吊情况,可以为术前观察盆腔功能及术后疗效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盆底三维超声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静息、Valsalva和缩肛时肛提肌裂孔和耻骨内脏肌的变化。方法对照组35例,尿失禁组32例,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技术,分别在静息、Valsalva和缩肛时测量肛提肌裂孔横径(N)、前后径(M)、耻骨内脏肌厚度(C)和肛提肌左右支的夹角(1)。结果静息时,尿失禁组与对照组M、N、C、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Valsalva和缩肛时,尿失禁组C较对照组薄(P〈0.05);缩肛时,尿失禁组M较对照组长,C较对照组薄(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可用于评估耻骨内脏肌功能,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其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动态观察和评估产后女性盆底三腔室器官的位置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方法 选取年龄、体质量指数匹配的60名产妇(产后组)和35名未育女性(对照组),采用经会阴超声分别在静息状态及瓦氏动作下测量膀胱、子宫颈、直肠壶腹部的最低点与参考线(耻骨联合后下缘的水平线)之间的距离,采用实时三维超声测量瓦氏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后组在静息状态和瓦氏动作下膀胱及子宫颈的最低点位置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直肠壶腹部位置在静息状态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5,P=0.398),在瓦氏动作下产后组低于对照组(t=17.378,P<0.001)。产后组在静息状态和瓦氏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t=11.253、9.625,P均<0.001)。结论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可动态观察女性盆底三腔室器官的位置、运动情况及肛提肌裂孔面积,从而评价妊娠和分娩对盆底支持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