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估甲状腺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技术鉴别甲状腺实性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对40例甲状腺实性肿块患者,共45个肿块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所有肿块性质均经粗针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通过分析甲状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及定量分析参数判断甲状腺超声造影鉴别良恶性肿块的价值.结果 恶性肿块28个,无增强2个,早期低增强6个,低增强14个,等增强5个,高增强1个;良性肿块17个,超声造影表现低增强4个,等增强7个,高增强6个,甲状腺良恶性肿块增强方式有差别(x2=12.184,P=0.016),以早期低增强及低、无增强判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5%、76.5%.甲状腺定量分析参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块以病灶区相对峰值强度(IMAX%)价值最大;其ROC曲线下面积0.878,病灶区与参考区平均渡越时间比值(mTT-Ratio)、病灶区与参考区上升时间比值(RT-Ratio)、病灶区与参考区达峰时间比值(TTP-Ratio)诊断价值次之,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0.744、0.704,而病灶区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诊断价值不大,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9、0.601、0.656.以IMAX%≤90%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8%、82.6%.结论 早期低增强及低、无增强为甲状腺实性恶性肿块较特异的超声造影表现;定量分析参数IMAX%鉴别甲状腺实性良、恶性肿块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个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其中良性病灶组62个,恶性病灶组54个。观察病灶超声造影的增强时相(ΔT<2.5s为早期增强、ΔT≥2.5s为晚期增强)及造影模式,对比分析良性病灶组与恶性病灶组的差别及诊断效率。结果 增强时相良性病灶组以早期增强为主,恶性病灶组以晚期增强为主,分别占比82.3%、64.8%,良恶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模式良性病灶组以迅速基底树枝样增强为其特征,恶性病灶组以点片样增强为其特征,良恶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早期增强、迅速基底树枝样增强作为判断良性病灶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3%,22.6%)、(66.7%,94.4%)、(75.0%,56.0%);分别以晚期增强、点片样增强作为判断恶性病灶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4.8%,68.5%)、(85.5%,62.9%)、(75.9%,65.5%)。结论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各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82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病灶48个,恶性病灶34个.良性结节在注射造影剂后均早于周围腺体增强,晚于周围腺体廓清,多数结节表现为周边环状增强;恶性结节大多以低增强为主,增强回声不均匀,早于周边甲状腺组织消退.超声造影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8%、93.75%、91.18%及93.75%,弹性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4%、91.67%、88.24%及91.67%,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6%、85.42%、82.50%及97.62%.结论 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两者结合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胆囊腺瘤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强.④恶变组增强模式为造影早期呈多支迂曲血管分布或快速不均质高增强.结论 胆囊良、恶性腺瘤超声造影表现不同,观察病灶增强模式和增强速度对鉴别良、恶性胆囊腺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低位胆道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低位胆道梗阻病例的超声造影诊断结果,并与病理结果及 CT 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超声造影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符合率。【结果】53例中有25例病理诊断为恶性病例,其中超声造影确诊24例,敏感性为92.3%;CT 检查38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恶性病例18例,CT 确诊9例,敏感性为50%;超声造影与 CT 检查对低位胆道梗阻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造影对低位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低位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伴有微钙化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伴有微钙化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超声造影判断其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注入造影剂后,59个恶性结节中,54个表现为不均匀弱增强,4个为等增强,1个呈高增强;33个良性结节中,26个呈均匀等增强,3个呈均匀高增强,4个呈不均匀弱增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增强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伴有微钙化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53%、87.88%、93.10%、85.29%及90.22%。结论超声造影对伴有微钙化的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检出但定性诊断困难的69个甲状腺实性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良恶性结节的增强模式,即造影剂进入结节时间、方式、增强程度、造影剂分布是否均匀以及结节内造影剂消退快慢的情况。结果超声造影表现:63.9%(23/36)甲状腺良性结节表现为等增强或高增强,84.8%(28/33)甲状腺癌表现为低增强或等增强。低或等增强、不均匀增强、早期消退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2.7%、87.9%、84.8%,良恶性结节的峰值强度、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恶性结节消退时间早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更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胰腺肿瘤超声造影量化分析,探讨相对造影参数在胰腺原发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onoLiver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系统获取时间-强度曲线和多个定量参数,比较各相对造影参数在胰腺原发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差异。结果用低增强模式诊断胰腺原发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3.68%,阳性预测值为90.91%,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性为92.75%;用晚增强模式诊断胰腺原发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0.00%,特异性为84.21%,阳性预测值为93.02%,阴性预测值为61.54%,准确性为81.16%。相对平均渡越时间、相对上升时间及相对峰值强度在良恶性病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达峰时间和相对到达时间在良恶性病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提供更多的血流灌注特征,为胰腺原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甲状腺富血供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且病灶呈高增强表现的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分析病灶内部及周边的CEUS增强模式,并将高增强范围与常规超声显示病灶大小进行比较。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39例为甲状腺良性病灶组,23例为甲状腺恶性病灶组。采用X~2检验比较良、恶性病灶CEUS特征的差异。结果高增强的均匀程度在良、恶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8,P=0.002)。不均匀高增强类型中,高增强伴灌注缺损及强弱分布不均在良、恶性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7,P=0.001),前者主要见于良性。病灶高增强范围扩大全部见于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2,P=0.01)。CEUS诊断高增强病灶性质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5.83%、78.95%、85.48%,均高于常规超声(87.5%、68.42%、75.81%)。结论甲状腺良恶性高增强病灶的CEUS表现有差异,病灶内强弱分布不均、周边不规则环状增强及高增强范围扩大均提示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疑为宫内膜病变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11例、良性组32例及正常内膜3例,均行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以子宫正常肌层为参照物,观察两组病灶的增强时相、模式及强度等指标,分析时间-强度曲线,比较两组超声造影的差异。结果恶性组病灶超声造影特点为早增强和高增强,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0%和66.0%;良性组病灶超声造影特点为晚增强和低、等增强,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0%和88.8%。两组病灶的灌注时相和增强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清退时相和增强模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内各病理类型超声造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超声造影在鉴别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内实性占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的35例胆囊占位病变患者,分析其超声造影的表现,并比较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超声造影下胆泥主要表现为无增强。胆囊息肉及胆囊腺肌增生症增强早期呈高增强分别占62.5%及50.0%,晚期增强模式保持不变。胆囊癌早期呈高增强占75.0%,晚期消退为低增强。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胆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7.1%、8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超声造影在胆囊实性占位病变中对胆囊胆泥诊断价值最高(Youden指数为1.00)。结论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胆囊内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析3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与常规超声图像。结果 3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结果为胆囊癌7例,胆囊息肉20例,腺瘤4例,胆泥1例。超声造影提示胆囊癌8例,胆囊息肉23例,胆泥1例。常规超声提示胆囊癌9例,胆囊息肉21例,胆泥2例。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90.6%)高于常规超声的诊断准确率(6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管内超声造影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因梗阻性黄疸行超声引导下PTCD的患者中,64例患者经PTCD胆道引流管注入超声造影剂(SonoVue)行胆管内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引流管是否位于胆管腔内及引流管末端位置,并与常规超声比较.在胆管内超声造影指导下,判断肝门部梗阻患者需要留置的PTCD胆道引流管数目.所有患者均行X线胆道造影或CT胆道造影证实.结果 胆管内超声造影判断引流管是否在胆管腔内的准确率和引流管末端的显示率均为100%(64/64),均优于常规超声的89.1%(57/64)和54.7%(3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和χ2=37.495,P<0.001).35例肝门部梗阻患者中的17例患者根据胆管内超声造影的结果留置了2条以上的胆道引流管,以达到充分引流效果.结论 胆管内超声造影技术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可以在PTCD术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胆囊癌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13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接受了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造影剂为SonoVue。 结果注射造影剂后13例原发性胆囊癌均见造影增强,各病灶较常规超声显示更清晰。2例常规超声漏诊的胆囊癌造影后癌灶增强而胆泥不增强得以确诊。2例胆囊癌伴肝转移造影后检出更多的转移病灶。 结论超声造影是常规超声的重要补充,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CEUS诊断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因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 将二维超声(US)、CEUS及增强CT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患者病理诊断进行对比, 分析每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45例病例中良性病变6例, 恶性病变39例。US、CEUS及增强CT对肝外胆管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11%(32/45)、88.89%(40/45)及91.11%(41/45), US与CEUS间(P=0.035)、US与增强CT间(P=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EUS与增强CT间(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US, 与增强CT相近, 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个卵巢肿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果:卵巢恶性肿瘤造影增强模式多表现为离心性增强,超声造影离心性增强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100%、96.00%、100%及94.44%;卵巢良性肿瘤造影增强模式多表现为环状增强,环状增强对卵巢良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2%、87.50%、86.00%、88.00%及84.00%。超声造影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离心性增强及环状增强分别对卵巢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创伤快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因腹部外伤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103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结果 1030例患者依常规超声结果将其分为4组:Ⅰ组脏器实质脏器回声不均匀伴腹腔积液472例;Ⅱ组脏器实质回声均匀但腹腔有积液424例;Ⅲ组脏器实质脏器不均匀,无腹腔积液,37例;Ⅳ组未见明显异常97例.Ⅰ、Ⅱ组腹部实质脏器创伤的CEUS阳性率分别为91.1%(430/472)及90.8%(385/424),显著高于Ⅲ、Ⅳ组的18.9% (7/37)及12.4%(12/97)(P<0.01),Ⅰ组与Ⅱ组CEUS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以上的严重创伤仅分布在Ⅰ组和Ⅱ组.结论 腹部创伤后常规超声显示腹腔积液是腹部实质脏器创伤的重要提示,对常规超声有腹腔积液表现的患者无论有无实质脏器不均匀回声表现,均应积极行CEUS.常规超声对腹腔积液的动态观察是对CEUS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通过对经病理证实的197例乳腺肿瘤病例(共198个病灶)分析,比较常规超声与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结果的差异. 结果 198个病灶中,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灶101个、恶性病灶97个.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对恶性肿块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4.5%、特异度为90.0%、准确率为87.4%,所得数据均略优于单纯常规超声(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88.1%、准确率为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的应用不能提高超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儿童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闭塞(HAO)的效能并总结进一步常规超声随访中HAO相关并发症(肝内坏死灶和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633例肝移植患儿的资料,术后常规超声可疑HAO则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四格表分析超声造影诊断HAO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HAO的确诊标准包括手术证实、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和随访。另外,总结进一步常规超声随访中HAO相关并发症(肝内坏死灶及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共42例患儿术后常规超声可疑HAO行超声造影检查,经确诊标准共诊断HAO患儿33例,其中1例为晚发(发生在肝移植术后5个月)。超声造影诊断34例HAO,其中有1例在随后的DSA检查中提示为肝动脉吻合口部分血栓形成,除外动脉闭塞;超声造影诊断肝动脉正常6例,在随访中也均正常;超声造影诊断肝动脉狭窄2例,随后由CTA检查证实,予以剔除。超声造影诊断HAO的准确性为97.5%(39/40),敏感度为100%(33/33),特异度为85.7%(6/7)。常规超声观察HAO后侧支循环形成的时间为闭塞后11(10,14)d,结合超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CT/MRI),33例HAO患儿中,出现肝内缺血坏死灶15例(45.5%)、胆汁瘤5例(15.1%)、胆漏1例(3.0%)、坏死性胆管炎9例(27.3%)、单纯肝内三级胆管扩张2例(6.1%)。 结论超声造影诊断儿童肝移植术后HAO的准确性和敏感度很高,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肝动脉的情况,当超声造影发现肝动脉正常时,可以避免患者进行不必要的DSA检查,但当超声造影提示HAO时,需要行DSA验证以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探查。另外,超声造影在HAO相关并发症的随访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缺血性胆道病变的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经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确诊,超声疑为胆道并发症的移植肝接受超声造影检查.以增厚最明显的肝门部胆管壁为观察目标,分析胆管壁增强特点.结果 胆管壁造影表现可分3类:①胆管壁无增强者6例,即胆管壁在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无增强;②胆管壁低增强水平者4例,即胆管壁在动脉期呈低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低增强或消退为无增强;③胆管壁高增强水平者15例,即胆管壁在动脉期呈高或等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消退为等或低增强.25例确诊病例中包括13例ITBL和12例非ITBL.ITBL组胆管壁无或低增强水平者10例(76.9%),高增强水平者3例(23.1%);非ITBL组均为高增强水平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超声造影检测胆管壁微循环灌注具有可行性,有可能为临床提供一种全新的从微血管层面诊断ITBL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