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韩冰教授认为补肾调肝对“调经种子”起着主导作用,临床上善用菟丝子和覆盆子、女贞子和墨旱莲、黄精和制何首乌、沉香和肉桂、续断和桑寄生、补骨脂和巴戟天、丹参和鸡血藤、鹿角霜和紫石英、紫河车和紫石英等9对药对治疗不孕症。  相似文献   

2.
列举感染后咳嗽、慢性咽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3则儿科案例,介绍盛丽先教授运用六味汤加味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挖掘师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殿的处方用药规律,传承名医经验,为中医临床治疗小儿过敏性紫殿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盛丽先教授门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信息,共计248例,1020诊次,并将患儿就诊信息转化成有效数据表,对药物累计频数、药物性味、归经及其功效归类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前29味高频数药物采用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并对全部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结果 共筛选出24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1020诊次共用中药167种,累积用药12724次,其中最多者为甘草,其后依次为玉米须、白茅根等。药性使用频数最多者为“寒”,药味使用频数最多者为“甘”,归经使用频数最多者为“肺”与“脾”,功效分类频数最多者为“补虚药”“清热药”。聚类分析将前29味高频药物分为6类,涉及四逆散、玉屏风散、二陈汤、六味地黄汤、小柴胡汤;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涉及方剂桔梗甘草汤、玉屏风散等;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所得核心方药。结论 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以过敏性紫殿以清热凉血为主,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殿喜用药物味甘、苦,性寒、平,药物归经为肺、脾经,常用药物为清热药。  相似文献   

4.
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指患者即使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和胸闷)[1]。近年来随着对哮喘患病机制的不断研究和探讨,认识到慢性持续期患儿气道的高反应性仍然存在,气道的慢性炎症没有完全消除,这是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2],因此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是控制哮喘反复发作乃至根治的关键。盛丽先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在应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颇有心得,笔者有幸跟随盛师临床学习多时,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经验结合案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天心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五十多年,其儿科诊疗经验为:欲知小儿疾病,诊法尤重望诊;记诵小儿特点,推崇五脏辩证;治必及时果敢,用药审慎精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张昱教授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收集整理临证医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张师治疗慢性肾炎的常用药对组成、配伍特色以及常用剂量,探讨药对的临床药理机制,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张师认为“虚-风(内风、外风)-瘀-毒”为慢性肾炎的病因病机,临证时以扶正与祛邪为纲,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药对组合治疗。对于正气不足者,常用益气固表、健脾益肾等药对扶助正气;属于邪实者,针对风、瘀、毒不同致病因素,分别采用祛风、活血、解毒等药对以祛除邪气。所举医案,患者辨证为气虚血瘀兼风邪热毒,张师治以益气活血、搜风通络、祛风解毒等常用药对,收效甚佳。[结论]张师运用药对组合治疗慢性肾炎,其方药精简,配伍合理,疗效显著,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盛丽先教授运用养阴清肺汤的经验。[方法]以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小儿感染后血小板减少症、反复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3则医案探讨其疗效,总结运用养阴清肺汤的病证特点。[结果]盛师根据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和病易热化伤及肺胃之阴的病理特点,运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后,上述3例患儿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盛丽先教授紧密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辨证运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小儿疾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8.
脾胃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姜树民教授在多年科研及临床诊疗经验中,对中药的性味、功效、配伍及其现代药理研究有着独到见解,故在脾胃病的治疗过程中,每获良效。该文就病因、药对施治等方面介绍姜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盛丽先教授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以治疗小儿咳嗽、哮喘、肾病著名。药对又称对药,是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两味中药组方治病。药对不同于药物学,因为它有简单的配伍;也不同于方剂学,因为它不具有方剂学那样配伍的完整性。药对始见于《内经》半夏秫米汤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首创于东汉·  相似文献   

10.
曹恩泽擅长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主要采取补益法和降浊化瘀通络法相结合以保护肾脏,如运用黄芪合白术以益气,生大黄合车前子从二便以泄浊,地龙合僵蚕升降相宜以通络。另外,其运用特色药对治疗并发症,如牛蒡子合连翘可“从咽喉治肾”,菊花合钩藤平肝降压,全蝎合蝉蜕祛风通络以消顽固性蛋白尿。  相似文献   

11.
张珍玉教授为全国著名老中医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 6 0余载。笔者师从张老 ,侍诊左右 ,每见其临证用药 ,组方严谨 ,方小力宏 ,起沉疴于数剂之间。现将张老临床用药经验及特点总结如下。1 重视分析中药药性中药 ,古称本草 ,即以草为本。由于其生长季节、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盛丽先教授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伴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的学术特色,总结临证治疗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盛丽先教授临证侍诊,收集相关医案,分析盛丽先教授对儿童肾病综合征伴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其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学术观点、治疗分期、常用方药,并分析典型案例。[结果]盛丽先教授认为儿童肾病综合征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机主要为肺卫不固、营卫不和,脾运不健、土不生金,风邪、湿邪、食积为贯穿其中的病理因素。治疗从急性感染期、临床缓解期、预防复发期三期论治。急性感染期治疗喜伍风药,常用经验方\"疏宣七味汤\"\"升降散结汤\"等;临床缓解期从调和营卫、清热化湿两方面论治,常用方\"柴胡桂枝汤\"\"三仁汤\"等;预防复发期重点治脾,常用方\"六君子汤\"\"固元汤\"等。所附医案首诊属临床缓解期,以\"柴胡桂枝汤\"加减,后续预防复发从脾土入手,以\"六君子汤、固元汤\"等加减调治,随访1年肾病未复发。[结论]盛丽先教授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伴反复呼吸道感染抓住主要病机,分期论治,临床经验丰富,值得推广效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了解目前我国儿科临床用药的现状,介绍儿科临床用药的自身特点,阐明儿科用药的潜在风险及主要注意事项,促进我国儿科医师根据我国国情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刘宝厚教授治疗肾脏病常用药对的总结,介绍刘宝厚教授对肾脏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巧妙应用药对治疗肾脏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银翘散为外感风热表证的代表方,始于《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卷[1]说:"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温,初期无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丽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辛凉之剂功擅清热解毒,可疏风散邪,尤其是肺系温病初期肺卫表证阶段,也可用于风热感冒以及各种外感温热风热邪气,如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支气管炎等.此外,对于肺炎、肺脓肿、水痘、猩红热、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乙型脑炎等,初起有风热表证者,也可选用银翘散加减治疗.王明月教授在儿科临床上运用银翘散治疗多种病症,古方新用,异病同治,获得良效,现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利芝 《中外医疗》2009,28(22):125-125
目的了解基层儿科临床用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方法随机抽查10所基层医院2400张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有关临床合理用药手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层医院儿科临床用药存在不合理性。结论加强儿科临床安全用药,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介绍袁士良教授临证常用药对药组,分别从肺系、心系、脾胃、肝系、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以及其他病证进行总结归纳,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熊磊教授治疗小儿发热常用药对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熊磊教授治疗小儿发热10个常用药对的适应证及其配伍特点。  相似文献   

19.
陈蓉蓉老师是浙江中医学院附院儿科主任医师,业医数十载,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医名远扬.老师用药简捷灵活,重视体质,吸取现代医学之长,在辨证与辨病的基础上擅用专方专药.现将老师在儿科临床运用风药经验,择一二作粗浅的介绍,以飨同道. 老师常用的有二十味左右,其主要作用是祛风,但作用不限于祛风,通过配伍,风药尚有平肝熄风、清肝降火、疏风宣肺、镇惊安神作用,还有间接的补虚作用.现代药理研究:①祛风药有抗过敏作用.②具有明显的退热及抗病毒作用.③具有镇惊安神抗惊厥及解除平滑肌的痉挛的作用.④能提高细胞疫功能.故老师将风药广泛地运用到小儿肺系、脾胃系及肝系疾病,特别是现代医学的过敏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何若苹教授临床运用葛根药对的经验。[方法]通过侍诊学习以及对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结合古今文献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总结何师临床使用的葛根相关药对及其辨证机制、应用特色,并举临床验案二则加以佐证。[结果]何师认为,葛根具有升发清阳、上通窍道、外发腠理、内和营卫、畅达四肢、分清化浊之诸效用,配伍川芎、丹参等能祛瘀活络;配伍桂枝、芍药能生津通脉;配伍石楠叶、天麻等能入脑通窍;配伍天花粉、生地黄等能升清降浊;配伍菟丝子能升发元阳、填补天癸。何师临床运用葛根及其药对治疗痹证、痉病、头痛、耳鸣、消渴、下利、闭经等多种疾病,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验案二则各参辨证,分别取葛根升发元阳,畅达气血之诸效,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调整葛根用量,或取性或存用,使达药效。[结论]何师临床重视在辨证指导下应用葛根药对,配伍经验独到,临床应用灵活,治疗效果显著,其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