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燕 《华西医学》2010,(5):931-932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2003年5月2009年3月将42例社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单用甲钴铵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甲钴铵联合胰激肽原酶片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47.6%。结论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94例DPN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组48例和单用甲钴胺治疗对照组46例。治疗组用葛根素注射液300mg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予甲钴铵注射液500μ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共6周;对照组予甲钴铵注射液500μ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共6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腓、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9%(P<0.01);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且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较单用甲钴胺治疗效果更显著,更有利于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神经传导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间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分别用灯盏花素注射液75 mg/d和甲钴胺注射液1.0 mg/d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1.0 mg/d静脉滴注,疗程皆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神经反射,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肌电图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用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DPN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素E1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华联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10-2311
目的:观察前列腺E1(PGE1)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予甲钴胺500μg+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32例,用PGE,100μ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500μg+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记录患者治疗后主观症状和体征的改变以及肌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GE1联合甲钴胺是治疗DPN安全有效的药物,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PN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依据患者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给予甲钴铵注射液避光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血栓通粉针治疗。两组均1次/d,28 d为1个疗程。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5.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NCV)均显著加快,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CV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静脉注射前列地尔针剂10μg+肌肉注射甲钴胺500μg,1次/d;对照组单用甲钴胺500μg,1次/d,共2周。结果治疗组DPN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可显著提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0.5 mg)肌注治疗,1次/日;观察组给予阿魏酸钠(300 mg)静脉滴注联合甲钴胺(0.5 mg)肌注治疗,1次/日;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和SCV均较同组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和SCV快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41%,低于观察组的87.18%(P0.05)。结论:阿魏酸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能有效增强甲钴胺治疗DPN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46例DP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500μg口服,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500μg肌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0.9%NS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P〈0.01),治疗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杏达莫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甲钴铵注射液肌注,1次/d,连用2周;对照组采用红花黄色素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cy和临床症状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并分析血浆Hcy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DPN取得了92.86%的临床疗效,且可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Hcy明显降低.DPN患者Hcy与病程、FBG和Hs-CRP呈正相关,与MCV正中神经和SCV腓总神经呈负相关(P〈0.01或P 〈0.05),FBG、SCV腓总神经和Hs-CRP为影响DPN患者Hcy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及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同时降低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10.
梁怡  文重远 《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771-1773
[目的]评价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DPN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7):给予甲钴胺1.5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n=49):在应用甲钴胺的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60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增加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变化及丹参多酚酸盐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治疗组肌内注射甲钻胺注射液0.5mg/次,1次/d;观察组在治疗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200mg/次,1次/d,2组均连续应用28d。同期住院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DPN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erum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 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肌电图仪测定DPN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DPN患者TNF-α、IL-6、sICAM-1及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O、MNCV、SNCV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siCAM-1、ET-1较治疗前下降,NO、MNCV及sNCV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MNCV及SNCV较治疗前升高(P〈0.05);2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有效降低DPN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和前列地尔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60例DPN患者,将所有病例按就诊先后分为两组,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中试验组有3例、对照组5例由于自身原因提前出院退出研究.研究实际完成试验组77例、对照组75例.两组均在降糖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前列地尔10μg,静脉注射,1次/d.试验组同时加用α-硫辛酸600 mg,静脉滴注,1次/d.两组治疗均持续10~ 14 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神经病变总症状(TSS)评分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α-硫辛酸静脉滴注10 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SS总积分[(3.5±2.5)分与(4.3±2.1)分,t=2.11,P<0.05]、刺痛积分[(1.1±0.4)分与(1.5±0.5)分,t=1.86,P<0.05]、烧灼感积分[(0.9±0.7)分与(1.3±0.5)分,t=1.83,P<0.05]、感觉减退积分[(1.3±0.4)分与(1.7±0.5)分,t =1.87,P<0.05]、麻木积分[(1.3±0.9)分与(1.9±0.4)分,t=1.91,P<0.05]明显降低;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53.6±1.4) m/s与(48.5±2.7) m/s,t=-4.94,P<0.05]、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49.6±1.1) m/s与(43.9±2.1) m/s,t=-5.36,P<0.05]、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47.3±1.1) m/s与(41.6±1.8) m/s,t=-5.09,P<0.05]、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48.2±1.9) m/s与(43.2±2.5) m/s,t=-4.27,P<0.05]明显提高.试验组97.4%(75/77)的医师和92.2% (71/77)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对照组84.0%(63/75)的医师和78.7%(59/75)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研究过程中试验组颜面潮红3例、头晕1例,对照组颜面潮红2例、头晕1例,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α-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DPN疗效显著,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108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溶液100ml中静脉点滴,1次/d,同时每日肌肉注射甲钴胺500μg,1次/d,共14d;对照组54例,单用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1次/d,共14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4%与72.2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6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小牛血清去蛋白8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1000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6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1000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跟腱反射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腱反射改善明显(60%),最高达91.9%,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显著(P0.05)。但两组间比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可推荐作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商品名:洛赛克)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常规剂量生长抑素组35例,采用常规生长抑素剂量(6 mg/d)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大剂量生长抑素组30例,采用2倍剂量生长抑素(12 mg/d)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比较三组治疗的止血率、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常规剂量和大剂量生长抑素组入院后第12、24、48小时的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大剂量生长抑素组止血率高于常规剂量生长抑素组(P<0.05),第72小时止血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和大剂量生长抑素组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大剂量生长抑素组低于常规剂量生长抑素组(P<0.05);常规剂量和大剂量生长抑素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迅速、住院时间短、失血量少等优点,且2倍剂量生长抑素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与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122例老年2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MNGF注射)和对照组(维生素B1联合维生素B1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DA明显减少,SOD及TAOC明显提高(P〈0.05).[结论]丹参酮ⅡA与MNGF联合治疗老年DPN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吸氧、洋地黄类强心、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药物以及抗心肌缺血(如硝酸酯、阿司匹林)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生脉注射液5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检测指标(全血黏度、D-二聚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全血黏度、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对照组治疗14 d后全血黏度、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薛磊 《临床医学》2010,30(12):27-29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n=55)及对照组(n=41),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前列腺E110μg/d静脉滴注及甲钴胺500μg/d肌肉注射治疗共4周,4周后改为甲钴胺500μg,3次/d口服继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定双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如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均有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前列腺素E1及甲钴胺的联合应用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确切,临床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丁苯酞序贯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序贯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全部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调控血压,控制血糖、血脂,积极治疗并发症;病情稳定后行早期神经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100 ml、2次/ 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 d,以后口服丁苯酞0.2 g,3次/ d,疗程90 d。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并详细观察记录各种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 NIHSS 评分[治疗组(4.36±3.11)分、对照组(6.12±2.67)分]均较治疗前[治疗组(11.42±3.20)分、对照组(11.64±3.43)分]降低(P 均<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F组内=2.125,P <0.01;F组间=18.63,P <0.01;F交互=25.34,P <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BI 评分[治疗组(86.72±8.44)分、对照组(75.96±9.86)分]均较治疗前[治疗组(26.54±13.36)分、对照组(26.38±13.02)分]增高;丁苯酞治疗后 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组内=29.27,P <0.01;F组间=32.48,P <0.01;F交互=42.41,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能显著改善分支动脉硬化病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显著改善预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