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力衰竭及中医证型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22例心力衰竭及中医证型,不同程度心衰,不同原发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分析,认为中医证型与心衰程度,血液流变学呈正相关,随着证型加重,心衰加重,血液流变学改变亦加重,而液流变学改变则反映了虚与瘀的内在联系和微观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西医原发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2例心衰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心衰病因中冠心病排第1位,其后为高血压、心律失常,各证型的病因分布也大致同上,且各证型在病因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各证型在病因构成上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严重而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高,预后差,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难治性疾病.中医在CHF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中医证型和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为CHF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共纳入144例CHF患者,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分级,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考察血浆BNP水平与中医证型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Ⅱ级=2,Ⅲ级=3,Ⅳ级=4)呈正相关(r=0.724,P0.01),与中医证型(心肺气虚证=1,气阴两虚证=2,心肾阳虚证=3,水饮凌心证=4)亦呈正相关(r=0.813,P0.01)。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之间血浆LVDd、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是反映心功能的敏感且特异的指标,可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血红蛋白水平与中医证型及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87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气虚证组、气阴虚证组和阳虚证组,比较三组之间的血红蛋白水平;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三组之间的血红蛋白水平.结果:阳虚证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气虚证组和气阴虚证组(121.86±9.57,147.36±14.65,143.58±12.37;P<0.01),而后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血红蛋白水平逐渐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153.62±12.64,146.37±15.34,110.75±8.59;P<0.05或0.01).结论:血红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作为慢性心衰本虚证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且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屈长宏  王道成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28-2929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87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气虚证组、气阴虚证组和阳虚证组,比较三组之间的血红蛋白水平;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三组之间的血红蛋白水平。结果:阳虚证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气虚证组和气阴虚证组(121.86±9.57,147.36±14.65,143.58±12.37;P<0.01),而后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血红蛋白水平逐渐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153.62±12.64,146.37±15.34,110.75±8.59;P<0.05或0.01)。结论:血红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作为慢性心衰本虚证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且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B型利钠肽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探求其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为中医心力衰竭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例105例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并按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进行心功能分级。以酶联免疫标记法(ELISA)测定血清B型利钠肽(BNP)浓度,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B型利钠肽有显著性差异(P〈0.01)。(2)慢性心力衰竭的7个证型组构成比从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气阴两亏〉心肾阳虚〉心肺气虚、痰饮阻肺〉阳虚水泛〉阴竭阳脱证。(3)NYHA心功能分级在各中医证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B型利钠肽有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参考指标。(2)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间的B型利钠肽及NYHA心功能分级有显著差异,可作为辩证的参考。(3)提示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的心功能损害程度不同,按心肺气虚→气阴两亏、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痰饮阻肺→阴竭阳脱进展。  相似文献   

8.
从肺功能、胃肠道功能及胃电图、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血浆纤维结合素、免疫功能、植物神经功能、锁骨皮质指数、痰液DNA含量、皮质醇、前列腺素与血栓素、自由基、环核苷酸、微量元素、营养状况等方面综述了12年来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实质研究的概况,指出今后的研究应更注重指标的选择以及疾病的动态变化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积分在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对应关系中的运用,比较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相关性,并通过心力衰竭积分评价不同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方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2016年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将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和脾肾阳虚五个证型各40例,分别做放免两对半定量、HBV-DNA定量、肝功能(ALT、AST、GGT、TBIL、A、G)、肝纤维四项(HA、PC-Ⅲ、LN、IV-C)检测,观察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湿热中阻型,其HBV-DNA定量、肝功能、HBsAg、HBeAg指标均高于其他各型,由高至低依次为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各型之间肝纤维四项、HBV-DNA、HBsAg、HBeAg、ALT、AST、GGT、TBIL、ALB、GLB有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83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侯分布回顾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及证侯要素分布规律,为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83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症状分布情况、中医证型和心衰证素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的中医证型分布大致为痰瘀互阻417例(49.7%),气虚血瘀190例(22.65%),气阴两亏121例(14.42%);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素分布情况为血瘀者613例(73.06%),痰浊者437例(52.09%),气虚者358例(42.67%),阴虚者144例(17.16%),水湿者13例(1.55%),阳虚者6例(0.72%)。结论心衰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虚为本,虚实夹杂,本虚以气虚、阳虚,甚或阴虚为主,标实主要是瘀血、水饮、痰浊,最终可致气虚与阴虚、阳虚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运用心衰超声指数及血清CRP水平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中医证型。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进行心衰超声指数评分,并与不同中医证型及同期血清CRP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不同中医证型心衰患者超声指数及血清CRP水平排列顺序为阳虚证气阴虚证气虚证,且阳虚证的超声指数和血清CRP水平与气虚证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衰超声指数值与血清CR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心衰超声指数结合血清CRP水平可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中医分型提供一个较为客观、量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回顾性研究法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构成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虚、阳虚、阴虚、痰浊、水饮、血瘀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性要素,心、肺、脾、肾、肝是基本病位要素;心力衰竭的病位证素在不同证候中具有对应的病性类证素。在气虚、痰浊为主的证候中,多与肺相关;在阳虚、血瘀为主的证候中,多与心相关;而以水饮为主的证候中则与心、肺均相关。结论:通过对心力衰竭证候要素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为建立以证候要素为基本单位的辨证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心力衰竭临床辨证提供新的思路,提示临床辨证可灵活组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病毒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客观指标的关系,使中医辨证论治进一步客观化,笔者研究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指标、HBV前C区突变株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风湿性心脏病(RHD)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型与心脏彩超指标及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99例RHD并发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非RHD的CHF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症状、舌脉等)以及临床超声资料,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等左心室重构指标、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的狭窄及关闭不全情况。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将观察组病例分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3组,根据瓣膜病变情况将瓣膜病变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4个级别。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3种不同证型间LVEDd、LVESd、IVST、LVPW及二尖瓣、主动脉瓣的病变程度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观察组气虚血瘀证33例(33.3%),气阴两虚血瘀证31例(31.3%),阳气亏虚血瘀证35例(35.4%),不同证型间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中医基本证型分布及其病性、病位特点。方法:检索1978~2007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CHF辨证分型文献,对其中的CHF中医各证型的病例数构成比以及疾病的病性、病理产物、病位等疾病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36篇,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型主要包括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肺气虚证;CHF病性以虚为主,其中又以阳虚、气虚、气阴虚最为常见;CHF的病理产物主要涉及血瘀、水饮、痰浊;CHF的病位主要在心,在发病过程中常涉及到肾和肺。结论:通过对CHF中医证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可为进一步确定CHF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医证型、理化指标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开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23例CHF患者,选取随访期间发生心源性死亡的62例患者为病例组,以1∶2比例匹配性别相同、年龄差异不大于2岁且未死亡的124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从中医辨证分型、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ropeptide,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基线资料表明,两组NT-proBNP、cTnⅠ、LDL-C、Hb、左室射血分数、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和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NT-proBNP、cTnⅠ、LDL-C、Hb、阳气亏虚血瘀证是CHF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NT-proBNP(OR值为1.531,95% CI为1.210~1.936)、cTnⅠ(OR值为3.236,95% CI为1.818~5.760)、阳气亏虚血瘀证(OR值为1.798,95% CI为1.026~3.149)是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T-proBNP、cTnⅠ、阳气亏虚血瘀证是预测CHF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miR-208a和miR-21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与慢性心衰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为气阴虚和气阳虚两大证型,正常对照组30例,正常对照组为基准,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浆中miR-208a和miR-21表达量差异.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和不同证型分组患者中不能稳定地检测到miR-208a,而气阴虚和气阳虚组miR-2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3.65和4.08倍,且两组之间的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miR-208a不能作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分型依据,miR-21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分型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心衰的中医证候,探讨慢性心衰中医证候特征与B型利钠肽(BNP)的相关性,从而为慢性心衰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63例慢性心衰患者,52例非心衰患者作为对照,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将心衰患者分为不同严重程度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组心衰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BNP水平。结果:以心衰严重程度分为3组,结果显示各组证候分布比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心衰心功能Ⅱ级患者以心肺气虚为主要证候,心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则以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证候为主要证候。3组间的平均BNP水平有显著差异。BNP(P<0.01)、心肾阳虚证(P<0.05)、阳虚水泛证(P<0.05)是心衰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心衰早期宜以补益心气为主要治法,中晚期则采用温阳利水、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