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普外科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法设立普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9项,将其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优质护理中,收集每月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针对分析结果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观察比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后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应用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P0.01)。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有效提高普外科优质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构建眼科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方法结合文献初步构建眼科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框架,形成专家咨询问卷,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3名眼科医疗和护理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定眼科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设置各项指标权重。结果构建的眼科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59和0.879;协调系数分别为0.256和0.224,各级指标的层次单排序及总排序一致性比率均0.1,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检验结果,说明咨询结果和权重设置比较可靠。结论构建的指标符合眼科病房专科特色、各指标间层次分明、临床操作性强,可作为眼科病房护理质量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5.
护理管理专家筛选护理质量关键指标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理管理专家对护理质量评价现状的看法,并初步筛选关键指标,为制定规范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开放性、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2名护理管理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应用现象学分析法和比例法进行分析。结果护理质量评价现状析出6个主题;护理质量关键指标中,共获得结构指标8个,过程指标23个,结果指标6个。结论现存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已不能适应临床护理专业的发展需求,亟待创建一套可量化、可操作的护理质量关键指标体系;护理管理专家更加关注具有护理特异性、彰显护理专业内涵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指标导向的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效果。方法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和Deming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建立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用糖尿病专科护理评价指标对全院57个护理单元每季度实施检查、监督,每个护理单元抽查2名护士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定期分析数据、持续改进,规范统一全院糖尿病专科护理的操作、仪器管理及健康宣教。比较实施前及实施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院内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完成与达标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糖尿病专科技能达标率、住院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物使用时间与方法知晓率、血糖仪管理达标率、联络护士工作手册完成达标率较实施前逐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建立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糖尿病专科联络护士监控科室专科质量工作模式,有利于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的控制和不断改进,促进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一套实用有效的、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护理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应用德尔菲法通过2轮专家函询确定指标体系。结果22名护理专家参加本研究,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85.2%、95.7%,权威系数0.89,肯德尔和谐系数0.26、0.33。最终确定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56项。结论函询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对指标意见集中,函询结果可靠。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可测量性强,突出了肿瘤护理专科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一套实用有效的、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护理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应用德尔菲法通过2轮专家函询确定指标体系。结果 22名护理专家参加本研究,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85.2%、95.7%,权威系数0.89,肯德尔和谐系数0.26、0.33。最终确定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56项。结论函询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对指标意见集中,函询结果可靠。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可测量性强,突出了肿瘤护理专科特点。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构建血液透析安全环节质量评价指标,应用于临床,以提高血液透析安全及护理质量.方法 2010年度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实施前),2011年度采用血液透析安全环节质量评价指标管理(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质量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杜绝护理缺陷及护理文书完整真实性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患者对护理服务、服务态度、环境安全、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提升(均P<0.01).结论 血液透析专科安全环节质量评价指标的应用有助于确保血液透析安全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及专家函询构建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将200例单指断指再植或皮瓣移植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构建的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护理。结果 构建的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及47项三级指标。质量评价指标应用后,观察组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断指再植或移植皮瓣成活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构建并应用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指标有利于及时发现血管危象,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再植手指或移植皮瓣成活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构建支气管哮喘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回顾法、临床调研、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的质性研究及层次分析法的量性研究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支气管哮喘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45、0.865,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252、0.286(P0.01)。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69个三级指标的哮喘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确立了各层级指标权重系数,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CR0.1)。结论该指标体系层次分明,评价指标明确,权重分配合理,具有科学性,为进一步验证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能全面反映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价人员的专业胜任力,以促进护理管理规范化。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半结构式访谈及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体系,应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级指标权重,专家赋值评价分配法确定三级指标权重。结果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项(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40项。专家积极度为100%,专家权威程度Cr=0.86,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一~三级指标分别为W=0.507、0.335、0.231;各级指标均值3.5分,标准差均1.0;变异系数均0.25;一级指标权重0.23~0.27,二级指标权重0.0432~0.1608,三级指标权重0.0039~0.0836。结论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专家意见集中,指标权重良好,经进一步验证后可用于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促进心内科护理安全的持续改进。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质性访谈法(8名访谈对象)、德尔菲专家函询法(17名专家)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100%、88.24%,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03、0.900,协调系数分别为0.278、0.293(均P0.01);构建的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即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照护者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方法因素),16项二级指标和59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经进一步验证后可作为心内科护理安全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便探索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应,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方法由课题组成员初步构建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草案,采用Delphi法对20名专家进行3轮咨询,采取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获得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89个三级指标的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判断系数、熟悉程度均为0.87;专家积极性为90%~100%;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2、0.37(均P<0.01)。结论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成合理,可信度高,可用于护理单元工作绩效的评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便探索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应,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方法 由课题组成员初步构建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草案,采用Delphi法对20名专家进行3轮咨询,采取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 获得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89个三级指标的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判断系数、熟悉程度均为0.87;专家积极性为90%~100%;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2、0.37(均P<0.01).结论 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成合理,可信度高,可用于护理单元工作绩效的评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围手术期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评价与监测围手术期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质量提供评价工具。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结构质量模型,通过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形成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89%、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28、0.931,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75、0.314(均P<0.05)。形成的评价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和57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围手术期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全面、具备可靠性和实用性,经验证后可作为围手术期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判PICC护理质量优劣提供可行方法,从而科学评定PICC护理结果并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方法以Donabedian提出的三维质量结构"要素-环节-终末"模型搭建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逻辑关系,结合2016年INS发布的《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初步构建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条目,采用Delphi法对30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应答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47。最终构建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的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较全面,操作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PICC护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