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肌力训练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各种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力训练和针刺治疗。不仅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低下,而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地震后下肢截肢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地震后下肢截肢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16例地震后下肢截肢患者,其中小腿截肢5例,大腿截肢11例。采用防止关节挛缩、残端脱敏塑形、关节松动术、残肢肌力训练、作业疗法、心理治疗,以及物理因子治疗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前后测定膝和髋关节活动范围,以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以VAS量表评定幻肢痛。结果: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膝和髋的ROM增大,ADL能力改善,幻肢痛减轻,康复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后下肢截肢患者幻肢痛明显减轻,下肢功能改善,达到生活基本自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综合康复治疗包括按摩、肢体被动运动、增强肌力训练、坐位和站位平衡及转移训练、步行和上下楼梯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采用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程度评定,评价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入院时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32.35±13.17)分,康复治疗2月时(55.46±12.18)分、4月时(71.64±38.25)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程度评定比较,x2CMH=168.73,P0.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使老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残存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7月,本院40例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另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χ28.980,t3.902,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χ2=7.632,t2.075,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深度烧伤后膝关节僵硬及腘窝挛缩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35 例下肢深度烧伤患者(包括腘窝周围皮肤烧伤)应用运动治疗、水疗、作业治疗(包括压力疗法)、理疗等方法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前后进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评测。结果治疗后,患者FIM评分明显提高(P<0.01),膝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综合康复能明显提高深度烧伤后膝关节僵硬及腘窝挛缩患者的ADL、膝关节活动度及肌力。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我科住院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均采用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桥式运动、翻身运动、卧-坐转移训练、坐位平衡功能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肢负重训练、步行能力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减重系统、智能反馈系统及虚拟训练模式等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徒手肌力测试法(MMT)分级标准之 Kendall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法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两组股四头肌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腘绳肌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BS平衡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olden FAC步行能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二醋吗啡(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对6例二醋吗啡中毒性脑病患者进行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与训练,并分别以上田敏平衡反应试验、认知功能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等评定疗效。结果5例患者显效,上田敏平衡功能评分增加14~20分,认知功能评分增加10~1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增加30~50分。1例患者有效,上田敏平衡功能分增加8分,认知功能评分增加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增加20分。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二醋吗啡中毒性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佩戴踝足矫形器(AFO)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Z组)和对照组(D组)。两组均按常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FO,康复训练4周后进行评定。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二维步态分析仪、表面肌电图机及相应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步态参数及步行功能分级)、踝关节控制肌群(胫前肌及腓肠肌外侧头)的积分肌电值(iEMG)、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步行能力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步行能力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踝关节控制肌群肌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佩戴AFO能够促进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踝关节控制肌群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功能训练对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1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下肢功能训练。比较两组下肢肌力、干预前后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下肢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实验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脊髓炎患者治疗期间合理实施下肢功能训练,可显著恢复下肢肌力,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二醋吗啡(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对6例二醋吗啡中毒性脑病患者进行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与训练,并分别以上田敏平衡反应试验、认知功能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等评定疗效。结果5例患者显效,上田敏平衡功能评分增加14~20分,认知功能评分增加10~1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增加30~50分。1例患者有效,上田敏平衡功能分增加8分,认知功能评分增加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增加20分。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二醋吗啡中毒性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针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用FMA功能量表下肢部分、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均较前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针刺能够提高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6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康复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康复组患者实施神经发育疗法(NDT)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MRP)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或加针刺、推拿。 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部分)Brunnstrom分级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积分、偏瘫侧下肢步行能力的Barthel指数(BI)均有显著提高,2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的下肢功能障碍得到显著的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网络重建治疗配合电动起立床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的康复训练,如被动活动、针灸、按摩等,而试验组进行下肢神经网络重建治疗加电动起立床训练。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周时进行下肢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的评定。结果:患者的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平衡功能、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在治疗4,8周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神经网络重建治疗配合电动起立床强化下肢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自理能力、平衡功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膝关节屈伸肌行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的效果,以及下肢功能评定与步行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8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3例),二组患者康复训练相同,观察组增加双下肢股四头肌、腘绳肌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18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法、Barthel指数法及足印法对二组患者下肢功能及步态进行分析[1]。结果:观察组患者步态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1)。步态的对称性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显著相关(r=-0.77,-0.73,P<0.01),与活动能力无关(r=-0.23,P>0.05) ;步速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活动能力均显著相关(r=0.82,0.77,0.75,P<0.01)。结论:偏瘫患者早期运用双下肢膝屈伸肌群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对提高运动功能、步态改善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POEMS综合征后遗症期的康复疗效。方法对2例以多发性周围神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POEMS综合征患者,进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针灸、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康复治疗后患者肌力、躯干平衡、站立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所提高。其中,第1例患者Berg平衡量表得分由18分增加到28分,第2例患者改良Bathel指数由55分提高到70分。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POEMS综合征后遗症期患者的功能,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POEMS综合征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对芦山地震骨折伤员心理功能障碍,疼痛感觉功能障碍,肌力、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3日-5月6日收治的69例芦山地震骨折伤员进行早期一体化康复护理评估、早期一体化心理干预、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结果经评估、干预、训练,伤员心理功能障碍,疼痛感觉功能障碍,肌力、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干预后减少率分别为91.9%、82.6%、92.8%、94.2%、87.0%。结论指导地震骨折伤员及早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康复,有效预防并发生的发生及发展,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水中PNF技术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水中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均进行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站立及平衡训练,矫形器的应用、物理因子治疗、康复教育等。观察组另联合水中PNF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膝部本体感觉、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程度、主要肌群肌力、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ADL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2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膝部本体感觉偏差评分及疼痛评分明显降低,ROM、平衡及步行距离、ADL及肌力分级均明显提高,10m步行时间缩短(P〈0.05、0.01),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配合水中PNF更能提高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联合强化肌力训练对老年帕金森病人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神经内科接受康复训练的86例老年帕金森病人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病人仅给予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联合强化核心肌力训练,于训练前和训练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步态(步频、步速和步长)、运动功能受损、步行能力恢复、综合康复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功能及平衡协调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训练后,观察组病人步频(87.68/min±8.01/min)低于对照组(91.37/min±8.33/min),步速(83.54cm/s±9.23cm/s)和步长(49.64cm±3.47cm)均高于对照组(78.49cm/s±10.68cm/s,45.35cm±3.82cm),步行能力恢复情况、综合康复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功能及平衡协调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受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联合强化肌力训练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人的步态、促进步行能力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综合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体系对54例地震致下肢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5·12”汶川大地震所致54例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观察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和骨折的复位情况,有无骨折并发症,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结果:康复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由入院时的平均218.61°增加至出院时的237.5°(P〈0.001)。Barthel指数由入院时的平均55.4增加至出院时的70.8(P〈0.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结论:综合康复治疗体系对于地震伤致下肢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一套完善的体系应包括:①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功能锻炼长期坚持;②发挥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合作;③功能康复和心理康复并重;④专业人士与社会团体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20.
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对脊髓损伤(SCI)截瘫患者肌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胸腰段SCI后不完全截瘫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MOTOmed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对2组患者下肢肌力、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查2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10 m步行时间。 结果除双下肢远端肌力外,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近端肌力、ADL能力及步行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或0.05),并且以治疗组下肢近端肌力及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较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能进一步改善SCI患者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