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采用西药帕罗西汀联合中药自拟活血通络方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研究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PSCAD)的临床疗效。方法:PSCAD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治疗组61例;2组均采用卒中单元的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草药方;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2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HAMD及HAMA评分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卒中后抑郁-焦虑状态,还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住院病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与中医辨证施治相结合,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40例病人中基本治愈15例,显效17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有效,在有效率上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98年~2001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混合性卒中,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平郁胶囊加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平郁胶囊加氟西汀胶囊为主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氟西汀胶囊。治疗6周后分别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卒中研究院卒中量表(NIH—NINDS)进行评分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郁胶囊加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较单用氟西汀疗效好,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的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曲唑酮治疗,观察组的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结果:观察组卒中后抑郁患者与对照组的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状况,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5例。3组均给予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常规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舍曲林(商品名:左洛复)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及服用舍曲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用中草药方剂。治疗前及治疗第8,24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定,利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HAMD、MMSE、MoC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第8周,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HAMD评分[(14.28±0.64)分、(13.32±0.9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常规治疗组HAMD、MMSE、MoCA评分[(12.65±0.75)分、(23.24±0.89)分、(23.36±0.8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第24周HAMD、MMSE、MoCA评分[(10.15±0.67)分、(25.21±0.92)分、(25.44±0.85)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HAMD、MMSE、MoCA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其认知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72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在常规西医的基础上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下,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9%,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症状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4例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 32例 ,对照组 (单纯抗焦虑抑郁剂治疗组 ) 32例 ,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HAMA、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并观察HAMA因子分的变化 ,采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HAMA均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间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分率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副反应观察组较对照组轻微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疗效好 ,对精神病性焦虑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卒中后抑郁(Post-Sstroke Depression, PSD)是指发生于卒中后的情感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卒中症状以外的情绪低落、兴趣缺失,其核心症状为大部分时间闷闷不乐,兴趣减退及精力或易疲劳感减退[1]。有研究指出,PSD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逐年上升,脑卒中后5年内PSD的综合发生率为31%,总体发病率高达40%~50%,其中轻中度抑郁约占PSD患者的90%[2]。PSD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4]。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对照组 (每组各30例)。电针组取电针百会、印堂、四神聪穴辅以针刺配穴治疗,西药对照组口服百忧解治疗,均以6周为1疗程。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进行积分评定,并于治疗6周后通过HAMD量表总分的减分率评定2组治疗有效率。结果:电针组与西药对照组在第4周末、第6周末具有很好的抗抑郁效果,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HAMA积分评定,发现电针组在抗抑郁的同时还有抗焦虑作用(P<0.05),而西药对照组则无抗焦虑的作用。电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西药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电针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疗效可达到百忧解的临床治疗作用,且安全无副作用;并且发现电针有百忧解没有的抗焦虑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是一组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脑管疾病最常见的的危险因素,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这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2011年卫生部组织的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国城市人口高血压的现患率为28.9%,其中45岁以上人群的现患率为48.1%。知晓率(52.9%)、治疗率(38.2%)及控制率(5.7%)仍远不理想且每年仍呈上升趋势。所以高血压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发挥我国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医学诊治,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更能对疾病有效的预防、治疗和保健。现将治疗进展予以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000例脑卒中患者中60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癫痫的总发生率6.00%,卒中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为53.33%(32/60),晚期发生率为46.67%(28/60),以部分发作为最多占65.00%(39/60),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关,皮质病灶较易发生卒中后癫痫,皮质(10.65%)与皮层下(2.7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卒中类型癫痫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是老年人癫痫发作的最常见原因,皮层病灶较易发生癫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和奋乃静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1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奋乃静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的缓解率、复发率以及神经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后缓解率93.22%;奋乃静组患者治疗后缓解率76.27%;阿立哌唑组缓解率比奋乃静治疗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1年内随访结果,阿立哌唑组的患者治疗后痊愈32.20%,好转52.54%,复发15.25%;奋乃静组的患者治疗后痊愈13.56%,好转54.24%,复发32.20%;治疗后,阿立哌唑组的抑郁症复发率明显低于奋乃静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治疗前,奋乃静组的患者与阿立哌唑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基本相同(P0.05);治疗后,奋乃静组评分10.13±0.73,阿立哌唑组为5.86±2.14,奋乃静组的神经功能明显低于阿立哌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奋乃静均可以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但是阿立哌唑在抑郁的缓解、复发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还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Primary care》2017,44(2):337-3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疲劳症状的发生率以及临床和神经心理学方面的影响因素.方法 共选取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1~3周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判定入选患者有无卒中后疲劳(PSF),并根据该结果将患者分为PSF组及非PSF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估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通过比较PSF组及非PSF组临床因素及神经心理学结果(包括HAMA、HAMD及MMSE评分)组间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SF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33例(30.6%)患者存在PSF.当将HAMA评分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时,发现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值为1.222,P <0.05)及HAMA评分(OR值为1.311,P<O.01)均为PSF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素;当将HAMD评分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时,仅发现HAMD评分(OR值为1.217,P<0.001)为PSF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素.结论 PSF在国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均为PSF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型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肾虚型习惯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00u注射,1次/d,至妊娠8周后停止;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自拟养胎汤进行治疗,至孕足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8%,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型习惯性流产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病人某些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 1997年 5月至 2 0 0 4年 4月收治的 189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脑卒中患者中伴有意识障碍、视乳头水肿、双侧瞳孔不等大、应激性溃疡、抽搐者预后极差 ,与不伴有意识障碍、视乳头水肿、双侧瞳孔不等大、应激性溃疡、抽搐者对比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1)。头痛、高血压、发热、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对预后影响不大 ,与无头痛、高血压、发热、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比无显著差异 (P均 >0 . 0 5 )。结论 脑卒中的预后与某些临床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并发症越多、越重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