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荣花 《中外医疗》2009,28(14):70-71
目的总结胎盘早剥中不同胎盘附着位置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23例胎盘早剥患者分为前壁组(14例)和后壁组(9例),分析其症状,体征,B超检查、术中情况与并发瘟及围产儿结局。结果后壁组临床表现较前壁组不典型,腹痛分别为4/9和11/14例,腹部压痛,子宫收缩过强分别为2/9和5/14例,B超诊断率分别为51%和92%。结论后壁胎盘在产前诊断为胎盘早剥较困难,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避免漏诊误诊,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的胎盘附着部位引起的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89例于我院进行分娩的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胎盘的不同附着部位分为前壁胎盘组38例和后壁胎盘组5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剖宫产分娩;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新生儿预后状况.结果 前壁胎盘组患者的阴道出血发生率、频繁宫缩发生率、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分娩前诊断率均显著高于后壁胎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壁胎盘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为(796.4±261.2)mL,多于前壁胎盘组的(385.0±114.9)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后壁胎盘组患者产后大出血(产后出血量≥1000 mL)发生率为25.5%,显著高于前壁胎盘组的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后壁胎盘组输血率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率分别为35.3%和13.7%,明显高于前壁胎盘组的7.9%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胎盘子宫卒中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和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壁胎盘组胎儿窘迫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45.1%和41.2%,明显高于前壁胎盘组的21.1%和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壁胎盘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不明显,给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且并发症严重,对母婴预后造成了很大威胁,在临床上务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胎盘附着位置对胎盘早剥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至2017年的60例胎盘早剥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抽选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0,附着后壁)和研究组(n=30,附着前壁),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产妇的产前确诊、产前出血、新生儿窒息、输血例数、自然分娩、剖宫产及胎死宫内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附着后壁位置时,产妇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确诊难度,其妊娠结局较差,需不及时采取有效诊断,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胎盘早剥中不同胎盘附着位置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35例胎盘早剥患者分为前壁组(20例)和后壁组(15例),分析其症状、体征、B超检查、胎儿电子监护、术中情况与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后壁组临床表现较前壁组不典型,腹痛分别为6/15和17/20例,腹部压痛、子宫收缩过强分别为3/15和9/20例,B超诊断率分别为53%和90%.结论 后壁胎盘在产前诊断为胎盘早剥较困难,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避免漏诊误诊,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廖春燕  许萍  向微 《当代医学》2014,(14):93-94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漏诊的相关因素,提高产前诊断率,减少胎盘早剥的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0月共分娩的121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产前漏诊54例,与产前确诊的67例进行比较。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0.38%,其中漏诊率44.6%;漏诊组中有诱因者占53.7%,胎盘早剥面积小占9.63%,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占79.63%;2组在发生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漏诊组凝血功能障碍、死胎、新生儿死亡低于确诊组。结论诱因不明确、胎盘剥离面积小、附着于后壁、临床表现不典型是胎盘早剥漏诊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不典型胎盘早剥,可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主体附着位置及疤痕子宫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630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胎盘主体附着位置和有无剖宫产史,将630例前置胎盘分为前壁胎盘合并疤痕子宫组(n=145)、前壁胎盘无合并疤痕子宫组(n=129)、后壁胎盘合并疤痕子宫组(n=95)和后壁胎盘无合并疤痕子宫组(n=261)四组。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的产前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终止孕周、分娩方式、胎盘植入发生程度、输血量、产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的主体附着位置及疤痕子宫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尤其应注意胎盘植入发生程度、输血量、产后出血量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影响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发病原因,特别是非外伤性相关因素的影响,减少胎盘早剥的漏诊或误诊,做到早期防范、早期诊断,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8年来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发病率0.69%。B超检出率69.2%。轻型胎盘早剥17例(43.6%),重型胎盘早剥22例(56.4%),前壁胎盘早剥13例(33.3%),后壁胎盘早剥26例(66.7%),后壁胎盘早剥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处理的时间明显长于前壁胎盘早剥患者(P〈0.05)。结论:胎盘早剥是子宫胎盘慢性血管病变的最终结局,临床上凡能影响子宫胎盘血流灌注的疾病,都可引起胎盘早剥,应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胎盘附着部位引致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3例胎盘早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胎盘附着部位分组,观察组为16例前壁胎盘,对照组为17例后壁胎盘,两组患者均进行剖官产,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75%,显著低于对照组47.06%(P0.05);两组新生儿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与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壁胎盘早剥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母婴预后,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中,不同胎盘主体附着位置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并接受剖宫产治疗的患者41例,根据胎盘主体附着位置分为子宫前壁组(21例)与子宫后壁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母婴结局.结果 子宫前壁组患者胎盘植入率、产时出血量高于子宫后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的早产率、出生体质量基本一致;子宫前壁组急诊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子宫后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中,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前壁更易出现胎盘植入及产时出血量增加,在围生期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沈亚玲 《右江医学》2003,31(5):517-518
胎盘的正常附着位置在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 ,妊娠 2 0周以后或分娩期 ,正常附着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 ,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称为胎盘早期剥离。胎盘早期剥离是妊娠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妊娠的严重并发症 ,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现将胎盘早期剥离 2 6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本院收住院分娩 4 5 6 0例 ,经临床诊断为胎盘早剥者 2 6例 ,发生率为 0 .5 7%。年龄 2 2~ 34岁 ,其中重型胎盘早剥 (剥离面积 >1/ 3) 5例 ,占 19.2 3% ;轻型胎盘早剥 (剥离面积≤ 1/ 3) 2 …  相似文献   

11.
胎盘早剥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妊娠晚期胎盘早剥的预防、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7年10月52例妊娠晚期胎盘早剥的病例,分析其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及早期识别。结果:妊娠晚期胎盘早剥的手术率为80.76%。产后出血、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均高于同期住院分娩的发病率。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生命威胁大,应加强预防,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可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胎盘早剥(轻型和重型)的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胎盘早剥患者的孕期、产时、产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期分娩总数为9397例次,期间胎盘早剥45例,其发生率为0.48%,轻型胎盘早剥为53.33%(24例),部分性胎盘早剥为46.67%(21例)。两种胎盘早剥患者的年龄、孕次和产次、发病诱因、产妇并发症发病率、早产儿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临床表现、正常新生儿出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发现对轻型和重型胎盘早剥,重视两者尤其是后者的处理,可望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3.
二维超声对胎盘早剥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玉庆  钱敏  王莉  陈焰  吴青青  李丽 《北京医学》2005,27(11):653-655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胎盘早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胎盘早剥病例,160例经二维超声观察胎盘的位置、内部结构及与子宫壁之间的关系,确定胎盘早剥的类型.结果160例中超声诊断胎盘早剥96例,符合率为60%.结论超声在胎盘早剥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医师不能单纯依靠超声检查,应密切结合临床做出判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产后证实为胎盘早剥病例的产前超声进行分析,以提高胎盘早剥的超声确诊率。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胎盘早剥108例产前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胎盘早剥82例,符合率为76%。漏误诊26例,占24%。结论彩超是诊断胎盘早剥的首选方法,对降低母婴围产期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胎盘早剥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51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新生儿预后及胎盘的位置对胎盘早剥产前诊断的影响。结果:2年内分娩总数6586例,胎盘早剥发生率为O.77%,发病诱因以胎膜早破(43.1%)为首位,其次为重度子痫前期(13.7%)和妊娠期糖尿病(11.8%),外伤、疤痕子宫、脐带过短以及其他因素分别占9.8%、9.8%、3.9%和7.8%。孕产妇并发DIC及凝血功能障碍2例,无死亡。新生儿轻度窒息13例,重度窒息7例,围产儿死亡2例(3.9%)。胎盘位于子宫前壁者产前诊断20例(71.4%),产后诊断9例(39.1%);位于子宫后壁者产前诊断8例(28.6%),产后诊断14例(60.9%)。结论:阴道流出血性羊水或流血及腹痛为典型临床表现,后壁胎盘发生胎盘早剥产前不易诊断,少部分无典型症状仅在顺产后发现轻度胎盘早剥。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可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何琼珍 《西部医学》2011,23(10):1990-1991,1994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7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病情观察、护理的经验。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和胎盘早破是引起胎盘早剥的最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以阴道出血、腹痛为主;诊断需临床表现结合超声检查。67例胎盘早剥患者均痊愈,新生儿轻度窒息34例,重度窒息11例,死胎7例。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积极防治胎盘早剥的诱发因素是关键,正确的护理方法是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以及处理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胎盘出现早剥现象的孕妇3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分析中发现,胎盘出现轻型的早剥时,其临床特征并不明显;对于出现重型的早剥现象的胎盘,其临床表现则相当明显,主要特点是腹部发生持续性的疼痛,宫缩的周期之间并不感觉任何的松弛,同时经B超检查,大部分的重度早剥均可得到诊断,但此类孕妇的预后比较差。结论不同类型早剥的孕妇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其特征以及检查工具的辅助,可以对其症状做到早期的诊断,并针对其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法,能够极大地改善孕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维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161-162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预防、早期发现和临床护理的重要性,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根据50例不同类型胎盘早剥患者进行病因、病理及并发症等情况的对比分析,选择合理预防措施的方法和手段。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首位为妊高征,其次为引产。12例阴道分娩中,8例阴道自然分娩,4例产钳助产;其余均为剖宫产。围生儿结局包括,死胎12例,死产4例,无一例新生儿死亡,围生儿死亡率为516‰。结论:要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认识,加强胎盘早剥前期的预防,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产前漏诊的原因,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5例胎盘早剥,产前确诊89例,确诊率53.9%,漏诊76例,漏诊率46.1%;漏诊组中有诱因者占47.4%,仅有胎心异常者占5.3%,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者占61.3%。结论诱因不明显、剥离面积小、后壁胎盘、临床症状不典型是胎盘早剥漏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