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芍黄通便合剂治疗气滞型便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气滞型便秘患者2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芍黄通便合剂口服,对照组给予麻仁丸,疗程均为21d,记录治疗前后便质、排便费力、排便间隔时间、排便紧迫感、排便不尽感、直肠肛门的梗阻/阻塞感等情况;中医证候嗳气、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等相关症状;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停药2周后两组气滞型便秘患者的显著有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芍黄通便合剂对气滞型便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芍黄通便合剂治疗肠道气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4例研究对象从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间接诊的患者中选取,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木香槟榔丸治疗,观察组给予芍黄通便合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0.97%、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83.87%(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7%(P <0.05)。结论芍黄通便合剂治疗肠道气滞型便秘效果理想,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阿片类镇痛药所致肠燥津亏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因服用阿片类镇痛药所致便秘的肠燥津亏证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加味增液承气汤组)、西药组(乳果糖组)和中西组(加味增液承气汤+乳果糖组),观察2周并随访,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包括便秘症状、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便秘改善情况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均为中药组、中西组优于西药组(P<0.05),中西组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加味增液承气汤口服能显著改善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镇痛药所致肠燥津亏型便秘的便秘程度及伴随症状,联用乳果糖则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杨兴华  唐泽琴  陈金华  宋燕 《西部医学》2010,22(11):2112-2113
目的探讨芍黄通便汤治疗晚期肿瘤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80例便秘的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6例口服芍黄通便汤,对照组94例给予番泻叶泡水口服,开塞露塞肛,肥皂水灌肠,比较两种方法治疗便秘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芍黄通便汤治疗晚期肿瘤患者便秘疗效好,维护时间长,且经济、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28-30
目的探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引发便秘的主要中医证候的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06例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引发便秘患者四诊信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分析。结果 106例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引发便秘的中医证候可分为3类,分别是虚证,包括气虚、阴虚及实证气滞证。其中气虚证患者44例,占41.50%;阴虚证患者36例,占33.96%;气滞证患者26例,占24.52%。结论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引发便秘的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和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引发便秘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的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便灵治疗精神药物所致便秘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80例服用精神药物所致便秘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服用组在精神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通便灵,对照组单用精神药物,于治疗前及治疗1、2、4周进行便秘程度和不良反应的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通便灵治疗精神药物所致便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仁通便饮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三仁通便饮治疗,对照组采用酚酞片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治疗组便秘缓解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分析发现,阴虚肠燥证和脾胃虚弱证最为多见,两组证候缓解率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仁通便饮能缓解阿片类药物造成的便秘及其他症状,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乳果糖治疗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后便秘的缓解的情况进行观察,为临床上对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治疗提供有用的帮助.方法 对126例在该院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中重度癌痛出现不同程度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乳果糖组及对照组两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积分变化情况及便秘的缓解情况进行对比,了解其差异情况,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乳果糖治疗组的64 例患者中便秘的总有效例数为57名,总有效率为89.1%,而对照组62 例患者中便秘的总有效例数为40例,总有效率为66.7 %,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2,P 〈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评分进行了比较,乳果糖治疗组治疗前便秘的评分为(8.97±2.43)分,治疗后便秘的评分为(4.83±1.97)分,对结果进行了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P 〈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便秘的评分为(6.58±2.17)分,对结果进行了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P 〈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乳果糖治疗组便秘治疗痊愈及显效率较高(81.3 % VS 58.1 %).结论 在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过程中,辅助加用乳果糖治疗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便秘效果较好,且疗效维护时间可达2周以上,使得患者在癌痛治疗过程中有较佳的舒适感,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蜜煎导方治疗肿瘤患者口服阿片类镇痛剂所致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服用阿片类镇痛药所致便秘的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蜜煎导方,对照组采用酚酞片,观察两组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便秘情况及大便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排便总评分分别为(5.47±2.21)、(5.53±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94.0%。结论蜜煎导方治疗肿瘤患者口服阿片类镇痛药所致便秘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可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灵菇合剂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9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口服灵菇合剂,15mL/次,2次/d;对照组服用PEG4000(商品名:福松,Forlax天津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10g,以1杯200mL水化服,2次/d;疗程4周。观察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的变化,评价症状改善情况,作对比分析及记录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91.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证候痊愈率31.4%,显效率45.7%,有效率20.0%,无效率2.9%,对照组证候痊愈率17.6%,显效率23.5%,有效率44.1%,无效率14.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在改善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方面疗效明显。治疗后均未发现严重副作用。结论:灵菇合剂能有效缓解功能性便秘的症状,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