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杨琴燕  汪长健  何俊  沈忠  杨关根  雷艺殿 《浙江医学》2022,44(10):1067-1069,1074
目的观察肛瘘切开联合肛门内外括约肌修补术治疗括约肌间肛瘘的疗效。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接受手术治疗的300例括约肌间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肛瘘切开联合肛门内外括约肌修补术治疗150例,为观察组;单纯肛瘘切开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以及随访半年后肛门失禁、锁孔畸形发生率及肛瘘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上述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观察组变化不明显(均P>0.05),其中观察组上述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肛门失禁、锁孔畸形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肛瘘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切开联合肛门内外括约肌修补术治疗括约肌间肛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传统手术方式和LIFT术式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传统肛瘘术和LIFT术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门括约功能的良好率86.66%,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管直肠的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复发率6.67%,对照组13.33% (P<0.05).结论 LIF术式治疗后患者的肛门括约功能及肛管直肠的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且复发率低,可作为肛瘘临床治疗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位肛瘘微创术式和传统术式对肛门功能和肛门外形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单盲随机相互对照的研究方法,治疗组施行高位肛瘘微创术式(内口切除低位小切口高位挂线引流,不紧线,保留肛管直肠环),对照组施行传统术式(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内口不切除,紧线,破坏肛管直肠环),术后对两组病人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漏气漏液和肛管锁眼畸形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所有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高位肛瘘微创术式比传统高位肛瘘治疗术式对肛门功能和肛门外形的损伤小,因此高位肛瘘微创术式在肛门功能和肛门外形的保护方面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4.
周华德  徐道绲  钱伟  洪伟  徐崇艺 《浙江医学》2022,44(15):1660-1662
目的观察切开挂线联合瘘管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温岭市中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切开挂线联合瘘管旷置术47例,为观察组;仅切开挂线疗法47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情况(包括创面分泌物评分、创口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肛肠动力学指标[包括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和肛管静息压(ARP)]以及术后1年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5、10d创面分泌物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P<0.05)。两组患者术前AMCP、ALCT、RRP、ARP等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RRP、A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AMCP、AL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P<0.05)。结论切开挂线联合瘘管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较好,较仅切开挂线疗法能明显促进创口愈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直肠肛门瘘手术前后直肠肛肠反射变化.方法选择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直肠肛门瘘手术患者,于手术前后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观察直肠肛门瘘手术患者治疗前后直肠肛门反射(RAR)、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指标.同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较术前略有提高,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AMCP增加、ARP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RAR),42例患者术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低位肛瘘患者28例与6例高位肛瘘患者恢复正常,另8例高位肛瘘患者RAR明显减弱.结论直肠肛门瘘手术后会造成肛管内外括约肌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高位肛瘘患者影响程度更大,可能造成部分患者液体或气体失禁.  相似文献   

6.
肛瘘是肛周皮肤和直肠、肛管相通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管道.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肛周感染、破溃流脓,长期不愈的病人可以发生肛周癌.肛瘘的传统治疗方法是瘘管切除、瘘管切开、挂线疗法、瘘道旷置引流术、经肛直肠黏膜瓣内口修补术等手术方式,其共同缺点是创伤大、愈合时间长、部分病人可出现肛门功能受损(在高位复杂性肛瘘可达10%~50%),甚至大便失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肛肠动力学的变化,为中医挂线疗法的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肛瘘患者共372例,将168例高位肛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将204例低位肛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分别记录及分析每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直肠静息压(RRP)等指标.结果:低位肛瘘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动力学变化、AMCP及ALCT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后RRP及AR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肛瘘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动力学变化、AMCP及ALCT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后比较RRP及AR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有实际临床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探讨关节镜下瘘道切除闭式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挂线术,观察组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瘘道切除闭式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数、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压力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3.2±0.5)d、VAS评分(2.6±0.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8.8±1.5)d、VAS评分(7.9±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前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术后7天时对照组患者肛管静息压(6.2±1.1)k Pa及肛管最大收缩压(12.3±3.1)k Pa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应用关节镜下瘘道切除闭式引流术效果良好,且痛苦程度轻,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高位肛瘘分次虚实高挂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随机单盲设计,试验组给予高位肛瘘分次虚实高挂术,对照组给予经典高位肛瘘挂线术,术前对两组患者肛管直肠测压作为基线资料对比。主要评价指标为临床疗效、术后疼痛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肛管直肠测压、肛门括约肌维度变化;次要评价指标为挂线脱落时间、术后出血、尿潴留、排便情况及创面感染情况。结果 (1)临床疗效及脱线时间:试验组治愈30例(75%),好转10例(25%),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30例(71.4%),好转12例(28.6%),无效0例,P=0.7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皮筋脱落时间为(12.5±3.58)d,对照组为(9.55±3.13)d,P<0.05;试验组患者痊愈时间(37.3±7.67)d,对照组痊愈时间(41.52±8.5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安全性评价:两组肛管直肠测压比较,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肛管舒张压、咳嗽反射肛管收缩压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进行腹腔镜辅助三期肛门成形术治疗的18例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为观察组,随机选择2005年10月至2014年12月的18例进行三期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然后将2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关瘘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肛门功能评分、直肠肛管测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好于对照组,关瘘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肛门功能评分及直肠肛管测压结果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气管食管瘘与支气管食管瘘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和分析治疗食管呼吸道瘘的不同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气管食管瘘和支气管食管瘘病例资料,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特点及效果.结果:9例良性食管呼吸道瘘中采取食管气管分开修补术5例,均治愈;3例行胃造瘘术,其中2例好转,1例死亡;1例因吞服硫酸致食管全程烧伤狭窄后行硬式扩张术并发的食管气管瘘病例的治疗中,采用带血管蒂的肋间肌瓣作为自体修补材料,利用其首创一次性双面修补手术治疗大口径气管食管瘘,获得成功.9例恶性瘘中,4例行胃造瘘术,其中3例肺内感染好转,1例术后短期内死亡;5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其中2例肺内感染好转,3例失随访.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呼吸道瘘的主要方法,应用带血管蒂的肋间肌瓣作为自体修补材料双面修补治疗大口径气管食管瘘是有效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琳  黎万荣  付文广 《四川医学》2011,32(5):679-681
目的分析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期间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5例患者中26例发生术后咽瘘(15.76%),其发生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型、术前放疗、手术时间、颈部淋巴结清扫、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营养不良、鼻饲时间、术后感染有关(P〈0.01)。结论喉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对于预防术后咽瘘的发生有重要作用,重视咽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有助于预防咽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技术在肛瘘患者术前瘘管和瘘口评估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90例,术前均行DCE-MRI检查,30 min后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钆剂瘘管造影+DCE-MRI扫描。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MRI的诊断效能。 结果 DCE-MRI诊断结果显示,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91个,>5 mm分支瘘管135个,<5 mm分支瘘管121个,主内瘘口81个,细小内瘘口27个。MRI钆剂瘘管造影+DCE-MRI诊断结果显示,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92个,>5 mm分支瘘管137个,<5 mm分支瘘管154个,主内瘘口87个,细小内瘘口103个。DCE-MRI诊断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5 mm分支瘘管、<5 mm分支瘘管和主内瘘口的准确率分别为97.89%、88.27%、71.62%、85.86%,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657、0.436、0.422、0.454(P<0.05);DCE-MRI诊断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细小内瘘口的准确率为29.83%,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040(P>0.05)。MRI钆剂瘘管造影+DCE-MRI诊断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5 mm分支瘘管、<5 mm分支瘘管、主内瘘口和细小内瘘口的准确率分别为98.95%、89.51%、75.55%、89.90%、71.82%,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795、0.467、0.433、0.446、0.380(P<0.05)。 结论 MRI钆剂瘘管造影联合DCE-MRI技术在高位复杂型肛瘘术前细小分支瘘管及瘘口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直肠内修补术治疗直肠前庭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跃荣  张金哲 《北京医学》1998,20(5):290-291
女婴因会阴部感染继发直肠前庭瘘在我国较为常见。结合我院手术治疗65例患儿随诊情况,对经直肠内修补术的手术方式,手术年龄,手术要点及术式的优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经直肠内修补术手术简单,不损伤肛门括约肌及会阴部正常结构,愈合后外阴部不遗留疤痕,是可以推荐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Bladder fistula     
R A Mintzer  H L Neiman  M M Reeder 《JAMA》1977,238(25):2723-2724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